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訊類文本閱讀

作者:老趙國文
資訊類文本閱讀

冬至過後,迎來了更為寒冷的一二月。好在我早用了一整年的美食給自己囤積了厚厚的脂肪來抵禦寒冷,如果再能圍着火爐烤個小火,那才真是惬意呀!在人類曆史上,面對寒冷并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惬意。在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因為散熱需要而脫離厚重的毛發系統,卻為了擷取空間和食物不得不又穿上了各種獸皮,征戰更為寒冷的地方。直到近百年間在各種科技的加持下,吃飽喝足的人類才真正踏上了南北極和各大洲的高山之巅。

對寒冷的征戰,人類尚且艱難,于植物而言又豈能容易!為了争奪陽光和養分,許多植物也早在數億年前便踏上了向寒冷地區不斷進擊的旅程。在南北極和地球上各大陸的許多高山區域,惡劣的自然環境讓許多樹木難以生存,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低矮灌木草叢和大量地衣苔藓組成的植被,苔原也是以得名。地球上有着近25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極地苔原覆寫,這是地球上真正的酷寒之地。

在向極地大陸挺進的過程中,植物首先需要挑戰的困難是低溫,低溫會凍傷植物的細胞組織,也會阻礙植物生理代謝的程序。對于極地植物而言,讓它們恐懼的不是冬天的冰寒,而是春、夏的低溫。冬季冰霜期,植物會降低體内含水量,增加抗凍蛋白,全面進入休眠狀态,挺一挺冬天也就過去了。春季是它們的生長期,也是生存挑戰的開始。極地區域日均溫度經常徘徊在5-8°C之間,很少能超過13°C。如格陵蘭島最溫暖的區域,在最溫暖的月份平均溫度依舊低于10°C。植物還要面臨時常光顧的倒春寒,是以每一種保暖增溫的措施對于極地植物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為了抵抗低溫,極地植物在進化的過程中,摸索出了一系列實用的方法。

在極地,長得高可能會活不下去,多數苔原類植物身高不超過8cm,在低矮的地表環境中溫度相對較高、較穩定,這能夠有力保障植物的生長需要。科學家發現挪威虎耳草在它2m上空中溫度隻有0.5°C,而在1cm的地表溫度可達3.5°C。

“秋褲”能禦寒,極寒地區的植物也都知道。許多植物在萌發時将自己藏在掉落的老葉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寒冷給它們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其實冰雪形成的天然冰殼也是重要的保溫層,可以幫助植物抵禦突如其來的低溫寒流,就像北極愛斯基摩人的冰屋,可以很大程度上隔絕極端低溫帶來的影響。

資訊類文本閱讀

利用顔色也是極地植物不會錯過的招數。一些花朵的溫度會随着顔色變深相應提高,相比于淺色花,一些深色花會将溫度提升4.2°C。溫度的增加可以加速花的成長發育,也能顯著提高傳粉效率,激勵那些追尋溫暖的昆蟲為其傳粉。在高山地區,各類深色甚至接近黑色的花也不少見。

生活在極地的植物除了要具備高強的“外功”,還需要實用有效的“内功”。

極地植物能通過調節體内滲透壓,在降溫時,讓鈣離子快速地彙入細胞液來抵禦低溫的侵襲,一些生長在北極的灌木,在生長期還能耐受-8°C的低溫。苔原類植物可以通過調控抗凍蛋白和體内的滲透壓來維持低溫下的生理活動。如一些葉狀地衣可以在脫水50%的情況下,依舊能夠高效地進行呼吸作用,還有些可在光照度很低的情況下進行光合作用。

生長在北極圈的植物還得面對陽光輻射不足的挑戰。在北緯75度以上的區域,一年中有着3個月幾乎不見陽光的日子。這迫使這些植物掌握了各種更加高效的資源利用技巧。如一些北極植物的葉綠素比例較同類群高山植物的更高,這能夠在生長期提高呼吸率和光合作用率,并将能量快速轉化為糖和油脂類進行存儲。

極地植物無論适應力多強,活得多精彩,有本事繁衍生息才能真正站穩腳跟。夏天短暫,在此期間它們必須完成生長、開花和結果的使命。留給它們開花的時間非常短暫,它們還面臨大家同時開花争奪有限傳粉昆蟲的麻煩。為了在短短數月内獲得這些蟲子的青睐,争奪為數不多的蛾子、蝴蝶等傳粉昆蟲,許多植物投其所好,用昆蟲喜歡的色彩鮮豔的花朵組成了美麗壯觀的花海。在争奪傳粉昆蟲的戰争中,為了吸引昆蟲的注意力,花往往需要長得更高和開得更大,是以許多極地植物在開花上的投入和付出都是極為奢侈的,花型常遠遠超過了本身植株的大小。我們不知道每一次開花能否真正吸引傳粉昆蟲的青睐,但這是大自然造化的奇迹。

(摘編自《你還有秋褲羽絨服可以禦寒,植物咋辦?》)

資訊類文本閱讀

10.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無論是擺脫厚重的毛發系統,還是不得已穿上獸皮,這都是人類為了生存而做出的選擇。

B.苔原類植物長得不高,并能調節體内的滲透壓,這些因素有利于讓其在嚴寒的環境中生存。

C.極地植物害怕在夏天遭遇低溫,因為夏天是它們的生長期,而低溫會讓它們進入休眠狀态。

D.極地植物為了生存既要學會利用外部的環境,又要不斷地進化以适應極地惡劣的天氣。

資訊類文本閱讀

11.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為了讓讀者更直覺地了解天然冰殼也具有保溫作用,作者用愛斯基摩人的冰屋進行類比。

B.為了在極地更好地生存,一些植物的花朵在開放後,顔色顯得較深,個頭也會相對較大。

C.日照時長和葉綠素含量會影響光合作用,這是部分極地植物需要更多葉綠素的重要原因。

D.于極地植物而言,超過8cm的極限高度,其穩定的溫度環境會受影響,生長程序也會放緩。

12.本篇文章語言極具特色,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

資訊類文本閱讀

【答案】10.C

11.D

12.①運用說明性的語言,通過列數字等将極地植物如何抵禦寒冷清晰地呈現出來,客觀嚴謹。②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辭手法,富有文學性,更加生動形象,讓讀者易于了解。③語言風格生動有趣,增強了科普文閱讀的趣味性。(意思對即可)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資訊的能力。

C.“低溫會讓它們進入休眠狀态”錯,結合原文“夏天短暫,在此期間它們必須完成生長、開花和結果的使命”可知,低溫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冬天它們才華會進入休眠狀态。

故選C。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内容的分析和評價的能力。

D.“超過8cm的極限高度”錯,原文“在極地,長得高可能會活不下去,多數苔原類植物身高不超過8cm,在低矮的地表環境中溫度相對較高、較穩定,這能夠有力保障植物的生長需要”說的是多數植物的高度,并沒有說8cm是極限高度。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結合“近2500萬平方公裡”“在5-8°C之間,很少能超過13°C”“依舊低于10°C”“身高不超過8cm”“在它2m上空中溫度隻有0.5°C,而在1cm的地表溫度可達3.5°C”……可知,文章多次列舉數字,增強語言的準确性,符合科普類性文章準确性的語言特點。

結合“用昆蟲喜歡的色彩鮮豔的花朵組成了美麗壯觀的花海”“許多極地植物在開花上的投入和付出都是極為奢侈的”“投其所好”……這些句子運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增強了語言的文學色彩。

“秋褲”能禦寒、高強的“外功”、實用有效的“内功”……這些語言生動有趣,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總之,作為一篇科普類說明文,本文在語言的運用上集科學性與文學性于一體,用淺顯、通俗由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極地植物如何抵禦寒冷的科普知識,達到了普及知識的效果。

資訊類文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