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滋補養生的年輕人,為啥狂炫“斷陽草”?

作者:中國食品工業雜志

香菜, 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斷陽草”,因其氣味辛香,如果長期大量食用會耗氣傷精,對男性有影響。

香菜雖好,但不要貪吃哦。

不過也别太擔心,目前并沒有權威研究證明香菜對男性功能有影響,香菜仍然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獨特的蔬菜。

從年前賣爆的白象香菜面,到現在刷屏朋友圈的彙源香菜汁,還有不時“蹦出來”的香菜披薩、香菜咖啡、香菜檸檬茶……

品牌們好像排着隊,等着用香菜把産品重新做一遍。任何産品隻要搭上了香菜,銷量不一定高,但風頭一定大。

要知道,産品創新最忌諱同質化,但香菜似乎是個意外,一直被蹭,一直在火。

将這種現象用這兩年火到離譜的“CP文學”來解讀很容易了解。

作為CP裡的配角,香菜自帶争議點,争議是形成話題的核心,有話題就有流量;香菜還自帶消費陣營,不論是被讨厭還是被喜歡,都能激活情緒,而情緒是打造爆品的一條捷徑。

同時,香菜作為“基底”,也符合大單品造爆品低成本創新的邏輯,花的不多,有存在感,也不會喧賓奪主,簡直是炒CP的好搭子!

這樣一來,品牌和香菜組CP,完美達成了三個目的:一是低成本曝光;二是短時間内打造爆品;三是增強了創新的時效性。

再來看最近刷屏的白象香菜面和彙源的香菜汁,不一定好吃好喝,但一定有人關注,而且多是年輕人。

那簡單易上手的“香菜營銷”會是一門一勞永逸的好生意嗎?後來者還能從香菜裡賺到錢嗎?一起來看看!

滋補養生的年輕人,為啥狂炫“斷陽草”?

彙源香菜汁的聯名官宣 圖源:彙源果汁官方微網誌

01 自帶話題,天生流量體質

做極緻生意,提供高情緒價值

在新品推廣時,如果“前三秒”抓不住消費者的眼球,幾乎不可能出圈。

而制造沖突,通常是出圈利器。香菜雖然不是唯一一個存在沖突的食品,但卻是一個屢用不爽的“異見制造機”。

“世界讨厭香菜日”“世界反香菜聯盟”VS“香菜門”“沒有香菜不能活”,品牌作為發起方,主動設定戰場,激活意見雙方。

在各抒己見的氛圍裡,誰占領優勢并不重要,被罵被黑也無所謂,帶來流量就行。

有流量還不夠,有人為流量買單才行,那是否帶來情緒價值的滿足,就成了關鍵。

要玩就玩的徹底,要得罪也得罪的淋漓盡緻。和之前“吃面要不要加香菜”的淺淺區分不同,麥當勞的“香香香菜新地”、白象的“超香香香香香香菜面”、彙源的“100%香菜汁”。

産品從名稱上就展現出極緻的視覺刺激,加上限定産品的标簽,情緒變成了占有欲和分享欲。

這時候個性鮮明的年輕人、需要蹭熱點的網紅,主動或者被動,都會自發成為産品的“推廣大使”。

再去看“香菜熱”,無非還是人性的遊戲。品牌營銷抓住了一個争議點,就成了話題中心,坐收漁翁之利。

滋補養生的年輕人,為啥狂炫“斷陽草”?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曬出的白象香菜面

02 流程化、低成本、易複制

技術保障不同需求

對做香菜産品的企業來說,流程化、标準化、産業化的生産模式很重要。

而它的核心在于用凍幹技術來處理香菜,一是提高了香菜遠距離運輸的能力,二是保障了香菜的口感、數量,三是标準化作業,降低了成本和複制難度。

同時,香菜改良後,作為輔料來說存在感極低,特别适合做配角。

之前來伊份推出過香菜味超大棒棒糖,但消費者回報話梅味要比香菜味更濃厚,這讓不吃香菜的人也能接受其口味。

從消費的角度來看,香菜在國内外有着悠久的曆史,不管是作為主菜還是配菜,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比如香菜沙拉、披薩。必勝客還推出香菜披薩,單點披薩鐵盤裝是59元,香菜加量30g為5元。長期來看,香菜作為收費的小料,還是一份不錯的附加收入。

另外,香菜本身就是很好的調味料,還可以配合更多的新品,比如香菜暴打檸檬。

隻能說,萬物即可香菜,創新公式模闆這不就有了。

滋補養生的年輕人,為啥狂炫“斷陽草”?

圖源:必勝客中國微網誌

03 短期看營銷,長期看産品

要麼收手,要麼回歸大衆

現在,營銷推廣的小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最常見的打法是取悅部分群體、圈定長尾閱聽人,以創意錨點為中心,進行産品更新。

香菜的爆火就是很好的例子。早期的“香菜營銷”,多與明星挂鈎,安慕希、來伊份、上好佳推出的香菜産品,都是因為品牌代言人王一博愛吃香菜,而品牌想要圈定的消費群體,是他的粉絲。

而現在極緻的“香菜量”圈定的也是一部分非常喜歡香菜的人群,做的是少數人的生意。

香菜最大的優勢在于消費者花小錢的消費參與感。參與并且找到身份認同是每一屆消費者都極其在意的事。

這種營銷手段,短期效果很明顯,但新鮮感一旦沒了,銷量也就沒了。

對于大衆消費類的餐飲品牌來說,肯定不能隻做小衆生意、短期生意。

利用香菜創新,要麼做短期曝光,見好就收;要麼做長期品牌,專注大衆化産品。

前者的代表,如麥當勞、來伊份,打上“緻死量”“限時購”“等噱頭吸引KOL搶先品嘗、吐槽,靠流量出圈後,及時刹車。既然香菜系列無法“長紅”,不如靠香菜引流其他産品。

後者的代表,如白象。通過推出香菜面,提高品牌熱度的同時,落地産品,并在口味上進行更新,純綠色的面餅但口味溫和,不局限小衆群體,同時更新白象友善面2.0系列,繼續發揮流量的餘溫。

放眼整個餐飲消費市場,香菜還屬于“低供給”的品類,有着極大的市場潛力,适合規模化的産品創新,幫助品牌迅速打開新市場。

但需要注意的是,差異化和目标化,是玩起來的核心,否則隻是蹭個風,很難成功。就像彙源的香菜汁,很難說能成為第二個香菜面。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食品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資訊,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内容、版權和其他相關問題,請速與本網聯系,我們将盡快處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