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作者:劉勝軍經濟學大局觀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 全文共 6666 字,時長約 16 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财經出品)

文/ 劉勝軍

金庸,俠之大者。他的小說是獨一無二的,帶給人們以真善美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俠骨柔情、民族氣節,蕩氣回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诠釋中華民族品格,成為激勵國人穿越曆史風雲、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糧。——劉勝軍

金庸的情感體驗,“接通”了中國文化傳統的深處。——胡河清

金庸的藝術實踐使近代武俠小說第一次進入文學的殿堂,這是一場文學革命。金庸小說是二十世紀中華文化的一個奇迹。——嚴家炎

金庸小說,天下第一,古今中外,無出其右。——倪匡

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金庸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錢學森是金庸的表姐夫,瓊瑤是金庸的表外甥女。康熙皇帝為海甯查氏題詞: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數有人家。

2024年3月10日,大俠金庸(查良镛)誕辰100周年。

中國文化是在曆史長河中涓涓溪流不斷彙聚而成的。從諸子百家,到禅宗,李白杜甫白居易,再到500年來王陽明、《四大名著》、五四新文化運動,其内涵不斷豐富。若論當代,則首推金庸。

金庸的小說是獨一無二的,它帶給人們以真善美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俠骨柔情、民族氣節,蕩氣回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诠釋中華民族品格,成為激勵國人穿越曆史風雲、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糧。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01

有金庸迷統計,金庸小說中共創造了1427個人物、97個門派和約385種武功。

若論粉絲遍布政界、商界、學界、海内外,男女老少通吃,令人如癡如醉,天下隻有一人:金庸。連楊振甯、李政道、華羅庚、陳省身這些科學家都是金庸迷。

文革期間,内地江湖風雲激蕩,鄧小平幾起幾落。金庸人在香港,心憂内地江湖。《笑傲江湖》、《鹿鼎記》就是金庸在文革期間創作的。

金庸創辦的《明報》在六七十年代以反“文革”而著稱的,《明報》社論不斷抨擊林彪、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為劉少奇、鄧小平、彭德懷等人鳴不平。他被香港極左派謾罵,甚至上了左派的暗殺名單。

1973 年鄧小平第二次複出,從江西傳回北京後不久,便托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中午和晚上睡前都要讀上半小時,愛不釋手。鄧小平第三次被打倒後,金庸在社論中預言鄧小平不久就會東山再起。

1981 年金庸成為了鄧小平正式單獨會見的第一位香港同胞。鄧小平說:

• 歡迎查先生回來看看。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說我讀過,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曆經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律。

金庸後來評價說:

• 鄧小平勝過我筆下鐘愛的任何英雄人物。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鄧小平和蔣經國在蘇聯留學時是同學。巧合的是,蔣經國的床頭也終年放着一套金庸小說。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朱镕基時常讓我聯想起大俠。有趣的事,朱镕基也是金庸迷。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1999年朱镕基總理赴滇調研,閑談中得知時任雲南省委書記令狐安也是金庸迷後,問道:“金庸小說你都讀了嗎?” 令狐安道:“全讀過,不止一遍”。朱镕基當衆考問:“金庸有幅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個字代表一部小說,你能說出每部小說的名字嗎?” 令狐安扳着指頭,隻說出了十二部。朱镕基笑道:“尚有兩部在計劃中還未寫出來”。

2003年,朱镕基來審計署調研,令狐安當時已調任審計署副審計長。朱镕基剛下車就問:令狐大俠在哪兒呢?寒暄幾句後朱镕基道:“那年在昆明考你金庸寫的對聯,我說他還有兩部小說沒有寫出來,後來我查了一下,他寫出來了,但因為是兩部短篇,名氣不如那十二部。” 沒有想到,時隔四年,一國總理竟然還記着這件小事。

02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江湖俠客傳說。李白《俠客行》寫道: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但是把俠客虛無缥缈的影蹤帶進華人的精神世界,還是始于金庸。因為有了金庸,華人有了不為他人所能懂的精神世界:俠客與江湖。

金庸為何最佩服鄧小平?因為在俠客的江湖裡,家國情懷是第一位的。而鄧小平在文革後撥亂反正,扭轉了國家命運。金庸在《神雕俠侶》裡已寫道: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鄧小平告訴金庸:

• 文革使得全國人民思想混亂。十年動亂,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文革十年,就是一批紅衛兵瞎搗亂。

• 粉碎‘四人幫’之後,這情形一時還扭轉不過來。培養人才是長期性的事,破壞 10 年,恢複至少要 20 年。娃娃們習慣了‘文革’時瞎搗亂的習氣。無政府主義猖獗,大家不守紀律,以為标新立異、我行我素就是英雄。

金庸對國家命運的敏感與關注,也源于家庭的不幸。其父查樹勳是典型的精英、中西結合的人物。1950 年至 1951 年全國範圍内掀起清查和鎮壓反革命分子的政治運動,查樹勳在龍頭閣國小操場被槍斃。人被處死後,妻子顧秀英才知道消息,趕來時丈夫已橫屍操場邊。後來幾十年間,顧秀英一直多方奔走申訴。金庸當時正在香港《大公報》上班,聽到消息,哭了好幾天。30 年後,金庸的父親得到了平反昭雪。

鄧小平在交談中提起了金庸父親的事,表達了歉意,說團結起來向前看。金庸說:“人入黃泉不能複生,算了吧!”

03

當初浙大給金庸評博士生導師資格的時候,别人的評議材料都是三本著作和若幹論文厚厚一疊材料,隻有金庸是一張空白表格上面寫着‘查良镛’三個字。金庸這麼牛氣的資本在于:

•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保守估計,金庸小說全球發行量超過了 3 億冊,有關的電影電視超過 100 多部。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雖然古龍、梁羽生與金庸被稱為新派武俠三大家,但前兩者的作品在厚度、底蘊與寬度上與金庸不可同日而語。在博大精深的中文世界,金庸用武俠小說開辟了一個新的文化與精神空間:他的貢獻超越了雅俗與古今。金庸的作品影響了無數人:

• 李開複在美國上學期間,把每一本金庸小說都讀了五遍。

• “風清揚”馬雲是不折不扣的金庸迷,阿裡巴巴辦公室以金庸小說的武林聖地命名:桃花島、光明頂、聽雨軒……,連阿裡巴巴的價值都被稱為“獨孤九劍”和“六脈神劍”。

• 假如沒有金庸,六神磊磊該去幹什麼?

• 倪匡提出了“金學”。金庸小說研究成為一門學術領域。倪匡如此贊譽:金庸小說,天下第一,古今中外,無出其右。

金庸也是我的偶像。在我眼中,他是幾百年一遇的奇才:

• 金庸作品的文學價值或許比不上魯迅、曹雪芹,但他在大衆影響力和作品獨特性方面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給中華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

• 他的小說居然能與成吉思汗、丘處機、完顔洪烈、康熙、吳三桂這些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契合得如此完美與出彩。

• 他的小說如此富有想象力,令人窒息。在浩瀚的中國文化長河中,有兩部作品“另類”地啟發了國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一部是《西遊記》,一部是金庸小說。如果說我還有一點好奇心與創新精神的話,那絕不是“填鴨式教育”所賜,而是沐浴了金庸的恩澤。

• 我做了自媒體人,才感覺每天寫稿子的艱辛與不易。金庸比我難千百倍,因為他寫的是連載小說,真神人也。他回憶初創時壓力很大,每天一睜眼就欠兩千字的稿子。三十三年間親筆撰寫了社評七千多篇,一字一句都斟酌,一千多字的稿改了又改,起碼花兩個鐘頭。

• 他寫大俠、寫美女、寫情懷、寫壞人的春秋筆法,都令人歎為觀止,滿足了華人對真善美的所有想象。

1993 年“國際大專辯論會”,複旦大學與台灣大學的一場對決被奉若“經典”。決賽辯題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金庸坐鎮評委,複旦大學“二辯”季翔的一段有關《天龍八部》中“惡貫滿盈、十惡不赦、罪大惡極、窮兇極惡”四大惡人的極其巧妙的論辯引來滿堂彩聲。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語言是有國界的。金庸是華人的獨特瑰寶。2018 年《射雕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 A Hero Born )全球發行。這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落英神劍掌”這樣的武功招式,中文裡就是五個字,英文就變成冗長的“Wilting Blossom Sacred Sword Fist”。我堅信,老外沒法了解。金庸說:

• 武俠小說能受人喜歡,不因為打鬥、情節曲折離奇,而主要是因為中國傳統形式,表達了中國文化、中國社會、中國人的思想情感、人情風俗、道德和是非觀念。我的小說翻譯成北韓文、越南文、泰文等東方文字都相當受歡迎,但翻成西方文字就不是很成功,因為西方人不易了解東方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

著名學者嚴家炎評價說:

• 像陳世骧教授指出的,《天龍八部》那種“悲天憫人”、博大崇高的格調,沒有對佛教哲學的真正會心,是很難達到的。我們從來不曾看到有哪種通俗文學能像金庸小說那樣蘊藏着如此豐富的傳統文化内容、具有如此高超的文化學術品位。如果讀一讀《碧血劍》中的“袁崇煥評傳”,就會知道作者在一些曆史問題上曾經下過多大的功夫并形成多麼精辟的見解,有些見解可以說遠遠超過了研究袁崇煥的曆史學家。

• 金庸的藝術實踐使近代武俠小說第一次進入文學的殿堂,這是一場文學革命。金庸小說是二十世紀中華文化的一個奇迹。

《摔跤吧爸爸》主角印度影星阿米爾·汗在金庸去世後寫道:

• 他的小說《鹿鼎記》帶給我很多快樂,幾個月前我才讀到它,我多想曾經能見到他。他為一代代人帶來了如此多的快樂。我是他的忠實粉絲。

04

金庸小說之是以令人如癡如醉,是因為他破譯了中國文化當中的情感密碼,進而引發了讀者的文化共鳴。34 歲自殺的才子胡河清如此解讀金庸:

• 金庸的情感體驗,“接通”了中國文化傳統的深處。金庸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相當精湛的感悟。現在不少小說家缺乏的正是這種對于中國文化脈搏的深微把握。和曹雪芹一樣,金庸出身于破落的舊貴族家庭,從遺傳密碼和貴族生活方式中攝取了大量關于中國士大夫文化的隐蔽資訊。“破落”又使他們降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領略到了民間情感生活的深廣天地。

• 小龍女身上有一股修煉而得的仙氣,使得楊過神魂颠倒又永遠琢磨不透。她通向楊過的精神隧道就是東方神秘主義的所謂“緣”——一種不能加以理性分析的心靈默契。

• 韋小寶在擴大權勢向上爬的過程中,拼命追求生命體驗的數量,同時占有 7 個女人,享盡了官場所謂的豔福。随着官場閱曆的增加,他碰到每一個好看的女人都想“擰一把”,完全堕落成一個動物性的肉團。這種悖論式的生存狀态也是封建社會官場的通病:封建時代,官場性愛體驗曆來是權力上升運動的變奏曲,對生命體驗數量的追求往往成為權勢程度的外在标記。韋小寶毫無政治原則與人格上的極端無恥,正好展現了封建官場權力角逐的遊戲規則。

05

金庸的家族浙江海甯查氏世代都是書香門第,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康熙皇帝曾為之題詞: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近現代以來,査家還出現過不少人物:

• 實業家査濟民(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是查濟民兒媳),先後創辦百老彙制衣廠、名力集團、香港興業有限公司、查氏企業集團和香港興業國際集團等。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史美倫

• 教育家査良钊。曆任北京師範大學教務長、河南大學校長、河南省教育廳長。

• 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詩人查良铮(穆旦),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主要譯作有俄國普希金、英國雪萊、英國拜倫等人的作品。

• 風流才子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金庸的父親查樹勳曾鼓勵金庸說:你表哥徐志摩讀劍橋,你以後也要上劍橋。2006 年金庸完成劍橋大學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制度》( 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10 年完成劍橋大學博士論文《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彼時金庸 86 歲,又為劍橋大學增添了一份傳奇。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劍橋大學康橋

• 著名軍事家蔣百裡是金庸的姑父(蔣百裡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1921 年蔣百裡将歐洲考察的成果寫成一本《歐洲文藝複興史》,梁啟超為之作序,下筆不能自休,竟寫了 5 萬多字,跟原書的字數都差不多了,後來梁将這篇長序取名《清代學術概論》,反過來又請蔣百裡作序,成為民國學術界佳話。1923 年,蔣百裡與胡适一起創辦了新月社。1937 年蔣百裡最重要軍事論著集《國防論》出版,轟動一時,扉頁題詞是:“萬語千言,隻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1938 年他出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原由蔣中正兼)。

• “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裡的女兒蔣英是錢學森的妻子)。

• 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06

金庸的小說世界,來自他的想象,也部分來自人生閱曆。他有着傳奇而豐富的人生。

金庸出生于軍閥混戰的 1924 年。

1937 年日軍全面侵華,戰火紛飛。家鄉海甯的長街鬧市滿目焦土,天仙府塘河上漂浮着無人收拾的屍體。查家的大量房産在這場戰火中化為灰燼,一個曆經六百年綿延不絕的書香門第就此中落。

1938 年 14 歲的金庸随學校走上南下流亡之路。

由于這樣的慘痛記憶,金庸的十四部小說很多故事都聚焦于易代之際人間的苦難。可以想象,金庸在小說中引用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時,心中多麼怆然。

1955 年是 32 歲的查良镛進入香港《大公報》工作的第七年。一天副刊《新晚報》主編找他,說:

• 梁羽生的《草莽龍蛇傳》快連載完了,小查,隻有你頂上了。

金庸是梁羽生的粉絲,可自己從未寫過。發稿的日子到了,編輯派一個老工友上門,到他家裡等稿子,并催他當夜九點無論如何要寫出一千字,否則第二天報上就有一塊空白。他看着老工友,來了靈感,就從塞外古道上一個老者寫起:

• 年近六十,須眉皆白,可是神光内蘊,精神充沛。

這句《書劍恩仇錄》開場,也成為金庸武俠神話的開始。

金庸與第一任妻子杜冶芬的愛情萌芽于 1947 年的杭州,金庸在《大公報》的同僚說:

• 杜冶芬是杭州人,不懂粵語,在香港感到生活苦悶,加上當時查良镛收入不多,她在吃不了苦的情況下,離開查良镛。

金庸回憶這段不愉快的婚姻眼含淚光地說:

• 是她背叛了我。

第二任妻子朱玫比金庸小 11 歲,是《明報》創刊初期唯一的記者。朱玫很能幹,對工作很認真,兩人時常因為工作大吵。朱玫不但擔任《明報》的記者,還要照顧他們的孩子。不僅如此,朱玫每天還要在家做好飯,給金庸送到辦公室,幾年的時間,風雨無阻。

1976年10月,金庸19歲的大兒子查傳俠因與女友吵架,竟在美國自殺身亡。他痛苦地回憶:

• 我記得接到大兒子在美國過身的消息後,好灰心,好難過,但那天還要繼續在報館寫社評,一面寫就一面流淚,一直都很傷心,還是要寫。

他親自去美國把兒子的骨灰捧回香港安葬。由此,他皈依佛教。

一天,失魂落魄的金庸走進了位于香港紮角的麗池酒吧,獨自對着牆壁喝悶酒。一位女侍應生林樂怡鼓起勇氣走過去對金庸說:“金庸先生,我很喜歡您的武俠小說,特别是《神雕俠侶》,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酒喝多了傷身體,我們都等着您寫出新的作品呢。”在失意的時候聽到這麼溫暖的話語,金庸很感動,覺得這個年輕的女孩身上有一種值得信賴的品質,就把自己的痛苦和煩惱都傾訴給她聽了。她就是金庸第三任妻子林樂怡。

他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寫下這番話:

• 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豐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然而,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也太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07

天地四方為江湖,世人聰明反糊塗。名利場上風浪起,赢到頭來卻是輸。——《俠客行》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老先生答:

•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如果在他的小說中選一個角色,他說願做《天龍八部》中的段譽:

• 他身上沒有以勢壓人的霸道,總給人留有餘地。

08

金庸永遠不會離開,因為他已融化到每個人的精神世界。我在寫特朗普貿易戰文章時,金庸《倚天屠龍記》那句話跳入腦海:

•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金庸不僅是小說家,更是思想家。在 21 世紀的今天,金庸 1994 年北大演講依然令人充滿曆史的回響:

• 在唐朝,有 2、3 個外國人當“國務院總理”,可見唐朝對外國人一點也不歧視。再說漢朝,漢武帝與匈奴交戰,匈奴分裂投降了。其中一個匈奴王子叫金日石單,很受漢武帝重用。漢武帝死後,他的身後大事交給兩個人,一個是霍光,一個就是金日石單。由此可見,我們民族壯大的重要原因就是非常開放。

• 不要一提起曆史就認為我們民族不行,其實我們民族真正不行,隻是 16 世紀以後的三、四百年的事情。應該說是到了明朝,中國開始落後了。其中原因,一個是政治上的專制,對人民的思想控制很嚴,一點也不自由開放,動不動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吓得人們不敢亂說亂動,全部權力控制在皇帝一人手裡。另一個原因就是明朝對付不了日本倭寇的入侵,便異想天開,實行所謂海禁,把航海的船隻全部燒掉,以為如此一來就能斷絕與倭寇的來往,餓死倭寇。這種愚蠢的禁令,當然是永樂皇帝之後、鄭和下西洋之後的事情了。明朝一實行封鎖,整個國力便開始衰退。到了 16 世紀,歐洲自由開放了,科學發明開始了,可中國反而長期封鎖起來了。這是最大的曆史教訓。

• 中華民族之是以這樣壯大,靠的就是改革和開放。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内部要積極進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難,改革成功了,我們的民族就會中興。同時我們還要對外開放,這點更為重要。

善哉金庸!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劉勝軍|緻敬金庸誕辰100周年:沒讀過金大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劉勝軍@虎跳峽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曆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财經創始人

緻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