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宏觀政策發力顯效 助推經濟持續回升

作者:每日

新動能投資增勢良好、财政支出進度加快、貨币信貸合理增長

宏觀政策發力顯效 助推經濟持續回升

近日,中國經濟前兩月成績單公布,随着宏觀組合政策靠前發力,國民經濟實作起步平穩、穩中有升。

針對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近期投資、财政、金融有關資料和政策問題,3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釋出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銀行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了相關情況,回應社會關切。

看投資

實作平穩開局的同時,結構也在持續優化

“今年以來,大陸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積極支援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着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介紹,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2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産開發投資後的整體投資增長8.9%。

實作平穩開局的同時,結構也在持續優化。

今年1至2月,制造業投資增速加快,同比增長9.4%,增速比整體投資高5.2個百分點,成為穩投資、穩經濟的重要支撐。其中,裝備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4.3%,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0%,都快于整體制造業投資增速。

“這表明,大陸制造業轉型更新步伐不斷加快,結構持續優化,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征的行業正呈現發展向好态勢。”劉蘇社表示,裝備和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快速增長的背後,既有國家政策的支援引導,更展現出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從生産情況看,1至2月,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5%,增速分别比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高出1.6個和0.5個百分點。

從經濟效益看,2023年,大陸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長4.1%,比2022年加快2.4個百分點,為相關領域擴大生産和投資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促進形成龍頭企業創新引領、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初創企業不斷湧現的企業梯隊;同時,打造産業集聚發展高地,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叢集發展,打造一批結構合理、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新增長極。通過這些舉措,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和新優勢。

民間投資是推動經濟發展、穩定整體投資的重要力量。今年前兩個月,大陸民間投資占整體投資的比重為52.6%,比去年全年提高2.2個百分點。

“去年以來,我們出台了促進民間投資的17條政策措施,推動解決民營企業的問題訴求,大力營造民間投資發展的良好環境。”劉蘇社說,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月29日,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的項目共計1612個,總投資規模2萬多億元。今年前兩月,大陸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4%。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着力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努力保持民間投資穩定增長态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今年開始拟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别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劉蘇社透露,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聚焦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人口高品質發展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項目謀劃儲備、前期工作和建設實施,支援一批高品質項目建設。

看财政

收入延續增長态勢,支出實作靠前發力

财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總的來看,今年前兩月,财政收入延續恢複性增長态勢,财政支出靠前發力。”财政部副部長廖岷說。

看收入,延續恢複性增長态勢、開局平穩。前兩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6萬億元,同比下降2.3%,扣除特殊、不可比因素影響後,按照可比口徑實際增長2.5%左右,實作了恢複性增長,與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态勢基本保持一緻。

看支出,實作靠前發力、進度加快。前兩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7%,完成全年預算的15.3%,支出進度為近5年同期最快,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城鄉社群、農林水、交通運輸等領域支出增長較快,重點項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廖岷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組合運用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别國債、稅收優惠等财政政策工具,強化與貨币、就業、産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同配合,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赤字率拟按3%安排,就“積極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質增效”作出部署。

“宏觀調控需要多種工具有機組合、共同作用。從财政政策看,适度加力不僅展現在赤字政策,還包括專項債、超長期特别國債、稅費優惠等多種政策工具。”廖岷解釋,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規模是4.06萬億元,比上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通過統籌各類财政資源,安排财政支出達到28.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1萬億元,保持了較高支出強度。

廖岷提出,此外,今年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000億元,還有1萬億元超長期特别國債,再加上實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這些将為實作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撐。

赤字率拟按3%安排,統籌了穩增長和防風險,也統籌了需要與可能。“2018至2023年,大陸财政赤字率總體控制在3%以内。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也是綜合考慮各方因素的結果。”廖岷說,總體看,大陸政府負債水準是适度的,既符合推動經濟穩中向好的客觀需要,也有利于實作财政中長期可持續性。

看金融

穩健的貨币政策靈活适度、精準有效,助力擴内需、提信心

貨币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币政策如何顯效發力,為穩定宏觀經濟提供支撐?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穩健的貨币政策靈活适度、精準有效,着力擴大内需、提振信心,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了适宜的貨币金融環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介紹。

在總量上,保持貨币信貸和融資合理增長、節奏平穩。在靈活擺布中期借貸便利(MLF)、公開市場操作的同時,開年又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從量上充分保障流動性供給。

在結構上,持續優化信貸結構,注重提升效能。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繼續實施好支援碳減排再貸款,去年12月新增的5000億元抵押補充貸款額度已全部發放,還将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不斷提升金融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

在價格上,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币匯率穩定。在前期引導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以及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等政策的傳導下,2月,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0.25個百分點,為LPR改革以來最大降幅,有效帶動貸款利率的持續下降。

宣昌能表示,今年以來,貨币政策成效顯著,金融支援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總量合理增長。2月末,大陸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廣義貨币(M2)餘額同比增長8.7%。這與經濟增長和價格水準預期目标是相比對的,展現了貨币政策的逆周期調節。

重點領域支援力度加大。2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3.1%,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分别為28.3%、26.5%,金融資源更多流向高品質發展等重點領域。

融資成本降、匯率穩。2月企業貸款權重平均利率為3.72%,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人民币對美元匯率2月以來穩在7.2元左右,兼顧了内外均衡。

“應當看到,大陸貨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豐富的工具儲備,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降空間,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經濟體貨币政策轉向有利于拓寬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将助力高端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宣昌能說,下階段,穩健的貨币政策将繼續靈活适度、精準有效,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平衡好短期和長期、穩增長和防風險、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關系。(記者 韓鑫)

來源: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