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各位都順利複工了嗎?

今年的春節,感覺比以往更加擁擠、更寸步難行。

有人被大雪封在湖南湖北的高速上數天,“帶的年貨都吃完了”: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有人自駕海南,出港輪渡搶不到票,隻得棄車買高價機票返程: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當然沖上熱搜的,還有假期開“電動爹”出行的使用者: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熱搜第一,在榜18小時,閱讀超4億: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電車開長途”的年度辯經,今年春節比任何時候都要激烈。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後悔了”

話題引爆的直接原因,是鳳凰生活日報又搞了一次“年經”推文,内容沒啥新意,還是說節假日電動車出行有多窘迫多狼狽。

沒有實際體驗,甚至也沒資料支撐,但不妨礙金句頻出。

比如“純電幹到拉薩是新中産對脾氣和勇氣的究極考驗”、“最恨自己武德不濟,跟隔壁老哥争奪充電樁的時候沒打赢”、“自己餓肚子,也要給電動爹讨一口飯吃”…

另外還翻出了N年前蔚來官方進藏宣傳,車隊後面跟保障車的舊聞來佐證觀點。

直接引來蔚來副總沈斐回應:“不知道誰這麼壞,又把這個推上熱搜”。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年初八的下午3點,微網誌話題“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後悔了”沖到熱搜第一。

每逢節假日必被炒作,但今年春節關注遠超以往, 主要原因是:

大部分使用者都是堵在回家路上身臨其境、有感而發,邊抱怨邊上網。

“電動爹”,誰破防了?

激烈争吵分大概3種流派。

一種是認為長途焦慮的純電車使用者,不會規劃行程,不了解産品用途,作繭自縛又隻會抱怨: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一種是堅定的油車黨幸災樂禍:

甚至,還有根據電車、混動、油車、換電等等不同産品,分析使用者性格背景、上升地域、人身攻擊的: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2023年大陸新能源滲透率31.6%。其中北上廣深四個超一線,新能源滲透率超過40%。公安部的最新資料,純電車型保有量為1552萬輛。

而根據交通運輸部在2023年年底釋出的最新資料,全國高速充電樁建成約2萬個,充電槍覆寫車位大約為5萬個左右。

也就是說,按照400V快充樁100kW的平均功率、車載電池平均60-70度來算,全國高速路網一天(24h)能滿足250萬車次的充電需求。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除去淩晨的6h,高峰時期的總共能滿足180萬車次充電。

而春節期間,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平均1.4億人次(交通部資料),按照3人一車,大概每天有3億多車次。

其中純電車肯定占不到1/3,但上千萬車次肯定是有了。

是以,節假日高峰期,全國高速路網的充電補能供給和需求之間,至少還有數倍缺口。

但這樣的情況相較前幾年,已經有了很大改善。

同樣是交通部和國家電網的統計資料,目前大陸充電基礎設施數量,幾乎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長。

這也是為什麼,熱搜話題是“第一批開電動爹的人”,因為鳳凰生活日報隻采訪了一個6年前開純電出行的使用者。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是以熱搜話題下大部分大部分使用者反映的真實情況,已經大有改觀: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目前來看,長途出行的确存在充電難題,也難免擠兌充電資源發生沖突,最好的選擇仍然是混動或燃油車跑長途,但純電使用者也有得期待。

産業端800V超充正在普及、電車本身的續航裡程也在突破800km、1000km,而且以往蔚來車主獨享的換電,現在也被國家認可背書。

大量主機廠、電網、石化巨頭,都開始建設換電設施。

實際上,“電動爹”熱搜第一,直接說明新能源,尤其是純電車正在大規模普及滲透,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使用者轉投新能源陣營。

自然也就對産品體驗有了更直接、更主觀的感受。

鋪天蓋地的抱怨和讨論,其實已經說明新能源赢了一局。

One more thing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又讓一部分堅定反對電動車的聲音重新活了過來。

但不管你喜不喜歡,新能源都是整個行業、國家層面推動的大變革,而且産品體驗也在快速赢得使用者青睐:

“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熱搜第一了

而且一位行業大佬“一錘定音”了:

比亞迪王傳福剛剛在公開演講中表示:

“新能源汽車發展隻會越跑越快,不會給我們留下停下來、慢下來、喘口氣的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