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老金改革10年,縮小不了貧富差距…

養老金改革10年,縮小不了貧富差距…

以下文章來源于大碗樓市,作者江月

養老金改革10年,縮小不了貧富差距…

事退老人的消費力真的強。

通過我嚴密的計算,一個事退老人能抵四個企退老人。

運用的方法論也是直指根源:我的爺爺作為一名光榮的退休老教師,終身俸高達8000元/月,而我的媽媽作為普通企業退休人員,每月入賬約2000元。

原以為他們沒什麼差別,都是愛我至深的親人,末了才發現爺爺能愛我愛得更用力。

退休歲月中,我媽無數的難言與羨慕都藏在這6000元/月的差價中。是以,她熱切地盼望着今年10月快點到來。

結束10年過渡期,今年10月,養老金正式并軌。

在大家夥的認知中,退休收入差距的抹平就差這一下子,隻要兩條軌道“哐當”一下合二為一,一切就都好起來了。

但我想說,媽啊,這其中誤會有點大了……

養老金并軌,對退休收入差距的縮小影響甚微。

減少退休收入差距無非就是降低高收入、提高低收入,兩者雙向奔赴。

養老金并軌統一了事業機關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說白了,以後體制内也和我們打勞工一樣,都要交社保,退休了才能領養老金。

這是一場對體制内養老制度的改革,與我們打勞工壓根就沒關系,自然也不能提高普通人退休收入。

至于養老金并軌對體制内影響,能分成三類:

一、2014年前退休的老人,按老辦法發養老金,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二、2014年前入職,2014年後退休“中人”,采用“保底限高”原則,也就是退休工資不會比老辦法發得低。以結果為導向,隻有漲工資的空間,沒降工資的可能。

三、2014年後入職的新人,退休工資金額采用和企業職工相同的計算方法。

養老金并軌對新人的退休工資影響最大,但新人的退休工資仍然很高,并不能抹去與企退員工的差距。

計算方式雖相同,但奈何體制内繳費比例更高,退休工資自然也更高。

更何況,體制内幾乎人人都有職業年金作為養老金的補充,而企業年金的覆寫率不到10%,十個打勞工裡能找到一個交年金的就不錯了。由此退休工資差距又拉開一截。

講到這兒,你大概就明白了。

養老金确實是并軌了,但人家買了更貴的票,坐上了更寬敞舒服的商務座。

養老金并軌了但好像又沒并,隻不過是原先靠着财政補貼享受高待遇養老的一些人,如今也需要自己交養老錢了,對于俺們這些平凡人來說,并沒有獲得直接性的好處,頂多就是得到了一劑聊以慰藉的心理按摩。

是以,養老金并軌的最大驅動力再樸素不過了——

财政養老壓力太大了,你們多少自己出點。

如此一來,有盲生發現了華點——

交社保的人多了,養老金的蓄水池找到了新源泉!

這批交社保的還是戰鬥力強悍的特種兵。

以後,養老金這場持久戰又有得打了!

要知道,根據社科院預測,到2035年,我們的養老金将全部用盡。

即便是樂觀預測,養老金也會在2050-2060年這個時間段耗光。

養老金改革10年,縮小不了貧富差距…

這時候,一批悍将站出來了!

22年企業職工參保人數約4.44億,養老保險費收入約3.9萬億;同期,機關事業機關參保人數約5953萬人,養老保險費收入8.8千億。

一個機關事業機關員工幾乎能頂兩個企業職工!

好家夥,這不就是逆風局遇到了大爹,勝利的曙光穿透了厚重的烏雲,未來可期呀!

我知道你很激動,但請先别急。

公務員、事業機關員工交的社保進不了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池子,兩者之間有壁!

《關于機關事業機關從業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原文是這樣說的:

機關事業機關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也就是說,機關事業機關養與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池子根本就不是同一個,大家都在各玩各的,體制内員工交的養老金并不會跑到企業職工的養老基金中,反之亦然。

是以,養老金并軌不能簡單粗暴地直接給原先的養老金池子注水。

但這終歸是曲線救國的好事,

少了一批需要靠财政轉移支付來養老的人,财政壓力自然是沒以前那麼大了。

可誰能想到,機關事業機關的财政補貼依舊巨大。

21年,企業職工、機關事業機關剔除财政補貼後,收支缺口分别高達2925億和5955億,這說明機關事業機關需要更多的補貼來填缺口。

22年,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機關的财政補貼分别高達7105億和5914億。

機關事業機關的人數隻有企業職工約15%,顯而易見,機關事業機關養老金的人均補貼要高得多,總财政補貼自然也更高。

養老金改革10年,縮小不了貧富差距…

可見,機關事業機關的财政補貼并不比企業職工少多少,其中緣由稍微思考一下就能了解。

一是因為繳納比例高,補貼自然也就高了。二是老人和中人的養老金仍需要大量财政補貼。

最重要的是,機關事業機關退休人數年年飙升,需要的補貼自然越來越多。

相比之下,每年機關事業機關大約招收100萬人,是以今後光靠養老金池子裡的錢就想自給自足基本不現實,還是得年年補貼。

養老金改革10年,縮小不了貧富差距…

其實,不管是企業還是事業機關,養老金池子現在都是一副“腎虛”的樣子,充盈不了一點。細化到各個地區,則是部分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養老金會有盈餘,進而接濟一下養老金虧空的省市。

這歸根到底,還是人口問題。

這是老年人隻增不減,青壯年隻減不增之間的沖突;是先進醫療資源下的壽命增長,經濟發展下生育率降低之間的沖突。

目前,我們有約14%人口超65歲,已經進入了深度老齡化社會,并且老齡化還在加速,預計2033年進入超老齡化社會,2052年老齡化率達到目前日本水準。

顯然,養老金光靠自己很快就要虧空了,并軌改革對這個大趨勢來說無濟于事,财政補貼還需要年年加碼。

咱現在最該考慮的問題不是“你的終身俸怎麼這麼高,我的咋就隻有你的四分之一?”。

現在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

再過個十幾二十年,養老金還發不發了?

現在的年輕人正在擔驚受怕地交着社保,怕自己哪怕交了社保,以後也沒錢養老。

畢竟,咱們現在的養老金制度本質就是年輕人交錢養老年人,等我們變老了,所剩無幾的年輕人還能扛得起這個重擔嗎?

還有很多悲觀者認為,養老金早晚會虧空完,索性就不交社保了。

我的建議是,孩子,咱還是老老實實把社保交了吧。

瞧瞧日本,

自07年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已經過去14年,雖然日本在延遲退休,呼籲老人再就業,

但養老金還是在交,甚至今年還要上調養老金支付額。

再瞧瞧南韓,

這個總和生育率0.7左右,可能成為全球最先消失的國家,同樣在堅持不懈地發養老金。

養老金的可持續發展,辦法總比困難多。

比如延遲退休,全世界都在這麼幹。

除了日韓,美國、德國要延遲到67歲,英國要延遲到68歲……

此外,提高養老金繳納比例以及增加養老金發放途徑的事兒都有國家在做。

比如日本,除了基本都養老金外,還有各個行業的終身俸。首先每個月從工資上繳一部分,然後每個行業的協會在你退休時發放一部分終身俸。

我們的保險法更是規定了——

當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由政府财政予以補貼。

潛台詞就是,别擔心養老金發不出來,通過财政進行轉移支付,一定給大家安排得明明白白。

把别的地方的錢補過來。

如前文說得,讓養老金富餘的地區接濟一下虧空的地區;

或者用國有資産補充養老基金,把國有資本的的利潤注入到養老金的池子裡。

把别的時間的錢補過來。

比如發行國債,然後把湊到的錢補充進養老金賬戶。老人拿到錢一邊可以花銷,一邊也可以繼續投資買國債,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

兄弟們,往池子裡充值的辦法看來還是相當多,咱們這社保該交還是得交。

未來啊,确實是充滿變數,大家都不知道會往好的方向發展,還是會越來越爛,但唯一一點可以确定是,我們都會變老!

是以啊,咱别拿不交社保這事兒去賭,真的賭不起。萬一,輸了呢?

你也不想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後,别的老頭都在摟着老阿姨跳廣場舞,而你蹲在垃圾桶邊撿瓶子吧?

面對場上複雜的市場形勢,前方還得有個引路人,替你撥開迷霧,而大碗剛好在這條路上走了挺久。

跟着大碗走,總能帶你穿過迷茫。

這才是一個好社群該有的模樣:多與優秀的人一起同行,總能提前嗅到風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