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放大鏡下的小米汽車

作者:道哥說車

【文/财圈社&道哥說車 麻建宇】站在聚光燈下的小米汽車,同時也站在了放大鏡下。

放大鏡下的小米汽車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段視訊,顯示雷軍在北京小米汽車工廠傳遞日乘坐的藍色小米SU7 Max後輪有白色附着物掉落。随後該視訊在網上引發熱議,甚至有網友稱該附着物可能是車輛上脫落的螺絲。

放大鏡下的小米汽車

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迅速進行澄清,并表示,經過現場勘察,發現這些白色附着物實際上是地面上的傳遞儀式物料顆粒,由于後輪碾壓而粘附在輪胎上,并在行駛過程中自然掉落,被視訊記錄下來。

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也對此事進行了回應:“大家現在都是拿着放大鏡來看小米SU7,我們壓力很大。但很多拿放大鏡看的問題,可能不是問題”。

潑天“富貴”下的另一面?

從去年年底的“小米汽車技術釋出會”,到此前不久的“小米SU7上市”,小米汽車的熱度在汽車行業堪稱“前無古人”。巨大的流量讓小米SU7首戰告捷,“4分鐘大定破萬,7分鐘大定破2萬”、“開售即售罄”的小米SU7毫無疑問創造了曆史。

不過,也正是因為巨大的流量,站在聚光燈下的小米SU7實際上也相當于站在了放大鏡下。除了前文提到的“白色附着物掉落”事件之外,上市短短幾日的小米SU7被發現的“問題”還有很多。

比如,在狂熱的小米SU7試駕潮之後,小米SU7的座椅開始受到質疑,一些消費者和媒體關注到了試駕車座椅出現的鼓包和包漿現象。這一問題不僅引起了廣泛的讨論,也對小米汽車的品牌形象以及小米SU7的耐用性提出了挑戰。

放大鏡下的小米汽車

然而,根據官方回應,這完全是人多造成的後果:“在目前遠超預期的超大試駕客流高峰下,不少門店單日近10000人次來訪。我們無法确認,在如此高強度、高頻次的試乘過程中,是否有硬物對座椅皮質刮擦或是不當處理導緻表面破損”。

再比如:近期有不少網友疑惑,小米SU7保險費用和50多萬油車接近是為什麼?小米汽車對此表示,新能源車和燃油車商業險條款不同,新能源車專屬《條款》既為“三電”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事實上,新能源車險保費高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有資料顯示,車險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出約21%。

盡管有些“問題”可能很正常,但對于小米SU7來說卻仍需要付出一些解釋成本,而這或許就是雷軍口中的“很多拿放大鏡看的問題,可能不是問題”。

更大挑戰或在後面 放大鏡不是白用的

“關于SU7,這絕對是我們心血之作。如果大家覺得好,還請多鼓勵;如果覺得不好,歡迎指出,我們肯定會認真聽取并努力改進,隻是,還請輕噴”,雷軍曾在微網誌上說過。

作為小米集團造車三年的産物,也是“人、車、家”生态中的重要一環,雷軍對小米SU7的重視無需置疑,但雷軍“輕點噴”的請求,顯然網友們并沒有注意到,甚至還舉起了放大鏡找“毛病”。

當然,目前關于小米SU7的“問題”大多都不是問題,可是在不久的将來呢?此前不久,小米SU7曾出現過“退定風波”,這中間或許有消費者“出爾反爾”,但“等不起”的說法卻也并非空穴來風。

放大鏡下的小米汽車

據小米汽車小程式顯示,目前訂購小米SU7 Max版本鎖單後預計29-32周傳遞,小米SU7 Pro版本則在鎖單後預計25-28周傳遞,小米SU7鎖單後24-27周傳遞,也就是說,小米SU7的消費者在定車後可能最長要等8個月……

“擔心車賣的太好,交不出車”,雷軍彼時的擔憂似乎正在成為現實。據了解,目前,小米一期工廠的年産能規劃是15萬輛,一期工廠已于2023年6月竣工驗收;二期工廠年産能規劃也是15萬輛,尚未動工。

對于小米汽車來說,傳遞或許是個大問題。值得關注的是,按照以往汽車行業的案例來看,傳遞困難影響并不小,比如此前爆發的智界S7傳遞困難風波,據報道,這甚至讓智界S7有了重新上市的規劃。小米SU7爆單後的傳遞壓力,小米汽車能否緩解,仍存在未知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