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十年代的坦克王者——SOMUA-S35的深入解析

作者:中華網軍事

國嘉豪 張哲嘉 趙颢翔 李國文

提到法國,大家都會想到一戰時這個國家的強悍,也會想到其二戰時期的懦弱,繼而會聯想到不堪一擊的馬奇諾防線。但是,大部分人都被二戰時候法國的糟糕表現吸引了注意力,而忽略了由其設計的被譽為“三十年代最佳中型坦克”的SOMUA-S35坦克(下文簡稱S35坦克)。既然S35坦克被譽為三十年代最佳,那麼它具有哪些優點?它又存在什麼問題?其在二戰時期的法國手中表現又為什麼如此糟糕?

1. 回溯曆史——S35的誕生

三十年代的坦克王者——SOMUA-S35的深入解析

AMC 35

談及S35的誕生,我們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法國的AMC34和AMC35坦克。在30年代中期,法國陸軍開始接收雷諾公司的AMC34和AMC35坦克,但是法國陸軍對于這兩種類型坦克的性能并不滿意。法國陸軍高層認為,其射程短,裝甲薄的缺點并不适合戰場的形式,影響了陸軍的實力發揮。當然,并不是法國陸軍過于挑剔,AMC34和AMC35在可靠性上都确實難以讓人滿意,它們便宜的底盤不夠堅固,在惡劣的作戰環境下表現極不穩定,在實戰中未能取得突出的戰績。

基于此現狀,法國陸軍于1934年向SOMUA下發新的訂單。SOUMA接受訂單後,在AMC35坦克的基礎上,于1935年4月設計出了AC3型原型機。在經過二次測試後,同年7月,推出AC4型坦克,它被命名為AMC 1935 S。雖然官方将它命名為AMC 1935 S,但是這輛坦克在曆史上統一被稱為SOMUA-S35。

三十年代的坦克王者——SOMUA-S35的深入解析

SOMUA-S35

總的來看,S35坦克是為了滿足法國陸軍對于射程,防禦和機動性三個方面的要求而誕生的,它的誕生談不上多麼巧妙,但是這并不影響它在當時的地位,也不削弱它對現代坦克的影響

2. 深入細節——S35冠絕三十年代的技術性能

S35坦克,長5.38米,寬2.12米,高2.62米,重19.5噸。在動力方面,它配備有可以輸出190匹馬力的SOUMA V8,這款引擎用在重19.5噸的坦克上面,可以實作9.7馬力/噸的功重比。借助于大馬力的引擎,S35能實作每小時40.7公裡的最大公路速度,最大越野速度也可以達到每小時32.2公裡,這在當時罕有可以與之比肩的坦克。再加上510升的燃油儲備,它具有230公裡的最大公路續航和130公裡的最大越野續航,機動能力和續航裡程在當時條件下是非常出色的。而在排氣方面,還非常實際的考慮到了步坦協同的問題,為了保護坦克後面的步兵,它的排氣管被設計成彎的,在便于排氣的前提下給身後步兵提供了相對舒适的戰鬥環境。

在防護方面,坦克前部裝有厚達56毫米的裝甲,且為傾斜設計,側面裝甲40毫米,頂部裝甲20毫米,炮塔前部裝甲42毫米。這種鑄造而成的厚重裝甲,使得S35坦克比同期其他鉚接或者焊接的坦克防禦力方面要更為優異。它的裝甲更加牢固,而且不易斷裂,不過同時,這也自然提高了制作和維修的成本。

三十年代的坦克王者——SOMUA-S35的深入解析

APX 1 CE 鑄造炮塔

在火力輸出方面,坦克配有APX 1 CE鑄造炮塔,主武器是一門47毫米口徑火炮,攜帶90枚穿甲彈和28枚高爆彈。這門主炮可以實作1000米遠距離射擊,幾乎可以擊穿當時德軍所有型号的主戰坦克。副武器為一挺7.5毫米口徑的Mitrailleuse mle 1931同軸機槍,并配有2250發子彈。S35強大的鑄造炮塔,讓其可以昂首挺胸地面對德軍所有坦克的主炮,加上一挺攜帶2250發子彈的機槍,給它的強大火力輸出錦上添花,其在輸出方面達到當時的頂尖水準。

S35坦克裝備了精銳的投擲器和斜面裝甲,具有較好的機動性,較強的火力和裝甲防護力,它的整體作戰水準在問世的年代優于德國的三号坦克,并且它被德國人認為是裝備有37mmAT反坦克炮小組都難以攻克的坦克。

總體看來,S35堪稱當時設計的最先進坦克之一。

3. 重視現實——S35的缺陷和表現

S35坦克在總體上來看,是一輛在當時非常優秀的坦克,但是它還是存在着一些缺陷,種種因素導緻了它的表現并不會有預期的那麼好。

首先,就是它的制造價格。法國工業并不能支撐起大規模的裝甲制造,從它被設計出到法國亡國,一共制造了不到500輛,而且裝備在一線的坦克也僅僅隻有246輛,幾乎一半的坦克停在了倉庫裡面,還沒投入使用就被德軍繳獲。它的裝甲是鑄造而成,這也就導緻了它的零部件很大,提高了它的制造和維修成本。而由于零部件過大,造成了S35坦克在戰場上維修起來很不友善的情況,維修速度跟不上損壞速度,這也就導緻了坦克使用壽命縮短。

其次,是坦克的油箱問題。其油箱一共能儲存510升燃油,但是,它的儲存裝置是由一個400升的大油箱和100升的小油箱,兩者之間通過閥門連接配接,大油箱對小油箱進行補充,小油箱進行供能。但是,部分士兵由于對坦克的實際構造并不熟悉,在補充燃油的時候僅僅對100升的小油箱進行補充,這也導緻了坦克的實際續航能力遠低于設計水準。

三十年代的坦克王者——SOMUA-S35的深入解析

S35雙層結構

再者,S35的車體和底盤之間,采用了雙層結構,車體和底盤分開設計,通過螺栓連接配接在一起。而這種結構,也導緻了它的車體和底盤之間并不穩固,容易在連接配接處造成破壞。德國人在測試了一輛戰利品坦克後,在他們的試驗場上寫道:“坦克外殼的螺栓連接配接是設計上的一個弱點,如果炮彈擊中頂部和底部的接縫,它會像堅果一樣裂開”。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法國坦克一直就有的傳統——“累死車長”問題。S35坦克共容納三人,分别是車長、無線電操作手和駕駛員。無線電操作手和駕駛員都是單一任務,但是車長卻要在指揮全車的同時,完成主炮和機槍的彈藥裝填,瞄準和射擊,這無疑使得坦克的攻擊頻率大幅度減緩,主炮和機槍無法同時開火,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坦克的作戰能力。

不過,雖然S35坦克存在種種缺陷,但是它在當時的作戰能力還是要明顯優于德軍和蘇聯的坦克。在法蘭西戰役中,S35在與德軍坦克的單獨對抗中占據上風。

再來分析它的實戰表現,或許有人會問:法國有這麼厲害的坦克,為什麼還會有亡國的遭遇?其實這個問題,并不能怪到S35坦克身上。大家要清楚,武器水準隻是戰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決定性因素在人。

S35坦克在法軍手中表現糟糕主要原因在于當時法國指揮官的指揮思想存在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面對大量的損失和傷亡,法國社會各個階級對和平的向往到達了頂峰。而當時的指揮官受到法國社會上對和平需求的影響,把精力都放在了防禦戰上面。任憑德軍侵占其他國家而按兵不動,一味的采取被動防禦的戰略,這種一直防禦的作戰方法,無法發揮出S35的全部作戰能力。

法國陸軍對于S35坦克的應用,并不能發揮出它的真正能力。在1940年,法國被德軍攻陷之後,德軍接受了全部法國坦克,并運用S35坦克執行各種任務,有些還參加了德軍對蘇聯的入侵,德軍把這種坦克命名為35C739(f)坦克,并将其中一部分改裝為裝甲指揮車,另有少量的則轉交給了意大利。而在德軍手中,S35坦克有相當不錯的成績。

是以,從實際表現來看,雖然略帶諷刺意味,但是德軍确實将它的作戰能力發揮了出來。并不是這種坦克不夠優秀,隻是它被法軍的作戰方式埋沒了。

三十年代的坦克王者——SOMUA-S35的深入解析

國産陸戰之王99A坦克

回到現代,随着軍事科技的不斷發展,無人機作戰等新型作戰方式嶄露頭角,有人會覺得坦克的作用正在減小,其實不然,坦克目前仍是陸地戰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但是,戰争的勝負并不僅僅取決于武器的好壞,還和很多其他因素相關。

一是戰士應深入了解武器裝備。吸取二戰期間法軍的教訓,深入了解自己的武器裝備,不僅僅展現在對武器的熟練應用上面,還應該熟悉武器的構造,争取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裝備的作戰能力。

二是指揮官應該提高自己的指揮能力。優秀的指揮官需要具備遠見卓識,能夠超脫當下的困境和挑戰,保持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思維,準确地把握戰場态勢,避免因盲目行動而導緻的戰略性錯誤,確定部隊取得勝利并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

三是注重不同兵種間的協同作戰。當下的戰争,不再是某一兵種的單打獨鬥,而是不同兵種間的緊密配合。各軍兵種之間的協同作戰至關重要,隻有通過有效的協作和配合,不同兵種的優勢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戰局才能更好地掌控和取得勝利。是以,軍隊應該加強跨兵種的聯合演習和訓練,培養出優秀的協同作戰能力,提高整體作戰效能。

三十年代的坦克王者——SOMUA-S35的深入解析

S35坦克在二戰初期是一種先進的坦克,在性能上,它無愧于“三十年代最佳中型坦克”的稱号。可是,由于法軍對坦克使用戰略上的失誤,S35坦克就是數量再多,性能再強,也是無用。由此來看,戰争的勝利,不僅僅和裝備有關,還要求戰士對于武器裝備的操作熟練程度,更在于指揮官對戰場局勢的把控和相應的戰略部署。這些東西,都會影響到戰争的成敗,而并不能隻在武器上找尋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