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hone 15電池忽然被“加強”了,方式讓人大跌眼鏡

iPhone 15電池忽然被“加強”了,方式讓人大跌眼鏡

蘋果在iPhone 15系列上提供了「充電循環計數」功能,據官方介紹,該功能旨在讓使用者可以直覺地了解到目前裝置的電池健康狀态。充電循環計數按照完整的充電周期進行記錄,即完成1次0~100%的充電計作1次循環,0~50%則計作0.5次循環,以此類推。

除了幫助使用者檢視電池健康狀态之外,蘋果也将充電循環計數視作電池壽命強度的标準,比如iPhone 15系列,蘋果最早公開的電池壽命情況為「800次循環仍保持健康狀态」。

iPhone 15電池忽然被“加強”了,方式讓人大跌眼鏡

(圖源:RM Updates)

近期,蘋果官方重新測量了iPhone 15系列四款機型的充電循環計數,将原本的「800次」調整為「1000次」,确定了該系列的電池壽命表現比原本估量的結果要更加出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同時也揭開了iPhone 14系列使用者的傷疤:iPhone 14的電池循環計數測試僅為「500次」,遠低于iPhone 15系列。這意味着,早前iPhone 14系列曾被遭到的「電池質疑」并非空穴來風。

近幾年,iPhone一直深陷電池相關的争議,多數使用者表達了對蘋果不願意提供更大容量電池、更快速的充電感到不滿。如今,蘋果通過這種方式回應了這些争議,但同時也讓自己深陷更大的輿論風波。

iPhone電池,貴過黃金

早在iPhone 14系列發售之時,就有不少使用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與電池有關的問題,尤其是iPhone 14 Pro,短短幾個月時間内電池健康度就跌破100%,十分詭異。

科技記者Joanna Stern在她的調查報告裡指出,多數iPhone 14 Pro的使用者在使用幾個月時間後電池健康度就跌至88%或更低,這可能與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有關。事實上,蘋果官方也曾針對iPhone 14 Pro的電池損耗問題作出解釋,将問題甩給「全天候顯示」功能。

iPhone 15電池忽然被“加強”了,方式讓人大跌眼鏡

(圖源:9to5Mac)

「全天候顯示」是iPhone 14 Pro與iPhone 14 Pro Max首發的功能,和Android選擇的徹底熄滅螢幕、隻保留關鍵資訊的做法不同,蘋果傾向于展示較暗但完整的桌面與時間資訊。這樣的做法使iPhone的耗電速度更快。

前文提到,充電循環是電池健康的标準之一,循環計數越多、電池健康下降越快。iPhone 14 Pro電池健康快速下降,或許與使用者充電次數過多有關。但The Verge記者在研究報告裡提到,蘋果也許在iPhone 14系列上采用了更廉價的電池,這些電池品質較差,這才是導緻健康度暴降的元兇。

iPhone 15電池忽然被“加強”了,方式讓人大跌眼鏡

(圖源:iFixit)

蘋果重測iPhone 15系列的電池健康表現,也側面印證了前代iPhone電池性能不佳的問題。超過500次循環就會導緻電池健康度下降,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假設你每天循環1次,那麼隻需一年半時間就會降至蘋果标稱的「不健康狀态」,也就是80%以下;假如你還是一個遊戲黨,每天都在進行多次循環,那麼不到半年就需要更換一塊新電池了。

更關鍵的問題在于,iPhone的官方換電是一項非常昂貴的服務。iPhone 14系列選擇官方電池更換服務的價格748元,而1g黃金的價格也才626元。難怪時常有人吐槽,iPhone的電池比金子還貴。

iPhone 15電池忽然被“加強”了,方式讓人大跌眼鏡

(圖源:Apple Newsroom)

對于電子産品而言,續航能力也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名額之一,更别提現在已經到了人人手機不離身的時代了。而随着AI手機概念的确立,手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承擔的任務也将變得更加繁重,在這種關鍵節點裡,蘋果還在電池壽命上偷工減料,這是讓人難以了解的。

iPhone續航早已“遙遙落後”

iPhone之是以能夠在智能手機發展初期受到消費者的高度關注,靠的就是其對使用者基礎體驗的重視。近些年來,iPhone在性能、影像上不斷攀升,也整出了「靈動島」之類的創新,但最基礎的電池和信号問題,始終都沒能解決。

在vivo X100系列釋出會上,vivo帶來了全新「藍海電池」與「藍海續航系統」,前者以行業首發的碳元重組技術,實作了百瓦雙芯閃充;而藍海續航系統則是在電源管理、電池健康和多種快充協定上給足支援。得益于此,vivo X100在202g的機身裡塞入了5000毫安時的超大容量電池,還支援到了120W快速充電。

iPhone 15電池忽然被“加強”了,方式讓人大跌眼鏡

(圖源:vivo)

此外,vivo早就提出了循環千次的電池健康标準,即和iPhone 15系列保持一緻,而榮耀則是将最大電池循環次數做到了1500次。

Android陣營品牌們從早年間在成本效益上互相較勁,逐漸演變成對産品品質、使用體驗的提升,例如更舒适的機身材料,更耐用的電池等。

手機市場的「電池大戰」早已打響,除vivo之外,小米、華為、OPPO均帶來了自研的電池技術,目的就是做好手機最基礎的體驗。反觀蘋果,盡管在iPhone 15 Pro與iPhone 15 Pro Max上使用了更輕的钛金屬外殼,但電池容量并未增加,且快充速度也與前代保持一緻,這種「原地踏步」,屬實有些不夠看。

iPhone 15電池忽然被“加強”了,方式讓人大跌眼鏡

(圖源:Apple)

不過,蘋果終于将iPhone的電池循環提升到千次标準,也算是同步了其他産品線,例如iPad、MacBook,早在2020年就達到了1000次循環,就連Apple Watch也是這個标準。但iPhone沒有先進的電源管理系統,其電池健康能否真的達到官方标準,還很難說。

還有幾個月時間,iOS 18就要登場,這個号稱史上最強的iOS版本,不出意外的話将帶來很多與AI相關的功能,而基于蘋果對待隐私需求的态度,不少對算力需求較低的功能可能都會以本地端側運算為主。屆時,蘋果采購的這些「廉價電池」,就會成為使用者接觸到AI的最大阻礙。

但蘋果也不會太擔心,畢竟官方在售的高價電池更換服務正在等待着使用者們。

續航大戰,蘋果不能再“躺赢”了

蘋果選擇在iPhone 15系列釋出近半年時間後才為其「正名」,一方面是為了解決長期以來的電池争議,另一方面則是應對歐盟将在2025年推出的全新法案。這則法案建議,所有在歐盟銷售的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都需按照A-G劃分等級,其中一個标準就是關于電池循環,隻有超800次的循環計數才能符合iPhone所在的等級。

iPhone 15電池忽然被“加強”了,方式讓人大跌眼鏡

(圖源:Digital Trends)

說到底,蘋果也隻是為了確定iPhone能夠繼續在全球市場裡不受阻礙地展開銷售,至于使用者的體驗,或許并不是至關重要的。何況,蘋果并未公開此次測試的更多細節,我們很難判斷兩次測試是否基于同一個标準。

當然,從iPhone 15系列使用者的角度來看,自己的愛機突然被證明更「強」了,也是一樁,但假如你希望電池健康能夠達到官方的千次循環标準,那麼可能也需要注意平日的充電模式,具體方案可以參考蘋果官方提供的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