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暖心提醒,聽着歌讀故事更有感覺~
郭仲華
那天上午我出門診,一位媽媽走進我的診室,手裡抱着一個2歲男孩。“孩子怎麼了?”我問道。“前幾天摔傷了,總不擡胳膊,麻煩您看看是啥問題。”孩子媽媽說。
我邊從孩子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向上檢查,邊觀察是否有腫脹瘀血,有沒有按壓痛。雖然小孩子說不清楚病情,但他是忍不住痛的。
果然,當我觸摸到男孩鎖骨上方的時候,孩子哭了,并不停地躲避着。我發現孩子還有些局部腫脹。顯然,他的鎖骨有問題。
電腦裡患兒的就診記錄顯示,在此之前,他已經看過兩個醫生,照了肩、肘關節X線片,報告未見骨質異常,診斷均為軟組織損傷。醫生沒有做處理,隻讓回家觀察。
患兒家長觀察得很仔細,孩子不擡胳膊,不讓摸左肩部,肯定有問題,便又來就診。
“你已經看過兩次了,前面記錄沒有問題,咋又找我看?”我問道。
“您是老大夫,想請您看到底有沒有問題。”孩子媽媽說道。
“有問題,是鎖骨青枝骨折。”我說。
自從檢查患兒鎖骨,并且兩側對照後,我就心中有數。雖然X線報告未見骨折,但仔細看片,孩子鎖骨中段還是有些變形。顯然,前面的醫生沒有檢查到孩子鎖骨上方。
如果當初首診醫生仔細檢查一下受傷部位,就不至于延誤了治療,讓家長來回奔波着急。
重視實體檢查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實體檢查是一個醫生的基本功。這些年,随着各種檢查裝置的廣泛應用,很多醫生越來越依賴檢查結果做診斷。這顯然是不對的。在我看來,看似簡單正常的實體檢查不僅必要,而且是任何現代醫學儀器檢查都不能替代的。實體檢查不僅能夠幫助醫生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情況,還能向患者傳遞溫暖和關愛。
文:甯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骨科 郭仲華編輯:張昊華 楊真宇校對:馬楊稽核:秦明睿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