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的夫妻,最怕“疲軟”二字,希望引起重視

作者:點子的資本

01

看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被于謙妻子白慧明深深吸引了,覺着她是一個既漂亮溫婉,又明朗賢淑的好女子。

節目中看見她年輕時的照片,樣貌美麗清純,特别勾人眼球,尤其是男人。

是以,于謙才會在那麼多群演中一眼相中了她,對其狂追不舍,想法設法把她“拐”回家,讓她的美隻屬于他一人所有。

婚後兩人也一起攜手度過了難忘的歲月,節目裡白慧明就提到過,兩人半夜裹着大被,在被窩裡同吃一盤煎雞蛋。

于謙那時出遊還會帶着白慧明,雖然不是二人行,還有于謙弟子們同遊,但依然讓白慧明記憶猶新當時的快樂。

正因如此,她才會在節目中滿臉向往地談起此事,說當時真是好:她和于謙兩個人,簡簡單單地在一起過小日子,心裡沒事,自己每天都感覺心滿意足。

可是,還有後來,後來啊,日子變了!

人到中年的夫妻,最怕“疲軟”二字,希望引起重視

于謙越來越出名,演出越來越多,經常是說走就走,招呼都不打一聲就離開了。

白慧明一開始可能很不習慣,越往後這樣的事情越頻繁,她就習以為常了,自己扛起家裡的一切,不再指望于謙幫忙。

于謙也習慣了在家裡做甩手掌櫃,兩人到了民宿,行李箱那麼沉都是白慧明自己一個人搬來搬去,于謙坐那無動于衷。

在舞台上那麼能說的相聲演員,一句一個包袱,逗得觀衆樂得前仰後合,在家裡和妻子一起時,卻連句話都沒有,特别沉默寡言,反差特别大,讓人不習慣。

節目裡,于謙和白慧明的互動也特别少,于謙已經習慣性忽略妻子的存在,他去買釣魚竿時,把妻子丢在一邊,自顧自和店主商讨釣魚工具的優劣。

白慧明在一邊等着無聊得要命,于謙還兀自沉浸于自己的快樂中,毫無察覺。

人到中年的夫妻,最怕“疲軟”二字,希望引起重視

大家相約砍竹子去,于謙領着弟子就走,把白慧明丢在家裡,完全不顧及她獨自一人的孤單寂寞,隻因于謙早已習慣了把她留在原地等候。

白慧明面對此情此景不委屈嗎,不難過嗎,沒有怨言嗎?

她委屈滿腹,她傷心難過,她怨言挺多。

她想得到丈夫于謙的關愛和重視,想他能夠尊重她的感受,在乎她的情緒,可以好好愛她。

但她也習慣了隐忍,習慣了緘口不言。

于是,一個習慣性忽視,一個不主動表達,兩個人的情感沒有互動,感情自然無法流動,那這婚姻隻能悶得令人窒息。

02

明星夫妻如此,普通夫妻亦然——一對中年夫妻的真實寫照:早已各睡各的,卻也懶得離婚。

自從兒子上大學離開家之後,劉蓉跟丈夫就沒話說了,之前他們之間的交流也僅限于“孩子”這個話題。

人到中年的夫妻,最怕“疲軟”二字,希望引起重視

“今天中午我加班,你回家給孩子做飯。”

“孩子晚自習改點了,六點接他放學。”

劉蓉和丈夫周民之間的對話一天也沒有兩句,僅有的兩句也是關于孩子的。

屬于夫妻間的情感交流幾乎為零,他們結婚多年,對另一半早已沒了新鮮感,兩個人牽手就跟自己左手摸右手一般。

孩子在家時,還能拿孩子做“引子”說上幾句話,孩子一走,兩人相對靜默無言。

劉蓉和周民就連吃飯這種生活中的頭等大事,都是糊弄着來。

周民要吃面條,劉蓉就給他煮了一鍋清湯寡水面,别說肉絲和綠葉菜了,就連醬油都沒給他放一滴。

“這是給豬吃的嗎?”周民怒氣沖沖說道。

“那你是豬嗎?吃現成的還嫌東嫌西,有本事你自己做,事多!”劉蓉一句不讓地怼了回去。

人到中年的夫妻,最怕“疲軟”二字,希望引起重視

從此兩人吃飯徹底分開,一個吃肉,一個吃菜,一個先做先吃,一個後到後嘗,根本就不在一個飯鍋裡攪馬勺,也不在一張桌上吃飯,彼此誰也管不着誰。

吃飯不在一起,睡覺也是分房睡,劉蓉嫌周民打呼噜影響她睡眠,周民也不讓勁兒,說劉蓉總是磨牙,總把他半夜吵醒,他也不要和她睡一張床。

兩人越過越不像一家人,劉蓉更是以工作忙為由,幹脆住在機關宿舍不回家了。

03

按理說,日子都過成這樣了,再湊合也沒什麼意思,不如痛快地離婚算了。

可就像日劇《最完美的離婚》中所說的那樣:

婚姻最壞的結局并不是離婚,而是成為“面具夫婦”。沒有期待,沒有關心,沒有愛,卻因為孩子或其他,不得不在一起生活,這才是婚姻最大的不幸。

劉蓉和周民正如劇中台詞所說,為了孩子他們不能離。

人到中年的夫妻,最怕“疲軟”二字,希望引起重視

孩子還沒結婚,将來如果孩子找對象,聽說父母離異了,孩子會被對方家庭瞧不起,這是做父母的失職,是以不能離。

還有一個不能離的原因,就是兩人在一起生活這麼多年,經濟利益和人脈關系早已捆綁在一塊,根本剝離不開,隻能湊合着、對付着往下過了。

用周民的話來說就是:“都這麼大歲數了,還離啥婚,還不夠讓周圍人笑話的呢!”

劉蓉也說:“日子就這麼對付過吧,願意瞅就瞅他一眼,不願意搭理他,我就離他遠遠的,省着看着他就煩!”

人到中年的劉蓉和周民,彼此感情雖然淡漠了,但婚姻觀竟出奇地一緻,日子對付着過吧,能湊合,就絕不離婚,嫌丢人。

但既然不離婚,那就改變一下彼此相處方式,讓日子盡量往好裡過吧!

不,堅決不改。都老“幫菜”了,沒那必要。

劉蓉和周民明知婚姻處于“疲軟”狀态不好,卻都還聽之任之,兩人都懶得再去探尋新的相處模式,更不願改變自己現有的生活方式,嫌麻煩。

如此“疲憊”的婚姻,哪來幸福可言啊?

人到中年的夫妻,最怕“疲軟”二字,希望引起重視

04

人到中年的婚姻,最怕“疲軟”二字,希望能引起重視。

要想解決中年夫妻“疲軟”的婚姻狀态,讓夫妻步調一緻,有兩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不妨一試。

首先,就是兩個人要有共同的生活目标,或是共同學習,一起進步,或是一起娛樂,享受生活,或是共同出行,環遊世界。

隻有夫妻倆擁有共同目标,才能從彼此身上感受互相支撐的力量,生活将變得充滿暖意和美好。

其次,是中年夫妻間的溝通要是有效的、良性的,不能不溝通,更不能“暴力”溝通,無效溝通。

白慧明分明十分渴望于謙能帶自己一起去砍竹子,但白慧明不懂主動表達。

結果就是,白慧明不願把心裡想法說出來,于謙又大大咧咧感受不到妻子的意圖,結果白慧明特委屈,于謙很無辜。

夫妻雙方可以直接跟對方表達自己的需求,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欣喜;夫妻間不要吝啬于向對方說情話,愛就要大聲說出來,不要羞于啟齒,夫妻不丢臉。

願已處婚姻“疲軟”狀态的中年夫妻,都能有勇氣做出改變,讓婚姻生活更幸福,情感之樹長青。

大多數人的婚姻,過着過着就會進入平淡期,特别是人到中年,這種平淡和厭倦的感覺會更明顯,很多人甚至會習以為常,認為日子就是這麼過的。

但我想說的是,婚姻就如同一朵美麗的花,如果你疏于打理,甚至連施肥澆水都忘了,它又怎麼可能還會嬌豔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