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改變稱呼就能改變孩子命運?換了一個稱呼後,神奇的事情真發生了

作者:酒窩姐情感引導

#我來唠家常#大家好,我是酒窩姐,40歲的二胎職場寶媽。

你是怎麼稱呼你家孩子的呢?

估計大部分家長是稱呼孩子名字(除去姓),或者叫小名(或者乳名),比如軒軒,嘉澤、子琪;

還有比較疼愛娃的父母,直接叫孩子寶寶、寶貝;

還有一種就是閨女、兒子的這麼叫。

我們家是第一種,你呢?

一開始我沒在意過對孩子的稱呼,覺得這不就跟名字一樣,是個代号嘛~直到後來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徹底改變了我對孩子稱呼的看法。

原來,改變稱呼,真的能改變孩子的命運!

改變稱呼就能改變孩子命運?換了一個稱呼後,神奇的事情真發生了

02

一個私立學校的老師,開班會的時候問班上一個10歲的男孩兒:你的理想是什麼?

男孩一開始說我沒有理想,後來停了停,又說到:我原來有理想,但現在沒有了。

老師問他:你原來的理想哪兒去了?它是什麼?

男孩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小聲說道:我想當主席。

老師聽了并沒有嘲笑和否定他,而是附和到:這個理想多好啊,太偉大了,太了不起了。那你現在沒有理想了,是實作了嗎?

男孩頭也沒擡的說:沒有。因為我媽說,我狗屁都不是,還想當什麼主席?!

老師聽後,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告訴男孩,從現在開始,你就是咱們班的主席,這個班就歸你管了,你說了算。

這個孩子姓李,老師咔一下握住他的手:李主席,你好。

你猜怎麼樣?

這個孩子一臉的驚恐和疑慮,還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當天晚上,别的同學都入睡了,結果這個孩子主動留下來幫老師安排第二天的會場。

其他老師見狀問他:你怎麼沒回去睡覺?

他說,我是我們班的主席,我要為全班同學服務。

這說明什麼?

你給孩子什麼樣的身份,他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

身份特别特别的重要!

03

很多父母一聽孩子說長大後的理想是當老闆,當企業家,科學家什麼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我告訴你啊,要想當老闆,就得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将來怎麼當老闆?當老闆不是誰都能當的,要求很高的,必須得有學曆,還得努力······”

你是不是會這樣給孩子說?

不瞞你說,酒窩姐一開始也是這麼教育孩子的。

但孩子會怎麼想呢?

“當老闆這麼難啊,還是算了吧。”

其實在這個答案背後,很多父母是從内心裡不相信孩子會成為什麼企業家、科學家的。

但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會苦口婆心說出上面這一番話。

但是,第一,考大學這個目标有些遙遠,成為企業家也太難了,孩子就會産生畏難心理,算了,我還是放棄吧~還是躺平比較容易。

其實,對于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講,我們首先要讓他感覺到實作理想是很容易的事兒:隻要我去做,就能夠去實作,這樣他才有實作理想的願望和勇氣。

人一旦行走起來,就會解決很多問題。

一個孩子最後當不當老闆,成不成企業家,這不重要。

他現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行動,隻要行動,孩子就在成功的路上。

至于最後做什麼,孩子也一定在奔赴人生的路上,這,就是他最好的成長。

他當初的理想是什麼,此時還重要嗎?當然不重要了。

是以,給孩子的理想一個當下的肯定,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從稱呼上認可孩子,鼓勵孩子,慢慢地,孩子會逐漸活成父母嘴裡的模樣。

04

有一個詞叫“為母則剛”,一個女人一旦有了孩子,成為了媽媽、母親,和原來的那個自己就不一樣了。

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就是稱呼、身份帶來的相對應的行為。

孩子的人生有理想,有目标,那就去幹!先别去想能不能實作,這至少比一些沒有理想沒有目标的孩子強多了,對不對?

是以,我們家長想讓孩子有夢想,先給孩子一個身份。

好的身份可以增進心理暗示,幫助孩子成功。

比如我一直想讓孩子多看書,平時就會多帶她去書店,買一些适合她年齡階段的書。同時,給她一個“小書蟲”的稱号,慢慢地,她真的越來越愛看書了。

改變稱呼就能改變孩子命運?換了一個稱呼後,神奇的事情真發生了

網友“阿白”說:我女兒喜歡汪汪隊的萊德,天天,還有那個豬豬俠,每次她不聽話或者膽怯時候,我會叫這些名字裡某一個代替她本名,超級好用。

是以,适當改變一下對孩子的稱呼,可以正面促進他們的成長以及對自我的認同。

05

那我們應該給孩子起一個什麼樣的稱呼呢?

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膽小:我們可以想一想孩子喜歡什麼電影或者卡通片,可以用片中勇敢、堅毅、活潑的人物做稱呼。小勇士,小探險家這種能激起孩子鬥志的稱呼就不錯。

如果孩子有些抑郁:可以帶孩子多去做做義工,這樣的團隊充滿社會正能量,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幫助。讓孩子産生社會責任感的同時,抑郁也會慢慢好轉。稱呼的話,可以用一些積極地、自信的、有力量的詞彙,比如:太陽使者、未來之星、活力青年。

如果想讓孩子更有責任感:可以用“大哥哥”“大姐姐”這樣的稱呼,讓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需要保護“小弟弟”“小妹妹”了。這種稱呼在增加孩子責任感的同時,也讓他有一種慢慢成熟的感覺。

角色的轉變,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負責。

這一招我試過,真的很靈。

我稱我家女兒為“一姐”,兒子為“二哥”,他們的言行舉止和這個稱呼很配。同僚見了他們都說,這倆娃說話辦事都好成熟,不跟我家那個一樣,雖然一樣大,但我們那個還跟個寶寶一樣。

如果想讓孩子更有上司風範:當孩子從“學生”“幼稚園小朋友”成為“班長”或者“組長”等班幹部時,我們就可以直接稱呼其為:某班長,某組長,稱呼不一樣了,身份不一樣了,哪個孩子聽了不迷糊?

“我都是班長(組長)了,可得好好學習起帶頭作用,不然怎麼讓同學們服我?”

如果想讓孩子熱愛勞動:可以給孩子一個“廳長”(負責客廳、餐廳的衛生)、“所長”(負責打掃廁所)這樣的稱呼。

這一點短視訊部落客“是個懶媽”就做的非常好,她讓兒子當廳長,每次客廳需要打掃時,她就會呼喚廳長,廳長幹完後就一頓無腦猛誇;女兒打掃完廁所後,她也是豎着大拇指不住的表揚。

要知道懶媽生了3個娃,但看她帶娃就跟玩似的,讓人忍不住産生多多生娃的幻想。其實細想一下,懶媽就是掌握了帶娃的這些套路。嘴上一句話,孩子們跑斷腿,高明!

改變稱呼就能改變孩子命運?換了一個稱呼後,神奇的事情真發生了

是以,我們給孩子稱呼時,盡量選擇正面的、積極的,引導孩子向更好方向努力發展的詞彙,避免那種負面的,消極的,比如:“調皮鬼”、“愛哭鬼”、“惹禍精”。

讓孩子由外而内認識到稱呼帶來的影響,引導他們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

與廣大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