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李世民,作為唐朝皇帝,其睿智和仁愛皆為後人所稱頌。然而,有一則引人深思的故事,卻揭示了他在仁愛和法治之間的一次深刻抉擇。在古代,刑場上的情景往往鮮活地展現了統治者的仁德與法治之間的沖突。

而李世民,一位以明智睿智而著稱的帝王,在一次行刑現場上,面對囚犯脖子上的“勝”字,卻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這個“勝”字究竟代表什麼?為何李世民看到它就讓刀下留人呢?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一、一怒之下殺人

大唐貞觀二年,李世民任命盧祖尚為交州刺史。然而,盧祖尚卻因擔心交州地處偏遠,盜匪橫行,環境惡劣而拒絕就任。無論李世民如何勸說,盧祖尚都堅持己見。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李世民的脾氣一下子上來了。作為一代英明神武的君主,他怎能容忍一個小小的刺史如此違抗自己的旨意?于是,在怒火中燒的李世民下令,當場就将盧祖尚斬首示衆。

盧祖尚雖然違抗了李世民的指令,但也不過是出于對交州環境的擔憂而已。一個朝中重臣,就這樣被斬首示衆,實在是有些過于殘酷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責怪李世民。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作為一位君主,他自然要維護自己的威嚴和權威。如果一個小小的刺史都能肆意違抗自己的旨意,那麼整個朝廷的秩序将會陷入混亂。是以,李世民的這一做法,也可以了解為是出于維護國家利益的考慮。

隻是,在殺害盧祖尚之後,李世民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他意識到,自己的脾氣實在是太過暴躁了。一時沖動就能下令殺人,這樣的做法無疑會釀成大錯。于是,他開始尋求周圍大臣的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夠改正自己的缺點。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二、徇私舞弊遭殺害

為了避免再次濫殺無辜,李世民找到了魏征、房玄齡等人,希望他們在自己一時糊塗要殺人時,能夠多加勸阻。然而,好景不長,很快李世民就又殺了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張蘊古,一位博學多識、記憶力過人的大理寺丞。當時,大理寺正在審理一起"謀逆案",其中一名被告李好德因常常狂言自大,被人舉報有"謀反"嫌疑。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審理此案的張蘊古卻以"李好德有精神疾病"為由,赦免了他的死罪。然而很快,就有人揭發張蘊古是出于私心,因為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正是相州刺史,而張蘊古也是相州人。

一怒之下,李世民再次下令斬殺了張蘊古。直到事後複查,才發現張蘊古的判決并無大錯。李好德确有精神疾病,張蘊古的做法也不應被判以極刑。

這件事再次暴露了李世民的暴躁脾氣。作為一位君主,他理應公正無私,秉持公平正義的原則。但是,在這件案件中,他卻輕易相信了他人的誣陷,直接下令殺害了張蘊古。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我們不難想象,作為一位大理寺丞,張蘊古必定是一位法律專家,對于案件的審理必然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他之是以會做出這樣的判決,很可能是出于對案情的深入分析和考慮。

但是,李世民卻輕易地相信了他人的誣陷,認為張蘊古是在徇私舞弊。這是對一位忠臣的極大不公。即便事後證明張蘊古并無大錯,但李世民已經下令将其斬殺,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三、"斬立決"五次複議

張蘊古之死,讓李世民深有體會。作為一位君主,他的脾氣實在是太過暴躁了。一怒之下就能置人于死地,這樣的做法無疑會釀成大錯。

于是,在貞觀五年,李世民下令制定了"斬立決"五次複議的律法。所謂"斬立決",就是判處死刑的重罪。而五次複議,則是在行刑前,需要對案件進行五次複核,以確定判決無誤。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這一律法的出台,是李世民對自己的一次深刻檢討。他意識到,自己的暴躁脾氣實在是太過危險,一時沖動就能下令殺人,這樣的做法必将釀成大錯。是以,他決定制定這樣一部嚴格的律法,來限制自己的行為。

通過五次複議,不僅可以確定判決的公正性,也能讓李世民有足夠的時間冷靜下來,仔細思考自己的決定。這大大降低了他一時沖動殺人的可能性。貞觀年間,被判處極刑的人屈指可數,這就充分說明了這一律法的效果。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李世民雖然脾氣暴躁,但他也在不斷檢討自己的缺點,并想盡辦法加以改正。這種自我修正的精神,無疑是一位君主應當具備的重要品質。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一律法的出台,李世民恐怕會繼續一次次地殺錯人。但是,正是因為他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來糾正,才最終鑄就了"貞觀之治"的輝煌盛世。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四、脖子上的"勝"字

在"斬立決"五次複議的律法生效後,一件不解事情發生了。一名囚犯名叫劉恭,因為脖子上有一個與衆不同的胎記而備受非議。

這個胎記,随着劉恭的漸漸長大,慢慢變得越來越像"勝"字的模樣。據劉恭所言,這是他父母當年給他取的小名,希望他将來能夠出人頭地、勝過别人。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無心的小名,卻被别有用心的人誣陷為"謀反",最終導緻劉恭被判處了"斬立決"的極刑。就在行刑的前一刻,李世民突然看到了劉恭脖子上的那個"勝"字。經過五次複議,李世民最終下令赦免了劉恭,并釋放了他。

這件事再次展現了李世民的寬廣胸懷。作為一位君主,他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誣陷劉恭的人,畢竟"謀反"這樣的罪名可是非常嚴重的。但是,當他看到劉恭脖子上的"勝"字時,卻突然改變了主意。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我們可以想象,李世民一定是在那一刻,感受到了天命的神奇。劉恭脖子上的"勝"字,是他父母對他的期望和祝福。如果這個人真的有謀反的念頭,恐怕也不會有這樣的小名。是以,李世民最終選擇了寬恕。

他明白,有些事情或許是注定的,即便自己再怎麼做,也無法改變。而作為一位君主,他更應該尊重天命,而不是輕易地下令殺人。這種寬廣的胸懷,是一位君主應當具備的重要品質。李世民能夠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做出正确的選擇,足以證明他是一位真正的仁君。

囚犯行刑前,李世民看到他脖子上的“勝”字,急忙喊道:刀下留人

結語

通過上述事件,我們可以看到,李世民作為一代英明神武的君主,固然也難免會犯錯。但正是因為他能夠及時反思、虛心納谏,并且勇于改正自己的缺點,才最終鑄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基業。

一代英主,并非完人,但能及時改過自新,方能真正成就一番霸業。這正是李世民身上最可貴的品質,也是我們應當學習和效仿的地方。

這無疑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作為一個人,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君主,都應該時刻保持自我檢討的态度,勇于認識并改正自己的缺點。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完善自我,最終成就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