日前,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沙區分局組織開展了廣州南沙新區總體城市設計優化提升工作。活動充分發揮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等行業組織力量,采取“院士大師領銜、國際設計工作營”的組織模式,以高起點、國際化水準開展了本輪城市設計優化提升工作。
同時,以“總體優化、片區引領、專項完善”方式,建構總體+“113”重點片區的城市設計體系,重點銜接功能定位、空間布局、道路交通、視線廊道等内容,強化總體城市設計的頂層引領作用。
蕉門河社群 AI制圖
活動明确,
在南沙營建6大城市客廳、
塑造19個城市地标、
建設10處嶺南特色示範區、
打造190公裡景觀大道、
建構30公裡環灣綠鍊、
打造4條慢行遊徑。
△“113”重點片區城市設計體系
建設貫穿城野的
景觀大道與慢行路徑
活動提出,要落實“聚灣強心”的空間政策,強化與區域網絡的銜接,突出中心節點和門戶樞紐的輻射帶動作用,科學把握開發建設時序,建構南沙“一軸、兩帶、一城、三心”的空間結構,塑造“三江六岸以聚城,南北門戶聯區域”的山水格局和城鎮體系。
△“一軸、兩帶、一城、三心”的空間結構
活動提出,南沙可規劃六類景觀大道和四類慢行遊徑,串聯起城市、江海、田園、濕地等多種類風光。
01
六類景觀大道
選取非交通性交通幹道建構貫穿城野的景觀大道體系,管控交通功能設施、步行與活動空間、附屬功能設施、沿街建築界面四類設計要素。
02
四類慢行遊徑
結合萬裡碧道打造四類慢行遊徑系統:
- 都市人文徑連接配接核心區域的重要設施,營造特色的城市體驗;
- 通山達海徑提供通山達海的特色體驗及貫穿南沙的東西向聯系;
- 田園風光徑串聯名鎮名村重要節點,提供田園體驗空間;
- 濱水畫廊徑打造貫通的濱水慢行及活動空間。
△慢行空間意向圖
依托南沙“百裡珠江入海口、千年滄海成桑田”的地理環境基因,保護“河湧密布、水網交錯、基塘縱橫、山水相映”的濱海嶺南水鄉格局,維護藍綠交織的生态城市基底,打造“全球未來港城、灣區山海客廳、嶺南創新水都”。
基于功能定位,差異化劃定六類城鄉特色風貌分區,分别為:
山水都市風貌區、
都市門戶風貌區、
多元宜居風貌區、
科創智造風貌區、
自然農業風貌區、
港城協同風貌區。
提出各類風貌區的整體風貌管控原則,明确街區規劃、建築風貌、色彩材質的管控要求,指導自然與建設空間風貌的優化提升。
△濱海嶺南水鄉格局效果圖
打造特征鮮明、
南沙特色的城市客廳與地标
據悉,南沙未來城市實施途徑将從智慧城市、韌性環境、綠色基建、未來出行、未來生活及未來城市空間、未來農業六個方面建構。
為此,規劃建構了由總體到區域的城市設計傳導與實施保障體系。結合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形成五個城市設計重點管控分區,分别以中心片區、慶盛片區、南部與海港片區和北部片區落實總體城市設計的管控要素,指引規劃建設。
同時,明确了六類42個行動計劃,營建6大城市客廳、塑造19個城市地标、建設10處嶺南特色示範區、打造190公裡景觀大道、建構30公裡環灣綠鍊、打造4條慢行遊徑,旨在合理規劃開發建設步驟和順序,并将重點項目劃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步驟實施。
△未來城市示範區意向圖
6大城市客廳
圍繞南沙重要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核心城市客廳,彙集行政辦公、金融商貿、文化博覽、商業購物、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突出面向灣區的綜合服務職能:
- 明珠灣城市客廳(三江六岸展現中國氣派的大灣區城市客廳)
- 南部片區城市客廳(以大海為背景的灣區交往舞台)
結合重要交通樞紐打造次級交通門戶客廳,拓展集旅遊服務、康體娛樂、商業休閑等多種功能,成為灣區旅遊重要的集散中心、服務中心和消費中心:
- 慶盛樞紐城市客廳(科技智造展示交往客廳)
- 南沙灣海上城市客廳(國際海洋文化展示客廳)
- 蕉門城市客廳(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客廳)
- 南沙樞紐城市客廳(國際交往與對外展示客廳)
△明珠灣城市客廳意向圖
19個城市地标
單體建築1個:
南沙國際郵輪母港;
文化建築6個:
南沙體育館、南沙青少年宮、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南沙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南沙全民體育運動中心、南沙國際會議中心;
建築群4個:
慶盛片區建築群、蕉門片區建築群、橫瀝島建築群、南部片區建築群;
樞紐站點2個:
慶盛鐵路樞紐、南沙鐵路樞紐;
地标橋梁5個:
獅子洋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明珠灣大橋、深中通道;
曆史文化節點1個:
天後宮。
△濱水空間意向圖
10處嶺南特色示範區
2個特色文化主題公園:
鴉片戰争海防遺址公園、黃山魯天後宮生态文化公園;
2處現代嶺南騎樓集中展示街區:
明珠灣騎樓街區、南南騎樓街區;
6處特色街區(水街)示範區:
金洲湧濱水商業街、東湧嶺南水街、蒲州廣場—南橫嶺南體驗街、靈山—橫瀝水鄉公園、萬頃沙水鄉天地、灣區客廳文化水街。
小南帶你看
剪個“春”字,留住春天🦋
即刻出發!坐上地鐵來踏青吧→
通訊員: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沙區分局
文字:謝子亮
圖檔: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沙區分局、潘曉婷
編輯:張瑨欣
校對:曹繹
一審:李夏同
二審:李立志
終審:葉平生
出品:南沙區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文由“廣州南沙釋出”原創釋出,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衆号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