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甯波60歲的王師傅怎麼也沒想到,上周六上完墳之後,他竟然住進了醫院,而罪魁禍首就是上墳時吸入的雜質、塵土。
“墳頭一年沒有打掃,堆積了不少枯枝腐葉,還有大片的雜草,我就想着給清掃下。”4月2日,仍在甯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住院的王師傅回憶說:“打掃過程中,我也的确被揚起的塵土嗆得咳嗽了幾聲。”
等回到家之後,王師傅就幹咳不止,晚上也睡不安穩。到了第三天,他發現自己還出現了胸痛、發燒的情況,便立刻趕到了甯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就診。接診的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沈世茉副主任醫師仔細詢問病情後,從王師傅的CT片子上發現,其肺部長出了一個個“小樹芽”。
“因為形狀特異,我懷疑患者是患上了黴菌性肺炎。”沈世茉告訴記者,考慮到患者肺部感染已經影響到他的呼吸功能,血氧飽和度也掉到了90%,就将其收治入院了。
為了确診病情,沈世茉給王師傅做了氣管鏡,發現其氣道壁上綴着大量白色菌斑。經過化驗,沈世茉确認王師傅感染了曲黴菌。目前,經過霧化吸入和抗真菌治療,王師傅體内的黴菌已被清除,胸痛得到了緩解,血氧飽和度也恢複了正常。
沈世茉解釋,黴菌喜歡潮濕、溫暖的環境,墳地常年無人清理,大量落葉覆寫土壤,氣溫回暖成了黴菌生長的溫床。
當下,正是氣溫回暖的時候,也是黴菌滋生的季節。過敏體質的人群吸入黴菌後,會引發過敏反應,醫生也建議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幼兒和本身有基礎疾病的人在掃墓過程中盡量遠離塵土,少接觸潮濕腐敗的泥土,掃墓過程中最好戴上口罩,穿好長衣長褲。
此外,清明正值潮濕多雨時節
蟲子進入活躍期
如果在外出活動時
發現有蟲子叮咬
千萬要小心,一旦處理不當
嚴重時甚至可能緻命
恙蟲活躍,被咬嚴重緻命出門踏青需留意
近日,
佛山市南海區大瀝的黃女士
和家人一起去山上祭掃
回來後多髒器損傷
據悉,黃女士祭掃回來後不久,就出現反複發熱,體溫最高達39.5℃,還伴有頭痛、寒戰、乏力,全身出現紅色的皮疹。在當地醫院住院期間仍反複發熱,體溫沒有下降趨勢,逐漸出現呼吸困難,抽血化驗結果提示肝髒和腎髒損傷明顯。家屬感覺情況不對勁,趕緊聯系轉診到華工附六院(南海醫院)感染科就診。住院後,黃女士呼吸困難仍在加重,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肝損傷等多髒器損傷,情況十分危急!醫生詳細詢問黃女士病史,結合其祭掃後開始出現發熱,伴随有皮疹、頭痛乏力症狀,腋窩、腹股溝多處淋巴結腫大,病情進展快,同時出現多髒器損傷,高度懷疑“恙蟲病”。但令人奇怪的是,黃女士身上沒有找到恙蟲病特有的“焦痂”。與患者家屬商量後,進行血液二代基因測序檢查,24小時後在血液中找到了“恙蟲病東方體”的證據,黃女士确診為重症恙蟲病。所幸處理及時,黃女士在感染科的精心治療下,體溫逐漸下降,呼吸困難逐漸緩解了。複查肝功能、腎功能也恢複了正常,逃過一劫。
天氣漸熱,警惕恙蟲病:
恙蟲病是由恙蟲攜帶的東方立克次體感染人體所緻的急性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4月恙蟲活躍在廣州多地出沒
每年4月開始,恙蟲也開始活躍起來。前幾年在廣州多間公園曾有過恙蟲出沒的消息,在外時也要對它多留個神。據了解,廣州市内恙蟲病多發地帶主要分布在番禺、從化、增城以及綠地較多的海珠區。
▲恙蟲
說到恙蟲,古書也有記載。《風俗通》說:“恙,毒蟲也,喜傷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勞問,必曰無恙。”因為古人多住在草地林間,容易被恙蟲所傷,是以喜歡用“别來無恙”來問候彼此。
恙蟲病以高熱為主要表現,伴有頭痛、畏寒等症狀,發熱時間較長,最長者超過一個月。患者常同時出現肺炎、肝炎以及心髒和腎髒的損害,因而臨床表現比較複雜,往往被市民誤以為是感冒發燒,忽略就醫或誤診。
恙蟲病一般症狀較輕,早期及時治療效果良好,極少死亡。但如果不治療的話,恙蟲病會導緻心肌炎、腦膜腦炎和肺炎等嚴重病變。如果本身有其他基礎病或老人延遲治療的話,預後則會比較差,甚至還有緻命的可能性。
絕大多數恙蟲病患者可以在身上找到恙蟲病特征性的焦痂,一般出現在腋窩、腹股溝和外陰等隐蔽位置。焦痂一般直徑在0.5~1.5厘米,呈圓形或橢圓形,脫落後成為火山口形狀的潰瘍,中間突起,邊緣光滑。值得一提的是,恙蟲常在人體隐秘的柔軟皮膚處叮咬,是以就算是被恙蟲叮咬了,也不會這麼容易被發現。
▲被恙蟲叮咬後形成的焦痂
專家提醒,恙蟲愛潛伏在地勢比較低窪、潮濕和雜草叢生的地方,夏秋季節雨後早晨、黃昏應少去草坪。
防護小知識
怎樣預防恙蟲病?專家支招如下:1.恙蟲主要栖息在草叢或灌木中。在廣東地區比較活躍的德裡纖恙蟲,幼蟲和成蟲平時躲在土壤裡,下雨後的清晨、傍晚則會爬到草尖上,這兩個時段應避免在草叢灌木中停留,尤其不要坐卧休息。
2.在野外活動時,最好紮緊袖口、褲管口,在暴露的皮膚和褲腳、領口或袖口上噴塗含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避蚊胺等成分的驅避劑進行防護。3.野外活動後,及時拍打衣物,抖落附着的恙蟲。換衣洗澡,重點擦洗腋窩、腰部、會陰等皮膚柔軟部位。4.有恙蟲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焦痂等疑似症狀,應盡快到感染科治療,并告知醫生。
該病起病急,臨床表現多樣、複雜,有高熱、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症狀。另外,并發症多,可導緻多髒器損害,如中毒性肝炎、支氣管肺炎、心肌炎、腦膜腦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腎衰竭等,嚴重者可因髒器衰竭而危及生命。但及時明确診斷,對症治療,預後一般都較好。
到山裡踏青被蜱蟲叮咬不可硬拔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皮膚科主任王簡,在門診收治一例蜱蟲叮咬病例。患者周先生(化姓)到山裡踏青,回家後感覺右腿腿肚子外側發癢,仔細一看,皮膚上有個小黑點,有頭有爪子,還在微微動彈。他試着用鑷子拔,卻怎樣都拔不下來,這才趕到醫院處理。
▲資料圖,圖源:央視新聞
“幸虧患者沒有自己直接拔掉蟲子!”王簡介紹,叮咬周先生的是蜱蟲,叮咬人體後,會将口器深深紮根到皮膚裡吸血,同時傳播病原體,可能引發出血熱、森林腦炎、萊姆病等疾病。
4月~10月份也是蜱蟲多見的季節,蜱蟲主要帶有病毒,人體被叮咬後感染可引起腦神經反應和出血症狀,嚴重者可緻命。
廣東省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蔡松武介紹,人被受感染蜱蟲叮咬,可能導緻斑疹熱、Q熱、森林腦炎、出血熱等81種病毒性、31種細菌性和32種原蟲性疾病。某些蜱蟲在吸血過程中涎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可導緻被咬者肌肉麻痹,嚴重的呼吸衰竭而死亡,這就是“蜱癱瘓”。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負責人沈宏友介紹,蜱蟲不吸血時,最小的細如米粒,吸飽血液後,形态發生改變,有黃豆般大小,甚至更大。蜱蟲在叮刺吸血時多無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闆同時刺入宿主皮膚,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發炎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
▲資料圖,圖源:央視新聞
蜱蟲叮咬後可出現水腫性丘疹或小結節,紅腫、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蟲咬的痕迹,臨床上出現全身不适、乏力、頭痛、肌肉酸痛以及惡心、嘔吐、厭食、腹瀉等症狀,在早期易與感冒等發熱性常見疾病相混淆,醫生往往在發生腎、肺、造血、中樞神經等多系統器官功能損害時才會進一步尋找病因。
蜱蟲分為硬蜱和軟蜱。硬蜱一旦在宿主身上吸附,就輕易不換地方,吸血時間很長,且一般不會脫落。軟蜱則會在吸完血後脫下來藏匿他處。
醫生介紹:被蜱蟲叮咬後如果“硬拔”,容易讓蜱蟲的口器和頭部殘留在體内,導緻病原體感染。如果“硬拔”時不慎捏破蜱蟲,接觸到蜱蟲體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如果在戶外被蜱蟲叮咬,暫無就醫條件,怎麼辦?王簡建議,可以用棉球蘸上白酒或濃度為75%的酒精,放在蟲體上進行麻醉,等蜱蟲“醉倒”後再輕輕拿下。
防護小知識
1.如果發現身體部位被蜱蟲叮咬,可用酒精刺激其脫離,盡量避免彈打,以免刺激蟲體,觸發更多毒素釋放。2.更要避免自行用鑷子拔除或捏碎蟲體,這樣容易導緻蜱蟲倒鈎留在皮膚内。3.外出郊遊後出現身體不适,就醫時應講明外出旅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