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2月19日,秦PLUS榮耀版正式上市,打出口号“電比油低”,直接将混動A+級轎車拉到了7.98萬,整個市場被卷瘋了。

銷冠加降價增配,不論燃油、純電還是混動,所有的同級車型都在顫抖。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3月20日,另外一家巨頭出手了。特斯拉中國宣布,從4月1日起,Model Y的售價将調高5000元,同時還取消了8000元的車險補貼,再加上10000元車漆減免的話,相當于一下子漲了2萬3。

在目前這個市場局勢下,還敢這麼勇,不得不說特斯拉真的是玩出了個性。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從另外的角度,這也意味着特斯拉徹底放棄了曾經的成本利劍,開始往粉絲經濟的方向轉化。

為什麼特斯拉敢逆勢漲價?它的控價邏輯究竟是什麼?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吃準消費者,特斯拉的獨門秘籍

特斯拉逆勢漲價并不是第一次,比如去年五一,幾乎全部車企都在降價的時候,特斯拉就搞過一波全系提價。去年10月到11月,所有車企都開始年底沖量的時候,特斯拉也曾逆風漲價,幾次調價導緻主銷車型的成交價漲了近一萬。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衆人皆醉我獨醒,衆人皆跌我獨漲,特斯拉最大的依仗,其實就在于對于消費群體的完全把握。特斯拉的車不便宜,但也不算太貴,20-30萬元的價格,如今大多數家庭其實都承受得起。

與此同時,特斯拉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它是洋品牌的新能源“獨苗”。對于很多人來說,既想買新能源車,又不想買國産車,那特斯拉幾乎就是唯一的選擇。既然都已經掏20多萬買車了,那多掏少掏幾千一萬的,其實很多人确實沒那麼在意。

買特斯拉的人不喜歡與其他品牌比較,也就是靠着這一點,特斯拉可以完全抛開市場規律,默默享受歲月靜好。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消費者的寵溺也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那就是特斯拉選擇了完全“躺平”。

這麼多年過去了,誰敢想最新款賣到24.59萬起的Model 3,外觀、内飾、配置、舒适度等方面相比2019年幾乎沒有進步。所謂更新了的智能體驗,在互動能力,開放度等方面,幾乎已經是行業墊底的水準。明明在智能駕駛方面有不錯的積累,卻因為FSD遲遲不能進來,以及堅定走純視覺路線,在所有的評測中都被吊打。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最關鍵的是,特斯拉似乎也已經不關心這些。它不再參加車展,雖然特斯拉最早的名氣就是從車展打響的。它不再與對手們對标,雖然早期第一批國産的Model 3,就是靠着與小鵬P7、比亞迪漢打擂台走紅的。如今的特斯拉,似乎更執迷于宣傳,特斯拉的好“懂的都懂”。

明明曾經是革命者,是最喜歡在各種測評中羞辱傳統車企的新勢力。如今僅僅走紅不到十年的特斯拉,卻比任何車企都顯得老态龍鐘。

(2)放棄成本利劍,屬實可惜

回想一下剛剛嶄露鋒芒的特斯拉,或者剛剛國産那會的特斯拉,如今的特斯拉實在是令人陌生。包括這次的降價,普遍認為是因為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的财報表現太差,毛利率相比2022年同期跌去了26%。

但不管怎麼說,特斯拉依然是單車利潤最高的新能源車企之一,但它卻仍不滿足。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恐怕已經沒多少人記得,僅僅三年以前,特斯拉還舉着“成本定價”的大旗。當時的特斯拉與現在可不一樣,當時市場上能月銷破萬的新能源車屈指可數,而特斯拉就有兩款。記得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曾經驕傲地說,特斯拉的價格調整依據隻有一個,那就是獨一無二的成本控制定律。

簡言之,隻要造車成本降了,特斯拉就會降價,為了的就是徹底打垮傳統車企。當時的特斯拉也确實是這麼做的,明明産能隻有一個月兩三萬台,壓根就是供不應求,偏偏還屢屢主動降價。可以說當時的特斯拉,确實并沒有将利潤作為第一導向,滿腦子還想着做大做強。

但從去年開始,特斯拉的做法明顯就變了。去年的锂電池價格跌了大半年,按理車企的造車成本至少降了15%。特斯拉既沒有大換代,零部件的國産率也非常高,按理應該是成本降低最多的車企之一,它卻沒有任何表示。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隻能說,在發現降價對于銷量的拉升沒有那麼明顯後,特斯拉放棄了這一思路,轉而開始專心“割韭菜”了。既然使用者群體如此固定,基本上就是高低價都要買特斯拉,那堅持高利潤似乎也沒什麼錯。

比較而言,舉起成本大旗的似乎變成了比亞迪。從曾經的年銷40萬,到年銷100萬,到年銷180萬,再到去年的突破300萬,以及今年的沖擊400萬。放棄了如此有利的武器,不得不為特斯拉感到惋惜。

(3)美式驕傲,要不得

過去的幾年,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國内的新能源車企拼命撕咬,都在不停進行新車換代,進行技術革新,不斷推出高質價比的産品。而特斯拉卻幾乎是停滞不前的,不光是兩款登出車型幾乎沒有變化,4680電池,Cybertruck皮卡,Roadster也都是停滞的。

期待中的大招都沒有降臨,反倒是各種負面新聞不斷。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能夠了解特斯拉的優越感,哪怕銷量上被比亞迪遠遠甩在了身後,但它依然有着不錯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确實很難寄望它去與競争對手拼刺刀。但特斯拉的問題在于,它實在是太從容了。

以Cybertruck皮卡為例,這款車在2019年就釋出了,當時就已經是接近量産的狀态。這款車推出即火,拿下了不少的訂單。如果這款車給國内車企做,那一定是不惜一切代價盡快量産,把所有的技術難題全部解決。因為對國内車企來說,它們太缺這樣一個機會了。

看看比亞迪DM-i火了之後所做的吧,幾乎隻用了半年的時候就實作了單車5萬+的産能,一舉奠定了比亞迪新能源老大的位置。

但特斯拉卻偏不,不僅整個量産過程不緊不慢。甚至到今年終于小批量傳遞後,還出現了大規模的生鏽現象。這樣的烏龍,簡直令人大跌眼鏡。

比亞迪降價,特斯拉卻漲價2萬3,這是吃準消費者了?

包括FSD的推送也是一樣,先不說法律的問題,幾乎就看不到特斯拉在這個方面的努力。畢竟配置那麼低的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EAP)都能賣3萬2,确實很難說服特斯拉去投入更多。

而随着華為、小鵬們的智能駕駛全覆寫,其實屬于特斯拉的機會視窗正在逐漸關閉。

(4)功夫拍案

特斯拉的逆勢漲價,其實透露了一個重要的資訊,那就是特斯拉已經與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完全“脫鈎”了。

它的目标就是牢牢鎖定隻考慮特斯拉的客戶,盡量實作利益最大化。但經驗表明這并不是長遠之計,韭菜真有割完的時候。如若不然,為什麼國内新能源汽車大爆發的這幾年,特斯拉的銷量增長卻微乎其微,因為它的使用者群體幾乎就是固定的。

也許,特斯拉已經放棄了與競争對手一較高下的心。這屬實令人感到惋惜。但想一想,往前推幾年,誰又能想象TikTok能将YouTube和Facebook們打得丢盔棄甲,以至于又開始上行政手段,特斯拉或許隻是提前想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