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鐘薛高倒下了,收割“蠢富”永不落幕

作者:媒體訓練營

吹牛不上稅,撒謊也沒有罪,隻是久走夜路總會碰到鬼,欠的債遲早會還。

2024年3月份,沉寂許久的鐘薛高突然霸榜熱搜。并非複蘇的好消息,而是創始人林盛因為僅僅八十多萬元,被限制高消費。自去年十月起,關于鐘薛高裁員、欠薪以及被供應商告上法庭的消息就源源不斷。

2022年之後,定位高端的雪糕品牌鐘薛高,開始走下坡路。和之前動辄沖上熱搜相比,此後的鐘薛高也沉寂許久。2024年,鐘薛高因創始人林盛被限高、價格暴跌、拖欠薪資等消息再度沖上熱搜,兩相對比,成立六年時間,經曆過大起大落的鐘薛高,似乎走到了窮途末路。

鐘薛高倒下了,收割“蠢富”永不落幕

曾經的鐘薛高連續多年霸榜天貓品類銷量頭部位置,但現在那些頭部位置,都還給了哈根達斯、八喜等老牌玩家。“能被你幹掉一時,但不會被你幹掉一世”,底蘊深厚的老牌PK風光一時的行業新貴,老牌暫時扳回一局。

新消費是近幾年的風口,消費更新和消費降級并行共存,市場發展瞬息萬變,催生很多新品牌,其中不乏佼佼者,也不乏投機者。利用“蠢富”心态割韭菜就是這些年比較典型的投機套路:推出價格畸高的産品,滿足蠢富人群“隻買貴的,不買對的”的心态,通過分衆、抖音、小紅書、朋友圈等無所不在的媒介大肆宣傳,打造爆品、爆款,最後完成收割。

蠢富不是真富,是“兜裡突然有了幾個錢”的顯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真富起來的還是少數。改革開放四十年,這個社會,少的是真富,多的是蠢富。

三十年前先驅們就預言:網際網路社會是資訊爆炸的社會。曆經三十年的發展,資訊爆炸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當初大膽的預測: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爆炸的程度遠甚于PC網際網路時代,資訊過載成了普通人的問題,他們沒有對資訊甄選識别的能力,淪為被動的資訊接收器。精明的商人發現了這一點,通過廣告或其他方式向普通人廣播資訊,金錢即權力,他們擁有控制資訊的權力。

一個品牌如何形成,在分衆、抖音、快手上、朋友圈一波廣告,通過李佳琦、薇娅帶貨,網絡大促期間拿下單品第一……,爆款、爆品形成了,韭菜也不缺了。

今年315被點名的聽花酒的故事很離譜,張雪峰(聽花酒創始人)竟然扯上了太上老君。牛頓去世快三百年了,神棍們還在作妖。

一個鐘薛高倒了,千萬個鐘薛高正在站起來,收割蠢富的故事永不落幕。

1

國風盛行,鐘薛高含着金鑰匙出生

鐘薛高最新的消息還有“售價從60元降至2.5元”,随後有消息稱2.5元的雪糕隻是因為臨期,不得不進行甩貨,而非全部産品的大規模降價。讓外界的了解是清倉甩賣擷取現金流的信号,鐘薛高的經營出現了狀況。

鐘薛高的官方微網誌自2023年8月之後就不再更新,其抖音直播頻率也不再像之前那麼标準。此前有媒體探訪鐘薛高位于上海的總部,當時發現公司正門因内部裝修調整暫時關閉,也有鐘薛高的員工稱自己已經許久未能拿到工資。

從2018年到2024年,鐘薛高的“高端”之路走了六年。六年對于一家企業來說時間不長,對于割韭菜來說,算可以了。流量思維過度包裝,終究替代不了産品,産品才是一家企業的根基。

移動網際網路的人類也進入了徹底資訊化的時代,資訊大爆炸成為生活當中的新困擾。那些經常迎來反轉的流量事件把很多吃瓜群衆當“傻子”般戲耍,資訊過載,資訊繭房禁锢了人們的思維,割韭菜這件事情變得越來越簡單。

從出生之際就流量加身的鐘薛高就是如此。鐘薛高的創始人林盛有着豐富的廣告經曆,身為廣告人的他,在2015和2016年成功打造了馬疊爾和中街這兩大雪糕品牌,作為東北長大哈爾濱讀大學的孩子,去中央大街吃一根馬疊爾幾乎成為了标配。後者也成長為了東北家喻戶曉的雪糕品牌。

彼時的馬疊爾和中街是網紅雪糕的鼻祖,後來者受其影響,也欲将自己打造成流量産品,但大部分隻學到了其一,未能擁有内容和品質的精髓。

成功打造了初代網紅雪糕的林盛看到了雪糕行業的發展潛力,在鐘薛高品牌的建立過程當中,林盛也将自己的營銷天賦發揮的淋漓盡緻。鐘薛高的名字均取自于百家姓,後兩個字還有諧音“雪糕”之意,此外,鐘薛高的産品設計呈瓦片狀,也契合了當時盛行的國潮風。

鐘薛高倒下了,收割“蠢富”永不落幕

産品定位上,鐘薛高主打“高端”,将電商視為主要銷售管道,在價格和銷售上均成功避免了和其他品牌的直接競争。

2018年雙十一期間,鐘薛高憑借着一款售價66元的“厄瓜多粉鑽”雪糕一炮走紅,單日銷量超兩萬,這讓鐘薛高坐穩了高端标簽,也順理成章地将“雪糕愛馬仕”視為品牌定位。

Z世代成為了鐘薛高的主要閱聽人群體,再加上彼時國風盛行,鐘薛高一時間風頭無兩,也收到了諸多資本的青睐。

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間,鐘薛高獲得多筆投資,完成了天使輪、A輪等數輪融資。獲得融資後,鐘薛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營銷上,進一步打造品牌聲量。16個月,鐘薛高完成營收過億的壯舉,并多次成為天貓618冰品類目銷冠。

2

雪糕刺客,刺人刺己

新消費領域如何打造爆款?圈内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公式:五千小紅書種草筆記+兩千知乎問答内容+李佳琦等頭部主播。一套組合拳下來,打造一個新品牌不是難事。

新消費時代,越來越多的品牌踩了坑,重營銷不重品質,最終幾乎落得了一緻的結局。

崛起于新消費領域最爆火時期的鐘薛高,也沒能擺脫這樣的命運。創始人林盛通過網際網路營銷,找到頭部主播帶貨,在小紅書等平台進行大量鋪設,成功塑造鐘薛高的品牌形象。

曾經多次霸榜天貓品類銷量頭部的鐘薛高,目前已經跌出了前幾位,在天貓搜尋“冰淇淋”等相關詞彙,排在頭部的幾乎都是八喜、哈根達斯、榴芒一刻等品牌,鐘薛高難見身影。

國内高端雪糕并不罕見,伊利旗下的雪糕品牌“須盡歡”、 雀巢的芝麻脆皮、德芙的巧克力冰淇淋,甚至飛天茅台推出的茅台冰淇淋,其價格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都不算低。但這些品牌當中,隻有鐘薛高被消費輿論反複吊打。

對此,有消費者表示,鐘薛高的問題不在于貴,而在于“裝”,或者說對消費者的不真誠。2022年“雪糕刺客”突然爆火,成為火及全網的名詞,百度百科詞條解釋為“指隐藏在冰櫃裡面,看着其貌不揚,卻會在你準備結賬的時候,用價格刺消費者一下的雪糕。”

鐘薛高倒下了,收割“蠢富”永不落幕

鐘薛高是被消費者吐槽“刺客”最多的品牌,哈根達斯等高端冰淇淋會有專屬的冰櫃,供消費者進行選擇。而鐘薛高會混在普通的冰櫃裡,和幾元錢的牛奶布丁挨在一起,在消費者不經意拿走去結賬之際,用其高昂價格“刺”你一刀。

線下購物時消費者通常會較為匆忙,對于雪糕這類産品,被刺之後也很不好意思再退回,不少消費者表示自己隻能硬着頭皮付錢。

而真正讓鐘薛高跌下神壇的,是那一場“火燒不化”風波的出現。2022年7月,“鐘薛高31度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的微網誌話題在短短5天内閱讀量達到驚人的11.8億次。并在多個内容平台迅速蔓延,不少媒體和部落客紛紛測評,其産品品質也被消費者質疑。

随後鐘薛高進行回應,“我們認為,用烤雪糕、曬雪糕或者加熱雪糕的方式來評斷雪糕品質的好壞,并不科學。”“産品僅使用極少量食品乳化增稠劑,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标準添加。”

創始人林盛在采訪中說出了“愛要不要”這樣的敏感話語,雖然不是針對消費者,但還是涼了一部分消費者的心,失去了輿論情緒,鐘薛高一夜坍塌。

随後鐘薛高推出一款平價雪糕,這款名為Sa’Saa的平價雪糕售價僅為3.5元,但在平價雪糕方面,鐘薛高要直接面對伊利、蒙牛、光明等老牌企業,加之彼時品牌正處輿論風口,鐘薛高最終落得了“高價不是,平價不是”的風評。

3

網紅營銷,收割“無腦”消費者

在這之後,鐘薛高再也沒能重返巅峰,2021也成為了鐘薛高最後的高光時刻。

近期,鐘薛高被曝出欠薪、強制執行81萬,創始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費的消息。對此,鐘薛高前員工表示,早在2022年10月,自己就預料到了這樣的結果。

“火燒不化”在引起風波的同時,也真正刺痛了鐘薛高的價格核心,主打高端路線的産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受到消費者懷疑,其品牌核心很難保住。此後鐘薛高也迎來了一波裁員潮,内部裁員、生産線出現問題,很多員工在離開許久之後都未能收到賠償金。

有鐘薛高的前員工表示,這家曾經“小而美”的企業,在獲得人氣爆火之後,也沒能走上健康的發展營運道路。

在這之前,鐘薛高的高管構成幾乎都是做廣告出身的人,公司發展起來後需要走精專路線,于是鐘薛高從雀巢、伊利等知名企業高薪挖來不少行業專家。新老團隊在流程搭建上難免出現分歧,公司内鬥、派系争奪等問題始終存在,工作流程、生産方式、跨部門協作方面也很不順暢,組織變革成為了鐘薛高的内部憂患。

無論是内部憂患還是外部輿論,歸根結底是緻力于打造高端的鐘薛高沒有那麼深厚豐富的底蘊,一心隻想用流量将品牌打造成高端形象,卻忽略了戴王冠需承受之重。

愛馬仕之是以能夠經常斥巨資,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場地舉辦一場極其奢華,卻别開生面的品牌釋出會,底氣源于其近兩百年的發展曆史,用時間沉澱下來的底蘊才是“高端”的靈魂所在。

“XX界的愛馬仕”絕不是一個品牌用流量和高價堆積,就能成功打造出來的,這甚至就是一個僞命題。曾經的虎頭局用網紅思維包裝自己,但其本質隻是傳統糕點;被稱為“酸奶刺客”的茉酸奶售價高達40元,卻被消費者懷疑其中是否含有植脂末…收割流量的網紅産品,注定無法走遠,反觀那些堅挺的傳統品牌,無不是擁有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2024年的3·15晚會上,宣稱有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保障男性功能、調節生理紊亂、抗衰老等功效的聽花酒被曝光,随即沖上熱搜,售價最高達58600元的聽花酒被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火速下架,公司微信公号被封禁。

實際上,聽花酒的價格和宣傳在行業内始終備受争議,其董事長張雪峰就一位營銷奇才,用一個故事成功渲染了品牌色彩:

某天淩晨4點,張雪峰在實驗室靠着椅子小憩,恍惚入夢。夢境中,他似乎在雪山上尋找着什麼,忽見一位像太上老君模樣的老者,腰系金繩,白髯飄飄。老者來到他面前,揮起拂塵,不發一言,隻是在他手心寫了個“活”字,便翩然而去。

鐘薛高倒下了,收割“蠢富”永不落幕

這就是聽花酒的雛形,張雪峰還感歎道:“聽花酒不是我們做出來的,這是上天給飲者們的一個巨大恩惠”。牛頓去世快三百年了,神棍們還在作妖。

用流量和輿論制造爆點,幾乎成為了網紅品牌的一緻套路,洗腦廣告,高密度資訊轟炸,高價叙事…。這是張雪峰,隻是更離譜。可惜,“蠢富”者衆。

這背後反映出的,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多數人沒有資訊選擇能力,資訊選擇由商業、權力操控,投的錢越多,講的故事越真實,就會有越多的人相信,盡管在他們看來,那些相信的人都很“愚蠢”,可絲毫不妨礙品牌對“韭菜”的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