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認識這幾個誤區,讓腸道更健康

作者:首都健康
認識這幾個誤區,讓腸道更健康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肩負着營養全身、排洩廢物的重任。腸道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但生活中關于腸道健康的誤區可不少。

認識這幾個誤區,讓腸道更健康

市面上有很多商家推廣“清宿便”“排腸毒”的廣告,讓不少人對人體有“宿便”的說法深信不疑,甚至認為“宿便”是萬惡之源,經常使用瀉藥或灌腸藥進行清腸。實際上,醫學上并無“宿便”“排毒”之說,日常生活中大家也不需要定期清腸。

食物被人體攝入後通過消化作用,殘渣的水分被吸收後,就開始聚內建形,進而凝固成糞便,最終排出體外。這是一個動态的過程,并不存在“宿便”。這個過程通常需要24小時,便秘患者可能更久一點。

糞便主要包含水分、無機鹽、脂肪以及無法消化的膳食纖維,并沒有所謂的“毒素”。是以,“清宿便”和“排腸毒”是僞科學的概念。

定期清腸可能給腸道帶來傷害,破壞正常的腸道菌群、腸黏膜屏障。如果灌腸操作不當,還會使腸道受到損傷,出現腸穿孔。

清腸類産品通常含有蒽醌類瀉藥,剛開始使用時似乎有點作用,因為大腸受到針紮般的刺激,讓人總是想上廁所。但長期使用,會使大腸依賴上這種刺激,讓自主排便變得困難。長期使用此類瀉藥,腸道還會長出黑斑,漸漸地,大腸變得粗糙、晦暗,最終導緻結腸黑變病。類似的患者在醫院消化内科很常見,在此提醒大家要理性對待清腸産品。

認識這幾個誤區,讓腸道更健康

消化科門診中,經常有患者咨詢說,肚子裡總是咕噜咕噜響,是不是說明腸道動力強勁。醫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來形容這種狀況,那就是腸鳴音。

腸鳴音是腸道蠕動的時候,腸管當中氣體與液體随之流動,産生的一種斷續的咕噜聲,或者是氣過水聲。其實,每個人都有腸鳴音,正常腸鳴音的頻率是每分鐘3~4次。當腸道的活動增強時,就能聽到腸鳴音。但是,一旦出現腸鳴音高亢或者腸鳴音頻繁,我們就需要警惕腸道疾病。

認識這幾個誤區,讓腸道更健康

如果腸鳴音出現的次數比較多且響亮、高亢,甚至是金屬聲或者鈴铛聲,并伴随着間歇性腹痛、腹脹等問題,就很有可能是機械性腸梗阻。

腸道惡性良性腫瘤、腸扭轉、腸套疊、腸粘連都能帶來腸梗阻。這時,由于腸腔擴大、積氣增多,腸壁被脹大變薄,就産生了高亢的腸鳴音。如果腸鳴音頻繁但不是特别高亢,就需要結合排便情況,排查消化道出血、急性胃腸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等問題。

認識這幾個誤區,讓腸道更健康

注意高纖維膳食

在飲食方面,注意低脂飲食,高纖維膳食,平常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高纖維膳食有助于加快腸道蠕動,防止便秘,減少緻癌物與腸道的接觸時間,進而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此外,高纖維膳食還可促進益生菌的生長,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保持良好的情緒

情緒是影響腸道健康的重要原因,這種聯系被稱為“腦—腸軸”。我們完全可以從字面來了解“腦—腸軸”的含義,即大腦與胃腸道之間存在一條“軸線”,使二者之間得以完成資訊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腦—腸軸”對我們的影響很常見:極度饑餓時,人會變得暴躁、敏感;憤怒、憂郁時,我們便會茶飯不思,甚至出現嘔吐。由此可見,“腦—腸軸”是一個雙向、複雜的神經網絡。學會調整心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會讓我們在保持腸道健康方面事半功倍。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規律飲食,拒絕宵夜,留給腸道充足的休息時間。
  • 增加體育鍛煉,避免久坐,讓你的腸道也“動起來”。
  • 戒煙限酒,别讓酒精損傷腸道黏膜。
  • 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和“便秘”說再見。
  • 減少抗生素的濫用。
  • 定期體檢,重視胃腸鏡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來源:健康中國

編輯:楊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