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9歲感悟:你必須足夠狠,才能從底層爬出來。

作者:陳子頁
29歲感悟:你必須足夠狠,才能從底層爬出來。

我最近在看餘華老師的《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書中談到北京男孩和西北女孩。兩個生活在同樣時代裡的孩子,他們夢想之間的差距,讓人恍惚覺得一個生活在今天的歐洲,另一個生活在四百年前的歐洲。

這個現象不僅是地域之間的差異,更是家庭、教育、性别多種原因交織下的縮影。

我恰巧生在落後的環境,我的物質很貧乏,借助貧困助學金才勉強讀完大學,我的精神很貧瘠,所得到的教育和資源都極其有限。

我在5歲時學着挑水,15歲開始為一家人洗衣做飯,16歲便自己謀生賺錢。我沒有漂亮衣服和精緻娃娃,一套校服從春天穿到冬天。

家門前是金黃的稻田,屋後是連綿的山丘。在家不學習的時候,我便下地幹農活,剝玉米、收稻谷、拔花生。家人都無所謂我成績好壞,隻要我懂事能幹、少花錢。

國中翻地理課本時,我才知道原來中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世界上并非隻有我的家鄉,那個時候開始,我便渴望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

前二十多年,我傾盡全力讀書和搞錢,進廠子、端盤子、發傳單、寫稿子,最終落腳到深圳,在收入和眼界上得到些許提升。

作為底層女孩,即便進入一線城市,我能觸及的資訊和資源頗為有限,隻能抓住下班後的時間給自己補課。

大學畢業六年多,讀完194本書,健身1845天,聽播客586小時,寫完676篇原創文章,存款6位數,遊曆了5個城市。

我屬實渺小如塵,但好在靠着自己的努力,一點點爬出底層,每一步都是靠着自己實打實走出來,談談我對底層女生逆襲的一些淺見。

29歲感悟:你必須足夠狠,才能從底層爬出來。

▼ 01 學會主動吃苦

底層女生沒有家人托底,如果不主動吃苦,未來生活會以更殘酷的方式苦。

我想要考上理想的高中,曾深夜躲在被窩看書,最後中考7個A。我想進入理想的公司,堅持在下班後刷題到淩晨,最終如願拿到Offer。靠着自己的一步步努力,扭轉底層女生的宿命。

有些同我一起長大的90後姐妹,沒有在年輕的時候主動争取,國中或高中的時候就被迫止步于學習,最終聽從家人的安排,嫁給同樣的底層家庭,生下的孩子,也隻是複制她的人生。

大多農村家庭,女生被視為暫時寄養的“别人家的兒媳”,天然地不被重視,未出嫁時被當作一份勞動力,出嫁後在新家庭承擔繁重的育兒和家務。如果自己沒有覺醒的機會,随意地早早嫁人生子,命運從此再難有翻牌的時候。

底層女生趁年輕要多吃苦,主動去吃學習的苦,吃工作的苦,吃健身的苦。相信我,所有吃過的苦,都會有回甘的時候。

▼ 02 練就強大的核心

底層女生不僅僅是窮在物質,還會有内心匮乏感。敏感、自卑、内耗、讨好......如同無形的枷鎖。

我一直成績優異,受到老師們喜歡,在家裡卻不受待見。因為父母對我的評價體系,從來不是學習成績,而是需要他們認為的“懂事”。

我開始獨立賺錢,收入越來越多,便逐漸長出自信。我能探索的邊界越廣,我擁有得越多,心裡也就越富足。

如今我已經不再向家人證明,我有自己的評價體系。不管賺多少錢,住什麼的房子,我都是為自己而活。

無論外界風吹雨打,底層女孩們終此一生,都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穩穩地自己紮根,野蠻地去生長,去創造更高版本的自己。

▼ 03 深耕賺錢的能力

底層女生要有獨立賺錢的能力,不斷向上求索,趁早突破現有的圈層。将花在刷朋友圈、看劇的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多學新技能,磨練專業能力。

如今社會變化很快,單一技能已經不夠用。哪怕拿到好學曆,也未必抵住歲月的波瀾。

我們得像一棵大樹一樣,不僅主幹要粗壯,還得有繁茂的枝桠。随時去開辟新的土地,為自己蔭蔽更大的空間。

我認識的一個83年姐姐,21歲聽從家人安排結婚,27歲經曆離婚,前半生沒有傍身的本領,原生家庭又無從依靠。

她便自己到廣東謀生,剛開始做着門檻低的工作,後來花錢學習中醫護理、精油療愈,閑暇時間則大量地保持閱讀。如今她活得越來越有光,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有錢又有底氣。

在沒有賺到錢之前,我們就先讓自己值錢。值錢比賺錢更重要,值錢是錢求人,賺錢是人求錢。

擁有賺錢的專業技能,永遠是行走世界的通行證。

▼ 04 做自己的靠山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如同編織毛衣。編織的時候,一針一線都需精心對待。當走到盡頭,隻需輕輕一拉扯,便化為零散的線團。

靠人人會跑,靠山山會倒。父母會老去,友誼會變化,伴侶可能離心。終此一生,我們自己才是主角,其他人都是NPC,唯有自己最可靠。

在老家,父母都會有求親靠友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往往都不靠譜。

小說《平凡的世界》中,路遙借着孫少平的心說出了這樣一段話:“小時候,我們常常把親戚兩個字看得多麼美好和重要。一旦長大成人,開始獨立生活,我們便很快知道,親戚關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我出生在一個龐大的家庭,對此深有同感。我沒有得到親戚的庇佑,而是感受到無盡的攀比和拉踩。

底層女孩,人脈和資源本就有限。倘若一味寄希望于他人,反而會适得其反。

親戚們間的本質是利益交換,互相尋求光環與庇護,一旦利益失衡,看似親密的關系便會瞬間疏離。過去能遮風擋雨的人,也可能在某一刻讓人陷入黑暗。

當我們求助于人,意味着受制于人。人生的緊要關頭,唯有自己能救贖自己。

▼ 05 永遠愛自己

蘇岑說:

關于愛自己這件事,隻有體驗過才知道,你越愛自己,越是迷人。

奧黛麗·赫本是我非常喜歡的女神,她出生在底層家庭,後來成為銀幕上的璀璨明星。她不僅是外在的美麗,更是内在的自信與灑脫,自愛讓她優雅迷人。晚年時期,她堅持做慈善,用行動诠釋大愛。

莎士比亞說過,閃光的不都是金子,因為它可能本身就是鑽石。

每次讀到蕭紅,我都會為這位才華橫溢的女作家歎息。她為愛情奮不顧身,最終遭遇背叛與抛棄。她為戀人颠沛流離,最終卻隻能在病榻上度過餘生。

在現實世界裡,她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她飛蛾撲火般愛着别人,就像她筆下的文字,深情而熾烈,燃燒着自己,卻未能留住她所愛的人。

愛自己是人生必修課,我們不必拿滿分,也很難拿滿分。

但是,當主動遠離所有不健康的關系,不論是飲食、人物、事情亦或環境,遠離背離真實自我的一切,都是自愛。

29歲感悟:你必須足夠狠,才能從底層爬出來。

每一個努力的女孩都值得被看見,每一個堅持的女孩都值得被尊重。

小康之家無猛女,猛女都是狠角色,不是冷酷無情,不是對人苛刻,而是堅韌有力量。無論什麼年紀,都要擁有為自己兜底的能力,都愛自己千千萬萬次。

我真心希望所有底層女孩,前途燦爛,未來可期。❤️

往期文章:

95年,29歲,看完我後你就不焦慮了。

讀完《埃隆.馬斯克傳》,我發現馬斯克真的很會學習。

29歲,靠讀書寫作收入6位數,讀書真的能改命。

作者介紹:

陳子頁,自由職業,靠自媒體實作隻工作不上班的自由人生,專注自媒體寫作、個人成長、身心成長等分享。健身看書碼文,律己助人盡歡,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