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勢而上滿目新

作者:徐州釋出

初春時節

行走在彭城大地上

移步皆景,舉目如畫

處處彰顯着活力

釋放着魅力、蘊藏着動力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堅持高水準規劃、高品質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質,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高品質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宏偉藍圖正在加速落地。

“城”勢而上滿目新

項目為王,挺起城市建設“脊梁”

城建重點工程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關鍵抓手,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撐,是促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壓艙石”。2024年,全市城建重點工程共安排五大類、100項,計劃總投資約167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414億元。其中,社會關注度較高的一批軌道交通、城市更新項目已取得較大進展。

“城”勢而上滿目新

3月17日,徐州地鐵3号線二期工程經過限界檢測、冷滑及接觸網送電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後,順利完成全線“熱滑”試驗。

地鐵電客車“熱滑”期間,供電、信号、接觸網、車輛及軌道等系統運作穩定,各專業裝置狀态良好,所有裝置資料均顯示正常,标志着該段線路已完全具備動車功能,為地鐵3号線二期工程年底開通試營運打下堅實基礎。

地鐵3号線二期工程開通營運後,将大幅加強徐州市老城區對金山橋片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對改善群眾出行、促進金山橋片區發展、拓展城市南北向空間、打造“軌道上的徐州都市圈”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地鐵3号線二期工程全線車站主體結構、區間隧道、正線鋪軌、車輛段鋪軌等均已完成,全線已實作“電通”,附屬結構主體完成89%,裝飾裝修工程完成60%,站後機電工程完成66%,道路及綠化恢複完成47%。

“城”勢而上滿目新

加快推進地鐵3号線二期、4号線、6号線建設,推進德基廣場等重磅地标建成,啟動昆侖路九年一貫制學校等一批中國小建設……目前,本年度城建重點工程已全面啟動,100個項目中,涉及土地報批項目49個,已釋出拟征地公告項目19個,已釋出征地補償安置公告項目15個,已完成材料上報項目5個,不少項目這個春天就将開工建設。

城市更新,繪就發展新藍圖

新時代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城市更新進一步拉開了城市發展架構,優化了功能布局,全面提升了城市承載力。

“城”勢而上滿目新

有“淮海新中心”“徐州新地标”“城市活力區”之稱的大郭莊片區,西接老城區、東連新城區,是徐州的幾何中心,也是徐州城市發展的重要功能闆塊。

今年2月,《徐州市大郭莊單元詳細規劃》(草案)公布并面向公衆征詢意見。按照該規劃,大郭莊中央活力區将建設成為集“新經濟、新夢想、新客廳、建立築、新生活”為一體,活力多元、山水型的特色中央活力區。主要承擔面向淮海經濟區的總部經濟、新興金融、貿易服務等生産性服務功能,提升區域服務能力。

“城”勢而上滿目新

片區建設發展,基礎設施先行。大郭莊片區今年計劃實施“五路兩河”項目,其中,道路工程總長約12.5公裡,總投資約25.28億元。金山河全長3.5公裡,肖莊河及附屬河道約4公裡,“兩河”項目總投資4.1億元。目前,雲龍區已将金山東路以南成片開發方案經市政府上報省政府待批。市水務局已組織完成大郭莊片區水系規劃方案論證,進一步完善金山河、肖莊河兩條河道設計方案。

“城”勢而上滿目新

高水準謀劃、高品位設計、高品質推進……一個精心精細打造的城市中央活力區雛形已現。放眼彭城大地,一個又一個像大郭莊片區這樣的城市新區環環相扣,築起中心城市的嶄新面貌。

文脈傳承,曆史與現代相融

如何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我市統籌把握城市建設發展和曆史文化保護的關系,深入挖掘文化遺産的精神内涵和時代價值。

“城”勢而上滿目新

今年春節期間,位于市中心的文廟街區揭開神秘面紗,與廣大市民遊客見面。置身古建築群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為徐州市民迎新年的新方式。

為了延續數百年來的文化脈絡,展現徐州曆史文化名城和現代都市的魅力,我市傾力打造了文廟街區,總建築面積1.92萬平方米,在原有的大成門、大成殿的基礎上,建立鼓樓等古建築群并配以精品商業街區,集吃、喝、玩、樂、遊等功能于一體,被譽為徐州版的“夫子廟”。

“城”勢而上滿目新

同樣在新春開街的還有雲東文化街區。該街區總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融合了古建、園林景觀、市政、生态治理等多種業态,打造集蓮花廣場、養心酒店及百年老字号美食特色街于一體的文化、商業集聚地,用自然之景和匠心之力串聯起彭城的過去與未來。

“城”勢而上滿目新

雲東文化街區位于徐州曆史文脈南端第一站,依山造勢、臨水取景,沿曆史文脈北上,将彭祖園、雲東一道街、戶部山、回龍窩、文廟街區等文化景觀穿針引線、連珠合璧,組成了徐州曆史文脈延續和文化内涵彰顯的集中展示區,使旅遊與商業有機融合,實作了文化、商業及景區的互聯共鳴。

赓續千年文脈,彰顯彭城風采。我市将縱貫南北的曆史文脈片區打造成“曆史文化名城寶貴名片的集中彰顯、以人民為中心城市更新的生動實踐、文旅商居人文煙火的繁榮集聚”之地,着力塑造“楚韻漢風、南秀北雄”的城市風貌,有力促進了城市曆史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不斷激發城市新活力。

文字 | 範海傑

圖檔 | 白雪 許晨 高剛 綜合往期徐州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