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作者:史在沒有錢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 | 編輯:史在沒有錢

前言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在河南新縣的一場溫馨家宴中,一個意外的話題打開了塵封多年的曆史。當程如松提起其家鄉紅安縣的熊家咀村,及那裡的一個特殊墓地,高定新突然間意識到,這或許與他家族長期未解之謎有關。

這個墓地不僅是紅軍英烈的安息地,也藏着高家尋找多年的親人——“細爺爺”高德福。高定新的心跳加速,他是否即将解開家族多年的懸念?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隐藏着怎樣的曆史與犧牲?下面小史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在清末民初的動蕩年代,中國正遭受外敵入侵和内亂不斷的雙重苦難,全國各地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高德福誕生于這樣一個紛亂的時代,他的家庭位于河南省新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是家中的次子,有一個哥哥高德焱。

由于家境貧寒,高德福自小就未能享受到充分的教育,早早地便跟随父母勞作于田間地頭。在成年之後按照父母的安排,他迎娶了一位賢淑的妻子,婚後育有兩名子嗣,盡管家庭條件較為拮據,但高德福和妻子相依為命,共同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外部世界的動蕩與壓迫讓高德福深感生活的無奈與艱難,他不甘心終身受制于封建地主的剝削與壓迫,更不願意眼睜睜看着戰火蹂躏這片土地,讓家人生活在恐懼之中。

那時革命的火種已在中國大地上燃起,許多志士仁人投身于工農紅軍的行列,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而奮鬥。深受革命思想影響的高德福,也下定決心加入紅軍,為了更加美好的未來,他願意投身于這場偉大的鬥争。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當他向家人表明自己的決定時,卻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尤其是他的哥哥高德焱,堅決不同意他去參軍。高德焱擔心萬一高德福在戰場上有所不測,留下的妻兒如何生存。但高德福堅定地表示,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家人能夠生活在一個沒有壓迫的新世界,他必須去戰鬥。

在親人們的不舍和祝福中,高德福踏上了征程。離别之際,他的妻子默默為他縫制了一件新衣,寄托着對丈夫平安歸來的期盼;而大嫂伍漢清則細心地為他制作了一雙布鞋,希望他在戰場上能夠保護好自己。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帶着家人的祝福和期待,高德福加入了向湖北省黃安縣進發的紅軍隊伍。在那裡,他參與了著名的黃麻起義,與當地農民一起,勇敢地對抗國民黨反動勢力,奪取了城池,繳獲了武器,為革命事業取得了重要勝利。

在随後的歲月裡,高德福随紅軍南征北戰,曆經艱難,憑借着出色的表現,逐漸被提拔為營長。雖然戰争的殘酷讓他倍感疲憊,但每當想到遠在家鄉的家人,他的心中就充滿了力量。通過戰友們的幫助,他不時給家裡寫信,告知自己安好,鼓勵家人要有信心,革命的勝利終将到來,屆時他将帶着榮譽回到他們的身邊。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直至1932年,高德福的兄長——也即高定新的祖父,高德焱,獲悉弟弟在紅安七裡坪的一場激戰中負傷後,内心極度焦慮不已。于是決定親自前往紅安,希望能将弟弟接回家中,讓他得到更好的照料。他帶上了幾位鄉親,踏上了尋找弟弟的旅程。

到達七裡坪後,他們開始四處打探高德福的消息,但由于當時談及紅軍相關事宜極為敏感,即便有人知曉一些線索,也不敢輕易透露給幾位外來者。多次嘗試之後,他們仍然一無所獲,隻得滿載失望而歸。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高德焱并未是以放棄,他多次獨自或是帶人回到七裡坪一帶繼續尋找,然而由于當時的政治環境和嚴格的言論控制,他每次尋找的結果都是徒勞無功。

歲月流逝,高德焱帶着對弟弟的無盡思念和遺憾離世,高德福的下落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時間來到後來的年代,随着年長的一代人漸漸離世,關于那段曆史的記憶也日益稀少,高家尋找細爺爺的行動也逐漸放緩。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在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裡,命運之輪悄然轉動。

高定新的妻子,出生于紅安縣的她,自嫁到河南新縣後鮮少有機會與父親團聚過年。在一次深夜的長談中,夫妻倆決定在新的一年裡,邀請嶽父前來新縣共度佳節,希望能彌補這些年的相思。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家族中高德福的英勇行為成為了驕傲的傳說,但随之而來的,也是深深的憂慮與不安。當得知高德福在戰鬥中負傷後,家中老一輩的心更是如同懸挂的刀,時刻擔心他的安危。

他們試圖穿越亂世的泥沼,隻為找到這位家中的英雄,期望能将他帶回家中養傷,然而命運的巨輪已然将他們推向了不同的方向,錯過成了永恒的遺憾。歲月流逝高家的長輩們一一離去,但對高德福的思念與尋找從未停歇。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這份重擔如同家族的遺志,傳遞給了新一代的高定新。高定新長久以來被家族的這段未完史事籠罩,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假設與不甘,命運的輪回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機。

在遙遠的河南家鄉,高德福的親人們接到了他生死未蔔的消息。心急如焚的家人派出高德福的兄長踏上了漫長尋找的路途。然而在那個資訊閉塞的年代,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舊是一無所獲,家族中是以對高德福的下落陷入了長久的等待與寂靜。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随着時間的流逝,“紅軍墓地守護者”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政府和社會的關注讓這片烈士墓地煥發了新的生機,松柏環繞的墓地成為了一處神聖的紀念地。

姜能山對于所有幫助和捐助的回應始終是将其用于墓地的維護和修繕。每當有人詢問他為何年複一年地堅持做這些時,他總是說:“我隻是在這裡等待,等待他們的家人來接他們回家。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在一次偶然的談話中,高定新從嶽父那裡聽說了一位名叫姜能山的老黨員,這位老人幾十年如一日,自發地照顧着烈士的陵園,其中就包括他祖父高德福的墓地。姜能山用他的行動诠釋着對烈士的深深敬意和對信仰的忠誠。

姜能山的故事如同一股暖流,溫暖了高定新及其家族久凍的心。他們被這份默默的堅守所觸動,決心親自前往紅安縣,向這位生命中突然出現的守護者表達敬意,并且更重要的是與先輩的遺骸親自告别。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在高定新和家人的心中,姜能山不僅僅是一位普通的老黨員,更是連接配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他的堅守不僅保護了烈士的安甯,也為高家帶來了久違的慰藉與平靜。此行不隻是為了一位家族英雄的追尋,更是一次對于曆史記憶的緻敬,對于生命意義的深刻反思。

直到2011年,在村民和社會各界善良人士的支援下,政府最終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并決定出資對烈士陵園進行全面的翻新,為每位烈士立起了恒久而尊貴的大理石墓碑,以彰顯他們的英雄事迹。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可是曆史的長河帶走了許多烈士的名字和事迹,使得許多烈士的身份難以确認。盡管人們盡最大努力尋找和整理,最終還是有許多英雄無法以真實姓名安息,隻能統一立上無名英雄碑,以此表達對他們的哀思和敬意。

正當家族讨論到這些無名英雄的時候,高定新的嶽父,也是一個退休老黨員,突然變得異常激動,堅持要分享那些能夠确切确認名字的烈士們的英雄事迹。在這些故事中,嶽父提到了一個名叫高德福的營長,他在熊家咀的一場戰鬥中英勇犧牲。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這個名字猛地擊中了高定新的心,他的内心翻湧着複雜的情緒——難道這位高德福營長,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細爺爺”嗎?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親人會以這樣的方式重新出現在自己的生命中。

這個發現讓高定新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開始嘗試連接配接家族史和這位烈士營長的過往,試圖尋找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随着進一步的了解和探索,高定新漸漸堅信,這位名叫高德福的烈士,正是他家族中久違的英雄——他的“細爺爺”。這個意外的發現不僅激起了他對家族曆史的興趣,更讓他感受到了一種跨越時空的家族情感的延續。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在2021年,83歲高齡的姜能山,依舊堅守着他的承諾,看護着那片靜谧的陵園,這裡安息着73位紅軍烈士。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的慶祝活動中,他向參加者講述了那些年輕英烈的故事,他們在革命的風暴中英勇犧牲,為了信仰和未來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最初高家的後人希望将高德福的遺骸遷回故鄉,以便更近地祭拜和紀念,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他們認識到高德福與他的戰友們共同經曆了生與死的考驗,他們之間的兄弟情誼超越了血緣的聯系。是以高家人決定讓高德福留在戰友們身邊,這片土地承載了他們共同的記憶和犧牲。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進入2022年姜能山老人,年逾八旬,依舊忠誠地守護着那片充滿英雄氣息的烈士陵園。盡管歲月留下的痕迹已讓他的步伐不再輕盈,需要依靠一根拐杖支撐着脆弱的身軀,但他的心靈卻依然堅定不移,充滿了對烈士深深的敬意和懷念。

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姜能山老人用略顯沙啞但堅定的聲音說道:“隻要這雙腿還能支撐我站立,我就絕不會放棄我的使命。”這句話,如同他多年如一日堅守的信念,展現了一位老黨員對英雄的無盡尊重和對事業的執着追求。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這個時代,需要銘記英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為和平與正義犧牲的先烈。”姜能山的話語,如同時代的回聲,提醒着每一個人,不忘曆史,珍視和平,向那些為國家獨立和人民幸福不懈奮鬥的英雄們緻以最高的敬意。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

姜能山老人的故事,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不僅是烈士墓園的守護者,更是傳承英雄精神的使者,用自己的行動诠釋着對英雄的尊重和對曆史的負責。在他看來,守護這片英雄的安息之地,就是對那段血與火的曆史最好的紀念,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期許和承諾。

嶽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鄉一烈士名字,女婿吃驚:那是我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