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歐發聯合聲明:将對傳統半導體采取措施

作者:小楊評說

2024年4月5日,美國和歐盟在貿易與技術委員會(TTC)會議後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将對傳統半導體供應鍊采取新措施。此舉标志着雙方在全球半導體産業中的深度合作,旨在減少對特定經濟體的依賴,同時增強各自的供應鍊安全和生産能力。

背景

半導體是現代技術的核心,從智能手機到汽車,再到關鍵的國防系統,無處不在。然而,近年來,全球半導體供應鍊面臨重大挑戰,包括地緣政治緊張、貿易沖突以及COVID-19疫情造成的中斷。美國和歐盟作為全球科技和經濟的上司者,其在半導體領域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美歐發聯合聲明:将對傳統半導體采取措施

美歐聯合聲明的核心内容 美歐雙方在聯合聲明中提出了以下關鍵措施:

  • 聯合預警機制:用于識别供應鍊中斷并采取早期行動。
  • 透明機制:共享公共支援資訊,以增強半導體行業的透明度和合作。

此外,聲明還表達了對某些外部經濟體非市場經濟政策的擔憂,這些政策可能導緻市場扭曲和對成熟制程節點半導體的過度依賴。

加大對中國半導體業管控力度

聯合聲明中,美歐對"某些經濟體非市場經濟政策和做法"表達了擔憂。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措辭針對的是中國政府的産業扶持政策。

事實上,去年10月,荷蘭率先加入美國陣營,對中國晶片制造商實施出口管制;而台積電也被要求在2025年底前撤離中國市場。這一系列舉措的目的,都是遏制中國在先進晶片制程領域的發展,維護美國在這一關鍵領域的絕對優勢。

聯合聲明表明,美歐将拓展到傳統晶片領域,試圖阻斷中國在中低端晶片市場的進一步擴張。畢竟,這些老舊制程晶片仍廣泛應用于工業、通信、車載等重要領域。

不過,大陸早已意識到了自身在晶片領域的戰略短闆。近年來,中國在半導體産業大力投入,紫光、長鑫存儲等企業的崛起正逐漸改變中國"缺芯"的局面。

美歐發聯合聲明:将對傳統半導體采取措施

利益分歧難解存持久分歧

盡管美歐在半導體供應鍊議題上達成一緻,但長期合作并非易事。

一方面,歐洲企業在中國半導體市場深耗多年,直接受制于美國管控措施将遭受重大損失。歐洲近年來對美國在半導體等領域的單邊做法也曾憤憤不平。

另一方面,美國對半導體産業高度依賴進口,而一旦激化與盟國的沖突,反而可能加劇供應鍊風險。去年,美國政府不得不臨時放寬對荷蘭、日本等盟友的出口限制。

是以,美歐在半導體産業鍊上的合作應循序漸進,避免出現利益對立。權衡商業利益與國家安全的平衡點才是雙方長期共赢的關鍵。技術上,美歐也需通過投資、創新等手段強化自身産業實力,真正實作半導體"制造業回流"。

美歐發聯合聲明:将對傳統半導體采取措施

此外,針對"非市場經濟體"的指責,似乎也難以服衆。畢竟,産業政策恰是中國邁向現代化程序的重要推手。正如大陸政府強調的,合作共赢才能帶來全球半導體産業鍊良性循環,任何人為設限都可能帶來負面連鎖反應。

總之,半導體供應鍊是一個涉及利益錯綜複雜的全球性挑戰。美歐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實作理性對話、達成新的平衡,将是今後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