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醫大師周仲瑛:辨治乳腺癌經驗

作者:廣東中醫藥
國醫大師周仲瑛:辨治乳腺癌經驗
國醫大師周仲瑛:辨治乳腺癌經驗

▲周仲瑛 國醫大師(1928-)

國醫大師周仲瑛是大陸著名的中醫學家,臨證六十餘載,擅長疑難雜病的臨床診療,尤其是各系統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治,現将周仲瑛辨治乳腺癌的經驗介紹如下。

周仲瑛認為肝氣郁結是乳腺癌發生發展的關鍵。其病位在乳房,與肝腎關系密切,涉及脾、胃、膽。其主要病理因素為痰、瘀、濕,與癌毒互相兼夾;病程較長,病情反複,證候複雜,總體病機特點為内虛與毒聚并存。總的治療原則是祛邪為主,兼以扶正;根據各病理因素兼夾主次的情況,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等法。

病因病機

以痰、瘀、毒為主要緻病因素

乳腺癌的病理因素包括痰、瘀、毒。情志不遂導緻肝失疏洩,氣機不暢,肝氣犯胃,後天運化失職,内生頑痰,阻滞經絡,以生癌瘤;痰飲内生,阻礙氣機,又可加重氣機壅塞,變生百病。氣滞、氣虛、寒凝、熱結均可導緻血脈運作不暢,停滞凝聚;或離經之血積聚,瘀血阻絡,停滞乳中。周仲瑛認為癌毒是導緻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發生發展的關鍵病機,但并不是單一病機緻病,多與其他病邪形成複合病機共同緻病,常與痰、瘀、濕等病理因素互相兼夾,臨證常見痰毒、瘀毒、濕毒、熱毒等複合病機。

病位在乳房,與肝腎關系密切,涉及脾、胃、膽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乳頭屬足厥陰肝經,乳房屬足陽明胃經,外屬足少陽膽經。肝與乳房關系密切,肝氣郁結導緻肝失疏洩影響氣機升降,易形成氣滞,氣滞無法推動水液、陰血運作,使血瘀痰凝互結;同時與沖任功能失調有密切的關系,沖任失調,則肝腎不足,氣虛血弱,氣血運作失常,甚或氣滞血瘀,久則聚痰釀毒,互相搏結于乳中而成癌瘤;若沖任二脈空虛緻脾胃受損,痰濁内生,氣滞痰凝,結聚于乳房結塊,日久瘤化而癌變。

病程較長,病機特點為邪實與正虛并存

乳腺癌病程較長,總體病機特點為内虛與毒聚并存,但在遷延的過程中以虛實夾雜多見,病情反複,證候複雜。早期以邪實為主,包含外因與内因,内因由于情志不暢、痰瘀互結,氣血凝滞;外因包括外感六淫、邪毒内侵。中期的病機則發展為實邪未祛,正氣已虛,無力以驅趕邪毒外出,邪毒在體内蘊結,痰、瘀、毒膠結于乳絡。晚期可見五髒陰陽俱虛,正氣匮乏,癌毒迅速生長擴散,病機以正虛為主,但乳房仍有痰瘀癌毒交結或其他髒腑有癌毒侵犯,故可見整體屬虛、局部屬實的情況。

病機演變

乳腺癌的初期病機以肝氣郁結、癌毒内侵為主,久病則可以出現脾胃虧虛、沖任失調、氣血虛弱、肝腎不足等;若病程漫長,或經手術失血、放化療等熱毒、藥毒所傷,則出現氣陰兩虛,脾腎虧虛等;晚期患者,多髒受侵,癌毒走竄,可見水毒瘀滞腦竅、濕毒蘊結肝髒、癌毒襲肺、飲停胸脅、癌瘤侵襲骨髓等變證,此時病機多為氣血陰陽五髒俱虛、氣血耗竭,痰瘀癌毒深伏髒腑經隧并潛藏骨髓血脈,病勢沉疴難挽。此外,乳腺癌手術後局部也會出現相應的病機變化,如皮瓣壞死、皮膚潰瘍上肢水腫、手臂指節麻木等症候,系局部氣血瘀滞、經脈受損。

辨證要點

辨晰病理因素

氣郁

乳腺癌以女性多發,與情志失調緻肝氣郁結關系密切。如朱丹溪所雲:“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氣、血、痰、濕、熱、食六郁之中以氣郁為首。乳腺癌的形成始于無形之氣,繼成為有形之質,當髒腑氣機逆亂、郁而不伸,則易出現氣不布津而痰凝,氣結血阻而成瘀,與多種病理因素如風、寒、熱、濕等雜合,與毒邪互為郁釀搏結而為病。

痰毒

乳腺癌的發病與肝腎不足及沖任失調等因素相關。肝腎乙癸同源,肝失疏洩,腎失氣化,則津凝液聚為痰,加之氣郁不暢,經絡壅塞,痰毒留滞。此外,毒邪留著乳絡,阻礙經絡氣機運作,津液不能正常輸布則留結為痰,毒邪與痰搏結成“痰毒”,形成腫塊,或軟或硬,或堅硬如岩,推之不移。

瘀毒

肝氣瘀滞,氣機不暢,氣滞則血行瘀滞;肝郁化火,耗傷陰液,陰血凝聚則成瘀;腎氣不足則血運無力,腎陽虛衰緻血失溫煦,腎陰虧虛以生内熱進而灼傷陰血,皆可出現血瘀。瘀血凝滞,與毒邪搏結,瘀毒内阻于乳絡發為腫塊。

熱毒

患者情志不暢,日久郁而化熱生火;或感染火熱之邪入血分,釀成熱毒。血熱搏結,氣血運作失常,氣血痰濁熱毒壅阻乳絡,日久成積,發為癌瘤。乳癌日久,更可見熱毒壅盛,蘊結乳中,可見皮肉紫黑,瘤核堅硬,或見潰爛滲流臭污血水。

癌毒

氣滞、血瘀、痰凝、濕聚、熱毒等諸多病理因素,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乳腺癌因痰氣郁火,瘀阻乳絡,久而久之,釀成癌毒。

辨清髒腑病位

病位在乳房,主要與肝有關

女子以肝為先天,若郁怒傷肝,肝氣郁結,疏洩失常或肝血不足,機體失卻濡養,氣血運作不暢,均可導緻氣血瘀滞,阻于乳絡,發為乳癌。

涉及脾腎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之源。飲食寒涼,損傷脾陽,運化失司,水津不布,停留體内,日久凝聚成痰或沖任失調,緻脾胃虛弱,氣血運作失常,痰濕氣血互結于乳絡,故見癥積。

腎氣與女子天癸、沖任關系密切,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乳腺癌的預後與女子月經(天癸)狀态有顯著相關性,絕經前後的治療方法及藥物均有所不同。是以,腎的陰陽失衡,氣化功能失司易導緻精血生化乏源,天癸泌至失調,沖任失養,進而引發乳病。腎陽不足或腎陰虧虛均可以導緻痰濁集聚,結于乳絡,變生癌腫。

乳腺癌亦可發生水毒瘀滞腦竅、濕毒蘊結肝髒、癌毒襲肺、飲停胸脅、癌瘤侵襲骨髓等變證,出現厥證、頭痛、嘔吐、黃疸、脅痛、咳嗽、肺脹、咯血、痰飲、胸痛、腰痛等症。

注意分期與虛實

邪實與正虛在乳腺癌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各有偏重

乳腺癌起病發病過程中,正氣會因疾病的演變發生不同變化。早期正氣充足,由于外感六淫、邪毒内侵,病機以邪實為主;癌毒之邪逐漸耗損正氣,則可見邪實與正虛并存;至晚期癌毒轉移他髒,則以正虛為主(如轉移至肺,可見肺氣虧虛、肺陰不足;轉移至骨,則肝腎虧虛)。

邪實與正虛因乳腺癌治療方法的不同出現相應變化

總體而言,乳腺癌的病情階段總以邪實及正虛并存,癌毒内聚貫穿整個發病階段。但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對于人體正氣有不同的影響。手術易耗氣傷血,以緻氣血虧虛或脾胃氣虛;化療期間由于藥物的不良反應,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出現脾胃虛弱、脾腎虧虛之證;放療屬熱邪,易耗傷陰液,出現肺陰虧虛,肺氣不足;靶向藥物曲妥珠單抗有一定的心髒毒性,多傷及心陽,緻心氣虧虛,心陽虛衰;内分泌治療的機制以拮抗雌激素為主,患者常出現類似絕經期前後綜合征的症狀,表現為腎氣虧虛、腎陰不足、沖任失調等證候。

治法及用藥

邪實貫穿始終,治療當以祛邪為主

乳腺癌以肝郁氣滞、癌毒内聚為基本病機,治療當以疏肝理氣、解毒化瘀散結為主,治療過程中兼以固護正氣。故辨治乳腺癌當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為基本治療原則。

乳腺癌的發生與肝郁氣滞、氣血瘀堵不暢有關,發病前患者即長期出現痞脹、疼痛、嗳氣、情緒抑郁、煩躁易怒等症狀,此時就需遵循中醫治未病的思想,進行超早期幹預,以疏肝理氣之法調整髒腑功能,使癌腫消除于萌芽。一旦有癌腫形成,則氣機郁滞更重,痰瘀等病理産物不斷蓄積,并與癌毒、熱毒、濕毒等他邪兼夾,實邪膠固難化,更應以行氣活血、化瘀解毒等法調治。

乳腺癌治療後,可能腫塊縮小或消失,甚至可以手術切除病竈達到臨床治愈。但癌症患者情志因素對疾病發展影響較大,長期情緒焦慮以及郁結難舒,往往容易出現複發或他髒轉移。如果患者髒腑氣血功能尚未恢複正常,癌毒、痰瘀等病理産物易殘留體内或重新滋生,是以氣血郁滞是癌腫複發重要的病理狀态,應及時調整,治療過程中均需配以理氣活血之法。

癌毒為最毒之邪,毒性深茂,其性走竄,易耗傷正氣,導緻正虛不固。若一味扶正,固守不攻,則癌毒乘虛鸱張,城池難守,癌毒不斷消耗,虛候不斷加重,抑制抗及内穩之力日下,癌毒擴散,最終多髒轉移,髒腑衰竭。最虛之地便是客邪之所,是以治療當以驅邪為主,輔以扶正,使邪去自安,同時安身之處穩固。當然,用藥也當選用驅邪不傷正之品。

如清熱解毒類藥物: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功勞葉、漏蘆、石見穿、蒲公英、土茯苓、山豆根、重樓、腫節風等;軟堅散結類藥物:山慈菇、土鼈蟲、炮穿山甲、炙鼈甲、海蛤殼、生牡蛎等;化痰解毒類藥物:南星、夏枯草、炙僵蠶、桑白皮、葶苈子、白芥子、法半夏、海藻、昆布等;活血化瘀類藥物: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王不留行、水蛭、當歸、五靈脂等;有時對于正氣充足、癌毒熾盛患者,可用以毒攻毒之品,如全蠍、蜈蚣、蟾蜍、蜂房、馬錢子、紅豆杉等蟲類藥或毒性藥,以入絡搜剔、祛邪解毒。

對于已多髒轉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髒腑功能衰退明顯,陰陽嚴重失調,此時當加強匡扶正氣之力,适當祛邪,以減輕症狀、緩解痛苦為主要目的。如乳腺癌骨轉移之癌瘤侵襲骨髓伴疼痛者,當佐以補益肝腎、填精壯骨、活血止痛;肺轉移出現癌毒襲肺或飲停胸脅者,根據證候,酌情加用培土生金、滋陰清肺、培土制水、瀉肺利水等法;肝轉移患者表現為濕毒蘊結肝髒,由于瘀毒内結,可見身目俱黃、脅痛腹脹、納差,需應用滋水涵木、清利濕熱、活血止痛等法;腦轉移者,屬水毒瘀滞腦,易出現頭痛嘔吐、視物模糊、神昏抽搐甚至昏迷,多由于瘀毒内阻、毒入巅頂,病情危重,需下以重劑,常加用祛風化痰解痙、開竅醒神藥物。

适量使用毒性藥物,以毒攻毒

周仲瑛認為乳腺癌的主要發病機理之一為癌毒内聚,并提出祛毒即是扶正,邪不祛則正必傷的惡性良性腫瘤治療觀,是以适量使用毒性藥物,以毒攻毒,可達到祛除癌毒的目的。主要毒性藥物包括全蠍、蜈蚣、蟾蜍、蜂房、馬錢子、紅豆杉等。其中馬錢子有通絡止痛、散結消腫之功。臨床上,以制馬錢子粉,每次0.3g,裝膠囊服用,每日2次。

但需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舌體麻木、吞咽困難、面肌不自主抽動等情況,以防止中毒。此外,紅豆杉一味,周仲瑛常用于治療乳腺癌,紫杉醇在現代醫學臨床應用中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化療藥物,紫杉醇即為紅豆杉的次生代謝産物。紅豆杉常用劑量為10~20g,入湯劑,對于消化、呼吸系統及心髒均有一定毒性,用藥時需小心謹慎,一旦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呼吸困難、胸悶心慌等情況,及時停藥。

以動物類藥化瘀散結

對于乳腺癌,祛瘀化痰、軟堅散結是常用且非常關鍵的治法之一。周仲瑛認為:對于頑症、久病、難證、重疾,因其病位較深,一般植物類藥物難以取效,而蟲類藥物體陰而用陽,具有破血活血、化痰散結、解毒止痛之功,适當選用易提高療效。

如選用炙鼈甲、土鼈蟲、炮穿山甲、生牡蛎、海蛤殼等蟲類藥或貝殼類藥物,軟堅散結;應用全蠍、蜈蚣、蜂房、地龍、僵蠶等祛瘀化痰。但臨床應注意審證辨機,注意其他藥物與動物類藥之間的配伍使用。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适當選用,病初正氣尚存,可選用峻利之劑;病久正氣虧虛;或體質虛弱的老人、幼童,當配用補益氣血之品,或改用丸藥及其他劑型以圖緩攻。

針對乳腺癌的特殊病位,使用清熱解毒、行氣通利藥物

乳腺屬肝經循行部位,發病與情志相關,故使用一些清熱解毒、行氣通利藥物常有較好的療效。如漏蘆,載于《神農本草經》,言其:“漏蘆味苦鹹寒。主皮膚熱、惡創、疽痔、下乳汁……一名野藍,生山谷。”功能清熱解毒,消癰,下乳,舒筋通脈;常用于治療乳癰腫痛、癰疽發背、瘰疬瘡毒、乳汁不通、熱毒血痢、痔瘡出血等。對于熱毒蘊結之乳腺癌,治療效果較好。

典型醫案

患者,女,時年47歲。2012年3月15日初診。訴2011年9月發現,右乳包塊,逐漸長大,2011年11月25日行右乳癌根治術,術後病理:右乳浸潤性導管癌Ⅲ級,腋窩淋巴結(2/16),雌激素受體(ER)(2+),孕激素受體(PR)(-),Her-2(2+),Ki-67(30%)。術後行化療6個療程(化療方案患者叙述不清),至就診時化療已結束,無明顯化療不良反應。2012年3月9日胸腹部CT結果:肝多發低密度竈,考慮轉移,雙腎結石。第10胸椎體破壞,考慮轉移。目前自覺當胸疼痛,右肩臂疼,兩側頸部、鎖骨上可見多發隆起,腫脹有形,大便幹。苔淡黃膩,質暗,脈小弦滑。

診斷:(氣滞血瘀、痰毒互結型)乳岩(西醫稱為右乳浸潤性導管癌Ⅳ期)。

方藥:醋柴胡6g,赤芍10g,制香附10g,夏枯草15g,旋覆花(包煎)5g,片姜黃10g,茜草根10g,绛香3g,枸橘李10g,炙僵蠶10g,澤漆20g,全瓜蒌20g,制南星12g,路路通10g,炙全蠍5g,南沙參12g,北沙參12g,天冬10g,麥冬10g,太子參12g,土鼈蟲5g。21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飯後服用。

4月5日二診:患者訴胸悶減輕,左脅下痛,後背酸疼,右乳房手術部常有疼痛,兩鎖骨上腫脹隆起,但手觸不硬,自覺與大量服用地塞米松有關,疲勞無力,大便日行1次不稀,食納尚好。苔淡黃膩,質暗,脈細滑。藥用原方加九香蟲5g,莪術10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蓮20g,漏蘆15g,21劑,煎服法同前。

4月26日三診:訴近來左脅肋疼痛基本緩解,右脅肋痛勢亦輕,兩手指有脹感,右小指、無名指麻,右腋不舒,不耐勞累。苔黃中膩,質暗,脈細。藥用原方繼服21劑,煎服法同前。

5月24日四診:訴時有氣短,吸氣時右肩鎖骨上脅肋疼痛,左肩臂擡舉受限,苔黃膩,質暗紫,脈細滑。前方加炒蘇子10g,炙桑白皮12g,炒延胡索15g,21劑,煎服法同前。

6月21日五診:日來心下當脘脹痛,手觸隐約有形,右脅肋痛較前好轉,食納尚可。苔淡黃膩,質暗脈細滑。前方去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漏蘆,21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飯後服用。

繼續服用中藥善其後,随訪1年病情穩定。

按:初診時患者可見頸部、鎖骨上可見多發隆起,腫脹有形,CT提示肝、骨轉移,病機為肝失疏洩,痰瘀郁毒互結。故用醋柴胡、制香附、旋覆花、路路通疏肝理氣,夏枯草、制僵蠶、全瓜蒌、制南星、土鼈蟲、全蠍化痰解毒,赤芍、片姜黃、茜草根、绛香、枸橘李、澤漆活血化瘀解毒,太子參、南沙參、北沙參、天冬、麥冬益氣養陰。乳腺癌以肝失疏洩為主要病機,痰、瘀、毒、諸邪互結,氣血凝滞成積,結于乳絡而成。故用疏肝理氣,配伍清熱化痰、化瘀解毒、消腫散結、疏通絡脈之藥,再用益氣養陰之品,扶正與祛邪兼顧。

小結

綜上所述,周仲瑛認為“癌毒”是乳腺癌發生發展的關鍵緻病因素與病理基礎,同時肝氣郁結也是乳腺癌起病的重要病機,是以治療乳腺癌當以疏肝理氣、解毒化瘀散結為主。對于體質狀況較差的晚期患者,酌情謹慎使用攻毒之法,可配伍補益氣血之品,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主要目的。周仲瑛在長期臨證中發現乳腺癌病勢兇險,病程綿長,易轉移至肝、肺、腦等重要髒腑,證候多變,機制複雜,多種病因夾雜,故治療乳腺癌需以複法配伍,方見奇效。

【鄭重申明】

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适用于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贻誤病情。■

【内容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2021年9月8日第五版,作者:江蘇省中醫院普内科 谷雨,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吳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