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春水庫野釣,魚道魚窩示意圖,地形異于周圍,才有大魚紮堆

作者:天天愛釣魚

水庫是很多釣友釣魚的首選之地,雖然水面大魚稀少,但是總歸是有大魚存在的。而且從水面的角度來說,不同的季節釣不同的水面,這是釣到魚的一個關鍵因素。氣溫低的季節隻有鲫魚可釣,最好是釣鲫魚密度大,找魚窩容易,并且更容易夠到魚窩的窄水面。但是春季随着氣溫升高,小水面鲫魚進入繁殖期,這時候就要釣大水面了。大水面升溫更慢,魚情來的更晚一些。同樣大水面的魚類也要繁殖,是以每年的晚春、初夏是釣大水面的絕佳時期。

晚春水庫野釣,魚道魚窩示意圖,地形異于周圍,才有大魚紮堆

一、風向

水面越大,魚的分布就越是不均勻,有魚的地形比較少。但是選擇地形通常都不是選擇釣位的第一因素,在晚春階段應該先注意注意風向。因為水溫逐漸升高時,魚類對溶氧、水溫的要求會更高一些,這是逐溫、逐氧特性導緻的。看好風向,選擇逆風的一邊,在這個大區域内選擇合适的地形。還需要注意風力的大小,因為風大就不太适合釣逆風了,而且大風天時魚藏的過深,那可以試試找避風的位置。順風也行,但是絕對不建議大風天釣側風的位置。

晚春水庫野釣,魚道魚窩示意圖,地形異于周圍,才有大魚紮堆

二、地形

水庫的地形往往都比較複雜,岸邊彎彎曲曲非常不規則,不過經驗告訴我們,越是地形複雜的地方往往越是可能有魚。如果岸邊筆直沒什麼特點,這往往是各種小雜魚的紮堆區域。铧尖很多水庫都有,這是釣魚人必争的地方,尤其是在晚春初夏階段。因為這個階段是大魚大量覓食準備繁殖的階段,大魚的覓食量較大,需要更大的覓食範圍,铧尖這種魚道地形自然經常會有大魚路過。但是一定要注意,湖庫釣铧尖,建議釣左不釣右,因為裡面的魚有逆時針覓食的特性,但是這種現在在“長條”的水域基本沒有,是以江河、長溝就沒這個說法。

晚春水庫野釣,魚道魚窩示意圖,地形異于周圍,才有大魚紮堆

铧尖、寬變窄、水中半島都是比較經典的魚道地形,遇上了一定要趕緊占住。水庫往往都會有大壩,是否可以釣大壩不同的釣友有不同的想法,在民間釣魚諺語中也有不同的說法。不釣鲢鳙不釣大壩,如果浮釣鲢鳙可以選擇大壩做釣位。這是因為大壩通常比較陡峭而且光滑,食物不能停在大壩上,這裡底層魚類不多。而且因為水比較深的緣故,是以非常适合浮釣鲢鳙。大壩如果不那麼陡峭,而且水體中有黃尾鲴,那麼可以選擇釣大壩。因為大壩是硬底的,比較容易生長青苔,這是黃尾鲴較為理想的覓食場所。還有就是水下巨石較多的地方,也非常适合釣黃尾。大壩兩側水深,靠近大壩的硬底區域螺數量較多,适合釣青魚和鯉魚。

晚春水庫野釣,魚道魚窩示意圖,地形異于周圍,才有大魚紮堆

水庫通常也會有出入水口,這個通常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一般降水天氣之後才會出現。入水口附近是首選,這種位置高溶氧低水溫,渾水而且食物豐富,是各種大魚都喜歡覓食的區域。但是一定要釣入水口附近的緩流區域,隻有緩流的地方才是食物沉積的區域。出水口一般隻能釣釣鯉魚,因為隻有鯉魚可以吃到埋在泥沙中的食物。不少水庫還有支汊,支汊窄而且水淺,升溫更快食物更加豐富,這也是春季不錯的選擇。大魚在大量進食時,很喜歡進入支汊覓食。缺點是不寬而且淺,更适合陰雨天垂釣。如果喜歡夜釣,這種位置也是不錯的選擇。其實晚春非常适合夜釣,晚上不冷不熱魚口好,蚊蟲還更少一些。

晚春水庫野釣,魚道魚窩示意圖,地形異于周圍,才有大魚紮堆

最後注意深淺變化,晚春一般不用釣太深,至少比夏秋季節稍淺一些,因為此時大魚覓食的時間較長,在淺水活動時間更長一些。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