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球迷認為隻有跟外協選手次數增多,才能檢驗出一個選手的真實水準。特别是這個奧運會周期孫穎莎連續多次對戰早田希娜取得勝利,在球迷看來也隻有孫穎莎能徹底擊敗早田希娜。在不少孫粉看來,這個奧運會周期孫穎莎已經14次擊敗了早田希娜,交手次數實在太多了。
實際上這是孫穎莎整個職業生涯跟早田希娜的交手次數,不是這個奧運會周期跟早田希娜的交手次數。球迷看重的永遠是結果,他們内心深處對孫穎莎的優秀是十分欣賞的,是以不在乎是否是一個周期完成了14次交手。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奧運會周期除了孫穎莎之外,還有哪幾個選手跟早田希娜交手次數多呢?王藝迪跟陳夢這個奧運會周期都跟早田希娜至少保持了四次交手,雙方可以說互有勝負。王曼昱和劉炜珊分别兩次交手早田希娜,錢天一也跟早田希娜交過一次手。
劉炜珊兩次交手早田希娜取得一勝一負的成績,雙方打了個平手。陳幸同一次也沒有跟早田希娜交手,不是說雙方沒有機會交手,隻是當時國乒教練組讓陳幸同退賽了,讓錢天一去跟早田希娜交手。結果那次挑戰賽早田希娜擊敗了錢天一,并且最終奪冠。
這個奧運會周期隻有王曼昱跟孫穎莎保持對早田希娜的全勝戰績,隻不過王曼昱就跟早田希娜交手兩次。在球迷看來這是最不保險的,王曼昱該多跟早田希娜交手才能自我證明。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王曼昱跟早田希娜交手次數少呢?
雙方是否能交手并不取決于王曼昱,因為每一次參賽雙方很少能夠分到同一半區。其實釜山團體世乒賽雙方可以交手,但是當時教練組是讓陳夢與之交手。去年的亞運會隻要給王曼昱報名參加單打比賽,雙方也可以交手。
王曼昱正常單打賽事遇不到早田希娜,但是在團體賽是能夠遇到的。為何最終雙方還是沒有交手?應該說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整體上來看客觀因素大一些。如果國乒教練組讓這些主力選手分開參賽,王曼昱交手早田希娜的次數肯定會更多。
并不是說隻有一個選手能夠擊敗早田希娜,如果這個奧運會周期,國乒教練組多讓其他國乒選手跟早田希娜交手,照樣能夠連續擊敗她。因為随着交手次數的增多,對早田希娜的球路就會更加熟悉,優勢也會越來越大。
像蒯曼、錢天一、石洵瑤、劉炜珊這四個選手打法都挺先進,就算對戰早田希娜一開始沒有優勢,随着交手次數的增多,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早田希娜不是一個應變能力特别強的選手,而這幾個國乒年輕選手打法技術不弱于主力選手,要是有好的場外指導在比賽當中增加戰術變化能力,取勝的把握是很大的。
這樣分開參賽之後,哪些選手外戰的均衡性好,就能夠得到展現。現在有新加坡大滿貫賽事、重慶大滿貫賽事、沙特大滿貫賽事,在這種級别的比賽當中,可以讓主力選手單獨分開參賽,這樣一來就能檢驗出一個選手的外戰真實水準。
新加坡大滿貫賽事王曼昱第一輪就擊敗了印度選手阿庫拉,要是這個選手對戰的是孫穎莎、陳夢,那誰會挺進下一輪還有待比賽的檢驗。其實國乒非主力選手當中,也有很多有發展潛力的選手。可他們大多時候都是以陪練為主,很少連續獲得參賽機會。
球迷認為這是因為他們的排名不夠導緻的,如果這個奧運會周期一開始就讓這些選手全都報名參賽,他們的排名肯定會繼續上升。其實放開競争更有利于展現選手的實力,孫穎莎獲得球迷的支援,不就是因為她外戰能力強嗎?
同樣的道理如果多給非主力選手報名參賽的機會,相信他們的表現并不弱于孫穎莎。如果這個奧運會周期給錢天一或者蒯曼連續對戰早田希娜十次的機會,那麼這兩個選手也是參加奧運會單打比賽的熱門人選。
這樣一來國乒的競争會特别激烈,其實有了競争,才能選出更加有奪冠潛力的選手參加奧運會的比賽。隻不過這個奧運會周期國乒還是選擇了集中參賽的方式,這麼做的目的除了增加奪冠的機率之外,那就是突出主力選手的競争力。
孫穎莎正是憑借着跟日乒主力交手次數多,才成為了奧運會單打比賽的熱門人選。另一個選手王曼昱盡管外戰實力也很強,可就是因為跟日乒主力交手的次數少,反而沒給球迷留下太多外戰的印象。
這完全是跟國乒的排兵布陣有關系,分開參賽有利于競争,會讓教練組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不過這個奧運會周期國乒教練組還是希望孫穎莎、陳夢、王藝迪參加奧運會,是以這三人獲得的機會多一些。
球迷還是應該把眼光放得開闊一些,這樣才是真球迷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