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購買力平價估算的GDP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規模,是個笑話

用購買力平價估算的GDP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規模,是個笑話

内容提要:

1月份,普京剛剛宣布俄羅斯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稱,中國GDP在2017年就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根據IMF用于衡量生産力和基本生活水準的PPP估算GDP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規模,是一個笑話。PPP口徑估算的GDP,存在重大的核算漏洞。比較經濟規模的大小全球都預設使用SNA法GDP。用SNA法GDP來比較,中美俄的經濟規模相差很大。

一、1月份,普京剛剛宣布俄羅斯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

用購買力平價估算的GDP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規模,是個笑話

如果中國人的記憶超越了金魚不足7秒的話,一定不會忘記,1月11日,我們很多媒體和自媒體賬号報道,普京在俄羅斯遠東會見企業家時表示,俄國已經成為歐洲第一經濟體。普京還表示,盡管受到各種制裁和限制,但俄羅斯的經濟增長依然無法被限制。俄國越來越發展,充滿了機會。

普京還說,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依然勢不可擋,究其原因是俄羅斯開辟了海外不少此前沒有的合作夥伴,包括非洲以及其他地區,這也使得俄羅斯的出口獲得了極大的增長。同時,俄羅斯還主動和其他國家建立了深度的合作關系,這也使得其經濟在短期内迅速拉升。

普京還說,相反,對制裁俄羅斯的人而言,卻極大限制了其經濟發展,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何歐洲今年的經濟會如此低迷。

二、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稱,中國GDP在2017年就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用購買力平價估算的GDP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規模,是個笑話

2022年5月15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動蕩中的2022——全球與中國經濟及政策展望”為主題的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發表講話時稱,根據世界銀行釋出的報告,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17年中國GDP達到19.6萬億美元,已經超過美國的19.5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林毅夫還說,在這樣全球版圖的變化過程中,從心理上來說最大的輸家是美國。因為整個20世紀,美國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三、根據IMF用于衡量生産力和基本生活水準的PPP估算GDP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規模,是一個笑話。

用購買力平價估算的GDP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規模,是個笑話

在經濟比較中,如果将名目看上去差不多,但口徑、用途完全不同的資料放在一起比較,就會鬧出低級笑話。比如普京認為俄羅斯的經濟規模超過了德國為歐洲第一,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規模在2017年超過了美國為世界第一。因為統計資料很多,口徑複雜,用途不一。

單單一個國内生産總值(GDP),從規模上講,就有現價與可比價,本币計價和美元計價的差別;

從增長速度來講,有環比和同比、環比和環比折年率、初始環比和季調環比(季節修勻)的不同;

從核算體系來說,有聯合國SNA(國民經濟賬戶核算體系)核算方式GDP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PPP核算方式GDP。

普京自認為俄羅斯已經成為歐洲經濟第一大國,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規模超過了美國為世界第一,依據的就是IMF釋出的用PPP核算方法核算的GDP。

看到有人使用PPP方法估算的GDP來比較歐洲經濟第一或者全球經濟第一,可能99%的人都不會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為什麼各國統計局特别是開發中國家,隻按照聯合國的國民經濟賬戶核算體系核算GDP,卻從來不核算PPP口徑的GDP?

我們一直利用各種方法來提高全民自信,國家統計局為什麼不改用PPP法來核算GDP,然後一舉超過美國來增強自信?

二是為什麼按照IMF的PPP核算方法,中國的PPP法GDP是美國的123%,按聯合國SNA法GDP,中國隻有美國的65.9%。但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繳納會費時,美國沒有要求按照有利于自己的PPP法GDP來繳納會費?

四、PPP口徑估算的GDP,存在重大的核算漏洞。比較經濟規模的大小全球都預設使用SNA法GDP。

用購買力平價估算的GDP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規模,是個笑話

實際上,IMF的購買力平價(PPP)經濟核算方法,最早來源于《經濟學人》從1986 年開始的跟蹤麥當勞公司 巨無霸漢堡包在許多國家的價格所産生的著名的巨無霸指數。IMF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數百個不同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按照IMF的權威解釋,購買力平價是一個國家的貨币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币(通常是美元),以購買相同數量的一大批産品的匯率,用于比較各國之間的經濟生産力和基本生活水準的差異。

通俗講,這個PPP的計算過程是:

第一、确定一籃子商品與服務。假如隻确定漢堡和理發價格。中國100美元可以買29個漢堡,理發20次。美國買20個漢堡或者理發4次。

第二、如果漢堡與理發消費權重各50%,按照(29*50%+20*50%)/(20*50%+4*50%),那麼計算出人民币購買力是人民币匯率的204.2%。

第三,2023年中國美元計價的SNA方法的GDP為17.7萬億美元,17.7*204.2%,推算出中國的PPP法GDP為36.1萬億美元,比美國的27.37萬億還多32%。

三郎作為統計學專業人士,也結合IMF自己承認的PPP核算中存在的問題,發現PPP至少存在四大缺點:

一是PPP試圖通過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來确定一個國家的本币購買力和匯率的差異,但實際上,即使在一個國家内部,不同地區的價格都存在巨大差異。

比如哈爾濱的大米價格與湖北仙桃的大米價格、上海的理發價格與河南的平頂山的理發價格,因為店鋪租金、人員工資、運輸成本等問題而存在巨大差異。 按PPP方法,可能西部人多但經濟落後的省份,經濟規模都會超過東部人少但經濟發達的城市。

用購買力平價估算的GDP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規模,是個笑話

二是IMF自己承認,PPP估算GDP方案中的價格核算是一項艱巨的統計工作,每年隻有能力更新極少品種的價格。

本段之前的截圖,來自IMF官網《PURCHASING POWER PARITY: WEIGHTS MATTER》一文中的一段。其大體意思是,他們估算PPP方法的GDP所依據的價格,絕大多數商品與服務價格都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估算的,并非各國提供的實際價格。這意味着購買力平價率的測量,實際上誤差很大。

這也是為什麼IMF一直從來不對外公布他們估算各國PPP方法GDP的原始價格資料的原因。因為用PPP方法估算GDP的原始部門,IMF很清楚其原始價格資料,完全經不起公開的核查。

用購買力平價估算的GDP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規模,是個笑話

三是PPP的核算結果,否認了運輸、服務品質、環境、租金對經濟的貢獻,而實際上,這些恰恰是經濟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基于該特點,經濟越落後的地方,PPP核算的結果比SNA方法增加得越多。

比如印度,SNA方法計算的GDP隻有中國的20%,用PPP計算的GDP達到中國的42%。

四是經濟的核算,從實物核算到貨币核算,與國際貿易從物與物交易到貨币交易,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方向。

所謂購買力平價核算(PPP),其核心就是試圖用實物數量的核算來消除商品價格和貨币價格(匯率)對經濟活動的影響。這與經濟活動現實格格不入,也與經濟發展趨勢嚴重背離。因為企業與企業、人與人、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的所有經濟活動,都建立在商品價格與貨币價格之上。人類再也不可能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

經濟學家Michael R. Pakko和Patricia S. Pollard在其購買力平價的著名論文《Burgernomics》中,也專門解釋了為什麼購買力平價理論不能很好地反映現實經濟的原因。

五、用SNA法GDP來比較,中美俄的經濟規模相差很大。

2023年,美國用SNA法計算的GDP為27.37萬億美元,現價GDP比上一年增長6.3%。

中國GDP為17.7萬億美元,比美國少35.3%,本币現價GDP增長4.6%,但美元GDP下降了1.2%。中國經濟規模依然為全球第二。

俄羅斯GDP為1.86萬億美元,比美國少93.2%,本币現價GDP增長12.9%,但美元GDP下降了17%。俄羅斯經濟規模在歐洲低于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為歐洲第五,在全球經濟規模中,低于加拿大,為全球第11。

經濟規模歐洲第五也敢自稱歐洲第一,普京的經濟常識印證了一句話:“無知者無畏 “!

林毅夫也如此。

【作者:徐三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