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作者:讀者

曾仕強說:“孩子,是家庭的延續,也是跨越生死輪回的緣分。”

雖然養育孩子的過程,會有輔導作業的雞飛狗跳、青春期的叛逆無奈,也會摻雜着淚水和疲憊,但更多的是歡笑和幸福感。

在孩子成長的這段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總是在互相給予。

我們給孩子提供養分,孩子為我們照射陽光,互相滋養、共同成長,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而人的一生,要與孩子共同經曆三次渡口,這三次生命洗禮,猶如三座橋梁,将我們緊密相連,互相成就。

人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來源:視覺中國

人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第一次:孩子的到來,給予你力量

摩西奶奶說過這樣一段話:

整個孕育小生命的過程,會感覺到生命的奇迹,會獲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
特别是當一雙稚嫩的小手緊握住你的一根手指時,那種完全地被依賴和被信任感,能讓你感受到自我的強大,讓你有勇氣去實作自我蛻變式的成長。

孩子純真的笑容和無邪的眼神,仿佛擁有一種神奇的魔力,總能驅散陰霾,如陽光一般給予我們力量:

忙碌了一天後,孩子叫一聲“爸爸媽媽”,所有的疲憊瞬間被治愈;

在一地雞毛的瑣碎中,孩子的笑聲會重新點燃你的激情;

壓力增大或者工作不順心時,想想孩子,又能滿血複活……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希梅内斯曾感慨:

正是在陪伴兒子羅德裡戈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純真和頑強的生命力,才激發了他的靈感,創作出轟動世界的《小銀和我》。

當一個新生命降臨到這個家庭,我們不僅是身份變了,更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

這種力量源自對孩子的愛,驅使我們超越自己,去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著名作家J.K.羅琳成名前生活困頓,就在她即将崩潰想放棄一切時,女兒的出生,激發了她創作“哈利·波特”系列圖書的決心,也賦予了她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孩子的到來,會激發我們無限的潛能:

你會為了ta的成長,學會做很多健康的美食;

你會為了ta的學習,重新拾起書本,一次次提升自己;

你會願意陪ta去玩之前從不敢玩的過山車,下來後才發現“原來我也可以”。

孩子的到來,使我們在瑣碎的日常中發現了生命的意義,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學會付出、堅韌和無盡的愛。

人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來源:視覺中國

人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第二次:孩子的問題,讓你看見自己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随着孩子逐漸成長,生活也會狀況百出:

孩子生病好多天不見好,上幼稚園太調皮,上國小跟老師頂嘴,上國中開始叛逆……

他們開始需要更多的幫助和指導來了解和應對周圍的世界。

而正如心理學家卡爾說的:“教育的本質,是讓父母發現真實的自己。”

孩子是世上與我們最近的人,更是一面鏡子,時刻折射着我們的言行:

他們身上那些讓人頭疼的問題,也許根源在父母。

有位部落客分享過自己的經曆:

她的兒子小傑,國中時陷入了深深的社交困境,常被說“不合群”。

起初,她以為兒子性格内向是校園環境的問題,可能是有同學孤立或者欺負他。

然而,有一天給孩子整理書包時,一行稚嫩而令人痛心的文字出現在她面前:

“我害怕跟别人說話,我怕會像爸爸媽媽那樣發生争吵,我選擇遠離人群,避免沖突。”

原來,那段時間,她和丈夫頻繁因瑣事争執。

激烈的言辭和情緒化的行為,無形中烙印在了敏感的小傑心中,逐漸影響到了他的校園生活,形成了難以逾越的社交壁壘。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亞說:“對于父母來說,家庭教育的最初,是自我教育。”

生活中,很多人在責備孩子玩手機、電腦上瘾時,卻“忘記”自己在家也是一直抱着手機。

育子先育己。

想讓孩子三觀正,父母就要充滿正能量,說話算話;

想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父母平時也不要投機取巧找捷徑;

若期待孩子誠實守信,那父母就必須做到言行一緻;

如果希望孩子性格好,那父母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

看似是父母在教育孩子、塑造孩子,是孩子人生中的領路人,而實際上,是孩子在做父母的擺渡人,幫助我們清晰自己、完善自我,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

人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來源:視覺中國

人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第三次:孩子的長大,讓你重新成長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互相滋養;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我們常常誤把孩子當作教育的對象,而事實是,孩子是我們的老師,在他長大的過程中,也讓我們重新成長。

随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但是很多父母很可能會被自己的思維困住而不自知。

朋友小米的女兒妮妮小時候非常聰明可愛。

但上國小後,她突然開始對學習産生抵觸情緒,成績也逐漸下滑。

小米嘗試了各種方法,包括嚴厲管教和物質獎勵,都沒什麼效果。

她感到非常困惑和焦慮,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孩子還是不聽話。

在一次家長會上,老師建議她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與孩子多溝通。

她這才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意識到自己可能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後來,她開始主動參與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與孩子一起探讨感興趣的話題,聊在學校的遭遇和感受,學會傾聽和了解她的想法。

孩子的成績逐漸上去了,性格也越來越開朗。

在這個過程中,小米發現,自己不僅在幫助孩子成長,也在重新審視和完成自我成長。

她學會了如何有效地溝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更好地處理家庭關系。

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調整、學習和完善自身的過程。

Ta讓我們重新了解了成功:成功的定義不止一種;

也讓我們重新了解了人生:不是父母認為的,就一定是對的,很多時候我們反而要像孩子一樣看待這個世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成長為更加成熟、有智慧的父母。

不再固執自己的想法,不再否定孩子的建議,重新梳理自己的觀念,以全新的視角看待生活。

珍惜與孩子的每一次互動,參考孩子的節奏,找回自己的初心,重新将自己養育一遍。

人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來源:視覺中國

人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

孩子則是父母生命中的貴人,育兒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是父母。

這場修行無聲無息,卻力量磅礴,它讓父母學會了無私付出,懂得了包容接納,更體驗到生命傳承的偉大與莊重。

育兒,不隻是陪伴孩子的歲月靜好,更是父母的一場心靈涅槃。

我們養育孩子,孩子也陪伴了我們,如此輪回,互相汲養。

孩子,既是生命的傳承者,也是我們的靈魂伴侶。

願我們都能學會成就孩子,同時圓滿自己。

人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作者:青允,用文字激勵自己,同時溫暖身邊人。來源:帆書 原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上帆書,聽懂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