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作者:讀書悟道

明朝藩王們與唐朝皇室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愛造反。

唐朝皇室擅長搞政變奪權,從玄武門之變始,後有神龍政變、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再到馬嵬驿之變,這其中都伴随着權力的交換。

明朝藩王們從靖難之變始,後有漢王之亂,再到奪門之變,僅正德皇帝朱厚照一朝就經曆了兩次藩王叛亂。

一次是甯夏安化王朱寘鐇之亂,叛亂19天,即被平定;另一次是甯王之亂,43天後也被平定了。

與唐朝皇室的政變相比,明朝的藩王之亂成功率雖不高,但殺傷力并不小。

靖難之役,一代名會面方孝儒被誅十族;奪門之變,一場毫無意義的政變,卻搭上了一代英雄于謙的性命;再到甯王之亂時,一代聖人王陽明被迫卷入無休無止的内鬥。

那麼,王陽明為何從功臣變成受害者?甯王之亂就是導火索。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01 甯王為何要叛亂

說起甯王造反,也是有淵源的,這事兒還要從第一代甯王朱權說起。

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在朱元璋的所有兒子當中,也算得上是一個相當聰慧的孩子。他文武雙全,14歲就被冊封為甯王,16歲就到藩地大甯就任,一人統領塞上90餘城,擁兵8萬。

當時的大甯,在長城外,東接東北,西連宣府,是明朝北方邊境上的軍事重鎮,經常與遊蕩在草原上的元朝殘餘勢力作戰。

朱權也算是一員将才,作戰勇猛,指揮有方,才能出衆,深受朱元璋器重。數年後,實力大增,号稱“帶甲八萬,革車六千”,蒙古朵顔三衛精騎也在他的手下。

可以說,他的實力并不比朱棣弱,但就是心眼兒沒朱棣多。

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後,建文帝立即下诏讓朱權回京,但朱權沒從,随後建文帝擔心的事兒就發生了,他和朱棣就搞到一塊了。

朱棣考慮到朱權的威脅,是以必須取得他的支援。朱棣單騎入大甯,謊稱向朱權求救,但在郊外早已設伏,将朱權妻妾、世子全都挾持到了北平。

為了讓十七弟與自己幹一番大事業,朱棣與朱權曾約定,事成之後,咱哥倆“中分天下”,在朱棣的軟硬兼施下,朱權心動了,于是心頭一熱加入了朱棣的陣營,同時,朱棣的實力大大加強。

靖難之役打完後,朱允炆失蹤,朱棣登上了皇位,變身明成祖。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大功告成了,但朱棣隻字不提與朱權的約定。不僅不提,而且還搶奪了朱權的兵權,将他的封地從大甯改遷到江西南昌。

後來,朱權請求将封地遷到富庶的蘇杭,也被朱棣拒絕。

此外,朱棣對朱權還時刻加以監視,雖然此時的甯王才24歲,但他的人生實際就此已經結束了。

之後的人生,他把精力投入到文藝事業,史載他一生著書130多種,讀書、彈琴、學道、音律,樣樣精通。

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朱權的人生走到盡頭,享年71歲。

朱權走了,但甯王家族造反的種子也就此種下,與朱棣結下的梁子,遲早有一天要算。

朱權死後,他的嫡長孫朱奠培襲甯王位,在明英宗年間,因其與江西布政使崔恭産生沖突,後被崔恭揭發,說他與一樁謀反案相關,之後甯王失去了擁有王府護衛的權利。

朱奠培也很高壽,活了74歲。在他死後,他的長子朱觐均繼位。五年後,朱觐均也死了。兩年後弘治十二年(1499年),庶子朱宸濠繼位,成為第四代甯王。

第二代、第三代甯王都沒有實作造反的理想,這根接力棒交到朱宸濠手上後,形勢變得不一樣了。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02 朱厚照的心思

朱宸濠出生在一個擁有愛好文藝傳統的王侯之家,有着較高的文藝天賦和修養,他本人為此揚揚得意。

在他看來,相比于此時坐在北平龍椅上的皇帝,他可是強太多了,再加上他了解到他的祖上曾被皇帝的祖上欺騙過,随着時間的推移,朱宸濠的不滿情緒愈加強烈。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慫恿他造反。

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登基,此人秉性散漫,營建豹房、熱愛真人實戰,自封大将軍,熱愛釣魚、愛巡遊······,有着諸多之前帝王不曾有過的奇葩愛好,唯獨不願安穩的做一個皇帝。

是以,朱宸濠的不滿情緒拉滿,從中也看到了他的機會,開始大膽籌備起造反。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首先,他通過巨額賄賂,幾乎打通了皇帝身邊的所有重要人物,由此恢複了被剝奪的藩王護衛,有了起兵的主要武裝力量。

同時,他開始招攬各路能人,招降了一批在鄱陽湖帶打家劫舍的土匪,勾結廣西的狼兵和贛南的山民武裝,還派人到廣東購買走私槍支與兵器,動靜搞得很大,京城也早已接到甯王欲造反的消息。

但奇怪的是,朱宸濠就是沒事,反倒是告發者都被搞死了。特别是江西巡撫孫煫七次上疏,說甯王要反,但奏疏都石沉大海。

原因也不難猜,皇帝身邊本來聚集的就是一幫佞臣,工作職責就是為了搞錢搞權,對國家存亡并不關心,是以在收了朱宸濠的好處後,他們甘願成為他的眼線,以至于朱宸濠人在南昌,卻對朝廷中的事了如指掌。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朱宸濠正式起兵叛亂。

消息傳到朱厚照耳朵裡,他既不緊張,也不生氣,反倒樂了,終于找到一個到南巡的堅實借口。

原來早在甯王叛亂前的三個月,朱厚照的南巡計劃受阻,他與内閣大臣和科道言官們鬧得不可開交,最終隻好妥協,取消行程。

據史學家估計,朱宸濠起兵半個月後,也就是七月初朱厚照就應接到了王陽明的《飛報甯王謀反疏》,而朝廷正式就此事讨論則在七月中旬,也就是說,朱厚照将此消息私自壓了半個月。

在這半個月期間,他一直在豹房做親征前的籌備工作,也就是說,要平甯王之亂,他必須親征,此功勞已提前被朱厚照預定,這就是皇帝的心思。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03 誰也别攔着我

對于甯王叛亂,兵部主張派武将讨伐即可,但朱厚照 堅持要“親征”,争執到最後,朱厚照給“武将”下了一道聖旨:

“即令總督軍務威武大将軍總兵官後軍督府太師鎮國公朱壽,親統各鎮邊兵征剿”

上述的威武大将軍朱壽,就是朱厚照 自封的大将軍,也就是他自己。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八月二十六日,威武大将軍朱壽帶着自己的人馬出發了,南征去了。

但到達涿州(一說為良鄉)後,南征隊伍就接到王陽明傳來的捷報--叛賊被平定了,甯王之亂僅維持了43天,朱宸濠被俘虜。

收到戰報的朱厚照,心裡太不是滋味了,好不容易找了個南巡的理由,走半路眼看就泡湯了,不行,朕一定要撈到此功。

于是朱厚照将王陽明的捷報壓了下來,繼續他的“輕征”(親征)之旅。皇帝身邊的佞臣,如許泰、江彬、張永等人心裡也不是滋味,原本他們也想借此搶功的。

是以,從皇帝到其身邊的佞臣們,都對王陽明産生了怨氣,這為王陽明後續的悲催命運埋下了伏筆。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王陽明是千年一遇的文武全才,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史料記載: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甯王朱宸濠早在起兵前,就曾試圖拉攏過王陽明,請求成為他的弟子,後來王陽明特派弟子冀元亨到南昌為朱宸濠講學。

冀元亨前去說是講學,不如說是勸說朱宸濠放棄造反的念頭。他借着講《西銘》,反複強調君臣之義。

最後朱宸濠也明白了,想拉攏王陽明入夥,那是不可能的。拉攏不成,他還動過殺了王陽明的主意,即使殺不了,免去他的官職也好,将其趕出江西,至少拔掉眼皮底下的“眼中釘”。

當朱宸濠宣布造反的時候,王陽明正從贛州乘船前往福建,因為福建發生了兵變,兵部讓前去處理。在他到達江西豐城時,便聽到朱宸濠造反的消息。

情況緊急,他依據局勢,分析朱宸濠可能會有三個選擇:

其一,迅速出兵北上攻打北平;

其二,迅速出兵圍攻南京;

其三,據守南昌,伺機而動。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如果出兵攻北平,那形勢就嚴重了,叛亂之勢必會蔓延,各地叛亂便會此起彼伏,天下必然大亂;

如果圍攻南京,叛亂之局隻會出現在長江中下遊地區,不至于威脅到王朝統治的根本,局勢也更好控制;

如果據守南昌,那是再好不過了,叛亂在江西一境之内,必然會速敗。

分析之後,王陽明設法将叛亂控制在江西一省之内,于是他取消前往福建的計劃,起身前往吉安,在那裡調集兵馬糧草,與叛軍對壘。

同時,他還采取了一系列的緩兵之計,比如他派戒牒潛入南昌,故意被朱宸濠的人擒獲,借此散步各道勤王兵馬已火速趕來的假消息,讓朱宸濠猶豫不敢輕進。再如他還離間朱宸濠與其親信李士實、劉養正的關系,導緻朱宸濠對他們産生猜忌。

等到朱宸濠意識到自己中計後,才開始發兵攻打南京,而王陽明則直取甯王的老巢南昌,迫使其回援。

最終,南昌被攻下,朱宸濠也在回援途中被生擒,一場帝國内的藩王之亂在第43天戛然而止。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04 無辜者的悲劇

甯王之亂平叛了,之後又掀起一場甯王争奪戰,朱宸濠成為各路人馬争搶着去邀功的籌碼。

但與有罪的朱宸濠相比,王陽明更慘,為帝國平定叛亂,本是大功一件,然而等待王陽明的不是加官進爵,而是人生的不幸,各路勢力的逼迫和陷害接踵而至。

皇帝身邊的佞臣許泰、張忠、劉晖抵達南昌後,他們說頭功是他們的,盡管他們一分力沒出,而且還是甯王的内應。

王陽明對佞臣們的行為了如指掌,他曾上疏給皇帝,暗示皇帝身邊有奸人,此舉令許泰等人很不安,于是,他們惡人先告狀,誣陷王陽明與朱宸濠通謀,慮事不成,乃起兵。

後來,還指令王陽明将朱宸濠放歸鄱陽湖,由皇帝親自來擒,王陽明未從,如此滑稽之事,任何一個正常人都難從。

為了不讓這些佞臣得逞,王陽明一度帶着朱宸濠東躲西藏,并上疏皇帝請求“獻俘”,同時阻止皇帝南征。

但朱厚照和其親信們本就是沖着搶功而來的,哪會聽信王陽明的話。王陽明也豁出去了,他從玉山取道浙江北上,行至杭州時,卻被太監張永攔截,最終,朱宸濠還是交到了佞臣手中。

此後,王陽明雖數次尋求機會面聖,但始終未能成行。

許泰等人從中沒撈到半點好處,于是,又質問王陽明關于朱宸濠财産哪裡去了,王陽明說錢财去向都有案可查,不少京師要人都是受賄者。

許泰等人心裡有鬼,不敢多言,又質疑王陽明的個人能力,說你一介書生,有什麼平叛本領,于是提出要與王陽明比射箭,結果被打臉,王陽明三發三中。

再後來,他們又跑到朱厚照跟前,诋毀王陽明,說他将來必反。

總之,王陽明在正德一朝,雖立有大功,但沒有分毫嘉獎。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朱厚照病逝,年僅31歲,由于無子,皇位傳給了一個藩王後代,即興獻王之子,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也就是著名的嘉靖皇帝。

朱厚熜即位半年後,朝廷對平亂有功的官員進行了封賞,王陽明被封為建立伯,然而,他的艱難遭遇并沒有改變,一場更大的風暴席卷而來。

随着新皇帝與内閣舊臣的鬥法,那些追随王陽明的平叛功臣陸續成為犧牲品,不是遭彈劾,就是黜官。

形勢不妙,王陽明數次上疏請求辭去封爵,但未獲恩準,後來借着服喪之機,他幹脆辭官回鄉了。

甯王之亂為何王陽明成了最大受害者?内鬥不止,功臣難主沉浮

05 最後的歸宿

嘉靖六年(1527年),廣西發生土司之亂,兩廣禦史搞不定,朝廷又想到了王陽明。

五月,王陽明被重新啟用,十一月抵達廣西平叛。第二年七月,叛亂平定。

然而當嘉靖讀到王陽明的上奏捷報後,卻是大發雷霆,說他誇大戰功。

此時的王陽明病重,未經朝廷同意,已起身返歸,最後病逝于江西南安的一條小船上,時年57歲。

死者為大,入土為安,但嘉靖對王陽明的苛責,并未因他的離逝而停止,他翻出當初平定甯王之亂的舊賬,說他那裡的奏報就誇張,本應剝奪他的爵位,但自己體恤他,隻取消他的恤典、世襲及蔭子的特權。

于是,嘉靖皇帝又利用王陽明實作了自己皇權的張揚。可悲的是,一代聖人王陽明因熱心國事,不僅沒有獲得認可,反倒惹了一身騷,情何以堪?

或許他自有解悟之道:“此心光明,亦複何言!”,這是他的臨終遺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