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稭稈禁燒應“堵疏”結合以“疏”為主

作者:商丘環境

大陸是糧食生産大國,2022年糧食總産量達到13731億斤,創曆史新高。伴随着糧食産量增加,大陸也面臨着農作物稭稈産生量大、分布廣的情況。秋收時節,稭稈露天焚燒不僅會直接影響大氣環境品質,還嚴重浪費了農業資源。近年來,稭稈焚燒已成為不少地方的環境治理難題,各地對稭稈禁燒問題日益重視。

稭稈禁燒的必要性

觀點︱稭稈禁燒應“堵疏”結合以“疏”為主

一是污染環境,危害身體健康。剛收割的稭稈尚未幹透,經不完全燃燒會産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及煙塵,在陽光作用下還可能産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使空氣污染指數明顯升高。同時産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對人的眼睛、鼻子等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重則可能導緻支氣管炎。

二是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焚燒稭稈形成的煙霧會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直接影響民航、鐵路、高速公路的正常營運,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影響人身安全。

三是形成嚴重的火災隐患。稭稈焚燒極易引燃周圍的易燃、易爆物,尤其是在柴草附近,一旦引發大火,後果不堪設想,嚴重威脅人民群衆的生命和财産安全。

四是破壞土壤結構。焚燒稭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進而影響農田作物的産量和品質,影響農業收益。

五是破壞美麗鄉村形象。稭稈焚燒形成的滾滾濃煙和片片焦土,極大破壞了村容村貌,影響環境美觀。

稭稈禁燒政策

國家層面陸續出台了關于稭稈禁燒的政策制度,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等,從責任考核、依法追究、火點監測、專項巡查等方面進行了明确規定。各省份也依據實際情況頒布實施了省級層面涉及稭稈禁燒的政策制度,如河北省實施了《關于促進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的決定》,河南省實施了《稭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黑龍江省實施了《2023年春季有效解決農作物稭稈及根茬殘餘物露天焚燒督查巡查工作實施方案》等,為稭稈禁燒工作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

以河北省為例,稭稈禁燒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将稭稈禁燒納入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充分利用衛星遙感、高清視訊監控、無人機等科學監測手段,對露天焚燒稭稈及樹葉、荒草等實作全方位、全天候監控,并建立健全火情處置機制。

二是完善區域關聯、部門協調、縣鄉為主、村組落實的防控機制,確定禁止露天焚燒稭稈任務細化到田、責任到人。

三是建立健全禁止露天焚燒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和工作獎懲制度,對于成績顯著的,給予表彰并獎勵;對于工作不力,造成露天焚燒且後果嚴重的,應當追究主要責任人的責任。

四是積極推廣稭稈科學還田、免耕播種和保護性耕作技術,鼓勵采取稭稈機械化科學還田、快速腐熟還田、堆漚還田和制作有機肥等方式,不斷提高稭稈肥料化使用率等。

稭稈禁燒工作困難重重

一是稭稈生産量大。據不完全統計,大陸每年産生的各種農作物稭稈超過6.5億噸,過去,稭稈多用作牲畜飼料,并用來燒火做飯,而現在,人們更多改用電和煤燒飯,稭稈随即成為被閑置的資源。

二是管理難以到位。按職能分工,稭稈焚燒工作歸生态環境部門管理,但實際上,它還涉及農業農村、财政、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管理難度很大。

三是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不強。盡管法律明确規定稭稈焚燒情節嚴重的,可以處200元以下罰款,但實踐證明,這一法條可操作性較差。況且,焚燒稭稈不是個案,很多農民參與,給生态環境部門執法帶來很大困難。

四是收獲周期短。現在農村年輕力壯的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從事耕作的大都是老弱病殘,再加上小麥收獲期不足10天,是以農民大多不願采用麥茬人工還田。

五是機械化收割難以統一化管理。大多數聯合收割機流動作業,不好管理,再加上夏收時間緊,在經濟利益驅使下,大多數聯合收割為了省時、省力和減少機器磨損,都将麥茬留得很高,有的甚至隻将麥子“斬首”,留下無法處理的滿地稭稈,客觀上加大了稭稈禁燒工作的難度。

六是稭稈的綜合利用技術難以推廣。雖然目前國内已經在稭稈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可以将多種稭稈加工成優質飼料和工業原料,但由于成本過高,加上效益不明顯,很難在短期内迅速推廣。

對策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首先,采取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農民朋友對稭稈禁燒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其次,各新聞機關應将該項工作列為宣傳報道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全方位的宣傳,使稭稈禁燒工作家喻戶曉,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援和參與稭稈禁燒工作的氛圍。再次,動員農村的廣大黨員、幹部積極參與稭稈禁燒工作,為農村環境保護盡義務。

二是加強組織上司,健全管理網絡。要将稭稈禁燒工作擺上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本着對改善農村環境負總責的态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根據稭稈禁燒應急預案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全縣(市)、區務必将禁燒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鄉鎮落實到村,明确分管上司和責任人,将禁燒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責任書,加大考核力度,

三是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在目前市場體系尚未發育健全的條件下,沒有準确的市場資訊作導向,盲目擴大小麥、油菜作物的生産,往往有悖于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必須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機構,做到預測市場在前,組織生産在後。

四是依靠科學技術解決稭稈綜合利用難題。國家應盡快出台相關的經濟政策,對稭稈綜合利用産業予以扶持,農業農村、農機監理等部門要把好關,加強對麥收現場的監管,控制住麥茬高度,廣泛引進微耕機、粉碎還田機、埋草機、氣化爐等機具裝置,政府應将稭稈綜合利用所需資金列入财政預算,出台優惠政策,多方籌措資金,加大财政補貼、信貸優惠力度,積極鼓勵科技人員進行科技攻關等。

五是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加大查處力度。加大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力度,聯合執法、形成合力,從單一的現場“堵截”,轉變到“堵疏”結合、以“疏”為主的工作路子上來。要盡快制定控制稭稈禁燒的地方性法律、法規,抓好稭稈禁燒的檢查,積極開展執法教育訓練,規範執法行為,針對稭稈露天焚燒,發現一起,制止一起,該教育的教育,該處罰的處罰,絕不姑息遷就。

六是完善監管技術,建立數字化資訊化監測體系。基于稭稈焚燒的分散性和随機性,導緻在實際的監管過程中,難以第一時間、準确全面找到稭稈焚燒現場資訊,為監管人員帶來了不小的困難。為解決目前稭稈禁燒在監管過程中涉及的面窄小、效率較低、驗證監管人員不足、過程耗時耗力,未來可加大監控技術的資訊化投入,例如建立天空地一體化稭稈焚燒監測平台建設,加大高精度火點提取算法的研發,利用衛星遙感資料對稭稈焚燒火點進行監測。同時,結合無人機、人工等,對衛星監測的火點資訊進行核實,提升稭稈焚燒監管和資訊化水準。

來源:環境經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