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啥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艱辛,争搶押送差事?

作者:麗天

流放,顧名思義,就是以戴罪之身被發配到邊遠蠻荒之地,進行戍邊或者修築工事。

流放之路十分漫長,而且古代交通不發達,再者又是戴罪之身,就隻能背着枷鎖,靠着自己的雙腳一步一步的走到邊疆之地。

這樣辛苦的路程,很多人都不願意走,但是押運的官差卻不得不去,并且他們還十分樂意去押解女囚犯去,不怕路上的艱難與辛苦。那麼,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呢?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啥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艱辛,争搶押送差事?

無論什麼時候,統治階級都需要法律來維持自己的統治。但是法律的量刑一定是有輕重的,因為每個人犯的罪不一樣。古代作為一個封建社會,帝王之家對于刑罰的規定與種類是非常殘酷的。

在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中就有說“孫子髌腳”其實雖然算不上一種刑罰,但卻遠有比這恐怖的存在,比如淩遲處死、腰斬等等。

相對而言,流放算是一種比較輕松的懲罰了,它不會太折磨人的身體,不過對于精神的折磨卻是非常可怕的。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啥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艱辛,争搶押送差事?

古代的犯人們要從京師之地,中間帶着枷鎖一路前行,到達遙遠的邊境之地,命大的人可以活着回來,不過也要脫一層皮,參考《甄嬛傳》中,主角甄嬛的父母家人被流放,回來的時候她的父母白發蒼蒼,形容憔悴。命不硬的,很多直接死在了邊疆。

更慘的還有死在流放的路上,因為流放之路太遠了,又是靠雙腳走。

按理說,這樣一個押解犯人的路應當是很辛苦的,很多人都不想去,但是參考真實的曆史,就會發現很多官差十分樂意押解流放犯人,并且對于女囚犯的押運十分熱忱。

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啥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艱辛,争搶押送差事?

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有好處。第一個好處就是他們可以收到很多錢财。

觀看一些古代的電視劇就可以知道,那些能夠從京師出發去流放之地的犯人,都是因為他們家裡人或者自己因為在朝廷上做錯了事情,才被皇帝責罰。

既然出自朝廷,那麼他們一定還是有一定的錢财的,即便沒有錢财,還是有所謂的同僚的。

是以在出行之前,那些人為了讓官差好好關照一下犯人,就會給上大量的銀錢。而女犯人則更是不同了。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啥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艱辛,争搶押送差事?

在古代,女子的犯罪率很低,能被流放的多半都是被家裡牽連的。原本是官家女子,一朝淪為階下囚,肯定還是有人關照的,是以給的錢财就多了。

再者就是古代的女子對于貞潔和身份的要求比較高,是以一定要托官差好好照顧,那麼勢必就要給更多的錢财。如此,押解一個女囚犯能掙很多錢。

而且女囚犯還不會出現潛逃的事情,因為他們各種身體的限制要求,相對于官差這樣孔武有力的男子來說,肯定是逃不掉的,這樣官差的責任壓力就輕些,因為事兒不大。

除了錢财,就是能夠保命。在京師,要是在衙門上班,那麼就得時常出去執行公務。

但是在京師王侯貴胄聚集之地,到處都是達官貴人,稍微不注意可能就會得罪人,那麼自己就會小命不保。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啥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艱辛,争搶押送差事?

再者,出去執行公務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命案之類的事情,中間可能摻雜打鬥,幾下不注意,自己就會受傷,或者直接丢了命。

但押解流放犯人不一樣,除了路途比較長遠辛苦一些,其他的關于生命的威脅基本上不會有。

可能有人會說,半路上會遭遇劫匪,或者将犯人劫走,他丢掉了犯人,還是要面臨刑罰。

實際上,他們隻有很少的可能會遇上劫匪,除非是動亂的社會末期,不然他們走在官道上,那些劫匪是不會不長眼去惹朝廷的官員的。

劫走犯人就更不用擔心了,古時“将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同樣的,這些官差們弄丢了犯人,不需要擔任多大的責任,隻需要負責找回來即可。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啥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艱辛,争搶押送差事?

第三個好處就是可以滿足那些官差們的人性私欲。人的本性中藏着一個罪惡因子,那就是欺軟怕硬。

在京師的時候,他們隻是天子腳下一個普普通通的官衙之人,除了普通的百姓,其他的誰都可以欺負他們,是以他們很多人都活的很壓抑。

但是押解犯人就不一樣了,在這個群體中,他們就是權力最大的存在,犯人受他們的制約,是以他們終于不用再受别人的欺壓了,可以享受到欺壓别人的滋味。如此下來,他們内心那股惡劣的欲望就被滿足了。

古代女囚發配千裡,為啥官差不怕累不怕路途艱辛,争搶押送差事?

除了這個私欲之外,還有他們個人的需求私欲。女囚犯之前再怎麼尊貴,那都是從前,現在是階下囚,就受自己的管制。

而那些女子們從前在京師的時候,是他們不可仰望的存在,如今變成階下囚,他們可以肆意踐踏,是以有些官差可能就此可以洩私欲,滿足自己的變态需求心理。

無利不起早,押運犯人的官差們不是一心要求自己秉性高潔的聖人,與聖人相反,他們隻是一群封建社會中蝼蟻衆生,自然第一追求的就是讓自己如何能活的更舒心。

古代那些被流放的人大半從前都是勳貴之人,即便家門被滅,那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自然就有利可圖,何況在古代社會中,女子犯罪很少,要是被流放,那從前一定是官宦之家的,對自己有諸多的好處。

有好處不拿,那就是蠢貨。人都要為自己而活,官差們沒有讀過幾句聖賢書,自然是不會懂得仁與義了,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也是可以了解的。

不過,這都是過去對于嚴格法律的要求,現在我們的生活雖然犯了法,也要付出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已經遠遠沒有流放這一說法了,罪犯們免遭受罪,同樣的更加秉公執法,所謂的蠅頭小利不能蓋過法律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