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尾海警局執法員來到安徽太和縣萬壽山烈士紀念園,祭掃汪曉龍烈士墓碑。 通訊員 江子波 攝
汪曉龍烈士。 通訊員供圖
今年清明節,南都記者從廣東海警局獲悉,廣東海警執法員汪曉龍烈士的墓前鮮花簇新,與他并肩作戰的執法員林清平又來祭拜探望。在他生前工作的汕尾海警局城區工作站,師生代表們在他的雕像前瞻仰,傳閱他生前日記中動人的話語。直到現在,執法員都會為汪曉龍收拾床鋪,整理新配發的執法服,“不管多大的風浪,他都會指引航向。”
海上查緝走私案件 汪曉龍落水犧牲
今年清明節,廣東汕尾海警局執法員林清平,又來到安徽萬壽山烈士紀念園,汪曉龍的墓碑前鮮花簇新。林清平輕輕擦拭碑上的名字,立起身脫帽敬禮,心裡有無盡思念。
2023年4月10日,在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下,覆寫國旗的烈士骨灰盒,被安葬在汪曉龍的家鄉阜陽。自那場生死搏鬥後,即使在平靜蔚藍的海面上,林清平的記憶也不覺飄散,回到狂風大作的夜晚。
當年3月24日淩晨,汕尾海警局在汕尾海上查緝走私犯罪活動,執法員汪曉龍、林清平發現裝有6台發動機的改裝超馬力快艇,正和一艘“漁船”靠在一起過駁不明物品。
“别動!我們是中國海警!”他們隐蔽接近,靠上快艇喊話。然而,嫌疑人仍沿着船舷向後逃竄,汪曉龍撲過去試圖控制,遭到嫌疑人的強烈反抗,林清平立即跳幫增援。
此時,一名嫌疑人跑到駕駛台,猛地推起發動機操縱杆,快艇前艙翹起,船上劇烈晃動,汪曉龍、林清平和幾名嫌疑人被甩入海中,陸續趕來的各方增援力量迅速投入搜救。
當年3月26日,汪曉龍的遺體在汕尾馬宮港附近海域被發現。落海時不幸被走私船發動機螺旋槳打中,年僅27歲的汪曉龍壯烈犧牲,林清平是以受傷左小腿截肢。4月25日,中國海警局在廣州舉行頒授一等功儀式,為烈士汪曉龍追記一等功,為執法員林清平記一等功。7月16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決定追授烈士汪曉龍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當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做的隻有付出,隻有奉獻。”這是汪曉龍在日記裡寫下的話。那晚海風刺骨巨浪拍窗,在搖晃的海警偵察船上,犧牲前他還在暢想未來。
當年7月,南都記者在汕尾再次見到了受傷截肢的林清平。此時的他精神狀态恢複良好,左小腿戴上義肢,已能自行緩慢走路。過去這段時間對于林清平而言是漫長的,也是煎熬的。在他看來,自己是幸運的,雖然截肢了,但生命還在,待完全康複出院後,還能回到工作崗位上。“在醫院時常想到曉龍,我沒有平平安安地将他帶回來。”談及犧牲的同僚,林清平仍難掩悲痛,久久不能言語。
在案發後的一個月,汕尾海警局相關負責人袁更新曾向南都記者介紹,涉案走私團夥是一個組織架構成熟、反偵察嚴密的組織,海警執法員已對其實施精準打擊,涉案犯罪嫌疑人已有10餘人被緝捕。當年7月上旬,偵辦該案的廣東海警局刑事偵查科科長張梁向南都記者介紹,目前查明,涉及該起案件的是一個橫跨粵港兩地、有組織有預謀的幫派,其平時遊走于粵港水域之間,随時伺機作案。該團夥架構嚴密,設定有專門放風、海上開船及陸地運輸的人員。經過專案組深挖,目前已經抓獲37名嫌疑人,查獲案值逾千萬元的走私凍品。
“這是我的選擇,我不後悔”
汪曉龍是家中獨子,工作長期遊曆在外,逢年過節時,父母和家鄉,是他在日記中着墨最多的牽挂。
2015年9月,他第一次離開家,到西北邊陲入警。兩年的曆練令他更加堅定,這裡就是想要紮根的地方。
“媽,我在這裡收獲很大,想再幹幾年。”父母希望他回家,他勇敢表白心迹,給父母打去電話。那次,他在日記中寫下,“兒行千裡母擔憂,我很了解她,也不想讓她失望……但我還是想累一點,那樣才能鍛煉自己,這是我的選擇,我不後悔。”
此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杭州相關院校,畢業時服從組織配置設定來到南粵海疆,成為汕尾海警局的一名海警執法員。工作8年來,他先後參加36次急難險重任務,5次不顧安危擒兇懲惡,8次榮獲嘉獎表彰。
廣東汕尾海警局城區工作站,有一間“汪曉龍烈士榮譽室”,珍藏着他生前留下的日記。榮譽牆前還有一尊他的雕像,左臂擡起,目視大海,腳下踏浪,永久保持着沖鋒的姿态。今年清明節,汕尾市實驗國小師生代表,在雕像前依次獻花、鞠躬、敬禮。
“我媽媽也是一名海警執法員,在家經常聽她提起汪曉龍叔叔的故事,我要努力向他學習,守護祖國的大海,長大後成為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汕尾市實驗國小二年級學生王澤楷說。
汕尾海警局執法員崔玉國,與汪曉龍共同求學工作6年。許多時候,他覺得曉龍沒有離開,依然幫他收拾幹淨床鋪,把水杯擺回原來的位置,為他整理新配發的執法服。
2022年7月,當時作為汕尾海警局勤務分隊負責人的汪曉龍,在向新入海警隊伍的執法員開展使命教育時說:“當你在海上看到犯罪分子逃竄時,敢不敢追?當情況緊急時敢不敢挺身而出?當海上風浪大時敢不敢第一個跳幫?對于這三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我敢,我肯定敢!”
1.8萬公裡,這是大陸大陸海岸線的長度,海警執法員的職責使命所在。每次出海執勤時,看到馬宮海域矗立的燈塔,崔玉國知道曉龍正并肩作戰。“不管多大的風浪,他都會指引航向。”
聲音
2022年7月,當時作為汕尾海警局勤務分隊負責人的汪曉龍,在向新入海警隊伍的執法員開展使命教育時說:“當你在海上看到犯罪分子逃竄時,敢不敢追?當情況緊急時敢不敢挺身而出?當海上風浪大時敢不敢第一個跳幫?對于這三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我敢,我肯定敢!”
采寫:南都記者 張林菲 通訊員 江子波 陳博 張學涵 曾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