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毅時隔七年再訪紐西蘭、澳洲 推動全面戰略夥伴關系行穩緻遠

作者:王琦 785

3月17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應邀對紐西蘭、澳洲進行正式通路,這是時隔七年中國外長再訪新澳。今年是中國和紐西蘭、澳洲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以此為契機,王毅此訪正式拉開今年中新、中澳兩國高層交往的序幕。

談到中新關系,王毅表示,中建立交以來,雙方始終堅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聚焦合作、造福人民,不斷創造新的合作紀錄,使中新關系在中國同發達國家關系中保持領先地位,這是中新關系的重要和獨特價值所在。通路期間,王毅同紐西蘭外長和上司人就雙邊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

當地時間3月20日,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在堪培拉會見到訪的中國外長王毅。王毅表示,在兩國上司人戰略引領下,中澳關系遇到的障礙逐一得到克服,懸案正在妥善予以解決,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也為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注入新的動力。中澳關系既然已經回到正軌,明确了前進方向,雙方就應堅定向前走,不猶豫、不彷徨、不開倒車,攜手開創兩國關系更加光明的未來。阿爾巴尼斯表示,澳方欣慰地看到,近兩年來,澳中關系重回正确的方向,貿易投資和民間往來重制活躍,不斷釋放出積極信号并取得重要突破。澳方高度評價中國取得的發展和脫貧成就,願同中方密切高層交往,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澳中關系不應由差異和分歧來定義,應盡可能尋找雙方利益共同點。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期待同兩國一道,落實兩國上司人共識,加強戰略溝通,增進彼此信任,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動中新、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系行穩緻遠,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中國貿促會專家王義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王毅外長時隔七年再訪紐西蘭和澳洲,既是基于維護地區安全,也為了顯示中國開放的态度,并緻力于更新國家間的自貿協定。他認為,今年中國提出聚焦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培養先進制造業也給這些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中新共創衆多“第一”

目前全球化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區域合作顯得越發重要。今年是中新、中澳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是以在外界看來,王毅此時通路紐西蘭和澳洲可謂“恰逢其時”。

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方銀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訪在時間上有幾個特點:一是全國兩會剛結束不久,中國開啟新的外交議程;二是為了鞏固去年11月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訪華後中澳關系改善的成果,并與澳洲外長舉行第七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以更為機制化的方式進行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另外,中澳、中新經貿合作的加強,對于區域合作也具有積極的意義,有助于減弱區域内的集團化、陣營化态勢,消減美國“脫鈎斷鍊”的影響。

中國外長此訪也給紐西蘭方面留下極好的印象。紐西蘭外長彼得斯向媒體表示,與王毅的會談“非常愉快、非常友好”。

中國向來視紐西蘭為理性、成熟的合作夥伴。自建交以來,中新創造合作紀錄,比如,紐西蘭是第一個支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第一個決定加入亞投行的西方國家。紐西蘭也是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第一個同中國啟動雙邊自貿區談判并簽署自貿協定的發達國家,還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發達國家。兩國開創多個“第一”的紀錄,可見中新關系的價值和重要性。

近年來,中新兩國合作不斷邁上新台階,這一點從兩國屢創高峰的經貿合作就可見一斑。自1972年建交以來,中新雙邊貿易從700萬新元增長到2022年的400多億新元。經媒體統計,中新貿易額突破200億新元曆時6年,突破300億新元曆時4年,突破400億新元僅曆時3年,可見雙邊貿易額提升正不斷加速。

中國已成為紐西蘭不可或缺的貿易夥伴。截至2023年,中國連續10年成為紐西蘭第一大貿易夥伴,約占紐西蘭對外貨物和服務出口的30%,中國還連續多年保持紐西蘭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的地位。與此同時,兩國還在進一步發掘經貿新增長點。2016年,中新兩國啟動了自貿協定更新談判,旨在進一步減少貿易壁壘,放開服務和貨物市場準入。

對此,周方銀表示,“2022年正式生效實施的自貿協定更新議定書,其中一個重要内容是改善商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提升兩國貿易的便利化程度,雙方還承諾在電子商務、環境保護、中小企業和競争政策等新領域開展合作。”據悉,今年1月1日,中國對進口自紐西蘭的乳制品全面實行零關稅,這标志着中新自貿協定得到完全實施。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藍慶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中新政治經濟關系發展良好,兩國互信程度不斷增強。中新在經濟上存在較強的互補性,兩國互相依賴的程度也在不斷增強。

從進出口品類來看,紐西蘭對中國的農産品出口強勁。紐西蘭的乳制品、肉類等農産品滿足了中國群眾對于優質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中國的機電産品與紡織品則是向紐西蘭出口的大項。對于紐西蘭這樣一個高度依賴自由貿易和海外市場的島國經濟體,地區經濟合作對該國的經濟發展尤為重要。是以,中新簽署并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對激發地區合作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建立起來之後效果會逐漸顯現。”王義桅表示,紐西蘭在農業、生物制藥、旅遊業和藍色經濟等領域都在南太平洋彰顯影響力,是以中新之間将有很多互補的合作空間。

中澳開啟外交與戰略對話

當地時間3月20日,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在堪培拉會見到訪的王毅。

會談中,阿爾巴尼斯表示,澳方欣慰地看到,近兩年來,澳中關系重回正确的方向,貿易投資和民間往來重制活躍,不斷釋放出積極信号并取得重要突破。澳中關系不應由差異和分歧來定義,應盡可能尋找雙方利益共同點。王毅也表示,中方願同澳方一道,進一步密切高層交往,恢複兩國間對話機制,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本着互相尊重态度管控和超越分歧,共同推動建構更加成熟穩定、更加富有成果的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時隔7年,王毅此行的背景是經曆了數年震蕩的中澳關系逐漸回溫并走向穩定發展。訪澳期間,王毅同澳洲外長黃英賢舉行第七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這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此前,由于中澳關系經曆的波折,這一雙邊對話機制曾被擱置數年。直到2022年12月,王毅同來訪的澳洲外長黃英賢在北京舉行了中國和澳洲第六輪外交與戰略對話。

“在此次中澳高層交往中,‘成熟’‘穩定’是高頻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助理研究員林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澳雙邊關系的發展印證了獨立自主外交的價值,澳工黨政府試圖跳出前政府完全追随美國對華打壓的僵硬思維,積極改善對華關系;第二,盡管中澳在意識形态、政治制度、曆史文化、産業結構等方面有不少差異,但雙方合作樹立起亞太國家求同存異的合作典範;第三,各領域務實合作也支撐着中澳關系的全面回暖。

自2022年舉行第六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以來,兩國已經建立起長效的高層交往機制,包括1.5軌進階别對話、中澳工商界首席執行官圓桌會和兩國商業團組互訪。

王義桅曾參與中澳進階别對話會議。他認為,中澳之間的人文交流和工商界互訪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澳洲以貿易立國,通過加強經商業界的聯絡有助于加強雙邊關系。”

藍慶新也認為,中澳工商業界開啟對話,為企業發展搭建了交流平台。雖然中澳在地緣政治上一度存在沖突,但經濟界尤其是工商界的往來,能夠帶來各自所需的經濟利益,增加國家之間的福祉,這正是經濟利益推動兩國政治經濟關系發展的典型例子。

此次王毅訪澳的另一大看點,就是中澳兩國繼續通過對話協商的方式讨論各自的貿易關切。2023年年初以來,澳洲的煤炭、原木、大麥、幹草等産品已重返中國市場。周方銀表示,此前中方解除了多數對澳商品的貿易限制,為中澳關系改善做出了積極姿态。

解除貿易限制的影響也十分顯著。據海關總署資料,2023年10月,中國自澳洲進口了31.37萬噸大麥,價值6.35億元人民币。這是同年8月商務部經複審取消對澳大麥“雙反”後,中國首月從澳洲進口大麥;也是自2020年5月中國對澳大麥實施“雙反”3年多以來,首次在海關總署進出口資料庫中出現澳洲大麥進口記錄。目前澳洲是中國進口大麥的第二大供應國,僅次于法國。

受訪專家認為,中澳經貿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林铎向記者表示,中國的比較優勢在于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和逐漸壯大的中産階級消費市場,以及質優價美的工業産品;澳洲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能礦、資金、技術和資源類産品。雙方在資本密集型産品和勞動密集型産品方面存在着較高的貿易互補性。

“澳洲的鐵礦石、化石能源、原材料對于作為最大制造業大國的中國來說十分重要;而對澳洲來說,在相當長的時間内,也無法找到足以替代中國的出口市場。”周方銀認為,接下來若是有更多的貿易限制得到解除,将為中澳經貿關系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氛圍,提升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的信心,增強中澳經貿關系的确定性。

近年來中澳貿易額屢創新高,彰顯兩國雙邊經貿的強大韌性。澳洲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年前11個月,兩國貨物貿易額約2812.63億澳元(1澳元約合0.66美元),同比增長8.52%。此外,中國已連續15年成為澳洲第一大貿易夥伴,既是澳洲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也是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同時,澳洲也已成為中國第七大貿易夥伴。在服務貿易方面,中國連續多年保持澳洲服務貿易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談及未來中澳在産業發展上的合作空間,林铎表示,中澳的礦物加工技術較為成熟,産業鍊條完備,關鍵礦産合作可以成為中澳合作的新增長點,比如廣泛運用于新能源産業的锂礦,以及應用于軍工、航天工業、電子産品、新材料行業的稀土礦,都可以成為中澳雙邊乃至多邊合作的新抓手。另外,中澳在新能源、數字經濟、綠色發展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也具有較大的合作潛力。

王義桅則稱,繼續深挖中澳合作的潛力是兩國未來努力的方向,“中澳加強合作,有助于周邊地區消除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誤解,共同應對外界對所謂安全的關切以及分歧,未來兩國可以拓寬在綠色基建領域的合作空間。”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