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席核心觀點集(2024年3月18日 –3月24日)

作者: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一、 本周要點

首席核心觀點集(2024年3月18日 –3月24日)

羅志恒(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經濟資料“開門紅”的亮點與隐憂

今年以來大陸經濟總體延續回升向好态勢,1-2月消費、投資、出口、生産等經濟資料表現亮眼,普遍高于市場預期。一季度“開門紅”是大機率,預計GDP同比在5.5~6%。這符合近幾年來經濟運作節奏的情況,得益于地方政府開年“新春第一會”積極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政策靠前發力,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去年增發國債在今年一季度使用等。從經濟動能看,主要是服務業繼續恢複、基建投資發力、高端制造持續更新和出口超預期。

經濟開年表現優異的同時也有隐憂,展現在地産、金融、物價資料仍較低迷,背後是宏觀總需求不足和微觀主體信心不振。

目前經濟恢複基礎仍不牢固,受外部形勢複雜嚴峻、内部風險挑戰等因素影響,節奏上可能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特征。要防止因一季度經濟資料“開門紅”而出現政策轉向,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态勢,持續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展望未來,穩增長政策要持續發力,充分挖掘需求潛力。一是加快政府債券發行和使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同時要及時根據形勢變化做出是否追加預算的調整并在當年使用,提振信心和預期。二是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制造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避免一刀切的行為。三是貨币政策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考慮匯率、中小商業銀行風險,适時降準并啟動存貸對稱式降息,更好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四是房地産政策在建構新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繼續優化政策,保供給、促需求和穩房價。

郭磊(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如何看1-2月的經濟表現

2024年1-2月經濟資料公布。整體看,六大口徑資料均在改善過程中。(1)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7.0%,扣除低基數影響後兩年複合增速4.7%,高于去年11-12月兩年複合的4.4%和4.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5.5%,兩年複合增速4.5%,高于去年9-12月1.8-4.0%的複合增速;(3)服務業生産指數累計同比5.8%,兩年複合增速5.7%,高于去年全年所有月份;(4)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同比4.2%,兩年複合增速4.85%,高于去年4-12月的兩年複合增速,略高于12月的4.75%;(5)出口累計同比7.1%,兩年複合增速-0.95%,高于去年8-12月;(6)房地産銷售面積累計同比-20.5%,仍弱勢未變;不過其中包含基數影響,去年前4個月銷售基數持續走高。1-2月地産銷售兩年複合增速降幅有所收窄。

從工業看,采礦業增速低于去年底;制造業增速加快較為明顯。其中消費品制造業是主要帶動力量,比去年12月加快4.4個百分點。我們了解春節期間的居民生活半徑的擴張、服務類消費的走高對消費品行業生産及供給預期形成了帶動。主要工業品産量分化,作為消費品的智能手機産量增速較快,同比增長達31.3%,兩年複合增速也快于去年所有月份;汽車産量增速一般,低基數下同比增速4.4%,新能源汽車産量依舊保持着25%以上的同比增長;水泥産量繼續處于負增長狀态,反映建築産業鍊開工依然偏弱。

從消費看,1-2月表觀增速明顯快于整體的包括通訊器材、餐飲、體育娛樂用品、食品、汽車,同比增速從8.7%到16.2%不等。其中部分産品包含着基數因素的影響,表觀增速和兩年複合增速雙高的主要是餐飲、食品、體育娛樂用品。簡單來說,如果把消費品分為吃、穿、住、玩四個部分,年初增速偏高的主要是“吃”的部分和“玩”的部分,這與春節期間居民生活半徑擴張、服務類消費帶動有關。

從投資看,地産投資仍是主要拖累,而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增速較高,分别為9.0%、9.4%,形成支撐。地産投資-9.0%實際上也不是負面資訊(WIND口徑預期均值-12.2%),2024年面臨的基數前高後低,如果1-2月開局資料為-9.0%,那麼在後續銷售企穩、基數下降、“三大工程”影響上來的背景下,地産投資逐漸收窄到低個位數負增長的機率較大,将有望達到5%的GDP目标隐含的要求。

從地産相關資料看,銷售、新開工、施工、竣工同比增速均比較低。地産銷售面積同比-20.5%,低于12月單月的-12.7%。資料偏弱是一個現實,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去年12月同比是以2022年12月為基數,今年1-2月同比是以轉段後的2023年初為基數,基數變化也是背景之一。一個參照是,今年1-2月銷售面積相當于去年年度銷售面積的9.7%,低于去年同期的11.1%(疫情轉段後供需釋放),但不低于正常年份的季節性(過去10年均值8.5%)。簡單來說,目前地産弱勢狀況仍未有實質性改變,但環比沒有進一步加劇。

1-2月經濟資料對于宏觀面來說是一個積極信号。“六大口徑”資料均不同程度好于前值,顯示宏觀經濟在好轉趨勢中。同時,經濟也不是沒有堵點,地産銷售、投資低位均未有顯著改變,對上下遊工業部門存在傳遞;和春節資料形成的印象不同,消費兩年複合增速隻是溫和回升,耐用消費品支撐不夠;3月高頻資料亦有一定分化特征(見《3月經濟初窺》)。這意味着廣義财政擴張、“三大工程”加快落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推進仍具有必要性。

二、 經濟前瞻

羅志恒(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經濟資料“開門紅”的亮點與隐憂

總的來看,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不會改變,但受外部形勢複雜嚴峻、内部風險挑戰等因素影響,經濟恢複基礎仍不牢固,節奏上可能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特征。要防止因一季度經濟資料“開門紅”而出現政策轉向,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态勢,持續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目前經濟面臨的最大不确定性仍集中在房地産、出口領域,同時要高度關注房地産低迷以及化債對地方政府行為和财政的後續影響。

一是房地産銷售和投資仍未觸底企穩,轉型調整期面臨陣痛,影響投資、消費和地方财政。目前新房與二手房市場出現分化,二手房以價換量,一線城市表現最為明顯;而新房面臨房企前期拿地成本較高、降價銷售容易引發已購房人群不滿等限制,疊加居民對期房傳遞風險的擔憂、對政策進一步放松的觀望,成交量難以有效提升。1-2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下降38.6%,3月1-17日同比下降58.8%。房地産市場低迷影響房企銷售回款,部分房企的債務風險較高導緻銀行惜貸慎貸,同時房企又面臨債務到期和保交樓的支出壓力,流動性缺口持續存在。一旦房企流動性風險深化蔓延,将對金融穩定、房地産銷售和投資、居民就業和消費等産生沖擊。

二是出口或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沖擊。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美聯儲貨币政策轉向,制約全球貿易總量增長。今年是全球大選年,尤其是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美國兩黨大打“中國牌”以争奪選票,近期美國針對中國生物醫藥、汽車、人工智能、網際網路等領域和公司的限制性政策明顯增多,将對中國出口、産業鍊供應鍊安全、資本市場等造成不利影響。紅海緊張局勢等其他地緣政治沖突也會擾亂大陸企業的正常出口。3月出口同比或受基數偏高影響而出現回落。

展望未來,穩增長政策要持續發力,充分挖掘需求潛力。一是加快政府債券發行和使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同時要及時根據形勢變化做出是否追加預算的調整并在當年使用,提振信心和預期。二是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制造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避免一刀切的行為。三是貨币政策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考慮匯率、中小商業銀行風險,适時降準并啟動存貸對稱式降息,更好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四是房地産政策在建構新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繼續優化政策,保供給、促需求和穩房價。

汪濤(瑞銀亞洲首席經濟學家):1-2月經濟增長超預期,但下行壓力猶存

春節假期後經濟增長動能有所放緩。盡管1-2月工業生産、固定資産投資和出口增長均強于市場預期,但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依然存在。此前被抑制的需求在春節假期強勁釋放,不過高頻資料顯示假期後至3月以來經濟增長動能有所放緩,房地産銷售、春運客運量、整車貨物流量指數和建築項目開複工率均有所走弱(按春節可比口徑)。春節後21天房地産銷售仍同比大幅下跌45%,尚未出現企穩迹象。另一方面,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保持穩健,這與全球貿易活動改善和1-2月出口增長強于預期相呼應。

政策維持溫和支援基調。兩會将2024年經濟增長目标設定在“5%左右”、較為進取,但報告的政策定調和迄今為止的政策支援措施仍比較溫和,包括:增廣财政赤字率小幅擴張GDP的1%,以及不會出台大規模貨币和信貸寬松政策。政府要求因城施策進一步優化房地産調控,一視同仁滿足民企開發商的合理融資需求,加大對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的支援力度,重申要“毫不動搖”地支援民企發展以及出台更多結構性政策推動經濟轉型。兩會後,政府公布了推動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行動方案,計劃在2023-27年實作裝置更新投資年化平均增長5.7%,同時支援汽車、家居産品和家電銷售。不過行動方案未提及任何額外的财政刺激,這意味着相關财政支援可能已包含在兩會準許的政府預算方案中,整體規模應比較有限。當然,方案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為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及裝置更新提供補貼,鼓勵相關生産和銷售企業開展促銷活動。

政策支援有必要進一步加碼,但可能尚需時日。我們的基準預測是2024年内央行或再增加3000-5000億元PSL投放,加大對保障房建設和城中村改造的支援力度,主要提振房地産投資和建設,同時房地産政策将進一步溫和放松。我們預計政府進一步推動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而地方融資平台的融資可能繼續受限,特别是嚴格控制12個高風險省份的建立項目。後者可能拖累基建投資增長,盡管中央政府加大了資金支援力度。鑒于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風險,我們認為政策支援有必要進一步加碼以穩定經濟增長,包括加大對開發商融資的支援,擴大合格房地産項目“白名單”計劃的覆寫範圍,加大對“保交樓”的資金支援,支援地方政府直接購買更多市場庫存住房,以及加大對消費的财政支援。但是,這些政策可能隻有在經濟資料轉弱、房地産市場進一步下行和更多風險事件暴露之後才會出台。

上半年經濟增長動能仍面臨下行壓力,下半年或将逐漸複蘇。我們預計一季度實際GDP增速依然較為疲弱,由于去年經濟重新開機導緻基數較高,一季度GDP實際同比增速可能從四季度的5.2%放緩至4.1%。朝前看,我們預計房地産銷售和新開工面積可能在二季度觸底,有助于防止居民信心進一步下滑。疊加居民收入和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消費有望繼續溫和複蘇。盡管中央政府财政支援更為顯性化且有所加碼,但由于地方融資平台的融資持續受限,基建投資增長可能并不會加速。全球科技上行周期和美國經濟增長穩健更強有望推動今年出口溫和改善。總體而言,考慮到政策支援比較溫和、但房地産下行帶來的負面影響持續,我們認為“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标較為進取,并維持我們對2024年GDP實際增速為4.6%的基準預測。同時,考慮到年初至今CPI表現疲軟(1-2月同比增長0%)、消費複蘇仍然乏力以及部分行業存在産能過剩問題,我們預計2024年CPI可能處于0.5-0.8%的預測區間的下限水準。

張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2024年美國經濟韌性或有所下降

筆者認為,除非美國已經發生重大技術革命且技術革命已經開始真正作用于經濟增長,否則美國經濟增長在同一個方向上連續兩年超越市場預期的機率非常小。

其一,筆者同意美國勞動力市場短期内仍将保持強勁的判斷,這也意味着短期内美國核心CPI增速仍具粘性,美聯儲首次降息時間可能要等到2024年下半年。

其二,考慮到新冠疫情後美國的擴張性财政政策已經出現較大幅度收縮,美國家庭在新冠疫情期間獲得的一次性收入增加已經基本消耗殆盡,這意味着财政擴張推動的消費增長行情即将結束。其三,如果美聯儲降息推遲至2024年下半年,那麼未來一段時間内美股波動性可能加大,這将削弱股市财富效應對消費的帶動作用。

事實上,2023年,美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在連續加息的影響下增長疲軟,美國出口增長受到強美元的不利影響。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内,消費增速出現回調,那麼美國GDP增速下行幅度可能較大。

筆者目前的判斷是,美國經濟增速在2024年二季度可能明顯放緩。而受到粘性核心CPI的影響,美聯儲首次降息或在2024年三季度;與此同時,雖然美聯儲首次降息時間較晚,但2024年降息幅度依然可能達到75個基點左右。

在此判斷之下,預計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與美元指數在2024年上半年将以波動為主,下半年可能明顯下行。2024年下半年,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可能跌破4.0%,美元指數可能跌破100。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國家的短期資本外流與本币貶值壓力将在2024年下半年明顯緩解。

連平(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美聯儲降息時點取決于通脹

3月21日,美聯儲釋出了3月議息會議決議:将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區間維持在5.25%-5.50%,這是美聯儲連續第五次維持這一利率區間不變。盡管利率點陣圖釋放的信号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措辭更趨謹慎,但美聯儲總體上并未大幅改變2024年的降息前景。從會後美股和黃金價格上漲、美元指數走低等反應來看,市場對于美聯儲年内可能實施三次左右的降息仍抱有積極預期。

理論上,制約美聯儲降息程序主要有兩個因素:通脹水準和就業狀況。從鮑威爾此次發言看,起決定性作用的無疑還是通脹水準。

從實際資料來看,衡量美國通脹水準的名額主要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個人消費支出(PCE)。前者由美國勞工部統計釋出,後者由美國經濟分析局編制釋出。從已釋出的CPI同比資料看,2月為3.2%,不但明顯高于2%的目标,且比1月的3.1%有所反彈;同時1月、2月CPI環比資料也分别增長0.5%和0.6%。從PCE來看,2月資料尚未釋出,1月PCE和核心PCE同比增速分别為2.4%和2.8%,已經較為接近2%的目标,但環比資料也呈小幅上揚的迹象。

鑒于PCE,尤其是核心PCE是美聯儲更為偏好的通脹評價名額,我們認為,在過去兩年連續加息的累積效應推動下,美國通脹水準回落的趨勢已較為明确。如果上半年後續幾個月釋出的PCE同比資料仍維持在3%以下,且環比沒有持續擴大,則美聯儲在6月啟動首次降息的可能性較大;如果PCE資料波動或反彈明顯,則首次降息有可能推遲至7月。

趙偉(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縣域消費更新,蘊含哪些“新機遇”?

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立下,縣域消費成為擴大内需的重要着力點。

——縣域消費近年表現更具“活力”,呈現多元化、服務化、品牌化更新趨勢

縣域人口占全國比例過半、縣域社零占比達46.3%,是全國消費的基石市場。随着農村人口不斷向縣城遷移,“以縣城為中心、以城帶鄉”的縣域消費格局加快建構。近年來,縣域消費更具“活力”,農村居民消費支出與消費傾向表現均好于城鎮;縣域消費對于當地經濟意義也在強化,第三産業占GDP比重升至44.8%。

縣域消費不再拘泥于生活必需品,品類需求更加多元。2019-2021年,衣服消毒機、烘焙套裝、空氣炸鍋等新型小家電,繪畫攝影、玩具樂器等休閑娛樂商品迅速在縣域普及,銷售額年均增速處在100-324%區間。縣域中青年的多元化消費特征更加突出,每月用于社交與自我提升等支出比重高達40%。

縣域生活服務類消費需求明顯增多,個性化、悅己型消費趨勢明顯。2019-2023年前三季度,縣域居民生活服務消費訂單占全國比重累計提升6.8個百分點至30.6%;其中美業、本地門票等服務訂單增長更快,年均增速超40%。縣域消費還由“重産品”向“重品牌”轉變,近年來茶百道、海底撈等品牌餐飲門店數在五線及以下城市中快速增長。

——縣域消費更新,緣于電商等管道下沉打破供給限制、産業發展帶動人口集聚

各大電商平台加快下沉縣域市場、物流配送中心等持續完善,縣鄉居民得以突破原有消費的時空限制。随着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下沉,2021年縣域網絡零售額占全國比重升至33.5%,且消費對象加快向服務品類延申。縣域民宿等商業供給數量和品質也在持續提升,2023年鄉村民宿增至33萬間、三星及以上占比升至8.9%,旅遊接待能力顯著增強。

政策扶持及務工形勢恢複下,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為縣域消費提供了堅實基礎。縣城是農村居民向上躍遷和向下回流的交彙點,人口老齡化趨勢下,農民工外出務工半徑縮短、加快向縣城聚集。2011-2022年,農民工平均年齡上升6.3歲,外出務工占比回落4.6個百分點至58.1%,就近務工比例随之擴大、推動所在縣域城鎮化率加快上升。

縣城又是數字經濟等新興産業下沉的載體,産業發展帶動返鄉創業人員收入增多,青年群體消費潛力得以激發。産業、就業等政策激勵下,全國返鄉創業人數逐年上升、2022年達1220萬人。這部分人群平均年齡34歲、較本地創業者更年輕,收入水準相對更高、消費習慣與一二線城市青年更加接近,是縣域消費的重要“新興力量”

——縣域消費習慣,或加快向服務“品質化”、商品“品牌化”、餐飲擴容演進

受高能級城市、優質産業的帶動,大陸東部地區縣域的經濟增長前景更加确定。按類型劃分,大陸先進制造業基地縣域數量最少,但經濟增長最突出、人口狀況最好,2013-2020年GDP總和增長率6.32%、六普七普常住人口總和增速7.7%,顯著高于其他縣域。分省域看,浙江、江蘇分别有25、23個先進制造基地縣域,遙遙領先其他省份。

部分長三角地區“富縣、強縣”,經濟發展與消費水準已基本與所在地市持平,但第三産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如慈溪市較甯波市人均GDP、消費支出比值分别為1.06、1,但第三産業比重較甯波市低出11.4個百分點。東部縣域個人所得水準更高,未來美業、運動健身等服務消費,家電、汽車等高更新意願品類的增長潛力更大。

部分中部省份經濟發展加快、人口聚集力提升,有助于帶動當地縣域消費擴容更新。2018-2022年,湖南、安徽、河南的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速超10%,明顯高于6.5%的全國增速;産業帶動下,中部地區勞務人口省内流動占比顯著提升。人口遷入下,縣域餐飲消費擴容空間較大,米面糧油等民生類商品呈現“品牌化”的更新趨勢。

三、 投資政策

楊德龍(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大陸經濟穩步回升 資本市場逐漸回暖

随着政策利好不斷出台以及經濟逐漸複蘇,投資者信心得到了一定回升,市場的賺錢效應也會逐漸提振,是以資本市場走出結構性牛市行情的機率還是非常高的。

從投資主線來看,今年最重要的一條投資主線就是優質龍頭股的估值回升,因為過去三年很多優質龍頭股股價出現了大幅下跌,相對于高點的價格大打折扣,通過逢低布局這些被錯殺的優質龍頭股或者優質龍頭基金,然後耐心等待行情到來是最好的投資政策。

這輪資本市場改革帶來的牛市我認為是結構性牛市行情,隻有這些好公司估值才會出現修複式上漲,一些差公司就沒有機會了。是以建議大家堅守價值投資理念,避免追漲殺跌、頻繁交易,進而能夠從中長期抓住市場機會,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龍年是機會大于風險的一年,大家一定要抓住這次賣牛行情啟動的機會,這輪行情可能不會走得太快,但是會走得較久,這樣有利于大家做價值投資,慢慢篩選一些被錯殺的好公司或者好基金。

楊德龍(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日本央行加息告别負利率時代,對全球資本市場有哪些影響

備受市場關注的日本央行貨币政策決議終于靴子落地,日本央行17年來首次加息,并且宣布退出負利率,取消YCC政策。3月19日,日本央行以7:2投票決定,結束負利率,将基準利率從-0.1%升調至0-0.1%,并取消收益率曲線控制,即YCC政策。

同時日本央行還宣布将取消購買ETF和REITS,但将繼續購買日本國債,規模與之前基本持平,在通脹方面,日本央行預計2024财年通脹率将超過2%。決議公布之後,美元對日元持續拉升逼近150關口,10年期日債收益率小幅上漲。之前日本“春鬥”帶來工資上漲,“春鬥”是日本每年春季舉行的全國性勞務談判,對日本全年的工資漲幅有風向标的指引作用。2024年“春鬥”結果影響日本再通脹的可持續性,同時會影響央行的貨币政策。

3月15日,日本最大的工會聯合會宣布“春鬥”的初步結果,工會成員平均工資漲幅為5.3%,為1991年以來的最大漲幅,超出去年的3.8%。“春鬥”工資出現較大幅度的提升可能會進一步推高通脹水準,這使得日本央行加快了退出負利率時代的步伐。

日本央行宣布加息對全球資本市場也形成一定影響,近期日本股市出現了高位回落,與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将加息有關,同時日本加息也可能會推遲美聯儲降息的步伐,這樣美聯儲貨币政策轉向的日期會推遲。日元近期出現了持續升值,如果日本央行後續再加息,對日元的走勢會形成進一步的推動,勢必會削弱日本出口産品的競争力。美元指數可能會出現一定波動,對A股市場的影響并不大。

四、 貨币和經濟政策

廖群(信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住房标準也應更新,盡早激活換房需求

3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讨論通過了《以标準更新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工作方案》,緊接着13日印發《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兩個資訊緊密相關,目的都在于推動大陸經濟的産業标準更新,可以認為前者是原則與規劃,後者是實施與行動。

大陸已經進入了高品質發展階段,但對于高品質發展的内涵是什麼,似乎還不明确,也未有共識,此時提出産業标準更新将有助于這一内涵明确化。在一定意義上,高品質發展,就是通過科技建立立立現代化的産業體系。談到現代化産業體系,人們自然想到的是新興産業,特别是八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崛起。這當然沒錯,沒有具現代化标準的新興産業的崛起,也就沒有現代化産業體系。但僅此是否就足夠建立起現代化産業體系呢?應該說,是不夠的,還應有傳統産業或現有産業朝現代化方向的标準更新。房地産業,特别是居民住房也應标準更新。

從促進大陸人民生活水準現代化的角度,住房标準更新理所應當,盡早激活城鎮居民換房需求意義非凡。總不能看着大陸經濟在10年左右後步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産業、消費及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達到或接近現代化标準,而唯有占比超過40%的4億城鎮居民仍然居住于品質離現代化标準相差甚遠的住房中吧 ?應将這些居民的住房标準更新當作大陸人民生活水準現代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隻是應該而是必須盡早地推進。

“城中村“改造是典型的住房标準更新,但其涉及的規模從全國範圍而言還不夠大。應激活的不僅是那些居住于“城中村”的,而是4億仍居住于非商品住房中的城鎮居民的換房需求。應與其他行業的标準更新同步,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城鎮居民換房進而住房标準更新的熱潮。

從促進經濟發展現代化的角度,激活城鎮居民換房需求的意義也是非凡的,無論是對短期穩增長還是中長期保持發展動力而言。市場研究表明,如将上、下遊産業都考慮進去,再加上對于居民消費的“财富效應“,大陸房地産業對GDP的影響在30%以上。

去年大陸經濟增長5.2%,但是在前年3.0%的低基數上取得的,去、今兩年平均增速4.1%,低于目前大陸經濟的潛在增長速度,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房地産開發投資和建立商品房銷售面積分别下降9.6%和8.5%。今年要在去年正常基數上實作5%的經濟增長目标,難度将大于去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房地産市場能否企穩。顯然,盡早激活4億城鎮居民的換房需求将促使房地産市場盡快企穩。房地産市場企穩了,30%以上的經濟活動将複蘇,進而經濟增長加快;否則這部分經濟活動持續低迷甚至進一步下行,将大幅拖累今年經濟增長目标的實作。

中長期而言,大陸經濟要高品質發展,也要中高速增長,如前所述,在依賴于新興産業的崛起的同時也有賴于傳統産業的更新。對大陸這樣一個擁有14.1億人口且仍處于發展中階段的大國來說,目前新興産業在整個經濟的比重還不夠大,八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占GDP比重在15%左右,是以還要靠傳統産業在标準更新過程中的成長才起撐起整個經濟發展的大廈和滿足龐大就業的需求。而房地産可以說是對經濟影響最大的傳統産業,4億城鎮居民的換房需求激活了無疑将會持續多年,則房地産市場就将獲得強勁而持久的發展動力,對于大陸經濟中長期高品質發展和中高速增長的意義之大不言而喻。

鐘正生(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告别負利率,再往何處行?

2024年3月19日,日本銀行公布最新利率決議,宣布正式退出負利率與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當日,市場交易“寬松”,美元兌日元升破150關口,10年日債利率下行,日經225指數收漲0.66%、重回4萬大關。

日銀再往何處行?日銀或不急于退出“零利率”。一方面,退出負利率是日本貨币政策正常化的關鍵一步;但在零利率的基礎上再加息則屬于正常政策,緊迫性相對不強。另一方面,由于基數原因,一季度日本CPI同比可能保持在2%以上,為日銀轉向創造了良好視窗。但是,近期經濟資料其實不算紮實,日本通脹能否真正穩定在2%附近,仍有待觀察。

市場影響幾何?日銀謹慎對待繼續加息的問題,可能弱化市場波動。

日債:在取消YCC以前,日債的定價權已經基本回歸市場,更主要受海外流動性環境以及日銀購債的影響。單次加息或不足以引發資金大量回流日本、嚴重沖擊美國等全球債市。

日元:一方面,退出負利率,暫不影響日元作為融資貨币的地位。另一方面,如果日銀轉向比較謹慎,日元匯率可能更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利率走向。此外,日元不過快升值,可能也是日銀希望看到的。

日股:首先,如果日元不明顯升值,日股所受沖擊便有限。其次,面對較高的股票投資回報率,日本存款利率和債券利率的有限上行,或不足以令投資者放棄日股。最後,日股的根本驅動來自基本面及估值政策,這些并不因日銀轉向而改變。

一周新聞熱點20240318-0323

房地産新聞一覽

國家統計局:1-2月份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2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11842億元,同比下降9.0%;其中,住宅投資8823億元,下降9.7%。1-2月份,建立商品房銷售面積1136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4.8%。建立商品房銷售額10566億元,下降29.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2.7%。1-2月份,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6193億元,同比下降24.1%。其中,國内貸款3144億元,下降10.3%;利用外資5億元,增長7.4%;自籌資金5374億元,下降15.2%;定金及預收款4630億元,下降34.8%;個人按揭貸款2214億元,下降36.6%。

财政部:1-2月房産稅678億元 同比增長21.5% 據财政部網站3月21日公布資料顯示,财政部釋出2024年1—2月财政收支情況,土地和房地産相關稅收中,契稅933億元,同比增長6.6%;房産稅678億元,同比增長21.5%;城鎮土地使用稅329億元,同比增長10.9%;土地增值稅1126億元,同比增長7.2%;耕地占用稅227億元,同比增長33.2%。

海南:非本省戶籍和人才商貸購房執行當地政策 據海南日報用戶端消息,3月18日,海南省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釋出公告,調整差别化住房信貸政策。公

告顯示,結合海南房地産市場形勢,經研究,海南省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确定:3月19日起,符合當地購房政策條件的居民家庭(含本省戶籍、非本省戶籍和人才)貸款購買商品住房,其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住房貸款利率下限執行當地個人住房信貸政策标準。

煙台: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最高額度上調為80萬元 3月20日,煙台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釋出《關于優化調整住房公積金相關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将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的最高額度,由原來的60萬元提升至80萬元。同時,對于符合國家生育政策的二孩和三孩家庭,其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最高額度将調整為100萬元。此外,此次新政還對靈活就業人員的貸款政策進行了調整。原本需要連續正常繳存住房公積金24個月(含)以上的條件,現在調整為隻需6個月(含)以上即可。

廣州樓市再松綁,廣州拟優化商品房預售審批 據中國房地産報報道,短短兩天時間,廣州就釋出了兩份檔案,繼續為房地産市場松綁。3月20日,《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關于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城中村改造項目審批與實施工作機制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釋出,對項目審批、資金監管、企業引入等方面的規定進行調整,如将競選保證金由此前的不少于1億元降低為不少于5000萬元。前一日,廣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上司小組辦公室透露将對《廣州市商品房概況及預售許可優化審批實施方案(試行)》的部分内容進行了修訂,包括删除“商品房預售申請的最低申報規模應為獨立樓棟,不得分層、分單元辦理預售許可”的表述等。

基金新聞一覽

公募基金規模突破29萬億,創曆史新高 據中基協網站,截至2024年2月底,大陸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内資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産管理子公司12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1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産淨值合計29.30萬億元

3月新基金發行規模突破1000億元 據上證報,3月20日,18隻基金釋出基金合同生效公告,上述新基金募集規模合計超過150億元。這也使得3月份新基金發行總規模突破千億元。這也是今年以來首次月度基金發行規模超過千億元。具體看,據Choice統計,截至3月20日,3月新基金發行規模為1055.15億元,其中,債券基金發行規模為771.21億元,多隻債券基金發行規模超過60億元。此外,偏股基金發行也有所回暖,發行規模為261億元,創今年以來月度新高。

銀行理财與公募基金“比翼雙飛” 單月規模分别增0.69萬億、1.94萬億 據證券時報,近段時間以來,包括銀行理财、公募基金在内的資管市場明顯回暖。記者近日從相關管道擷取的資料彙總顯示,包括六大國有行理财公司和招銀理财、興銀理财、信銀理财、光大理财和浦銀理财在内的11家理财公司,2月管理規模增長約69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4900億元。公募基金的規模也在大幅增長。中國基金業協會3月18日披露的資料顯示,2月末146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産淨值單月增長将近2萬億元。

10隻中證A50ETF“同台競技”龍頭效應持續強化 據中證報,3月18日,繼摩根中證A50ETF、平安中證A50ETF之後,首批10隻中證A50ETF中的其餘8隻集體上市。至此,首批中證A50ETF“集結完畢”,在二級市場上演“同台競技”。Wind資料顯示,截至3月18日收盤,當日上市的8隻中證A50ETF成交額累計突破60億元。2月以來,中證A50指數漲幅可觀,截至3月18日,該指數累計漲幅超11%。相關公募機構表示,低利率環境或是催生核心資産上升行情的重要因素,市場步入潛在上升通道,具有盈利優勢的行業龍頭有望在經濟的上行階段率先開啟估值修複與企穩反彈。

21隻公募基金月内收益率超10% 證券日報消息,資料顯示,截至3月21日,本月内有21隻公募基金收益率超過10%,從所屬主題來看,包括了黃金、有色金屬和通訊裝置等。在多家機構看來,宏觀面和供給面是導緻相關資産價格走高的主因,以黃金資産為例,中短期仍有較好的投資機會。具體來看,上述21隻公募基金中,收益率最高的達14.26%。在收益率排名前十的産品中,有4隻黃金主題基金收益率排名靠前,3隻通訊裝置主題産品排名次之,另有3隻有色金屬主題産品緊追其後。

經濟新聞一覽

習近平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強調 在更高起點上紮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日下午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要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對接,加強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融合關聯。有序承接産業梯度轉移,優化産業布局。加強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強化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建立健全區域内省際合作機制,提升區域協同發展水準。大力促進長江中遊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發展,加強都市圈之間協調關聯,更好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習近平強調,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争力的内陸開放高地。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全面清理糾正地方保護行為,推動各種生産力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更好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主動對接新亞歐大陸橋、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标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更多高能級對外開放合作平台,在聯通國内國際雙循環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加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增強對國内外要素資源的吸引力。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援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國家發展改革委:采取務實措施 更大力度吸引外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伍浩介紹《紮實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伍浩稱,《行動方案》從擴大市場準入、暢通創新要素流動、對接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等方面,采取務實措施,更大力度吸引外資。第一,進一步拓寬外商投資空間。《行動方案》提出,要擴大市場準入,提高外商投資自由化水準。出台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繼續減少外資準入限制,并在外資企業非常關心的醫療、增值電信等領域開展準入試點。同時,将支援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開展銀行保險、債券基金等領域業務。第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提出,要優化公平競争環境,做好外商投資企業服務。推動相關政策落實落地生效,印發招标投标領域公平競争審查規則,着力破除地方保護、所有制歧視等問題;出台政府采購本國産品标準,要求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對内外資企業生産的符合标準的産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同時,《行動方案》還提出,要提高行政執法科學化水準,及時糾正不規範的行政執法行為。第三,進一步提升要素跨境流動便利化水準。《行動方案》提出,要暢通創新要素流動,促進内外資企業創新合作。在商務人員往來方面,《行動方案》明确,對于外資企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随行配偶、未成年子女,簽證入境有效期放寬至2年,并将為外籍人才在華工作、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提供便利。在資料流動方面,《行動方案》将促進外資企業研發、生産、銷售等資料跨境安全有序傳輸,并将制定粵港澳大灣區資料轉移标準,實作大灣區内資料便捷流動。

财政部:前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585億元 經濟日報消息,3月21日,财政部釋出統計數顯示,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585億元,同比下降2.3%。分中央和地方看,1—2月,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701億元,同比下降4.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23884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支出方面,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3624億元,同比增長6.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4828億元,同比增長1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796億元,同比增長5.8%。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貨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間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降空間 3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大陸貨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豐富的工具儲備,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降空間。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經濟體貨币政策轉向有利于拓寬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将助力高端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的加快發展。宣昌能表示,下階段,穩健的貨币政策将繼續靈活适度、精準有效,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持續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力度盤活存量金融資源,保持人民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平衡好短期和長期、穩增長和防風險、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關系。

财政部副部長廖岷: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今年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傾斜 3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财政部副部長廖岷在會上表示,财政部今年将對符合條件的重點群體和吸納其就業的小微企業所申請的創業擔保貸款,給予貸款貼息。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今年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傾斜,我們内部測算預計2024年通過财政政府性融資擔保的安排,大概可撬動1.3萬億元新增貸款,穩定就業崗位會超過1200萬,還會拉動新增就業超過60萬人。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就《銀團貸款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為進一步優化完善銀團貸款業務管理和監管,推動銀團貸款業務規範健康發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銀團貸款業務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進行了修訂,形成了《銀團貸款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現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011年原銀監會釋出《指引》以來,銀團貸款業務穩步發展,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支援大型客戶和項目融資的重要方式。但随着市場環境變化,《指引》已不能完全适應目前銀團貸款業務發展的需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考慮國内實際狀況和學習借鑒國際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對《指引》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修訂。《辦法》延續了《指引》的整體架構,共分為八章六十二條,包括總則、銀團成員、銀團貸款的發起和籌組、銀團貸款合同、銀團貸款管理、銀團貸款轉讓交易、監督管理和附則等部分。與現行《指引》相比,《辦法》進一步明确了監管導向,豐富了銀團籌組模式,優化分銷比例和二級市場轉讓規則,規範銀團貸款收費,并對銀團貸款管理提出了更為系統化的要求。修訂《指引》是完善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管理的重要舉措,展現了問題導向、守正創新、統籌兼顧的原則,能夠有效推動商業銀行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品質金融供給的同時,強化同業合作、有效防範化解信用風險。下一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将根據社會各界回報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辦法》,并适時釋出實施。

國家發改委:适當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的範圍 據澎湃新聞,3月2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釋出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蘇社表示,提高政府投資使用效率,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是今年投資工作的關鍵,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将優化投向領域,适當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的範圍,加強各類政府投資的統籌協調和錯位安排,提升各類資金的整體活力。

财政部:1-2月證券交易印花稅150億元,同比下降46.8% 3月21日,财政部釋出資料顯示,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585億元,同比下降2.3%,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擡高基數、去年年中出台的部分減稅政策翹尾減收等特殊因素影響後,可比增長2.5%左右。1-2月,全國稅收收入37820億元,同比下降4%;非稅收入6765億元,同比增長8.6%。印花稅726億元,同比下降7.1%。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150億元,同比下降46.8%。

國家統計局: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 3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24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作情況新聞釋出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07億元,同比增長5.5%,從環比看,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月增長0.03%。

國家統計局:1-2月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 3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24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作情況新聞釋出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從環比看,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6%。

2023年末金融業機構總資産461.09萬億元 據中國人民銀行,初步統計,2023年末,大陸金融業機構總資産為461.09萬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産為417.29萬億元,同比增長10%;證券業機構總資産為13.84萬億元,同比增長5.6%;保險業機構總資産為2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金融業機構負債為420.7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銀行業機構負債為383.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1%;證券業機構負債為10.43萬億元,同比增長5.5%;保險業機構負債為27.22萬億元,同比增長11.4%。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紮實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紮實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提出5方面24條措施。一是擴大市場準入,提高外商投資自由化水準。合理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開展放寬科技創新領域外商投資準入試點,擴大銀行保險領域外資金融機構準入,拓展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國内債券市場業務範圍,深入實施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境内投資試點。二是加大政策力度,提升對外商投資吸引力。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和外資項目清單,落實稅收支援政策,加大金融支援力度,強化用能保障,支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産業轉移。三是優化公平競争環境,做好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四是暢通創新要素流動,促進内外資企業創新合作。五是完善國内規制,更好對接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

3月LPR報價出爐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3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45%,5年期以上LPR為3.95%。以上LPR在下一次釋出LPR之前有效。

财政部部長藍佛安重磅發聲 近日,《求是》雜志刊登财政部黨組書記、部長藍佛安署名文章《堅定信心 真抓實幹 紮實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文章稱,财政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精神,按照積極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質增效要求,加大财政宏觀調控力度,提升财政管理監督效能,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财政保障。“适度加力”方面,主要是加強财政資源統籌,組合使用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别國債、稅費優惠、财政補助等政策工具,保持适當支出規模。“提質增效”方面,主要是推進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學化、規範化,把同樣的錢花出更大成效,放大政策組合效應。

2023年依法查處涉嫌違法納稅人13.5萬戶,挽回稅款損失1810億元 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釋出了《關于辦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記者從釋出會上獲悉,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将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人員、重點地區,對于涉稅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打擊,特别是精準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2023年,稅務部門共依法查處涉嫌違法納稅人13.5萬戶,挽回稅款損失1810億元。針對涉稅類罪中性質最為惡劣的騙取出口退稅犯罪,2023年,多部門聯合部署專項行動,檢查出口企業2599戶,挽回出口退稅損失166億元。

北京市發改委:下一步将重點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綠色金融 澎湃新聞訊,3月1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專題新聞釋出會在京召開。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市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周浩會上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推動北京市綠色經濟發展、促進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高品質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是重要的産業承載地和示範區。下一步,将重點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綠色金融、專業服務等綠色産業。同時,還将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開展ESG創新發展試點,探索建立ESG投融資體系。繼續推動通州區與北三縣綠色産業融合發展。

國家統計局:1-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 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下降0.3個百分點。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5%;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8%,其中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8%。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8.0小時。

央行召開“加強卡基市場建設 完善卡基生态”座談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在上海召開“加強卡基市場建設 完善卡基生态”座談會。會議強調,各商業銀行、銀行卡組織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到加強卡基市場建設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銀行卡産業高品質發展,建構多元化、多層次的支付服務體系。會議要求,銀行卡産業各方要主動擔當作為,細化工作舉措,聚焦重點城市、重點場所,加大資源投入,完善銀行卡受理環境。深化發夾、收單、轉接清算各環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銀行卡産業協同,整合各方資源,共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統籌做好風險防控與服務優化,促進銀行卡市場規範發展。

金融監管總局釋出《人身保險公司監管評級辦法》 金融監管總局近日印發《人身保險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評級辦法》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搭建風險綜合評估體系,從公司治理、業務經營、資金運用、資産負債管理、償付能力、其他等六個次元評價,确定公司綜合風險等級。二是提高風險識别和預警能力,以定量分析為基礎,結合非現場監管掌握的各類資訊,對機構風險進行有效識别和預警,實作風險關口前移。三是科學評估風險等級,根據重要性程度量化風險水準,綜合風險等級劃分為1-5級,數值越大風險越高,處于重組、被接管等狀态的公司直接列為 S級。同時,引入動态調整機制,分别設定綜合風險水準上調一級和直接認定為5級的情形。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修訂釋出《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 金融監管總局修訂釋出了《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4月18日起施行。《辦法》共十章、79條。主要修訂内容如下:一是提高準入标準。提高主要出資人的資産、營業收入等名額标準,以及最低持股比例要求,強化主要出資人的股東責任;提高具有消費金融業務管理和風控經驗出資人的持股比例,促進其更好發揮專業與風控作用;提高消費金融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金要求,增強風險抵禦能力。二是強化業務分類監管。區分基礎業務和專項業務範圍,取消非主業、非必要類業務,嚴格業務分級監管。适當拓寬融資管道,增強股東流動性支援能力。三是加強公司治理監管。全面貫徹近年來出台的關于公司治理、股東股權、關聯交易和資訊披露等方面監管法規和制度要求,結合消費金融公司組織形式、股權結構等特點,明确了黨的建設、“三會一層”、股東義務、薪酬管理、關聯交易、資訊披露等方面的監管要求。四是強化風險管理。明确關于消費金融公司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資訊科技風險、聲譽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監管要求,優化增設部分監管名額,健全市場退出機制。五是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壓實消費金融公司消保主體責任,健全完善消保工作的各項機制,加強對合作機構規範管理,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五部門印發《專利産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實施方案》 近日,國家知識産權局、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等五部門聯合釋出通知,決定實施專利産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印發《專利産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實施方案》。到2025年底,中小企業知識産權意識和專利轉化運用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培育一批以專利産業化為成長路徑的樣闆企業,從中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加速形成重點産業領域知識産權競争新優勢;助推一批符合條件的企業成功上市。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争力的專利密集型産品,大力推動專利密集型産業快速發展。

李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7章53條,主要規定了以下内容:一是細化和補充經營者義務相關規定。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保障消費者人身财産安全、缺陷産品處理、禁止虛假宣傳、明碼标價、使用格式條款、履行品質擔保責任、消費者個人資訊保護等義務作了細化規定。補充了經營者關于老年人、未成年人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義務規定。二是完善網絡消費相關規定。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定不同的價格或者收費标準。經營者采取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直播營銷平台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三是強化預付式消費經營者義務。規定經營者應當按照與消費者的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得降低商品或者服務品質,不得任意加價。未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還預付款。經營者出現重大經營風險,應當停止收取預付款;決定停業或者遷移服務場所的,應當提前告知消費者,繼續履行義務或者退還未消費的預付款餘額。四是規範消費索賠行為。規定投訴、舉報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不得利用投訴、舉報牟取不正當利益,侵害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商品或者服務的标簽辨別、說明書、宣傳材料等存在不影響商品或者服務品質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不适用懲罰性賠償規定。對于通過夾帶、掉包、造假、篡改商品生産日期、捏造事實等方式騙取賠償或者敲詐勒索經營者的,依法予以處理。五是明确政府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職責。

海關總署黨委舉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 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3月18日,海關總署黨委舉行2024年第1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關于推動高品質發展等重要論述,以及中央近期下發的黨内法規檔案等開展學習。會議要求,大力實施智慧海關建設、“智關強國”行動,舉辦好世界海關組織第六屆全球AEO大會,加強海關國際交流合作,以海關現代化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海關現代化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從為民服務上發力,落實好“四下基層”制度,堅持“海關關長送政策上門”機制,千方百計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前2個月大陸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0% 3月2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例行新聞釋出會上介紹了今年1月份至2月份大陸對外投資合作情況。2024年1月份至2月份,大陸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96.4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0%。其中,大陸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31.8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0.6%。

中歐金融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京舉行 2024年3月18-19日,中歐金融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歐金融工作組是根據第十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雙方上司人共識成立的合作機制,旨在深化中歐金融領域的交流,加強中歐金融合作。雙方金融管理部門分别介紹了中歐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形勢以及金融監管架構,讨論了金融機構展業和監管要求、銀行、保險和融資租賃機構的市場準入、反洗錢合作以及其他金融監管合作議題。雙方還就資本市場建設、可持續金融、跨境資料傳輸與跨境支付、中央對手方等效認證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中汽協:前兩個月商用車銷量57.5萬輛,同比增長14.1%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月商用車産銷分别完成23.3萬輛和25.1萬輛,環比分别下降28.9%和22.6%;同比分别下降26.6%和22.5%;2月商用車産銷環比同比雙降。今年1-2月,商用車産銷分别完成56萬輛和57.5萬輛,同比分别增長9%和14.1%。

上海千億資金支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印發《上海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貼息管理指導意見(2024年版)》,将鼓勵合作銀行建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優惠利率信貸資金,總規模1000億元以上,重點支援網絡基礎設施(新網絡)、算力基礎設施(新算力)、資料基礎設施(新資料)、創新基礎設施(新設施)、終端基礎設施(新終端)等五大領域。與2020版政策相比,新政策的貸款利率更低,貼息力度更大,申報條件更優,合作銀行更多。新基建項目貸款以5年以上中長期貸款為主,貼息後實際利率為1.75%—2.25%,可為企業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項目申報投資門檻也由1億元調整為5000萬元,更多優質項目能夠享受貼息政策。

自然資源部:2023年大陸海洋生産總值增長6% 央視新聞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2023年,全國海洋生産總值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0%,增速比國内生産總值高0.8個百分點。2023年,全國海洋生産總值占國内生産總值比重為7.9%,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從三次産業看,海洋第一産業增加值4622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35506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58968億元,分别占海洋生産總值的4.7%、35.8%和59.5%。2023年,海洋制造業比上年增長7.0%。其中,海洋船舶工業比上年增長17.6%。

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創曆史新高 2023年,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資訊采集平台資料監測,并結合行業調研綜合測算,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739.94億元,與2019年同比增長29.30%,達到曆史新高。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演出場次44.06萬場(不含農村演出和娛樂場所演出),與2019年同比增長123.55%;票房收入502.32億元,與2019年同比增長150.65%;觀演人數17113.64萬人次,與2019年同比增長83.01%。

2月份中國遊戲市場實作收入248.75億 環比同比“雙增” 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消息,2024年2月份,中國遊戲市場實作了248.75億元的收入,環比增長2.17%,同比增長15.12%。據介紹,在細分領域,中國移動遊戲市場表現出色,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82.55億元,環比增長3.21%,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7.88%。中國用戶端遊戲市場也實作了56.42億元的實際銷售收入,環比增長0.75%,同比增長5.94%。中國自主研發遊戲在國内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為203.12億元,環比增長1.45%,同比增長12.87%。

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 仍暗示年内降息三次 據新華财經,中原標準時間周四(3月21日)淩晨,美聯儲宣布仍繼續将聯邦基金利率目标區間維持在5.25%-5.50%之間,這是自去年9月以來連續第五次維持利率不變。點陣圖顯示,2024年底聯邦基金利率預期中值為4.6%,聯儲官員們仍預計到2024年底将降息75個基點。美聯儲3月會議還釋出了對通脹、失業率和經濟增長的預期。相較于12月,美聯儲上調了今年美國經濟增速的預測至2.1%(12月預測值1.4%);同時上調2025年的增速至2.0%(12月預測值1.8%),并上調2026年至2.0%(12月預測值1.9%)。預測今年的失業率為4.0%(12月預測值4.1%);預測今年PCE(個人消費支出)通脹為2.4%(12月預測值2.4%),2025年将回落至2.2%;預測今年核心PCE通脹上調至2.6%(12月預測值2.4%),2025年将回落至2.2%。

巴西央行下調基準利率至10.75% 據新華财經,巴西中央銀行貨币政策委員會當地時間20日宣布将基準利率(Selic)再次下調0.5個百分點至10.75%,這是巴西央行連續第六次下調基準利率。巴西央行在公報中指出,“鑒于目前通脹預期基本不變”,與會成員一緻決定降息。但是,在5月份舉行的下次會議上,有可能将維持此次調整後的基準利率,進而結束巴西央行調整利率的下行周期。巴西央行強調,輸入性通脹以及服務行業過熱發展,将對通脹預期産生影響;但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其他國家調升利率,有可能推動巴西基準利率進一步走低。

騰訊全年營收累計6090.15億元,調整後淨利潤增長36% 新京報訊,3月20日,港股收盤後,騰訊控股釋出2023年全年及四季度未經審計的财務報告。财報顯示,全年營收累計6090.15億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Non-IFRS)為1576.88億元,同比增長36%。此外,2023年騰訊控股毛利、經營利潤(Non-IFRS)和淨利潤(Non-IFRS)連續四季實作顯著增長,第四季度的增速分别為25%、35%、44%,遠超于營收增速。受益于AI技術顯著提升廣告定向能力,本季騰訊廣告收入297.94億元,創季度新高;數實經濟穩健增長至543.79億元,穩居收入貢獻

榜首;海外遊戲季度内實作收入139億元,全年收入532億,占遊戲總收入三成。

美銀調查:基金經理樂觀情緒升溫 智通财經訊,美國銀行周二公布的基金經理調查顯示,樂觀的投資者在3月份以2017年4月以來最快的速度湧入新興市場股市,并以2020年6月以來最快的速度湧入歐元區股市。調查顯示,基金經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處于兩年高位,“風險偏好”達到2021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美國銀行表示,3月美國股市出現資金外流,尤其是非必需消費品類股和科技股。然而,“七巨頭”——谷歌、亞馬遜、蘋果、Meta Platforms、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仍然是最擁擠的交易。

歐元區2月調和CPI終值同比上漲2.6% 歐元區2月調和CPI終值同比升2.6%,預期升2.6%,初值升2.6%,1月終值2.8%;環比升0.6%,預期升0.6%,初值升0.6%,1月終值降0.4%。核心調和CPI終值同比升3.3%,預期升3.3%,初值升3.3%,1月終值升3.6%;環比升0.6%,初值升0.6%,1月終值降0.6%。

日本央行決定解除負利率政策,時隔17年首次加息 日本央行3月19日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貨币政策會議,決定解除負利率政策,短期利率将從原先的-0.1%上調到0%-0.1%區間。19日,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會議上提出了關于結束負利率政策及其他轉變大規模金融寬松措施的議案。會議決定即将取消負利率政策,這将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來,時隔17年首次加息。此外,議案還包括終止控制短期和長期利率的“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以及停止購買上市投資基金(ETF)。

日本連續2個月出現貿易逆差 約3794億日元 日本财務省21日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日本2月貿易逆差約為3794億日元(1美元約合151日元),同比下降59.2%。這是日本連續2個月出現貿易逆差。報告顯示,汽車、汽車部件出口額分别同比增加19.8%、22.6%,帶動2月日本出口額同比增長7.8%至約8.25萬億日元。

瑞士央行降息25基點 21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将基準利率從1.75%下調至1.5%,超出“維持利率水準不變”的普遍預期,成為G10首個曆經長期高通脹後降息的發達經濟體。在2022年3月以來逐漸加息至1.75%的十年高位後,瑞士央行已經連續兩次維持該利率水準不變。通脹穩步降溫和瑞郎持續強勢為此次降息提供了支撐。

日本2月核心CPI同比上升2.8% 日本總務省22日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2月,日本去除生鮮食品後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為106.5,同比上升2.8%。資料顯示,蛋奶、熟咖喱、炸雞等食品價格漲幅明顯,推動2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8%;随着旅遊業逐漸恢複,當月住宿費同比上漲33.3%。随着政府能源補貼政策影響的減少,能源價格降幅放緩。當月能源價格同比下降1.7%,遠低于上月12.1%的降幅;其中,電費同比下降2.5%,瓦斯費同比下降13.8%。日本央行一直将穩定、可持續地維持2%的通脹率作為政策目标。目前,日本核心CPI已連續30個月同比上升,升幅已連續23個月達到或超過2%。

股債彙新聞一覽

國家外彙管理局完善銀行卡境外交易外彙管理 日前,國家外彙管理局釋出《國家外彙管理局綜合司關于更新境内銀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戶類别碼分類的通知》(彙綜發〔2024〕15号,以下簡稱《通知》),完善銀行卡外彙業務管理。《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适應近年來境内外各銀行卡清算機構商戶類别碼的變化,更新銀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戶類别碼分類。二是優化商戶類别碼分類更新機制,實作新增商戶類别碼分類管理動态全覆寫。一直以來,國家外彙管理局堅持真實、合規原則,通過商戶類别碼對銀行卡境外交易實施分類管理,積極支援和便利銀行卡境外規範使用。下一步,國家外彙管理局将持續深化外彙領域改革開放,不斷完善銀行卡跨境交易外彙管理,便利和保障個人經常項目下的消費支付需求,維護外彙市場健康秩序。《通知》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

國家外彙局:1-2月中國外彙市場累計成交41.53萬億元人民币 國家外彙管理局公布2024年2月中國外彙市場交易概況資料。國家外彙管理局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2月,中國外彙市場(不含外币對市場,下同)總計成交16.86萬億元人民币(等值2.37萬億美元)。其中,銀行對客戶市場成交2.70萬億元人民币(等值0.38萬億美元),銀行間市場成交14.16萬億元人民币(等值1.99萬億美元);即期市場累計成交5.21萬億元人民币(等值0.73萬億美元),衍生品市場累計成交11.65萬億元人民币(等值1.64萬億美元)。2024年1-2月,中國外彙市場累計成交41.53萬億元人民币(等值5.84萬億美元)。

中證協: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存續的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主體共計4800家 3月1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釋出2023年第四季度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作及合規情況通報。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存續的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主體共計4800家。其中,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含企業債)發行人分别為2864家和3991家。從主體級别分布看,AA級占比分别為30.10%和43.72%;AA+級及以上發行人占比分别為67.84%和47.38%;無主體評級占比分别為1.29%和2.68%。

中國減持美債186億美元 當地時間3月19日,美國财政部公布的資料顯示,2024年1月,美債前三大海外債主日本、中國、英國的持有量有所分化:中國、英國減持,日本增持。美國财政部2024年1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日本1月增持149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規模達到11531億美元,繼續為美國第一大債主。中國1月減持186億美元美國國債至7977億美元,是自去年11月起連續2個月加倉後首次減倉。

債券通北向通交易保持活躍 境外機構連續第六個月增持境内人民币債券 債券通公司日前釋出的運作報告顯示,今年2月,債券通北向通成交6775億元人民币,月度日均成交376億元人民币。其中,國債交易最為活躍,占月度交易量的64%。此外,境外機構已連續六個月增持人民币債券。資料顯示,截至2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95萬億元,環比增加約800億元。這是自2023年9月份以來,境外機構連續第六個月增持境内人民币債券。

北京:持續支援北交所做優做強 在國新辦19日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多位北京市負責人表示,北京将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鞏固擴大人工智能、進階别自動駕駛等行業領先優勢。在強化做好金融工作的使命擔當方面,将持續支援北交所做優做強,還要探索優化資本項目下的負面清單管理。此外,将優化房地産調控政策,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多更好地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住房需求,促進北京市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

轉融券“T+1”正式落地 營造更加公平市場秩序 據中證報,根據證監會安排,3月18日,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市場所了解的轉融券“T+1”正式落地。此前,暫停轉融通借入證券實時可用業務通關測試工作已經開展,參與測試的券商紛紛表示順利通過。業内人士稱,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目的在于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營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随着後續制度規範持續落地,更多改革措施出台,将進一步推動投融資動态平衡和良性互動,提振投資者信心。

一批上市公司分紅率創新高 A股常态化分紅機制正進一步健全 據上證報,截至3月17日,共有137家上市公司推出現金分紅方案,2023年度合計派現金額約為760億元。資料顯示,上述137家公司中,17家公司跻身“十億級分紅俱樂部”,其中,甯德時代、平安銀行、工業富聯拟派現金均超過100億元;56家公司分紅率超過50%,占比逾四成。有資本市場研究人士分析認為,目前“以投資者為本”已成為市場各方共識,在政策指引下,未來上市公司分紅意願會越來越強,A股常态化分紅機制正進一步健全。

富時羅素納A指數樣本定期調整生效 預計帶來超50億元增量資金 據上證報,3月18日,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納A樣本一季度定期調整正式生效。本次常

規調整新增納A樣本76隻,其中滬市40隻、深市36隻。調整生效後,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共已納入1973隻A股樣本,A股在新興市場、全球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已分别達到約6.1%、0.6%。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本次調整預計可為A股帶來超50億元增量資金,同時也将提升外資主動資金對A股的配置熱情和交易活躍度。

鄭商所:在尿素品種實行“集團交割、就近提貨”機制 3月19日,鄭商所公告,為進一步提升尿素期貨服務産業的能力,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農資保供,鄭州商品交易所在尿素品種實行“集團交割、就近提貨”機制,在部分非基準交割區域通過交割廠庫動态調整升貼水、提貨人選擇提貨點的方式滿足不同區域産業企業參與尿素期貨交割的需求。尿素“集團交割、就近提貨”實施方式為:交割廠庫在部分非基準交割區域增加一處提貨點,同時公布對應基準交割區域的已有提貨點,非基準交割區域提貨點的升貼水由交割廠庫根據現貨實際動态調整。提貨人根據公布的升貼水,可以選擇在該非基準提貨點提貨,也可以選擇該廠庫在基準交割區域對應的已有提貨點提貨。在非基準交割區域提貨時,由廠庫和提貨人按照選擇時間對應公布的升貼水自行結算。該項機制自2024年6月第16個交易日開始實施。

公募機構近一個月“勤奮”調研500餘家A股公司 據證券日報,Wind資訊資料顯示,近一個月(2月18日至3月18日)以來,公募、券商、保險等各類機構共調研A股上市公司740家,其中公募機構合計調研上市公司559家,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工業機械、電子元件、半導體産品、電氣部件與裝置等行業。從被“紮堆”調研的公司來看,大多具有顯著的“科技”“智能”等标簽。

監管嚴把IPO準入關 70餘家拟上市企業“棄考” 據上證報,今年以來,随着中國證監會強調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要求從源頭杜絕“帶病”企業上市,A股市場出現一波IPO“撤單潮”。據記者統計,截至3月19日,今年以來滬深北交易所共有73家拟上市企業主動“撤單”。分闆塊看,創業闆、北交所終止案

例居多,都達到22單;此外,科創闆為8單,滬深主機闆分别為13單和8單。從IPO稽核問詢問題來看,大額分紅合理性、研發實力、業績成長性成為滬深交易所嚴查的“考點”。

港股公司回購動作密集,年内回購規模已超400億港元 證券日報消息,港股上市公司回購力度持續加碼。Wind資料顯示,截至3月21日發稿,年内已有115家港股公司發起回購,累計回購數量達20.58億股,回購金額累計達403.87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1億港元,同比增長208%。騰訊控股回購金額位居年内港股市場之首。截至3月21日,騰訊控股回購金額約98億港元。

美國股票交易結算周期将從T加2變成T加1 券商中國消息,當地時間3月21日路透社報道稱,為了降低波動期後未結算交易的風險,自5月28日起,美國股票交易結算周期将從T+2變成T+1。交易結算時間減半,這讓國際基金經理們感到頭疼,因為他們面臨人員配備問題、持有更多現金以及增加的外彙風險。目前,美股實行T+0交易制度,但實行T+2結算交割制度。投資者買入一隻股票,當天可以賣出該股票,但是交易的結算并不是立即完成的。對于投資者而言,星期一賣股票,星期三才能提現。

分類市場觀點20240318-0323

房地産

中銀證券:

國家統計局釋出2024年1-2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1-2月銷售面積1.14億平,同比增速-20.5%(前值:-12.7%);開發投資金額1.18萬億元,同比增速-9.0%(前值:-12.5%);新開工面積9429萬平,同比增速-29.7%(前值:-10.3%)。

核心觀點

商品房銷售:銷售降幅顯著擴大至超過兩成,房價持續面臨下行壓力。1)商品房銷售降幅顯著擴大。1-2月銷售面積1.14億平,同比下降20.5%,降幅較12月擴大了7.8個百分點;銷售金額1.06萬億元,同比下降29.3%,降幅較12月擴大了12.2個百分點。2)銷售均價明顯回落。1-2月商品房銷售均價9294元/平,較12月下降7.7%,同比下降11.1%。

房地産開發投資、新開工、竣工:新開工降幅達近三成,土地投資與建安施工投資持續低迷拖累地産投資。1-2月開發投資金額1.18萬億元,同比下降9.0%,降幅較12月收窄了3.5個百分點。不過受投資口徑調整的影響,1-2月的同比增速與12月的同比增速存在不可比性。受到市場量價持續走弱、房企融資不斷收縮等諸多因素影響,行業供給端大幅收縮,房企拿地、新開工持續承壓,拖累房地産開發投資。1-2月新開工面積9429萬平,同比下降29.7%,降幅較12月擴大了19.4個百分點,施工面積同比降幅也高達11.0%。竣工面積在連續12個月正增長後同比轉負。1-2月竣工面積1.04億平,同比下降20.2%,增速較12月下降了35.5個百分點,是2023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開發商資金:房企到位資金降幅擴大,銷售回款走弱是主要原因。1-2月房企到位資金1.62萬億元,同比減少24.1%(前值:-15.8%)。1)房款6844億元,同比減少35.4%(前值:-21.2%),受前期銷售低迷的影響。定金及預收款同比減少34.8%,降幅較12月擴大13.3個百分點,個人按揭貸款同比下降36.6%,降幅較12月擴大16.0個百分點。2月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減少1038億元,同比少增1901億元,環比少增7310億元,一方面是受到春節錯位和假期延長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展現了地産銷售仍然低迷,居民購房需求仍然較弱。2)非房款9349億元,同比減少13.0%(前值:-9.7%)。其中國内貸款3144億元,同比下降10.3%,降幅較12月收窄了0.6個百分點,受益于近期多地積極推進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落地工作,房地産項目層面的銀行貸款不斷落地,房企銀行貸款有所改善。

投資建議

受到目前居民收入與就業預期仍然較弱、部分購房需求在前期透支、居民對新房傳遞仍有擔

憂、房價下跌加重觀望情緒等因素的影響,房地産基本面仍然較弱。不過,近期中央的各類表态釋放了積極信号,宏觀與行業供需兩端政策也有望繼續發力,市場預期和信心或有望逐漸修複,推動房地産行業供求關系達到新的平衡點,進而為經濟平穩運作提供支撐。今年核心主線仍然聚焦在流動性風險的緩釋上。在行業面臨較大資金缺口壓力之下,能夠安全度過瓶頸期、以及受益于政策支援而擺脫困境的房企成為今年重點關注标的。

從長期主線來看,建議關注底部反轉的行情機會。現階段建議關注四條主線:1)無流動性風險且拿地銷售基本面較好的央國企:保利發展、招商蛇口、華潤置地、建發國際集團、越秀地産、華發股份、綠城中國。2)安全系數相對較高的民企:濱江集團、美的置業。3)底部回升、彈性較大的公司:金地集團、龍湖集團。4)有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設、或REITs相關主題機會的:中交地産、城建發展、南山控股。

債市

中信建投固收研究:

國家統計局釋出1-2月經濟資料。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07億元,同比增長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0%;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

消費方面,潛能繼續釋放,餐飲表現亮眼。春節期間消費需求集中釋放,集中帶動餐飲及服務領域的增長。更新類商品需求高漲,反映出大陸消費仍有潛力。

投資方面,總體表現較好,但地産仍有壓力,制造業及基礎設施投資仍有力度。制造業方面,高技術産業投資表現亮眼;基建方面,重大項目建設帶動作用明顯。

生産方面,生産較快增長,延續向好态勢。行業和産品增長面擴大,實物量名額較快增長。如後續消費、投資等維持支出強度,工業生産有望繼續保持平穩運作。

債券市場投資方面,經濟基本面是債券市場中長期點位的重要決定因素。從1-2月公布的經濟資料來看,總體經濟情況偏樂觀。社零實際同比增長6.2%,反映開年消費情況較好;投

資同比增長4.2%,剔除地産後增長8.9%,反映地産外的投資仍有一定的力度。随着基建項目的陸續推進,經濟有一定支撐。

目前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經濟改善的持續性。1-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3%,其中2月5.3%,環比上升0.1%,略有擡頭的迹象。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1月為49小時,2月為48小時,繼續位于高位。就業減少、産出增長的組合并不容易持續實作,在崗人員的效率增加并不一定能帶來有效需求,需求不足的風險仍在。進一步,消費的增長也可能有結構性因素的參與,仍應保持相對謹慎。

綜合來看,債券當下的點位仍有一定程度支撐,後續可關注經濟資料的持續性,不宜過早認為市場基本面格局發生變化。随着時間來到3月中旬,氣溫轉暖推動投資項目進入開工高峰期,後續可關注基建等各類工程的推進節奏和開展情況,待修複程度确認後再轉換投資方向。

股市

東方财富證券:

A股持續修複具備三項積極因素支援

2024年2月以來,市場估值修複強度遠超預期,在流動性緩解、經濟企穩預期之外,有三項積極因素支援着A股持續反彈,并有望在二季度初繼續保持着市場存量資金自我修複動能。

轉融券調整為“T+1”将A股做空存量資金進一步有效控制:2024年3月18 日,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轉融券“T+1”正式落地,截至3月19日, A股融券餘額為424.11億元,較2月6日時的596.19億元下降172.08億元,降幅為 28.86%。而此前證監會明确禁止限售股轉融通出借,在制度層面修補了A股做空漏洞。

A股IPO層面繼續強監管,使得供給失衡問題得到根本性緩解:中國證監會強調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要求從源頭杜絕“帶病”企業上市,A股市場出現一波IPO持續撤單潮,截至3月19日,今年以來滬深北交易所共有73家拟上市企業主動“撤單”。分闆塊看,創業闆、北交所終止案例居多,都達到22單;此外,科創闆為8單,滬深主機闆分别為13單和8單。

外資買入修複遠超預期,A股投資價值凸顯:彭博社最新報道,全球基金正在積極購入中國股票,已連續第2個月淨買入中國股票。其中,挪威的Skagen AS以及美國的 Boston Partners 兩家全球基金近幾個月來大舉增持了A股、港股相關股票,增持的理由包括相關股票估值低,金融和監管風險顯著降低以及企業盈利的改善。截至3月19日,北向資金年内淨買入金額達664.3億元,已超過2023年全年的 437億元淨買入額。多家外資機構認為目前 A 股市場格局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加之市場估值處于曆史低點,中國資産投資機遇凸顯。

首席核心觀點集(2024年3月18日 –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