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琴澳一體化再上新台階

作者:中國經濟網

來源:經濟日報

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制機制運作順暢,“四新”産業培育高品質發展新動能,封關運作開啟融合發展新篇章,越來越多澳門居民來合作區安居樂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琴澳一體化程序再上台階,經濟社會建設成果顯著,新家園展現出強勁的融合動力。

初心如磐,繼往開來。橫琴已由一個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邊陲海島蛻變成開發熱島、開放前沿,為澳門産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的初心始終如一。截至去年底,合作區實有澳門投資企業達5952家,同比增長11.8%;在合作區就業居住的澳門居民數量達1.15萬人,同比增長超70%,其中在合作區就業的澳門居民達5290人,同比增長近3倍。

封關運作穩健順暢

3月1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實施分線管理封關運作。在合作區智慧口岸公共服務平台營運指揮中心内,大螢幕實時監測“二線”通道運作情況——閘口起落間,一輛輛客貨車有序出區。

“順利實施分線管理封關運作,是落實促進澳門經濟适度多元發展初心使命、實作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2024年第一階段發展目标的關鍵性舉措,也是合作區實施高水準制度型開放的重大探索。”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豔華表示。圍繞多個橋隧與軌道交通工程,包括去年内建成通車的十字門隧道、橫琴隧道和今年2月實作一期、二期全線貫通營運的珠機城際鐵路等,合作區布設了多個“二線”通道海關作業場所。

條條大道通橫琴。除了已有的“二線”通道,面積約106平方公裡的合作區,還有杧洲隧道和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等多個基礎設施“硬聯通”項目在抓緊施工建設。

去年12月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提出,要優化總體發展格局,延續一衣帶水的曆史脈絡,向東連接配接澳門并經港珠澳大橋對接香港,向西經金海大橋關聯珠江西岸地區,并串聯橫琴口岸、澳門大學、橫琴碼頭、金融島等多個環澳核心空間。毛豔華認為,以橋隧、軌道交通為代表的硬聯通是融合發展的基礎,但在推動琴澳一體化的過程中,深化互聯互通的關鍵,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軟聯通和人與人的心聯通。

合作區與澳門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正向縱深推進。《關于金融支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于去年出台,推動民生金融、跨境貿易投融資等多項政策在合作區落地。“從鼓勵内地企業赴澳門發債、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及合格境内有限合夥人試點到‘電子圍網’‘施工圖’的釋出,都需要多方跨境跨部門協同關聯,着力破解難點堵點問題,形成合力用好政策。”毛豔華說。

四新産業聚內建鍊

今年2月,17個覆寫創新藥械研發、高端醫療及康養服務、中藥材檢測交易、中醫人才培養等領域的重點項目簽約落戶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作為《粵澳合作架構協定》首個落地項目,該産業園是合作區重點打造的中醫藥産業主要創新載體,吸引了200多家醫藥企業入駐,廣藥集團便是其中之一。

“在中醫藥領域,‘澳門制造’是國際公認的金字招牌。我們也搭上了産業園高品質發展的快車。”廣藥(珠海橫琴)醫藥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振宇介紹,在合作區成立4年多來,公司已累計完成銷售收入逾10億元,成為深合區醫藥供應鍊流通領域的領軍企業。

“合作區政策供給優勢明顯。從‘二線’進入合作區的貨物可以申請辦理出口退稅,能幫助企業更快地回流資金;在深合區加工增值30%及以上的貨物經‘二線’進入内地可免征進口關稅。”朱振宇透露,廣藥集團正在評估政策帶來的成本營運優勢,不少大健康領域的供應商企業也正在謀劃落戶合作區,相信稅收政策賦能将進一步助力合作區集聚優質産業資源。

芯潮流(珠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晶片設計的創新企業。該公司傳播與公共事務總監李石磊表示,去年公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鼓勵類産業目錄》對“四新”産業門類及重點方向細化,內建電路設計也位列其中。李石磊說:“系列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都很強,為公司吸引人才、引進投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是在封關運作的配套政策中,對企業進口自用機器、裝置等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為我們在研發中使用進口高精尖儀器裝置大幅節省了成本。”統計資料顯示,合作區內建電路産業發展加速蓄能成勢,2023年規模以上內建電路企業營收近29億元,同比增長2.8%。

澳門企業南光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以“一會展兩地”的模式,在琴澳兩地連續舉辦兩屆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該公司董事長朱耘看好會展業在琴澳兩地的發展前景。“一是封關運作後新的免保稅政策将便利更多澳門展品跨境參展,有利于降低辦會辦展成本;二是公司将根據政策指引,策劃舉辦更多科技研發與高端制造産業領域的會展,以增進業界交流,以會展促實體産業發展。”朱耘說。

合作區精準實施“特色産業牽引工程”,“四新”産業發展勢頭更加強勁。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合作區“四新”産業實有企業16385家,同比增長10.2%;去年新增注冊1520家“四新”産業企業,同比增長14.5%。合作區去年“四新”産業增加值為218.08億元,同比增長2.4%。富有琴澳特色的産業發展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紮根橫琴便利生活

澳門居民餘潮斌5年前選擇在橫琴金融島定居,由于工作在澳門,他每周需要通過橫琴口岸往返琴澳三四次。今年3月起,海關部門在橫琴口岸設立“新家園”便捷通道,實施出境與安檢“一次過檢”模式。“行李隻需要過一次安檢,不必再反複接受檢查了。”餘潮斌說,“通過小程式提前申報,還可以從澳門攜帶水果和熟食等進入橫琴。”

在橫琴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創新查驗模式的30條客貨車聯合一站式查驗車道已全部啟用,出入境車輛僅需一次排隊就可通行。不久前,合作區對外釋出《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餘潮斌第一時間就送出了澳門單牌車經橫琴北上的建議,“橫琴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是名副其實的澳門人‘新家園’”。

與餘潮斌相比,澳門青年鄭少施更進一步,将工作與生活重心都遷往新家園。去年她通過員額制招聘,進入合作區執委會工作,并在僅有一街之隔的澳門新街坊項目送出了購房申請。“我和幾位澳門朋友都決定買入新街坊的住宅用于自住。”鄭少施對今年5月即将入住的橫琴新家十分憧憬,“紮根橫琴,這裡有我們的新舞台、新空間和新希望”。 (經濟日報記者 喻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