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媒:西方圍堵下,中國電動汽車在RCEP夥伴國進口量大增

港媒:西方圍堵下,中國電動汽車在RCEP夥伴國進口量大增

(觀察者網訊)港媒《南華早報》21日報道指出,今年前兩個月的海關資料顯示,歐盟和美國主導的反補貼調查和貿易限制正對中國新能源産業造成損害。不過,受到西方貿易壁壘沖擊的中國電動汽車出口,轉而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下的合作夥伴那裡找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報道稱,過去兩個月,中國對南韓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個夥伴國家的電動汽車出口分别較去年同期增加了十倍和七倍,對日本的出口也增加了一倍。

港媒:西方圍堵下,中國電動汽車在RCEP夥伴國進口量大增

1月10日,裝載着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開拓者1号”從煙台港啟航 圖自視覺中國

《南華早報》稱,與過去的服裝、家電、家具的外貿‘老三樣’不同,中國正将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锂電池視為拉動出口和經濟增長的“新三樣”。但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的增長目标可能會受到産能過剩問題以及歐美施加的貿易限制的阻礙,中國新能源産業正受到西方貿易壁壘沖擊。

報道援引中國海關資料稱,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對歐盟的電動汽車出口量下降了近20%,從去年同期的94102輛降至75626輛。出口額也下降了三分之一。

同期,中國對美國的電動汽車出口也同比下降42%,對美國的锂電池出口下降了46%。此前,美國一直是中國锂電池的最大買家,中國對美電池出口額從2019年約占出口總額的七分之一,穩步上升至去年的三分之一。

報道繼而表示,在西方保護主義不斷加強的背景下,中國廠商正尋求亞洲鄰國來彌補其電動汽車和锂電池在歐美受損的市場佔有率,他們将目光集中于RCEP的夥伴國家。

這項自由貿易協定由包括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成員制定,目标之一是要逐漸取消締約方之間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以實作區域内貿易自由化。

報道引用官方貿易資料指出,和歐盟一樣,RCEP成員也是中國電動汽車的主要買家,其占中國電動車總出口量的30%左右。

港媒:西方圍堵下,中國電動汽車在RCEP夥伴國進口量大增

2019年至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量 淺紫色代表“整體出口量”、深紫色代表“對歐洲出口量”

就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中國對南韓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個夥伴國家的電動汽車出口分别較去年同期增加了十倍和七倍,對日本的出口也翻了一番。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進階研究員賈揚特·梅農(Jayant Menon)對此分析稱,“RCEP使得向其他成員國運輸電動汽車變得更加容易,因為該協定規定了在RCEP區域内享有累計采購和優惠準入的條款。”

梅農進一步表示,除了彌補歐盟反補貼調查導緻的歐洲市場出口下降之外,對RCEP成員國的電動車出口增長也是該地區經濟強勁反彈的結果。

“試圖在東盟與中國競争的德國生産商就不會擁有這種優勢,但中國可以在無需轉換生産來源的情況下輕易做到這一點。”他補充稱,RCEP賦予了中國更多的出口靈活性和效率。

東盟國家緻力于經濟發展,電動汽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全球前十大電動汽車制造商都在東盟地區經營多種業務,從零部件制造到電動汽車組裝、銷售、研發,推動了東盟逐漸形成比較完備的汽車産業基礎。與此同時,在全球低碳化背景下,許多東盟國家也制定了發展電動汽車産業的戰略和配套政策,與電動車全球領跑者的中國在該領域的合作具有非常強的協同性、互補性。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在電動汽車領域合作不斷增速,合作方式也從整車出口向産能合作過渡,多家中國車企在東盟地區通過直接投資設廠或投資并購等方式實作了本土化生産。有行業機構統計稱,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占東南亞電動車市場75%的份額。

尤其随着RCEP生效實施,中國和東盟國家在電動汽車産業合作方面将擁有更多平台,衍生更多機遇。

去年9月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東盟峰會上,第26次東盟與中日韓上司人會議通過了《10+3上司人關于發展電動汽車生态系統的聯合聲明》。外媒報道稱,東盟緻力于在中日韓的支援下建立一個電動汽車生态系統,東盟有潛力也有雄心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電動汽車制造中心之一。

港媒:西方圍堵下,中國電動汽車在RCEP夥伴國進口量大增

2023年7月5日,在曼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泰國電動汽車博覽會上,比亞迪E6車型正在展出 圖自視覺中國

《南華早報》還提到,除此以外,中亞地區也開始成為中國電動汽車的另一個新興出口目的地。今年前兩個月對該地區的出口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倍。

不過文章援引一些分析師的話報道稱,除了更多地進入鄰國市場以提振出口,也會有一些中國廠商可能會因歐美貿易壁壘影響,被迫退出飽和的電動汽車市場。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進階分析師Yang Wang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的增長也為幫助減少國内市場的産能過剩提供了一種解決辦法。

“這證明大家有這樣的一種認識,即如果國内市場競争極其激烈,緊随其後的價格戰可能會損害重要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未來前景。”他表示,“在繼續提供資金支援的同時,我認為這個行業可以推動進一步行業整合,以便整個産業的基礎能夠更加穩固。”

另據《經濟參考報》報道,關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拓展産業版圖,長安汽車東南亞事業部總經理沈興華近日也提到類似觀點。

他表示,如今中國車企紛紛布局東南亞的态勢,讓人聯想起20世紀90年代中國機車企業對東南亞市場的拓展。當國中國品牌機車進軍越南市場,憑借與日系機車相似的外形及更低的價格,迅速占領了市場,且占有率一度達到80%。但随後,中國機車企業之間為搶占市場打起價格戰,車企極盡可能壓縮成本導緻産品品質不過關、故障頻發,最終敗走當地市場,不但被日系機車奪回了市場,還給當地消費者留下了“價格低、品質差”的印象。

沈興華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要吸取中國機車出海的經驗教訓,避免因價格戰壓縮成本而導緻品質下降,影響市場口碑。後續随着日韓歐美等車企發力新能源車型,中國車企若要站穩腳跟還需付出巨大決心和努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