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作者:燭影亂談

《明英烈》是單田芳老師的經典之作,雖有不同版本,内容略有不同,但整體沒有太大出入(不包括文字版)。而書中武将于陣前單挑雖與真實戰争不符,但不可否認這絕對是最吸引人的環節。

那麼假如《明英烈》也像《隋唐演義》那般有武力排名,所謂的“十八條好漢”有哪些人物可以入圍呢(先說明,這裡隻讨論戰場武将,不包括如張三豐、張天傑、朱永傑等俠劍客)?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第十八條好漢:脫脫

客觀講,大元太師脫脫其實是缺少戰績做支撐的,但是無論地位還是人氣,如果前十八中沒有他,一定會讓很多人意難平。

作為大元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脫脫是類似聞仲、楊林一般的人物,盡管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反派,但提到他多數書友還是心懷敬佩的。同時,對于各路義軍來說,脫脫也無疑是夢魇版的存在,最後若非元廷禍起蕭牆,出了個奸相灑敦,不說脫脫能扶大廈之将傾、救社稷于累卵,起碼為大元再續命幾年應當不難。

是以,老太師脫脫入圍,不僅僅是武藝方面的因素,也算是一種象征。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十七條好漢:張興祖

張興祖和金眼雕嶽倫是忘年交,天賦不錯,槍法得自于嶽倫傳授,使得是正統的“嶽家槍”,曾擊敗過老太師脫脫,讓明軍上到朱元璋,下到諸将都為之振奮。

不過張興祖的戰績太少了,單說感覺,他就是再向上排個三四位都不奇怪,但又怕缺少說服力,故而權衡再三,還是将其列于此處。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十六條好漢:胡德濟

胡大海長子,自幼得外公山西萬寶山老篩海金友德傳授武藝,一杆七寶獨龍鏟神出鬼沒,是常茂小團體的中堅力量。

衆小對戰胡金蘭時,連續出戰數将,結果全部落敗,常茂認為隻有胡德濟能夠與之一絕上下,可以看出在常茂眼中胡德濟是頗具實力的。

總體來說和張興祖一樣,胡德濟的戰績也不算多,畢竟頂級大将他打不了,虐菜又說明不了什麼問題,是以将這兩位歸入一類,排名于此。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十五條好漢:朱沐英

朱沐英的人物造型和《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一模一樣,都使雙錘,能挂鍊子,說話結結巴巴。所不同的是朱沐英沒有李元霸那麼強,但是腦子比西府趙王靈光得多,一肚子鬼點子,比之常茂不遑多讓。

初登戰場的朱沐英實力很強,一出世就錘震亂石山,名動天下。但也正因為出場太早,是以比較吃虧,因為單老的評書都是越往後高手越多。前期單老塑造的首席大将無疑是常遇春,是以即便朱沐英再強,也強不到那個程度,也就是說比常遇春要低一個檔次,這就使得與常遇春同級以及後來登場武藝遠勝常遇春的小将們一股腦排到了朱沐英之上。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十四條好漢:左登

師承長臂飄然叟左夢雄,和常茂、高彥平是一師之徒(但是從他們見面的互動看似乎根本不認識)。原本效力于大元,使一對滲金蒺藜棒,力量極大,曾和常遇春激戰五十合不分勝負(有的版本是一百合),倆人實力幾乎等同,大戰後都是見汗,急切間勝不得對方。但是這裡需要說明一點,就是此時的常遇春已經過了巅峰期,而左登正值當打之年,這也是将其列于靠後位置的原因。

後來常茂趕來,開始和左登玩套路,就是你砸我三下,我砸你三下。結果常茂前兩招故意不用全力,讓左登掉以輕心,最後一下突然發力,直接把左登給震昏了。

總體來說,左登屬于常遇春同級高手,但明顯不如常茂那個層次的武将,其實常茂及時不耍詐,要戰勝大戰常遇春之後的左登也不是什麼難事。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十三條好漢:胡強

胡大海的義子,腦筋有些問題,不過天生神力,因自幼在林間過野人一般的生活,癢了就在樹上蹭,沒事在地上打滾,故而年長日久下“生”出一身石甲,刀槍不入。

胡強一出世就殺死金陵侯赤府燕壽,助朱元璋拿下金陵。單老也不止一次稱胡強隻是腦筋不好,論本事比常茂隻高不低。但是就實戰表現看,胡強虐菜确實比常茂同級将領更快,但一遇見高手數合之間必然敗北。合理推測,這正是腦筋不靈光造成的。

我們可以這樣了解,胡強力量極大,是以遇見次級戰力隻要按照正常的方式作戰足以“一力降十會”。但是一旦遇見高手,使出瞬息萬變的招式,胡強不會固有套路的變通,故而很容易被擊敗。

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特殊性,是以我将之放在兩個檔次之間,與略遜于巅峰常遇春的左登同列,而他的實戰能力大體也就是這個水準,很難擊敗排于其上的對手。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十二條好漢:于金彪

于金彪是明軍前期的中流砥柱,文中過進士,武中過探花,可謂文武雙全。但或許是太過優秀,是以于金彪極為自負,特别是對元帥徐達不服不忿,徐達處處忍讓也得不到他的認可,最後更是公開與徐達賭鬥,稱若不能大破脫脫便自刎以謝天下。結果最終作戰失利,自感無顔見人的于金彪自盡而死。

論及武藝,于金彪在前期也是頂級的存在,曾和常遇春酣戰百合不分勝負,足見其能。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十一條好漢:甯伯彪

甯伯彪原本也是元朝大将,使一條八寶金絲軟藤槍,這是一種非常考驗使用者技巧的兵器,硬起來絲毫不遜色于鋼鐵,柔起來又如軟鞭一般。金錘殿下朱沐英本事算是相當不錯的,結果就是因為不熟悉這套路,結果僅僅數合就被一槍刺傷。

最終站出來收拾殘局的又是前期第一大将常遇春,二人大戰百合不分勝負,後互相撕扯雙雙墜馬,繼而展開拳腳打鬥,打到最後翻滾到一處常遇春才認出甯伯彪是當年的“葫蘆哥”(甯伯彪耳朵附近有一個葫蘆型胎記)。原來常遇春自幼父母雙亡,童年長在甯伯彪家,倆人雖一母同胞,感情卻勝似親兄弟。

通過與常遇春一戰,可以看出甯伯彪的武藝幾乎和常遇春等同,隻是筆墨不如常遇春多,相對戰績就較少。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十條好漢:常遇春

懷遠黑太歲絕對是前期天花闆級的存在,單老幾乎将所有古典小說中發生在猛将身上的橋段都放到了常遇春身上。

槍挑貢院牆,馬踏武科場,力托千斤閘,槍挑鐵滑車……前期能在其馬前走上三十合的都得稱一聲“上将”,滿打滿算也就甯伯彪和于金彪能和他一較長短,即便是剛才提到的左登,也就是将将戰平開始走下坡路的常六爺。至于胡強,或許他的硬實力更強,力量也更大,但我真心不認為在一對一的情況下,他有擊敗常遇春的可能。

可惜的是單老的評書向來是越往後高人越多,于是悲催的常六爺成了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的前浪,硬生生被歸入到“人老不以筋骨為能”一類,淪為新生代武将崛起的墊腳石。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九條好漢:虎印

脫脫死後,元軍被殺得節節敗退,此時才醒悟的元順帝試圖亡羊補牢,于是彙聚三川六國九溝十八寨的所有英雄豪傑,舉辦了一次以選拔元帥為目的武科舉。虎印作為元順帝大哥忽爾卡金的次子,在這次比鬥中勇奪探花。

虎印身高過丈,使一杆禹王金槊,身大力強,和哥哥的武藝在伯仲之間。不過他比較倒黴,不僅戰績不如哥哥耀眼,還被殺了兩次,對手都是不同于沙場戰将的劍俠。

第一次是在“雙王興龍會”上,被小矬子徐方一镖打中眼睛,劇痛下胡亂用拳頭去砸,結果直接給敲到了腦袋裡,一命嗚呼;第二次則是在戰場遇上了青年武俠中的第一高手朱永傑,交戰二三十合被朱申上蹿下跳搞得頭昏腦漲,一不留神被其在身後削下首級。

有朋友或許會問,一個人怎麼還能死兩次?那您單老評書還是聽得少,要不就不覺得奇怪了。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八條好漢:虎牙

虎牙是虎印的大哥,忽爾卡金長子,那次元廷比武的榜眼,也使一杆禹王金槊,按照設定,他和弟弟虎印伯仲之間,但戰績要好得多,一出世就打得常遇春抱鞍吐血。盡管此時的常六爺開始走下坡路,并非巅峰。

此外,虎牙還和常茂之間展開過龍争虎鬥,常茂用的套路和對付左登一樣,結果低估了虎牙的力量,以緻二人雙雙昏厥,從這個角度講,虎牙的力量理論上還要強過常茂。

最終,在激戰難分勝負的情況下,常茂使用了百試不爽的獨門暗器——龜背五爪金龍抓。虎牙沒能躲開,正好被抓在天靈蓋上,常茂縱馬狂奔,硬生生将其頭蓋骨拽掉,紅的、白的流得到處都是,慘不忍睹。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七條好漢:于臯

于臯是于金彪之子,父親死後由表大爺丁普郎撫養。由于丁普郎比較護短,看問題也不分青紅皂白,就認準了表弟是徐達害死的,給于臯灌輸的也是這種思想。這就使得于臯性情偏激,開始時看明營都是仇人,還曾将徐達砍成重傷,險些釀成大禍。即便後來誤會解除,于臯對徐達也心悅誠服,但依舊難以改變虎了吧唧的脾氣秉性,在衆小圍皇城逼宮時因一時之氣箭射朱元璋,不想由于箭術太差,竟将太子朱标給射死了。

說起來,于臯是較早加入明軍的常茂同級大将,一口鋸齒飛鐮大砍刀别說敗績,連能和他鬥得旗鼓相當的都不多。後來在面對同級大将時,時常壓軸出場,在對對方消耗成功後,再由常茂這個不要臉的壓台登場撿現成。當然了,如果對手勝不得于臯,那麼常茂這個便宜多半也撿不成。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六條好漢:呂具

張士誠麾下的首席大将,人設和《隋唐演義》中的宇文成都很像,曾因威震十國而被盟主大堯王授予“無敵大将軍”之稱。

朱元璋與張士誠大戰時,呂具曾與常茂激戰三場,結果一平兩敗。第一次常茂還是老套路,在兵器互砸時偷奸耍滑,結果什麼便宜也沒占到,倆人對暈;第二次常茂用龜背五爪金龍抓暗算,使得呂具被擒;第三次呂具時刻防着常茂的暗招,結果還是沒躲開,被飛抓拽下戰馬,胡大海補刀将其殺死。

總體來說,呂具和常茂也是五五開,力量尤勝三分,但是再加以防範的情況下依舊難逃暗算也能看出其力量、耐力極佳的同時洞察力和靈敏度略有欠缺。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五條好漢:脫金龍

大元太師脫脫之子,繼承了父親的“四寶”,在大元武舉奪帥中獲得狀元,就此開啟了數十年的元帥生涯。

武藝方面脫金龍自然毋庸置疑,一出世就連殺明軍三員大将:趙玉、焦挺、向文忠,即便是常茂出戰依舊百合不落下風。

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脫金龍都是明軍的主要對手,和火龍祖張天傑給大明制造了不小麻煩,直至大元被趕出中原,依舊在給大明找麻煩。不過印象中脫金龍在本書結束時已經戰死,到了《燕王掃北》似乎又出現了。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四條好漢:高彥平

高彥平是大明第一屆武科舉狀元,也是韓馬兩黨用以對付軍功集團的利器,他師承左夢雄,和常茂為一師之徒。不過在其師傅出場時,單老似乎忘記了常茂亦為左夢雄徒弟的設定,一口一個老人家的稱呼着。而本就備受良心譴責,隻是愚忠之心作祟的高彥平也在老師的開導下迷途知返,棄官歸隐,直至燕王掃北時再度出山,扶保明主。

就武藝來說,高彥平同樣屬于常茂級别,一杆方天畫戟從無敗績,不過比較套路化,車輪戰諸将,最後和常茂不分勝負。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三條好漢:田再镖

田再镖槍法絕倫,堪稱青年一代翹楚,剛出世時隻身攔住朱元璋北上大軍,與丁世英、于臯等人進行車輪戰,最後與常茂對決不分勝負,同時他還是書中唯一一個即便常茂祭出龜背五爪金龍抓也無法戰勝的對手,因為田再镖也有獨門暗器“電光錘”,最後二人同時扔出暗器,使得兩般兵器抓在一起,平分秋色。

加入明軍後,田再镖曾上演單騎踩元營的好戲,連續沖破元軍營盤為被困的常遇春送信,并且利用穩軍計騙過張天傑,得以脫身。在這一過程中還曾遇見途經此地的金友德,也就是胡德濟的外公。金友德在見到田再镖的槍法武藝後頗為感歎,覺得此子遠勝自己的外孫,前途不可限量。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二條好漢:常茂

《明英烈》後半部的書膽,常遇春次子,師承左夢雄,神力無雙,一杆禹王神槊從無敗績,也是小字輩的領頭人。

客觀剛才提及過的人物從虎印開始大體都和常茂伯仲之間,正常鬥将多為不分勝負,甚至常茂多次算計消耗對手後依舊無法取勝。不過一來他的鬼點子極多,即便與人交戰也能一心二用,思考妥善的破敵之法;二來他的暗器龜背五爪金龍抓令人防不勝防,别說是初次對戰,即便是明知他要用暗器也未必躲得開,呂具就是個例子。縱觀全書,除了未對高彥平、脫金龍使用過飛抓外,其他戰将隻有一個田再镖未曾在金龍抓下吃虧。堂堂的南俠王愛雲都中了他的道,為其所傷。

從劇情可以看出,單老其實是有意将常茂打造成第一将的,隻是若嚴謹比較近身武鬥能力,常茂多次用車輪戰消耗敵人,最後自己還占不到便宜,應當在這檔次中排名靠後。不過我們也需要考慮到評書不如古典演義嚴謹,單老的這種表達方式其實是為了突出常茂多智。再加上暗器在手的常茂确實近乎無敵,是以最終還是将其置于此處。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第一條好漢:嶽倫

其實将嶽倫放在這裡進行比較對其他人多少有些殘忍,因為從武藝修為上講他已經是另一個境界。不過我們無法否認嶽倫的武藝是戰将路數而非劍俠,是以這份榜單中沒有嶽倫又說不過去。

嶽倫是嶽飛之後,祖傳槍法堪稱當世第一精妙技藝,在大病初愈尚未恢複體力的情況下連殺元軍兩三将,而後在對陣脫金龍時身體開始發虛,後遺症顯現。但是作為經驗豐富的前輩,嶽倫毫不慌張,果斷使出回馬槍,最終将脫金龍刺傷。

此外,嶽倫還是書中唯一一位以戰将路數進入俠客境界的人物,這點在單老的評書中極為少見(在單老的評書中俠客、劍客是劃分武功等級的專屬名詞)。

總的來說,做《明英烈》的武将排行榜,除非不把嶽倫列入考慮範疇,否則他必然是雷打不動的當世第一。

假如評書《明英烈》也有十八條好漢,哪些上将可以入圍?

最後說明一點,《明英烈》是評書,與真實曆史大相徑庭,幾乎是完全架空的,請勿将兩者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