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蔚小理”:有的要破産,有的靠金主續命,還有一家虧393億

作者:新潮商評論

近年來,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蓬勃發展,造車新勢力異軍突起。中國有蔚來、小鵬、理想、零跑、哪吒、問界、埃安、極氪、深藍等等,小米汽車雖然“姗姗來遲”,但還是交出24小時大定88898輛、累計大定超過10萬(鎖單量超過4萬單)的成績。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作為汽車大國的美國,也誕生出不少新勢力廠商。除了特斯拉,其他表現如何?下面結合最新資料和資訊,簡單介紹一下美版“蔚小理”——Rivian、Lucid Motors和Fisker。

美國“蔚小理”:有的要破産,有的靠金主續命,還有一家虧393億

在這三家企業中,Fisker(菲斯克)是最先上市的,可能也是最早退市的。2020年,這家電動車初創公司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上市,市值一度高達79億美元。創始人兼CEO亨裡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來頭不小,曾設計寶馬Z8和X5、阿斯頓馬丁DB9和V8 Vantage、特斯拉Model S等經典車型。

07年的時候,他創辦了電動車企Fisker Automobile,次年釋出增程式混動超跑Fisker Karma,但因為電池供應問題導緻産量起不來,2013年以菲斯克的辭職和破産宣告結束。三年後他進行二次創業,成立了Fisker,2020年推出首款車型Ocean。

這款中型SUV由汽車零部件巨頭麥格納代工生産,雖然節省了數十億美元購買裝置和自建工廠費用,但原本微薄的利潤也都被代工廠賺走了。更糟糕的是,産量爬坡極其緩慢,品質問題也頻頻出現:智能鑰匙無法正常工作、座椅傳感器無法感覺駕駛員存在、存在溜車風險的坡起輔助等。2023年作為首個完整傳遞年,Ocean産量僅有10,193輛,實際傳遞4,929輛,還不如一家中國二線新勢力一個月的傳遞量。年收入隻有2.73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9.75億元),淨虧損7.62億美元。

2024年3月,Fisker宣布全面停工停産,并計劃大幅裁員。再加上與某大型OEM(有消息稱是日産)的投資合作談判突然終止,公司市值“一瀉千裡”,縮水超99%,停牌前股價隻剩9美分,面臨被除牌退市的困境。這還不算完,由于還有一屁股債要還,Fisker破産隻是早晚的事。

美國“蔚小理”:有的要破産,有的靠金主續命,還有一家虧393億

Lucid的日子也不太好過。2023财年實作營收5.95億美元(約合人民币43億元),同比下滑2.12%;淨虧損28.28億美元,較上年擴大了一倍之多。全年傳遞6,001輛汽車,同比增長37%。

在2021年2月通過SPAC方式上市時,Lucid定下了2024年生産和銷售9萬輛的目标,而今下調至9000輛。這一反差也使得公司市值從高點(909億美元)縮水至如今的60億美元左右,跌幅超過九成。

值得一提的是,Lucid是特斯拉離職高管創辦的新造車企業,例如聯合創始人謝家鵬、CEO彼得·羅林森、首席工程師埃裡克·巴赫等,因而被美國網友戲稱為“特斯拉複仇者聯盟”。

但埃隆·馬斯克瞧不上這個對手,直言:“沙特金主爸爸是他們能存活的唯一原因”。據悉,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是Lucid最大的投資者,自2018年以來已投資約54億美元,持股比例超過60%。

美國“蔚小理”:有的要破産,有的靠金主續命,還有一家虧393億

2021年11月10日上市後,Rivian市值一度飙升近1530億美元,超過大衆、戴姆勒、通用、福特等傳統巨頭,成為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的全球市值第三大汽車制造商。可惜短短三年間,市值縮水同樣超過九成,截至發稿時隻剩下98.72億美元。

去年公司營收44.34億美元,同比大漲167%。但盈利能力沒有顯著好轉,淨虧損達到54.31億美元(約合人民币393億元)。共生産57,232輛電動車,并成功傳遞50,122輛,較2022年增長一倍以上。

但賣一輛虧損4.11萬美元的現狀,以及面臨訂單量下滑的挑戰,讓Rivian不得不通過再次裁員,來保持運轉效益。據悉,該公司賬上現金儲備已從2022年初的181億美元高點減少至2023年底的79億美元,兩年時間花光102億美元。埃隆·馬斯克對此辣評道:按照目前的發展軌迹,Rivian将在6個季度内破産。

美國“蔚小理”:有的要破産,有的靠金主續命,還有一家虧393億

寫在最後

除了上述3家,其餘美國造車新勢力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比如同樣面臨退市風險的電動卡車公司Nikola、賈躍亭創辦的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已經破産的Proterra、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Lordstown Motors(洛茲敦汽車)。

有業内人士分析指出: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問題嚴重,導緻造車新勢力的産能始終上不去,造車成本也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由于補貼減少甚至取消,2024年歐洲和美國的電動汽車銷售增長将放緩至10%-15%,Rivian們将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