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是有話語權的人,說話時越要謹慎

作者:雪漠禅壇

“ 寬恕”

小寬恕修養,大寬恕大智。罪惡無自性,如幻影觀之。

“小寬恕修養,大寬恕大智。”寬恕是個人修養,有修養的人必然不會記仇。相反,如果不寬恕,覺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那就肯定不是真正的君子。因為,隻有小人才會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是以老祖宗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所謂的坦蕩蕩,就是一片光明,沒有陰影,當然也沒有仇恨。

對社會而言,寬恕是非常重要且有益的文化基因,也是和諧社會所必需的;對個人來說,寬恕也是一種基本修養。如果一個人做不到不計較、不仇恨、多寬恕的話,他就根本不可能跟身邊的世界和解。當然,真正能寬容的人,也談不上什麼和解不和解的,因為本來就沒有沖突。老祖宗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就是提倡我們擴大心量,做到心胸寬廣,否則,你的身邊就會一個人都沒有,因為你跟誰都待不下去。而且,我們不僅僅是提倡這種文化,還要實踐這種生活,從自身做起,從寬恕身邊的人做起,讓自己慢慢能包容更大的世界。

不過,這些都屬于小寬恕、小智慧,還不是大寬恕、大智慧,因為,在大智者的眼中,哪有什麼需要寬容的事?所有行為都過去了,所有經曆也都過去了,都變成了記憶,你哪還找得到值得寬恕、需要寬恕的存在?既然許多事件隻是條件的聚合、暫時的顯現,已經消失了,包括那些對你造成傷害的言行也已經消失了,傷害你的人也早就沒有那種情緒、不再産生那個念頭了,你還有什麼不寬恕的呢?一切都如夢幻泡影,一切都是你無法把握的,是以不值得追究,也不需要在乎。真正明白一切都在過去的人,是永遠不會追憶過去的,這就是最大的寬恕。

“罪惡無自性,如幻影觀之。”從本質上看,罪惡是沒有自性的,因為它是各種條件的聚合,不是永恒不變的。就連殺人,許多時候都是一種偶然現象,隻會在當時的那個瞬間發生——手上有兇器,心中有情緒,對方又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好人就可能會變成殺人犯,其中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罪行都可能不會發生。是以,善惡是沒有自性的。西方的一些國家之是以廢除死刑,提倡寬恕,就是這個原因。西方心理學家還發現:殺人犯的二十三對染色體中,有一個染色體是不健全的,幾乎所有殺人犯都是這樣。于是他們開始同情殺人犯,覺得殺人犯也是病人和受害者,因為,無法選擇的基因把後者的一生都給毀了。據說,生活中很多沖突的産生,都跟不健全的染色體有關。比如,有些人會不能自控地發怒打人,也可能是染色體存在缺陷。是以,任何事情既然發生了,就必然有它發生的原因。

當然,我雖然告訴你罪行隻是内部缺陷和外部條件結合的産物,有時是犯人自己也無法控制的,但我仍然反對殺人、反對罪行,提倡建立有效的制度、規範和法律,因為社會需要秩序。而且,有些廢除了死刑的地方又恢複了死刑,可見嚴厲的懲罰有時也許是必不可少的。不過,該不該廢除死刑,應該建立怎樣的秩序和制度,是政府和國家的職責,我不想貿然發表評論。在不了解情況的時候,無論發表什麼樣的言論,都難免輕率和不負責任。是以,越是有話語權的人,說話時越要謹慎,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不經意的一句話會對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要明白,社會的制約體系和懲罰制度跟寬恕文化是兩回事,并不沖突。寬恕文化針對的是個體的心靈和文化,其意義在于消除歧視和仇恨。作為一個有修養、有情感的人,要明白罪惡和仇恨的本質,從内心深處寬恕一些犯了錯的人,不要對他們抱有偏見,更不要“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你也許記得《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他因為偷了麪包坐了多年牢,出來之後,社會歧視他,不肯接納他,讓他心裡充滿了憤怒,就在憤怒即将轉化為仇恨、徹底讓他的心靈變異時,他遇到了一個慈悲的主教,那個主教不但袒護了他,還全心全意地寬恕了他,無條件地向他伸出了援手。于是,他的仇恨轉化為深深的忏悔和向往,在接下來的人生中竭盡所能地幫助别人。換句話說,是基督教的寬恕文化救了他,為他消除了仇恨和犯罪的因,種下了升華和重生的因。

作為尋常老百姓,我們不能左右社會的制約體系,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心靈和行為,選擇自己認可和實踐的文化,幫助那些徘徊在堕落邊緣的人,為他們的生命種下一顆忏悔和升華的種子。我們必須在内心和行為上做到真正的寬恕,像耶稣那樣,無論對方做了什麼,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都要無條件地寬恕他們。隻有全心全意地寬恕,才談得上感化和照亮。

關于寬恕,老祖宗有種說法叫“報冤行”,它屬于達摩四行之一。這種說法認為,我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招來的,是過去行為的報應,是以,無論你怎麼對我,我都無怨無怒,更不會對你進行報複,隻會坦然、全然地接受,作為對過往行為的償還。

比如,上輩子我欠了你一條命,這輩子我就把生命還給你,絕不會對你有半點仇恨或埋怨;幾年前我傷害過你,現在你做的事情也傷害了我,但我不怨你,因為這剛好是對你的償還……諸如此類的思維,會化解你受到的傷害,也會化解你憤怒的情緒。當你擁有這樣的思維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寬恕一切,永遠不會把别人當成你的仇人,也永遠不會怨恨任何人——我們不從宗教意義上探讨這種思維,隻談它作為一種智慧的價值——中國文化應該将這樣的思維貫徹開來,不能一方面覺得寬恕精神很好,一方面又覺得“君子報仇十年未晚”,這種文化上的沖突性會幹擾老百姓,讓老百姓的道德觀變得混亂不堪。是以,我們要好好理清一些東西。

END

作者簡介:雪漠,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作家,著名文化學者,甘肅省 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香巴文化 研究院院長,複旦大學和上海中醫藥 大學惡性良性腫瘤研究所“人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