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亡?道士的回答讓他産生懷疑

作者:蘇蘇說曆史

前言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段傳奇,它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緩緩展開在我們的眼前。

多爾衮,這個名字,如同一顆在夜空中閃爍的星辰,既明亮又神秘。

他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一個幾乎改寫了大清曆史的男人。

他的一生,是與大清的興衰緊密相連的傳奇故事。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亡?道士的回答讓他産生懷疑

一、多爾衮的早年生活與努爾哈赤的期望

赫圖阿拉的黃春月,寒風凜冽,雪花紛飛。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夜晚,多爾衮呱呱墜地。

努爾哈赤站在帳篷之外,望着滿天的星辰,似乎看到了一個屬于他兒子的星座正在冉冉升起。

他回望帳篷内,那新生兒的啼哭聲,如同命運的号角,預示着一個不凡的開始。

多爾衮的童年,是在戰馬的嘶鳴和刀劍的交擊聲中度過的。

他的父親,努爾哈赤,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征服者,他的帳篷裡,總是充滿了戰略讨論的聲音。

多爾衮從小就被父親帶在身邊,參與到朝政之中,他的眼睛裡,早早地映出了帝國的輪廓。

八歲的多爾衮,已經能夠與皇太極、阿濟格等皇子并肩站立。

他的眼神堅定,言語中透露出超乎常人的智慧。

努爾哈赤看着他,心中充滿了驕傲。

他知道,這個兒子,将會成為他最得力的助手,甚至是接班人。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了變數。

努爾哈赤去世後,多爾衮年僅十五歲。多爾衮年輕有為,作戰英勇,輔助皇太極擴充勢力。

皇太極正式稱帝之後,年僅二十四歲的多爾衮,被封為和碩睿親王,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親王。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亡?道士的回答讓他産生懷疑

二、多爾衮的軍事成就與帝位的渴望

歲月如梭,多爾衮在戰火中成長,他的軍事天賦逐漸展露無遺。

在皇太極的麾下,他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将領,他的軍隊,如同猛虎下山,所向披靡。

遼東的大地,見證了多爾衮的英勇。

在那片被戰火焚燒的土地上,他帶領着騎兵,如同黑色的洪流,席卷過每一個角落。

他的名字,開始在敵人的心中播下恐懼的種子。

皇太極對多爾衮的功績贊不絕口,他知道,沒有多爾衮,就沒有他今日的江山。

然而,多爾衮的心中,卻有着更深的渴望。

他不僅僅是想要成為一名将領,他想要的是那至高無上的帝位。

皇太極駕崩後,多爾衮看到了機會。

他率領着忠誠的軍隊,回到了盛京。

1643年,未曾冊立皇太子的皇太極,在盛京的皇宮中猝死。

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了穩定政局,多爾衮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上位,這也就是曆史上的順治皇帝。

此時的順治帝,年僅六歲,還不具有處理政務的能力。是以,多爾衮成為了輔佐新帝的攝政王。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亡?道士的回答讓他産生懷疑

三、多爾衮與吳三桂的聯手與入主中原

1644年,曆史的風雲突變,明朝的京城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紫禁城的金碧輝煌瞬間黯淡無光。

消息傳至盛京,多爾衮心潮澎湃,他知道,這是天賜良機,是改寫曆史的時刻。

在盛京的宮殿中,多爾衮與他的謀士們密謀着。

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山海關,那是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

而掌控這一要塞的,正是明朝的邊将吳三桂。

多爾衮派遣使者,秘密前往吳三桂的營地。

他們穿越了崇山峻嶺,跨過了湍急的河流,終于來到了山海關下。

使者們帶着多爾衮的親筆信函,信中不僅有對吳三桂的贊譽,更有對未來的承諾和誘惑。

吳三桂在營帳中獨自沉思,他的眼前是李自成的背叛,是愛妾陳圓圓的慘死,是家族的榮耀與個人的仇恨。

他的手輕輕撫摸着腰間的寶劍,劍身上反射着營帳外的火光,照亮了他決絕的眼神。

就在這時,多爾衮的使者進入了營帳。

他們的話語如同火上澆油,點燃了吳三桂心中的怒火。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争,吳三桂終于做出了決定。

他站起身,走到營帳門口,高聲宣布:“開關!”

山海關的大門緩緩開啟,多爾衮的清軍如同洪水一般湧入中原。

他們的馬蹄踏碎了明朝的最後一絲希望,他們的旗幟在風中飄揚,宣告着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亡?道士的回答讓他産生懷疑

四、老道的預言與多爾衮的困惑

随着清軍的腳步深入中原,多爾衮的心中卻生出了一絲不安。

他在戰火與權力的漩渦中不斷前行,但他的心靈深處,始終有一個聲音在低語,那是對未來的疑惑,是對命運的探尋。

在一次行軍途中,多爾衮遇到了一位老道。

這位老道白發蒼蒼,眼中卻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智慧。

多爾衮被他的氣質所吸引,便上前詢問:“道長,可否告訴我,這大清的江山能否長久?”

老道微微一笑,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時間的迷霧,看到了未來的某個點。

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着一種說不出的玄妙:“失于攝政王,失于孤兒寡母。”

多爾衮心頭一震,這句話如同一道閃電,擊中了他内心深處的恐懼。

他想要追問更多,但老道卻轉身離去,隻留下一串深深的腳印和無盡的遐想。

多爾衮站在原地,心中波濤洶湧。

他知道,這句話可能預示着大清的未來,也可能是對他個人的警示。

他擡頭望向天空,那片他曾經無數次仰望的星空,似乎也在對他訴說着什麼。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亡?道士的回答讓他産生懷疑

五、權力的博弈與多爾衮的選擇

随着清軍的鐵蹄踏遍中原,多爾衮的聲望與勢力也随之水漲船高。

然而,權力的遊戲永遠充滿了變數和詭谲。

朝堂之上,暗流湧動,每一個微笑背後都可能隐藏着一把利刃。

多爾衮在權力的漩渦中遊刃有餘,他的智謀和果敢讓他在這場遊戲中屢屢獲勝。

但是,随着每一次勝利,他的心中那抹不安也越來越強烈。

他知道,自己雖然手握重權,但皇位的争奪從未停止,每一個決策都可能成為他人攻擊的把柄。

道士的話,讓多爾衮陷入到了沉思和自我懷疑之中。因為,他知道,自己就是這位讓大清主宰天下的攝政王。那麼,難道自己也是讓大清滅亡的人嗎?

清軍入關時,多爾衮問一道士:清何時亡?道士的回答讓他産生懷疑

結尾:

曾經,許多人都以為那位道士的話,是胡謅的。

但是,在多爾衮逝世兩百多年之後,曆史卻用真實的事件,來告訴人們:道士所說的話,是真的。

因為有了攝政王多爾衮的輔佐,孝莊太後和順治皇帝母子才能穩坐皇位,為大清在中原的統治拉開序幕。

而兩百多年之後,清朝毀滅于攝政王載沣、末代皇帝溥儀和隆裕太後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