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作者:豔苓【專題】

李治賜死姐姐高陽公主,隻能怪這位香豔的公主太折騰。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不作死就不會死。這位高陽公主不僅玩得風流肆意,還威脅到了皇帝李治的江山。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半年後,22歲的李治繼位。

繼位之初,李治就下發诏令,命其舅父趙國公長孫無忌,以及英國公李勣為輔政大臣。

這兩位赫赫有名的大臣算是沒辜負李世民的殷切希望,在崗位上幹得兢兢業業,唐朝的版圖也迅速擴張,東起北韓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人口也從貞觀年間的不足300萬戶,增加到了380萬戶。

此時的李治進入到了執政的高光時刻,史稱“永徽之治”。

朝野清明的日子過了不到4年,一樁驚天風波席卷了整個大唐。

這場風波的始作俑者,正是李治的姐姐高陽公主。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高陽公主進宮面見弟弟李治,她梨花帶雨、聲淚俱下地向李治控訴自己夫家的大哥非禮她。

高陽公主要訴的這位“色狼大哥”,正是她公公房玄齡的大兒子房遺直,也就是她老公房遺愛的大哥。

換作别的女人,李治姑且還能相信,但這個女人是高陽公主,要說她非禮房遺直還有可能,但說是房遺直非禮她,這說出去誰也不會信。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畢竟,高陽公主那可是出了名的香豔人物。

高陽公主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個女兒,生母不詳。出身雖不算高貴,但深得李世民的寵愛。

正是由于李世民的寵愛,這位公主從小就被慣得驕縱跋扈。

到了出嫁的年紀,李世民将她許配給了名臣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

高陽公主下嫁到房家後,依舊保持着自己跋扈的本性,在夫家目無尊長不說,動不動就頤指氣使地發脾氣,沒有一點賢妻良母的樣子。

房家大哥房遺直看着弟妹如此嚣張狂妄,也是敢怒不敢言,畢竟,人家有太宗撐腰呢。

是以,就算房遺直再看不慣,也要給高陽公主面子,不痛快也要憋着。

房玄齡死後,房遺直繼承了房玄齡的梁國公爵位。

爵位沒落到自家丈夫頭上,這讓高陽公主心中十分不爽。她就撺掇丈夫房遺愛,提出要分家的要求。

這回,房遺直硬氣了一回,他不僅沒有答應,還把自己的弟弟訓斥了一頓。

高陽公主哪裡受過這等委屈,她直接跑進皇宮找父親李世民告狀。

李世民雖然寵愛女兒,但對待事情還是講究公平公正的原則。經查,李世民發現高陽公主是誣告,還把高陽公主訓斥了一頓。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這位公主本來是想借父親的手打壓房遺直,沒想到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一般人估計兩頭受挫也就放棄了,可高陽公主卻堅定不移,她隻要一有空,就跑到父親李世民的跟前去給房遺直潑髒水。

雖然李世民一直不信女兒的誣告之詞,但房遺直卻開始坐不住了。畢竟公主誣告自己不是一天兩天了,若萬一哪天被有心之人鑽了空子,蒙受不白之冤,豈不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思來想去,房遺直決定“棄車保帥”。

他主動向李世民申請,把爵位讓給弟弟房遺愛,以保自己周全。

不過,房遺直的主動“犧牲”,并沒有獲得李世民的準許。一直到李治登基,他依然穩坐着梁國公的位置。

高陽公主十厘清楚,這事兒再也沒有轉圜的餘地了。況且由于她多次的無理取鬧,李世民對她的态度也不如從前。

還沒等李世民對公主改觀,禦史又爆料了一樁風月案。

據《新唐書》記載,貞觀年間,長安城裡抓獲了一名小偷,從小偷兜裡搜出的贓物,震撼了整個長安城。

小偷究竟偷了什麼寶貝呢?

說來也不稀奇,就是一個枕頭。

但這不是一般的枕頭。這個枕頭叫作“金寶神枕”,是皇宮大内之物。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一個普通的小偷,居然偷了皇家物品,這性質就比較嚴重了。很快,小偷就被帶到皇宮内審問。

經過一番嚴查審問,小偷道出實情:這個枕頭是從高僧辨機和尚那裡偷來的。

皇宮的辦事效率就是高,很快,辨機和尚就被帶進宮中審問。

這個辨機是皇宮的老熟人,《大唐西域記》就是他執筆寫的。

辨機和盤托出,高陽公主在已為人婦的情況下與他私通,枕頭正是高陽公主送給他的私情物證。

唐玄奘西天取經,可是唐太宗親自安排的大事,如今公主與主筆人辯機私通,這就讓李世民非常尴尬了。

更諷刺的是,一個專門記述五根清淨的高僧,不近女色,專心佛事的主筆人,卻在暗度陳倉,與公主私通。這不是打佛家和皇族的臉面嘛!

李世民大怒,直接将辨機腰斬。

情人被殺,導緻高陽公主十分怨恨父親。她與李世民之間的關系也到了冰點。

後來唐太宗駕崩,高陽公主也沒有表露哀容。

李世民去世後,高陽公主繼續秉承着“作妖”的勁頭,又不斷地給李治添麻煩。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這也就有了文章開頭那段,高陽公主再次狀告房遺直。

高陽的哭訴,把李治弄得心煩意亂。不管吧,傳出去也不好聽。管吧,又明知是無稽之談。

無奈之下,李治隻好下令,讓舅父長孫無忌負責,對這件“非禮公主案”展開調查。

李治讓自己的舅父親自去查案,既可防止家醜外傳,也讓高陽公主感覺到了重視,可謂是一舉兩得。

沒想到,李治随口說的查一查,在長孫無忌那裡變成了徹查。

這一查,又是拔出蘿蔔帶出泥。

房遺直再次被皇宮的團隊懷疑,這一次,他不再隐忍不發,而是将高陽公主在夫家這幾年的所作所為全部交代給了長孫無忌。

除了告知高陽公主争爵位和鬧着分家的陳年舊事之外,房遺直還詳細叙述了“房遺愛謀反案”。

就在李治新帝登基的第二年,右武衛大将軍薛萬徹因犯錯被降職為甯州刺史,回京領罪并面見李治後,薛萬徹又去見了房遺愛。

原來,房遺愛與薛萬徹是至交好友,兩人一直都保持着聯系。

老友相見,三杯酒下肚,薛萬徹就開始推心置腹了。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薛萬徹說:“今雖病足,坐置京師,鼠輩猶不敢動。”

房遺愛回道:“若國家有變,當奉司徒荊王元景為主。”

薛萬徹的意思是表達了他對朝廷的不滿,而房遺愛的意思更直接,就是說假如要有所行動,那麼就去推舉荊王李元景。

李元景是誰?房遺愛為何會想在“國家有變”之際推舉他呢?

這個李元景,是李世民同父異母的弟弟。

聽上去,李元景跟房遺愛像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

實際上,房遺愛的三弟娶了李元景的女兒,也就是說,房家與李元景是親家的關系。而房遺愛擁立李元景,也就很好了解了。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房遺直也知道弟弟房遺愛心中打的算盤,為了家族利益,他是斷然不會把這些話供出來的。

如今高陽公主一再誣告,悲憤的房遺直便原原本本地如實告訴了長孫無忌。

但不知為何,房遺愛的哥哥房遺直得知了弟弟與薛萬徹的對話内容,而原本他準備将這件事爛在肚子裡,但由于高陽公主的一再誣陷,再加上長孫無忌的刻意“引導”,悲憤交加的房遺直便把這件事說了出來。

沒想到,這個秘密聽得長孫無忌精神振奮,他開始在心裡籌備着一張大網,決定借着這個“公主非禮案”,把自己心中的新仇舊恨給一起報了。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是以,本來是高陽公主誣告房遺直“非禮”的小案子,被長孫無忌無限發酵,形成了唐朝開國以來,波及面最大、涉及人數最多的一次案件,史稱“房遺愛謀反案”。

案件的審理結果,自然是房遺愛、高陽公主、李元景以及薛萬徹等人都榜上有名。然而讓唐高宗李治意外的是,他的哥哥李恪竟然也成了嫌疑人。

說實話,“房遺愛謀反案”已經落網的人,在長孫無忌看來都是打醬油的。他真正的目标,始終都是李世民那個叫李恪的兒子。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長孫無忌之是以恨他,還得從老一輩的故事說起。

當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他的老爹李淵被迫退位讓賢。

李世民即位後,就立自己的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

嫡皇子李承乾可謂是根正苗紅,他自幼飽讀詩書,思想端正。可随着年紀的增長,再加上周圍的環境影響,他開始心性大變,對父親陽奉陰違、對師長勸勉不耐。

就在李世民對大兒子失望至極的時候,他的嫡二子李泰突然吸引了他的眼球。

太子李承乾頹廢期間,李泰幹了件漂亮活,那就是主持編撰了《括地志》。

李世民對這部作品十分滿意,不但将其收入皇家藏書閣,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規格待遇甚至還超過了太子。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這時李承乾就慌了,他決定走他爹的老路,謀逆叛亂,先下手為強。

很顯然,李承乾還是太嫩了,李世民舍不得殺他,将他貶為庶民。

李承乾的“自爆”讓李泰坐收漁翁之利,他身邊很快湧入一批擁護者,李泰也越發膨脹,覺得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屬。

畢竟,在李世民的兒子們中,嫡長子已廢,二兒子早夭,排在李泰前面的,也隻有老三李恪。

但李泰并沒有把李恪放在眼裡,因為李泰雖然排行老四,但他和李承乾一樣,都是長孫皇後生的嫡皇子,這是庶出的李恪一輩子都比不上的。

如果李泰繼續保持自己文風斐然的人設,說不定真就當上太子了。可他聰明反被聰明誤,跑去李世民那裡獻殷勤,對李世民說道:“如果我繼承大統,百年之後将殺了自己的獨子,傳位給弟弟晉王李治。”

李世民一聽,心裡就開始打撥浪鼓了:“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講什麼聊齋呀”。這小子心思太深,不可信,如果他當了皇帝,估計我的兒子們就沒好日子過了。

于是乎,嫡三子李治就撿了個大便宜,被李世民立為了太子。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沒多久,李世民就有點後悔了,他對長孫無忌說道:“你勸我立稚權(李治)為太子,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的住國家,吳王李恪英武之風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太子,如何?”

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他自然是支援李治,反對立李恪為太子的。

是以長孫無忌毫不猶豫地表示反對,李世民半開玩笑地說道:“是因為李恪不是你外甥吧?!”

這話其實已是誅心之言了,長孫無忌沒接話茬兒,而是悠悠說道:“太子仁厚,乃守成之君;如此重要的位置,怎麼能随便改變?希望陛下深思熟慮。”

曆史的走向告訴衆人,李世民沒有改變太子人選,但李恪卻成為了橫在長孫無忌心中的一根刺。

尤其是在李治繼位後,李恪作為皇兄,收開府儀同三司,官拜司空,授太子太師,這愈發讓長孫無忌忌憚。

于是,長孫無忌就借着提審房遺愛的機會,看似無意地聊起了纥幹承基。以當年告發李承乾謀反的纥幹承基為例,暗示房遺愛,隻要說出來,那麼就會如纥幹承基一樣,因告發有功而活命。

在這個巨大的誘惑下,房遺愛徹底繳械,按照長孫無忌的意思,說出了李恪同樣涉案。

當犯罪人的案宗擺到李治的面前,李治看着一大串罪人名單開始頭暈目眩。他甚至還請示長孫無忌放掉自己的親人。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長孫無忌毫無反應,朝堂的大臣也不敢發言。最終房遺愛、薛萬徹被斬首,李元景、李恪以及李治的姐姐高陽公主,被賜自盡,另有數十餘人,因涉及此案,或被處死,或被流放。

高陽公主臨死之前,想必是非常後悔的。如果不是鬧着誣告房遺直非禮自己,也不會鬧到如此地步。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三番四次地鬧幺蛾子,在夫家争嗣也就罷了,竟然還惦記着篡奪皇位,如此作妖,李治也不得不除了。

就算李治心慈手軟,長孫無忌也絕不會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親外甥被人給擠下皇位的。

更倒黴的還是李恪,本來這事跟他毫無關系,硬生生被人拉下水。

李恪在自盡前大罵長孫無忌,稱其“竊弄威權,構害良善”,一定會遭到報應,“當滅族不久矣!”

沒想到,此話一語成谶。

六年後,長孫無忌遭禮部尚書許敬宗誣告謀反,被下令流放黔州,在途中自缢而死,他的兒子也被罷官除名,最終流放至嶺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