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作者:北京科學中心

稽核專家:楊燕徽

北京海澱水務生态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園林高工

氣溫漸暖,萬物複蘇,山川河流卸去冬天的沉悶,吐露的翠芽和盛開的花朵宣告着春的到來。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來源|北京日報

清明假期已經到來,如果你想感受春日美景,也希望能夠邊玩邊學科普知識,那不妨到北京的這幾處濕地走走,見識更加豐富美好的自然。

濕地也被稱為“地球之腎”,不僅對生态起到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其中蘊含的生物多樣性。春天是濕地生機盎然的時節,也讓它成為非常适合學習動植物知識的好去處。

濕地為什麼被稱作“地球之腎”?

濕地在地球表面僅覆寫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濕地中不僅栖息着種類豐富的動植物,同時也是陸地上的天然蓄水庫,除了開采地下水,我們的淡水來源主要就得靠濕地來提供。

同時,濕地還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分洪削峰、促淤造陸、降解污染物等功能。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來源|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

什麼是濕地?廣義來說,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積水體都可以被稱為濕地,是以小到稻田池塘,大到湖泊沼澤,它們都可以被稱為“濕地”。

在濕地有機會學到什麼科學知識?

既然擁有“生命的搖籃”、“鳥類的樂園”、“物種基因庫”等稱号,濕地憑借其生物多樣性也成為了我們踏春學科學最佳的“戶外課堂”之一。

每年4月的愛鳥周,在濕地中往往能看到往日難得一見的各類鳥類。除了動物,濕地中也有多種多樣的植物:沼生型的石菖蒲、海芋;挺水型的香蒲、蘆葦;浮葉型的睡蓮類、萍蓬草類;漂浮型的浮萍、滿江紅;還有重要的沉水植物,例如苦草、金魚藻、狐尾藻、黑藻等。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來源|中國天氣

那麼,春日裡的濕地有什麼科學看點?一起來看看~

01

鳥類的“大集會”

濕地的總面積占全地球陸地面積的6%左右,但是全球卻有超過 40%的物種依賴濕地繁衍生息,也正是由于如此豐富的生物種類,讓我們有機會在濕地看到平時難得一見的動物。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來源|漢石橋濕地

蒼鹭、赤膀鴨、綠頭鴨......當你在濕地中漫步時,這些動物或許也正和你沐浴在同一片陽光下,親眼見到這些難得一見的動物、觀察它們的習性,這不比在書上看到它們來的更加直接嗎?

02

真實版本的“海綿寶寶”

在濕地中,有一種植物很有意思,它就像卡通片裡的海綿寶寶一樣,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甚至可達自身重量18倍,這種有意思的植物就是泥炭藓。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來源|百度

泥炭藓的吸水能力有多強?長度10-20厘米、幹重4克左右的泥炭藓,隻需要80顆左右就能輕松吸收掉一整瓶500毫升的礦泉水,如果你去濕地遊覽,不如去找找這種“超級海綿”的蹤迹吧。

03

濕地常客——蘆葦

蘆葦在濕地中占據了重要的生态地位,并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它們是一種适應力極強的植物,能夠在不同的土壤和水域環境中生長,這不僅豐富了鳥類的生活空間,也增加了食源植物(指那些能為動物提供食物資源的植物),并通過生态補水,保證水源,提升水質,進一步改善野生動植物的生活環境。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來源|澎湃新聞

蘆葦植株高大,稈高可達2米-6米并成直立狀态,蘆葦稈中空而且堅韌,大約30厘米的蘆葦葉子長而細,同時蘆葦可以用于制作編織品、造紙、屋頂覆寫材料等,還具有很強的經濟價值。

如果有機會,你也可以用蘆葦編制一個屬于自己的手工藝品,為這個假期留下難忘回憶。

不出北京能看到哪些濕地?

01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疊水花台濕地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中有這樣一片濕地,這一片濕地有蘆葦、香蒲、莎草和美人蕉,還有瀑布、木棧道等景觀設定,不僅可近距離觀察水生植物,還是一個出片的好地方。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來源|京報網

02

國家植物園

國家植物園彙集了國内外各類植物,是一個花草植物科普的寶庫。在這裡可以欣賞到各種奇花異草,了解它們的生長習性、分布區域和生态價值。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來源|國家植物園

03

大興南海子濕地公園

北京四大郊野公園之一、北京市最大的濕地公園......全部建成後總面積超過11平方公裡的南海子擁有諸多稱号,不僅植物的種類多樣,還有一些野生動物栖息其中。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來源|搜狐

04

順義漢石橋濕地

位于北京市順義區,是北京市内面積最大的蘆葦沼澤濕地。在這裡,遊客可以觀察到包括蒼鹭、白鹭、野鴨、翠鳥等多種鳥類,以及蜻蜓、蝴蝶等昆蟲。漢石橋濕地公園也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

清明踏青季 | 清明假期想踏青同時學知識?不如去看看“地球之腎”

來源 | 順義區文化和旅遊局

濕地如此多嬌,那麼我們前去觀賞會不會對濕地環境造成損害?以上這些“戶外教室”,都屬于濕地功能展示區,就是為了讓社會公衆更了解濕地、提升科學素質而規劃建設的。同時,為了保護好“地球之腎”,各地還設定了濕地核心保護區,也是動植物們生活的“大社群”。

通過對濕地不同功能區的劃分,北京成功保護、恢複了濕地區域,“十四五”以來累計恢複濕地2300餘公頃,書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是以,我們即便是來到展示區參觀遊覽,也要注意與野生動植物之間“距離産生美”,遠觀野生動物,為保護濕地生态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北京科學中心的“三生”展廳中,“生命”展廳展示了地球生命的形成、生長和發展規律,我們通過和深入這些自然秘境之中,與自然親密接觸,讓自然景觀成為我們的“戶外課堂”。

上邊有你喜愛的清明踏青好去處嗎?如果你想參加戶外課堂”前先積累一些知識,也可以到北京科學中心網站預約參觀“三生”展廳,探索生命、生存、生活的科學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