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代之後的大一統到分裂時代

作者:禦風而行之鲲

魏、蜀、吳三國都希望自己統一中國,但誰都沒有實力去消滅對方,最終相繼滅亡,歸于西晉統一。

三國時代之後的大一統到分裂時代

首先滅亡的是蜀。蜀國大将關羽被東吳殺掉,荊州被東吳占領後,劉備氣憤至極,向東吳宣戰。被東吳後起之秀-年輕将領陸遜擊敗,最後死在白帝城。他的兒子劉禅繼位,任用諸葛亮做相父。諸葛亮一心想北伐魏國,他的謀略是先穩定大後方,七擒孟獲,征服了南方四郡——越囗郡(四川西昌)、永昌郡(雲南保山)、益州郡(雲南晉甯)、牂牁郡(貴州福泉),占蜀面積約一半。解決了後顧之憂後,開始對魏先後發動了5次進攻,卻有4次失利。

第一次227年出發,于明年(228)在街亭(甘肅莊浪)會戰中大潰。此戰大将魏延曾經建議:由子午谷(秦嶺峽谷之一)奇襲長安。可是這種冒險的軍事行動,超出了諸葛亮謹慎穩健的性格,他不敢嘗試。

第二次仍是228年,諸葛亮在街亭失敗後,集結兵力,進攻陳倉(陝西寶雞),不能攻克,而糧食已盡,隻好撤退。

第三次229年,此戰把魏所屬武都(甘肅成縣)、陰平(甘肅文縣)兩郡人民,全部遷入蜀地屯墾,這對人口稀少的蜀國是一大幫助。

第四次231年,進攻上邦(甘肅天水),而糧食又盡,隻好撤兵。

第五次234年,諸葛亮總結北伐經驗,最大的困難是山谷較多,路途較遠運糧困難。于是他決定改用屯墾政策,占領了今陝西眉縣後,沿渭水南岸,開墾耕種,作長期打算。可惜染病于眉縣近郊五丈原逝世。

他的軍事職務由大将姜維接充,但宦官黃皓在劉禅身旁掌握大權,姜維的能力雖然很強,但後方不濟,維持殘局顯得已很吃力。262年,魏大将鐘會大舉南征。大将姜維據守劍門關(四川劍閣北),戰事膠着。魏的另一位大将鄧艾卻從陰平郡(甘肅文縣),深入萬山,開辟一條鳥道,直趨蜀邊境重鎮江油(四川江油)。這裡是原始山區,除了毒蛇猛獸外,人迹酣至,鄧艾帶領奇兵鑿山開洞,遇到斷崖絕壁,即身裹毛氈,翻滾而下,曲折盤旋,凡一百五十公裡。占領江油後,即進入成都平原。皇帝劉禅聽說敵軍已距成都不遠,根本沒有想到抵抗,也沒有想到姜維大軍仍完整的屯在前方,就迫不及待的投降。蜀國從劉備建國到滅亡隻有43年。

其次滅亡的魏國,曹魏在三國中占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于蜀漢和東吳。魏滅蜀後,曾數次進攻東吳,但他最終也沒能跨過長江。曹丕他死後,兒子曹睿繼位,他在統治後期,大興土木,濫用民力,臨終又托孤失當,導緻朝政動蕩。曹睿死後,侄兒曹芳繼位由司馬懿和曹爽輔政,曹爽驕橫跋扈,專擅朝政,打壓異己;而司馬懿則韬光養晦,蟄伏待機,直至在高平陵事變裡,将曹爽集團一舉擊垮,司馬家族開始權傾朝野。從此大權旁落于司馬氏。

曹芳和曹髦二帝曾先後計劃鏟除司馬氏,但均以失敗告終。司馬懿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當政,曹魏帝國遂走到末路。司馬家族的長期執政和長期屠殺,使皇帝像豎立在玻璃球上的雞蛋一樣,任何一個小震蕩,都會跌個稀爛。征服蜀漢後的第二年(265年)。宰相司馬昭逝世,他的兒子司馬炎立即下令給最後一任皇帝曹奂,教他禅讓。曹魏從曹丕建立到滅亡隻有46年。

東吳開國皇帝孫權,當權時間最長,死的那一年(252年)已71歲,距他接替哥哥孫策的位置,有52年之久。東吳經過多次政變,最後一任皇帝孫皓,又是一位标準型的亡國之君。他最快樂的事是活剝人的面皮,而用鐵刷刷人的臉。他的一位大臣中風,不能言語,他認為他是假裝的,用火放到頭上燒他,一直把病人燒死。他曾經在冬天出遊,憤怒的護駕士兵大聲喧嚷:“敵人一來,我們就叛變。” 在惡棍皇帝孫皓統治下,人人都知道非亡不可,隻有孫皓不知道,而且還雄心勃勃地想消滅新興的西晉。結果是晉于280年攻陷建業(江蘇南京),把孫皓活捉。東吳建立59年,在三個國家中壽命最長。

三國被西晉暫時統一。

一個新興的政權,一定會比舊政權具有更高的政治能力。可是,晉朝是個例外。因為事實上政權到司馬炎手中時,已傳到第三代,司馬炎則徹頭徹尾的是一個酒囊肉袋。皇帝司馬炎的宮中的姬妾多到一萬餘人,以緻使他每天發愁,不知道到誰那裡睡覺才好,就乘坐羊車,任憑羊停在何處,他就宿在何處,聰明的姬妾因之用鹽汁灑到竹葉上,引羊駐足。宰相何曾有一次告訴他的兒子說:“國家剛剛創業,應該朝氣蓬勃,才是正理。可是我每次參加禦前會議或禦前宴會,從沒有聽到談過一句跟國家有關的話,隻是談些日常瑣事。這不是好現象,你們或許可以幸免,孫兒輩恐伯逃不脫災難。”

更不幸的是,司馬炎的嫡子,合法皇位繼承人司馬衷很無能。有一年夏天,司馬衷與随從到華林園去玩。他們走到一個池塘邊,聽見裡面傳出咕咕的青蛙叫聲。司馬衷覺得很奇怪,于是便問随從這些咕呱亂叫的東西,是為官或是為私的?随 從就說:“在官家裡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裡叫的,就是私人的。”又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司馬衷,但司馬衷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報告的人聽了,哭笑不得,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裡來肉粥呢?由此可見司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塗。

司馬衷上台的明年(291年),爆發八王之亂。

司馬衷的妻子賈南風,是一個聰明而又有才幹的女人。丈夫的無能對她是一個沮喪性的打擊,于是她把興趣轉移到政治上,依托她的黨羽:賈姓戚族和一大群跟随者胡作非為。司馬衷在她手中,不但是一個橡皮圖章,更是一個身價最高的抄寫員,當賈南風寫妥诏書時,就命司馬衷照抄在禦用的紙張上,這種禦筆親書,具有最高效力。賈南風幹涉政治的企圖,最初受到宰相(太傅)楊駿的阻撓,楊駿是楊太後的父親,皇帝司馬衷的外祖父,而且掌握軍權。但賈南風有她的一套,司馬衷上台的次年,她取得丈夫的弟弟司馬玮親王的合作,下诏宣稱楊駿謀反,命司馬玮發兵讨賊,把楊駿殺掉。楊駿的位置由司馬衷的祖叔司馬亮親王接替。

在祖叔當政下,賈南風這個侄孫媳婦插手政府,又發生困難。于是她再如法炮制,距楊駿被殺三個月,她仍利用司馬玮,下诏宣稱司馬亮也謀反,命司馬玮發兵讨賊,再把司馬亮殺掉。鏟除司馬亮跟鏟除楊駿所用的手段一樣——誣以謀反,不過司馬亮是皇室中最有人望的尊輩,賈南風發現可能引起強烈的政治風暴,而對司馬玮也沒有恰當的位置可以安撫,于是霎時間她翻臉無情,把責任全部罩到司馬玮頭上,下诏宣稱司馬玮“矯诏”,即假傳聖旨,擅自殺戮大臣。被玩弄在手指上的司馬玮倉促間被捕,綁赴刑場。

八王之亂,從291年第一個親王司馬亮被殺,到311年第八個親王司馬越憂愁而死,曆時21年,導緻晉朝剛剛建立起來的統一局面結束,逐漸進入了一個分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