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發飛彈起步,是30噸級隐身艦載機最終定型的大前提?

作者:匈奴狼山
8發飛彈起步,是30噸級隐身艦載機最終定型的大前提?

30噸級的隐身艦載機被公開還沒有最終定型,确實讓外界吃了一驚!而深入想想也應該在情理之中。前幾天已經談到過,全新的主力隐身艦載機到底定位到30噸出頭,還是最終定位到33到35噸級;要不要側彈艙;要不要綜合隐身效果更好的二進制矢量噴嘴,都是沒有最終定型的關鍵因素。而實際上在所有這些堪稱重要的不确定因素中,最核心的其實就是一條,也就是要不要側彈艙的問題!與這個最關鍵環節對比,終極噸位的大小,尾噴管的形狀要求,反倒都是其次的。當然,最終噸位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側彈艙是否存在。比如30噸級以下,就很難再從機身側面“摳”出2個側彈艙的空間。而一旦定位在32噸級以上,那麼百分百會有側彈艙。問題是現有的幾架正在進行試飛的原型機,

8發飛彈起步,是30噸級隐身艦載機最終定型的大前提?

大機率都沒有側彈艙。這很有可能是沒有獲得直接使用者的終極認可,進而沒有給予頒發批量生産許可證的根本原因。那麼為何一定要具備側彈艙?這個問題也不難了解。當今全球現有的2種最強大的重型隐身機,而且都是陸基版的,都是主彈艙加2個側彈艙的标配模式。正常情況下主彈艙可以内置4枚或者6枚中距彈。而2個側彈艙各自内置1發格鬥彈。不過即使以F22A的主彈艙為标準,那麼要想滿載6枚AIM120C5中距彈,也需要特殊的瘦身版。如果再想裝填目前越來越流行的超遠端超級空空飛彈,那麼大機率隻能裝填4發。而另外一種标準的重型陸基隐身戰鬥機也是大同小異,唯一的差别可能是這種機型的側彈艙更有深挖内部空間的潛力。可以首次實作4發超遠端彈在主彈艙,而2大側彈艙再,

8發飛彈起步,是30噸級隐身艦載機最終定型的大前提?

各自内置2發中遠端格鬥彈,一共8發飛彈的強大空戰模式。而當今全球唯一現役的标準隐身艦載機,也就是F35C,隻有腹部的主彈艙,而沒有任何側彈艙。這就導緻隻能内置4發中距彈,或者内置2發中距彈外加2發格鬥彈,怎麼看都屬于火力不足。而30噸級隐身艦載機的多架原型機,一開始同樣是隻有腹部主彈艙而沒有側彈艙,這樣也隻能機腹内置4發遠端彈,或者2加2的模式;同樣是火力不足。早先的要求也許是能夠單純與F35C戰鬥力看齊即可。而在8萬餘噸平台即将傳遞之後,原先的要求顯然是嚴重過時了。現在的基本要求,必然是要全面壓制F35C;必要時完全可以對抗F22A都不落下風!在這種新要求之下,最多隻具備4發飛彈,就屬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況且本方的超遠端空空飛彈,

8發飛彈起步,是30噸級隐身艦載機最終定型的大前提?

無論射程還是命中率,早就是AIM120系列的數倍!這就為提前開火、先發制人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性。而先敵開火,必然會導緻本方的飛彈更早的消耗完畢。這樣隻有一個主彈艙,内部最多裝填4發,很快就會打光。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增加2個側彈艙,最好是能同時裝填2發的大型側彈艙才是必須無條件實作的。而要增加側彈艙,全機噸位就不能太小。現在連2艘6萬噸級的滑躍平台上的起飛輪檔都加大了寬度,也暗示新機型必然會進一步放大,32到33噸才是入門标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