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惠信貸增量擴面提質

作者:中國經濟網

來源:經濟日報

普惠信貸成為上市銀行财報的重要增長業務。近日,多家上市銀行釋出業績報告顯示,普惠信貸繼續保持增量擴面提質。具體來看,無論是普惠型涉農貸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目标,還是服務于更多的長尾經營主體,商業銀行都積極做好服務價格披露,暢通融資堵點,提供适當、有效的金融服務,普惠信貸服務覆寫面不斷擴大。

加大普惠信貸供給

普惠信貸因實體經濟所需而産生、發展,大型銀行的優質普惠信貸供給不僅是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縮影,更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6家大型國有銀行2023年業績報告披露完畢。總的來看,6家大型國有銀行普惠信貸增量、擴面、提質。比如,農業銀行2023年末人行口徑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達3.5萬億元,增速37%。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為3.04萬億元,增速29.40%。工商銀行普惠貸款餘額達2.2萬億元,增速近44%。總體上,多家國有銀行普惠信貸投放相比2022年,覆寫範圍不斷延伸,供給量不斷增大。

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力普惠信貸效果顯著。中信銀行精準支援實體經濟重點領域,2023年普惠貸款餘額5450.7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22%。光大銀行2023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791.33億元,比2022年末增長24.18%。此外,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精準支援實體經濟,穩步提升普惠金融業務發展質效。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去年以來,大陸普惠金融迅速發展,在總量、結構和覆寫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實作了多元客群共享普惠信貸發展成果。同時,在業務模式方面,大型銀行利用自身比較優勢,全國規模化推進普惠模式取得顯著成就,提質發展重點區域,逐漸實作差異化發展。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大陸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專家表示,對商業銀行來說,發展普惠信貸既是政策和監管部門推動的結果,也是自身經營轉型、實作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建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普惠金融的初衷和職責正是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尤其是長尾經營主體提供适當、有效的金融服務,使金融資源更廣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衆,進而推動經濟社會整體的繁榮發展。

精準賦能重點領域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2024年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統籌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和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持續增強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多家商業銀行在業績報告中披露,從不同方面細化普惠信貸服務。郵儲銀行建立健全服務鄉村振興機構設定,建構郵銀協同、總分關聯、母子合力的鄉村振興服務體系。中國銀行不斷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準,提高重點領域服務精準度。交通銀行打造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統一品牌,實作線上标準化産品與場景定制産品雙輪驅動。

專家表示,普惠金融業務的開展依然面臨資訊擷取難、服務成本高、規模不經濟等問題,尤其是銀企資訊不對稱導緻信貸資源沒有充分觸達使用者。是以,商業銀行在做好傳統産業信貸服務的同時,還應結合縣域經濟特點,聯合政府相關部門等多方力量,協同推進普惠金融下沉,為促進縣域産業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搭建銀企融資橋梁,加快促進普惠小微貸款精準投放。“在聊城高新區科技金融部的幫助下,我們順利實作銀企對接,浦發銀行聊城分行發放的800萬元貸款為企業擴充産能提供了資金保障。”日前,山東科爾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航表示。近年來,當地通過邀請金融機構為企業講解金融政策,把脈問診、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山東聊城高新區科技金融部部長劉慶雷表示,通過搭建銀企對接平台,充分實作普惠信貸供給與企業融資需求高效比對,讓普惠金融服務更加精準。

值得注意的是,深化對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的普惠服務是今年開展普惠信貸的重點目标之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釋出的《關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貸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4年普惠信貸總體目标,即保量、穩價、優結構,進一步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滿足重點領域普惠信貸需求。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量價并舉、優化結構,總體而言較為合理、務實。保量的方面,要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的目标,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要力争全年實作監管目标。穩價方面,在貸款利率已經處于曆史低位的情況下,要求根據LPR合理确定普惠信貸利率水準,未再明确要求降低貸款利率。這些要求,有利于保持普惠信貸市場良性競争格局。

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聚力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化對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及重點幫扶群體等重要領域的普惠服務,更好地滿足各類經營主體的普惠信貸需求。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9.06萬億元,同比增長23.27%,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3.13個百分點。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0.34%,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0.2個百分點。

董希淼表示,在普惠信貸總量較大、連年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做好重點領域的普惠信貸服務是今年的工作重點,有利于把更多普惠信貸資源賦能各類經營主體,不斷提升信貸服務覆寫率和可得性,實作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發展。為此,金融機構應積極用金融科技賦能,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款等投放,推動普惠信貸從量增、面擴、價降轉向結構優化、質效提高,邁向高品質發展新階段。

數字普惠提質增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數字化與普惠金融有機結合,是商業銀行推動業務轉型更新,進而全面觸達客戶的有力抓手。中國人民銀行去年釋出的《銀行業普惠金融業務數字化模式規範》,對促進數字經濟時代普惠金融業務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的金融服務往往受到地域和時間限制,而數字化普惠信貸則打破了這些限制。客戶隻需通過手機等終端裝置,就能随時随地獲得金融服務,無需前往金融機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莫秀根表示,數字化降低了普惠信貸的服務成本和門檻,提高了服務效率和便捷性,為更多人群提供了優質金融服務。

數字普惠是多家上市銀行深耕普惠金融的突破口。建設銀行自2018年5月全面啟動普惠金融戰略以來,探索建立了以資料為關鍵生産要素、以科技為核心生産工具、以平台生态為主要生産方式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擴大金融服務覆寫面,精準滴灌各類經營主體。聚焦個體工商戶、涉農客戶、科創中小微企業客戶需求,為長尾經營主體提供普惠金融支援。

中小銀行要增強數字化經營能力,優化信貸審批模型。浙江農商銀行轄内武義農商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行依托數字化改革,積極拓展政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加快提升普惠金融實效。通過農戶家庭資産負債表應用管理系統,搭建農戶信用貸款評估模型,有效破解農戶融資堵點。

“銀行機構引入數字化技術優化貸款審批流程,不僅節省時間成本,還減少了人為幹預帶來的誤差和延遲,改善了使用者體驗。”天眼查資料研究院進階分析師陳倞表示,銀行機構通過分析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包括個人和企業财産線索、借貸記錄等,建立精準的信用畫像,進而有助于降低對傳統抵押擔保的依賴。

接下來,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無論是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還是中小銀行,借助數字化方式提升金融服務質效至關重要。葉銀丹表示,銀行機構要結合數字技術創新金融産品,針對不同群體推出個性化産品。例如,針對缺乏信用記錄的小微企業或農戶推出無需抵押的信用貸款産品,針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推出定制化服務。

防範信貸風險是數字普惠的重要保障。葉銀丹表示,商業銀行要建立智能風控系統,有效識别潛在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範和管理。智能風控系統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管理信貸風險,不斷提高普惠信貸服務水準。 (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