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和她婆婆第一次見面,是在我姐夫離開老家來我們這裡工作之後。因為沒能留住兒子,是以她婆婆對我姐這個把她兒子勾走的人,充滿了不待見。
見面之前,我姐夫早早就打電話給他媽,告知了他們到家的時間。到家時,是下午一點左右,我姐和姐夫都沒吃飯。本來我姐想在外邊買點吃的,先墊補一下,但是姐夫說,他媽肯定在家準備了吃的,還是到家再吃吧,别到時候吃不下。
懷着忐忑和期待的心情,我姐跟着姐夫到了他們家。敲門沒人應,姐夫掏出鑰匙開門,發現家裡涼鍋冷竈,一個人也沒有。打電話給他媽,他媽說他們在外邊有事回不來,讓我姐夫自己随便出去吃點。
大概是因為對我姐不滿意,姐夫家裡一點也沒有表現出待客的樣子,客廳裡亂糟糟的沒有收拾,餐桌上擺滿了上頓飯的碗碟和雜物,還有一個爛了一半的芒果。
後來我姐跟我說,看到她婆婆這麼敷衍地對待第一次見面,她當時心裡很難過。但是看到姐夫已經因為這個歉疚不安了,是以她也隻好裝作不在意。其實那時候她心裡已經開始抵觸嫁到姐夫家,抵觸跟她婆婆交往了。
晚飯的時候,她公公婆婆回來了,但是沒有買菜也沒有買水果,隻買了幾個包子。她公公從冰箱裡扒拉出來一袋已經凍得變了味的雞肉,炒了個辣子雞,又素炒了一個芸豆。
四個人兩個菜,就着包子,我姐心情沉重地吃完了這頓氣氛壓抑的見面飯。第二天一早,就坐車回了家,直到結婚再沒有去過她婆婆家。
結婚之後,一直到我姐生孩子之前,她婆婆也一次都沒來過她們家,第一次來,就是因為我姐預産期到了需要她伺候月子。來了之後,她婆婆就一直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政策,也買菜也做飯,但是買的做的都是我姐夫愛吃的,我姐愛吃的從來不買不做。
有一次我姐想吃絲瓜,就跟她婆婆說了,她婆婆當時也答應着了,但是卻并沒有買回來。我姐沒多想,就問她婆婆是不是市場上沒有賣絲瓜的,她婆婆看着她說,有賣的,我就是沒買。
我姐說,當時她是把畢生所有的教養都用上了,才忍住沒有口出惡言和她婆婆翻臉。伺候月子期間,像這樣的事情更是時不時就會發生,弄得我姐差點産後抑郁。
我姐生孩子時難産,一直生了12個小時才把孩子生下來,期間又餓又痛又累,醫生讓家屬送飯補充體力,她婆婆做了一碗雞蛋湯給她,漂滿油花,沒有一點放鹽。
我姐一口也吃不下,當時在産房裡就哭了,助産醫生看到送的飯也生氣了,直接出去斥責她婆婆。她婆婆還振振有詞說油水大才能下奶,孕婦不能吃鹽,吃鹽孩子會嘴唇發白起皮。
我姐說,她那時候真的是恨死她婆婆了,想着生完孩子就和我姐夫離婚,再也不和他們家打交道了。生完孩子,我姐她婆婆伺候了不到半個月,就不想伺候了,說讓我媽再來照顧剩下的半個月,她不放心她老公一個人在家,要回去照顧他。
那時候我們家種果園,當時正是摘果子的時候,摘晚了果子熟大了會裂。我媽實在走不開,就和我姐婆婆商量,讓她再多住三五天,等一摘完果子我媽馬上就來接替她,伺候我姐過月子。
當天晚上,因為這事兒我姐和我姐夫吵了架,她婆婆就說我姐是在給她甩臉子,拎着包就走了,打電話不接發資訊不回。還沒出月子,我姐就出了門,和我姐夫在外邊找了半晚上,好不容易找到她婆婆,又賠禮道歉好話說盡才把她婆婆勸回了家。
過完月子,婆媳倆就再也沒有見過面,隻是逢年過節禮節性地打個電話。後來孩子慢慢長大,她婆婆态度開始軟化,兩家人才又漸漸走動起來。但是我姐說,她永遠也忘不了月子裡滿世界找她婆婆的那個晚上,對她婆婆,她隻有敬而遠之,沒有真心相待。
因為不被婆婆待見,是以我姐他們也不必每年都回老家過年,少了很多和婆婆家親戚的人情往來,既省了事又省了錢。但是我姐和我姐夫的夫妻感情,多少還是因為婆媳沖突而受了影響,我姐這些年過得并不十分幸福。
等我到了找對象的年紀,姐姐反複告誡我,一定要找一個真心喜歡我的婆家,千萬不要像她一樣,找個不待見自己的婆婆。因為結婚永遠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