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鄉村中國小教師職稱評聘不宜向教齡傾斜》有感

作者:心如初陽

在2024年3月13日《教師報》“師說新語”一欄讀到一篇署名為汪文華老師所寫的文章《鄉村中國小教師職稱評聘不宜向教齡傾斜》,心裡頗為感慨。

汪老師針對“近年來網絡上出現的相當一部分教師呼籲的教齡滿30年,直接認定進階職稱”這一現象,介紹了吉林省就是職稱評定的“3010”政策,指出甯夏、甘肅、河南等不少地方也出台了類似檔案,擺出了贊同着的理由之後筆鋒擺出了自己的觀點:創新職稱評審制度值得提倡,但應在相關規定的架構内進行,不可随意向某一群體傾斜。他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等3個檔案為依據,指出:這些政策檔案雖然都鼓勵支援各地創新教師職稱評審舉措,但是沒有提出教齡可以“适度優先”或“充分照顧”的要求。各地要深刻領會政策檔案精神,不要出現中國小教師職務認定“唯教齡”現象,并進一步表明态度:有關地方檔案雖然都不是“唯教齡”,卻存在偏重教齡的情況,有走向“唯教齡”的可能,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他滿懷憂患之心的指出:這種現象值得關注。“唯教齡”會催生主動“躺平者”和消極等待者,對青年教師的成長不利,可能會導緻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能力弱化,進而影響鄉村教育高品質發展。接着對做好新時代鄉村教師職稱評審舉措創新工作,地方建立新制度新機制提出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堅持标準,杜絕降格或加碼。二是分類施策,激勵骨幹和青年。三是加強考核,完善聘用及履職。

從行文語氣來看,汪老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地位,他對鄉村教育确實非特别關心,時刻關注這鄉村教育的有關政策發展變化。但作為一名鄉村基層教師,我對汪老師的觀點卻并不完全認同。

首先說兩個有關鄉村教師的故事。一個是幾個教師在課間閑聊,就有老師談到了吉林省的“3010”政策,一個老師歎息一聲說:“不是教齡還是年齡的問題,主要是大家都在一起工作多年,貢獻都差不多,評比的時候突然有人拿出一大堆不知道從哪裡搞來的證書,把别人比下去,讓人實在無法信服。人家确實由突出貢獻的,不管教齡還是年齡大小,上升職稱我們沒有任何意見。”另一個是有一個教數學非常好的班主任老師有次給我講:她參加工作近30年,教了10多年的實體,然後一直教數學,評職稱卻需要全部準備國文資料,她每年都是教着數學或者實體,還自己備着國文教案,等待機會能評上進階。

現就汪老師提出的三個要求逐一表達下看法。

一是關于要堅持标準,杜絕降格和加碼。“标準”是什麼?汪老師當然認為應該是上級檔案。是的,上級确實有檔案,但是檔案卻是在不斷發生着變化。筆者剛開始從教的時候,職稱還沒有改革,評職稱是由學校自行制訂的,那标準一年和一年都有差别,比如一篇省級論文,去年能加30分,今年可能隻加10分或者1分都不加,是以評職稱誰說了算,大家心知肚明。

現在職稱改革後,由上級統一指定标準,學校遵照執行,卻變成了唯“标準”論,基本上不考慮實際情況。學校缺少自主權也導緻沖突突出,有時候學校一些工作不好安排,還讓教師内部出現了一些裂痕。曾經聽到這樣一個事例:某校評職稱需要影印資料,一老師操作完後把一張證書忘從影印機裡拿出來,等想起再去找時,發現被撕成了碎片扔到了垃圾簍中。我至今不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教師身上,但是當人性的惡被激發後,或許會有吧。

以前網絡技術不發達,有膽大的通過“造假”成功上岸。現在查的嚴格,不管教了多少年,文憑都要上學信網查詢自證,于是對照标準更為荒誕“造真”便出現了。據說某年某校評職稱,一教師拿出一堆論文、課題以及專業書籍,對其他競争者說:我這些都是找人代做的,花了一萬多,我大方承認,大家也不需要再質疑。但是你們提供的東西隻要能夠敢說每一樣都是實實在在那樣做過的,我主動退出。他最終也成功上岸。以教師職稱為依托已經形成一條較成熟的産業鍊。

教師職稱評定标準并不能完全和現實學校實際對接,像上面那位資格證和文憑是中文的教師,盡管實際教着實體或者數學,單是“幾證統一”這項标準就讓她不得不擰巴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讓人心酸而無奈。而且評審标準還在經常發生變化,并且隻是在評審工作開始的時候,教師們才發現改變了,并且時間短促,每年評審職稱的開始時間也不固定。是以不說降格和加碼的問題,單從“唯标準”這一條來看,教師職稱評審偏離了實事求是的規定,本來“唯标準”是為了鞏固公信力,然而由于造假和造真的防不勝防,加之許多榮譽的評審不僅有名額限制,更容易被截留,基層教師很難獲得,導緻僧多粥少,反而損傷了公信力。是以正如第一位教師感歎的,鄉村基層教師對“3010”的渴望是出于上面對基層實際的關照和對公平的渴望。哪些人更容易升職稱,懂的都懂。

第二分類施策,激勵骨幹和與青年。這點我完全贊成。随着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青年骨幹教師理應成為教育發展的主力軍,對于他們中在教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理應讓其享有應有的待遇和榮譽,職稱晉升也可以有限考慮,讓他們能夠成為教育發展的領頭羊。

但是對于上年齡的老師,也應該考慮其青年是為教育做出的貢獻,分類施策,新人新政策,老人多照顧,就按照“3010”政策來推算一下:現在的老教師中就算原先是中師畢業,20左右參加工作,30年教齡已經50多歲了,加上10年一級中級崗位的要求,能在工作崗位上的基本上也就馬上快退休了,給他們直接晉級進階職稱,對他們來說能漲上去的工資數意義已經不大了,他們更希望的是一種榮譽感和歸屬感,是對他們終身從教的一種肯定。如果說要分類施策的話,我覺得“3010”還不夠,對累計擔任班主任工作25年或者擔任畢業班班主任工作20年沒有師德違規行為的老師也可以考慮直接晉升一級職稱。

第三條加強考核,完善聘用及履職。就不多談了,通過上面的推算,“3010”條件實際上是對終身從教的一種激勵政策,通過這一途徑晉升的教師基本上就馬上離開教育了,對他們意義不大。至于汪老師擔憂對青年教師成長不利的問題,基本上不會出現,隻要能堅持實事求是,讓評審更加公平公正,隻要投入了教育的懷抱的有志青年,沒有幾個會想着要躺平等待三十年去晉身進階。在鄉村學校,即便是臨近退休沒有晉升進階職稱的教師,他們可能走起路來步履艱難,但是一走上講台雙目放光,激情不減當年,努力在站好最後一班崗。至于影響鄉村教育高品質發展就更無從談起了。

實際上教師職稱造假或者造真問題并不難以解決,制訂的時候多一些調研,遇到特殊情況多一些解釋說明,充分現實情況,從更有利于教育發展和教師成長出發,實在一些,許多沖突和問題迎刃而解。怕就怕有一些非基層人員拿着幾份檔案,指點一氣,寒了鄉村教師的心。教育興國家興,這是一個懷疑的時代,更是一個需要堅守信仰的時代,請給堅守鄉村教育的30年的老教師們多一份溫暖和肯定吧。

有次探讨到教師職稱中班主任經曆造假的問題,一人說:這個如果要驗證,非常簡單,班主任領有班主任績效,隻要查一下其提供的年份的績效工資發放冊,一目了然,不需要本人提供什麼資料。是以說群衆之中有高人,隻要集人民智慧,相信職稱評審一定不會讓教師如此糾結。

(本人并不知道汪老師何許人也,從事何種工作,僅僅就本文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不妥之處還望汪老師諒解,讓我們共同關注鄉村教育,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讀《鄉村中國小教師職稱評聘不宜向教齡傾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