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最忌諱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雞娃

教育最忌諱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雞娃

前幾天一則新聞沖上了熱搜“石家莊一男孩下課出走,救援隊找到時,孩子表示壓力大不想回家,家裡報了很多學習班。”

教育最忌諱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雞娃

看到這個新聞,我想起前幾天婆婆跟十年不見的閨蜜視訊電話,從家長裡短到兒子兒孫,兩人足足聊了2小時。說到孫子,婆婆閨蜜感歎:“現在的孩子真可憐,每天做作業到十一二點。”

不能了解的婆婆質疑問:“孩子放學挺早啊,為什麼要做到那麼晚。”

“你不知道,我孫子放學還有補習班,回家吃完飯才得空寫作業,現在十點半,還和她媽媽在客廳寫呢。”

我相信這兩個孩子是我們很多家庭中孩子的縮影,我們一直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以剛上國小的他們,就被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擠滿了生活。

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嗎?

很多家長問“興智家庭教育怎麼收費?”有任何需要咨詢的問題,都可以直接咨詢客服。興智教育是中國家庭教育專業品牌,專注解決0-18歲孩子存在的各種成長問題,幫助家長成為智慧父母。我們緻力于傳播更科學、更系統的家庭教育,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實作幸福家庭!

教育最忌諱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雞娃

電影《陽光普照》中,父親老陳有2個兒子。

大兒子阿豪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他品學兼優,高大帥氣;

就是這樣一個如陽光般耀眼的少年,在某個極其普通的夜晚,整理好房間,收拾好衣物,從窗邊一躍而下,自殺了。

原來,完美的阿豪看似光鮮亮麗,卻背負了父母所有的期望,在外面跟人說隻有一個兒子,回到家就跟阿豪說:

“弟弟不成器,隻能靠你了;你是我們全家人的希望……”

父親還把自己視為寶貝的筆記本送給他,上面赫然寫着“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但阿豪至死也沒在筆記本上寫過一個字,因為他的全部時間都貢獻給了學習,根本沒有空間留給自己。

教育最忌諱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雞娃

自殺前,阿豪在發出的簡訊中寫道: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

我環顧四周,所有動物都可以找到陰影躲起來,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

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隻有陽光,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弟弟阿文雖然到處惹是生非,但會為了心愛的人闖禍,會發怒、悲傷,迸射出生命的活力。

而完美無瑕的阿豪,雖然像太陽一樣永遠燦爛,卻如同行屍走肉,毫無生命力。

沒人關注他的喜怒哀樂,他活着的全部意義也隻是努力學習,完成父母的期望。

是以,在他考醫學院失敗後,他的人生一下子就崩塌了,隻能用死亡把自己封印在了最好的年華。

每個人都想有自己的獨立意志,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這是生命的根本動力。

如果父母無情地霸占孩子的意志,侵占孩子的獨立空間,那隻會剝奪孩子人生的“陰影”,損害孩子的生命力。

教育最忌諱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雞娃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内科的主治醫生徐海軍在值班時,遇到了這樣一個案例:

有個患抑郁症的16歲女孩,在家裡服了大量藥,想自殺。

剛被送到醫院洗完胃,女孩的媽媽就問:

“孩子明天能上學嗎?”

而當時,已經是淩晨了。

對此,徐醫生無奈地感慨道:“孩子心理有問題,大人一定也要去看精神科。”

還有一位兒科醫生也在評論區分享了自己的經曆,有個抑郁症的孩子,正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住院。

有一回,孩子媽媽則攔住了負責治療的醫生,詢問能不能幫忙把孩子的作業送進去。

教育最忌諱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雞娃

這一幕幕,不禁讓我想起了心理學上的“劇場效應”:

“電影院裡,大家本來都是坐着看電影。

突然有一個人站了起來,擋住了後面人的視線。後面的人沒辦法,隻能也跟着站起來。漸漸地,所有人都站了起來。”

孩子生病,父母不是不知道心疼。

隻是一想到其他孩子正在拼命學,這些焦慮的父母便不敢讓孩子停下來。

教育最忌諱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雞娃

但就像兒童精神醫生曹慶久說的:

“社會壓力大,一層層傳導下去,最薄弱的環節就是這些孩子。

為了赢在起跑線上,很小的孩子就要卷進賽道,承受巨大的壓力。如果剛開始就給孩子太多壓力,會把孩子壓傷。”

作家王食欲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王食欲有個發小,發小兩口子特别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覺得把孩子送進好學校,就相當于上了一層保險,能順利考上大學,就算把兒子培養成才了。

于是,國小時,就把孩子送進當地最好的國小;

到了中學,花重金将兒子塞到省會城市的私立寄宿學校;

中考後,又托人把兒子轉入重點高中。

可兒子的成績卻始終沒有起色,不僅如此,在學霸遍地走的好學校裡,兒子還經常被老師和同學嫌棄。

孩子試圖跟父母溝通,可換來的,隻有父親的毆打。

有一回,老師給孩子媽媽打電話告狀,被孩子爸爸知道了,又是一頓拳打腳踢。

誰知第二天,剛滿18歲的兒子就從教學樓10層一躍而下......

教育最忌諱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雞娃

很贊成北大教授劉擎的一句話,内卷是要付出代價的。

父母過度的焦慮和對名校的執念,都轉化成了孩子稚嫩肩頭的壓力,給孩子的心靈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讓他們跌落于自傷自毀的黑洞。

浙江甯波有位爸爸,為了激發六年級的女兒對古文的興趣,自己先花二十多天時間,将父女倆最愛的卡通片《千與千尋》改寫成了七千字的文言文。

看到爸爸寫古文,女孩也躍躍欲試,自己用古文寫了篇《夏》,文筆相當不錯。

說起女兒的成績,這位爸爸表示,自己教育孩子主要靠言傳身教。

隻要孩子在家,他就會盡量不看電視,如果看也會看一些紀錄片和經典的動漫作品。

從小到大,父女倆每天晚上都會一起“學習”,孩子在書房寫作業,他就會安靜地坐在邊上看書。

在他看來,這并不是為了監督,而是陪伴。

教育最忌諱的,是一群躺平的父母在拼命雞娃

不禁想起文豪托爾斯泰的一段話: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當我們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會在耳濡目染中,獲得積極向上的影響。

三等的父母發脾氣,二等的父母講道理,而一等的父母會做好自己。

很多時候,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為孩子做了什麼更重要。

如果想讓孩子看書,我們就要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捧起書看;

如果想讓孩子懂禮貌,我們得先學會不吼不叫;

如果想教給孩子一個道理,我們要自己先去實踐。

托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對自己嚴格要求,懂得學習和反思,做好孩子的領路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