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作者:融媒雜志

新春新市,物阜民豐,百業興隆。

舉起杯、聚個餐、守好歲,傳統在赓續;賞新片、買非遺、去旅行,年俗更新潮。好一個年味兒十足的開年市,好一個煙火氣升騰的中國年!

讓我們在濃郁年味兒裡感受人文與經濟交融共生之和、相得益彰之美。

活力中國年

年味充盈市場

一桌年夜飯,不盡團圓情。

龍頭造型的行運金龍包、用粉色小龍點綴的豆茸酸奶糕、寓意“盆滿缽滿”的盆菜和“步步高升”的年糕……廣州酒家今年的年夜飯,飽含吉祥的好意頭。

“與往年相比,今年顧客預訂年夜飯周期更早、速度更快、态度更積極。”廣州酒家龍津西路店店長楊洪強說,“今年的年夜飯套餐去年12月起就被訂滿了。多款成品、半成品年菜的線上銷售情況也很火爆。我們還聯合廣州博物館等文博機構開展春節民俗體驗活動,餐桌更添‘文化味’。”

從全家上陣采購食材制備年夜飯,到選擇在飯店享受年夜飯,再到根據群衆需求提供更有滋味更有内涵的年夜飯,中國人的“舌尖文化”與“舌尖經濟”相輔相成。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9日,人們在江蘇省蘇州市一家餐館内享用團圓飯。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商務部大資料監測顯示,今年除夕,大陸部分重點大型連鎖超市即時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約20%。年夜飯等服務消費火熱。除夕當天,重點電商平台線上餐飲銷售額同比增長40.8%。

吃飽喝足,上街接福。大年初一一早,北京王府井商圈已經人頭攢動。在王府井工美大廈前,披上龍年新衣的“冰墩墩”化身“龍墩墩”,威武喜慶,吸引不少人拍照打卡。

來自湖南的陳女士一口氣買了三個“龍墩墩”毛絨玩具,她興奮地說:“初一買‘龍’,新年一定會龍馬精神!”

乘着賀歲東風,“龍墩墩”再次跻身文創界“頂流”。自2023年12月7日正式開售以來,各線下門店累計銷售“龍墩墩”系列産品約60萬件。

良渚博物院的龍首玉顔鏡、中國郵政以甲辰龍年生肖郵票圖案為主題的文創冰箱貼、華為的龍年典藏版耳機……龍,賦予創作者靈感,豐富消費者選擇。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13日,遊客在河南商丘古城年貨大集上購買龍帽。新華社發(李恒 攝)

在西南财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王祎看來,中國生肖經濟火熱的背後,是基于生肖的文創和品牌營銷與現代國潮消費趨勢相結合,通過創新融入多樣化的文化元素,進而激發的消費新活力。

祖國東北,一條由傳遞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火炬人群組成的“巨龍”格外醒目。2月17日,“十四冬”将在内蒙古呼倫貝爾開幕。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3日,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在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進行,這是“十四冬”開幕前的最後一次火炬傳遞。新華社發(西日呼攝)

“我們推動冰雪産業與文化、體育、旅遊深度融合,力争實作旅遊拉動消費更新,促進冰雪經濟提質提效。”呼倫貝爾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副局長楊紅說。

以承辦“十四冬”為契機,内蒙古冰雪旅遊迎春“綻放”。據内蒙古文化和旅遊廳統計,春節假期第一天,全區接待國内遊客390.97萬人次,是2023年同期的5.66倍,實作旅遊收入26.88億元,是2023年同期的7.61倍。

旅遊團圓、休閑過年,大好河山成為人們歡度新春佳節的壯麗背景。

在新疆喀什古城,彩燈高挂、福字盈門,民族風情與春節裝飾相映成趣。來自甘肅的遊客張格興奮地說:“走進其中,買買逛逛,才能真正體會到‘新疆是個好地方’的人文之美。”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4日,遊客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區汗巴紮夜市遊覽。新華社發(蔡增樂攝)

據統計,春節假期前四天,喀什地區共接待遊客86.14萬人次,同比增長205.90%;實作旅遊收入7.09億元,同比增長216.52%。

德國媒體指出,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數以億計的中國群眾在春節假期内傳回故鄉、探親訪友。春節期間人們外出聚餐、購物、旅行的意願會大幅提升,假日消費需求充分釋放。

年味濃厚,市場紅火。古老春節,為開年經濟鋪就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13日,遊客在西安市美食文化街區回民街遊覽。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人文中國年

産業赓續文脈

這個春節假期,遊人紛紛走進擁有2500多年曆史的江蘇蘇州平江路,感受古城之春、體驗國風新年。

花燈綴滿小橋,紅綢映照流水;紅色的貨攤随着古街巷綿延,香囊福袋沁人心脾……順應人們需求,平江曆史文化街區推出新春年味市集等一系列活動,讓市民、遊客在江南年俗中領略傳統文化魅力。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15日,遊客乘坐手搖木船遊覽江蘇蘇州平江路水巷。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資料顯示,春節假期前三天,平江曆史文化街區累計客流量超過40萬人次,創曆史新高。

“傳統文化的生命張力在實踐中。”蘇州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王俊認為,彰顯江南文化特色的文旅新業态、文化新場景、文創新産品,不僅赓續佳節傳統,而且讓中國人骨子裡的傳統文化基因與現代文明交相融合,實作了春節文化和現代經濟和諧共生。

當文化浸潤經濟,傳統年俗更有寄托,新年俗也在不斷醞釀。

在陝西延安,春節期間,延安紅街、南泥灣紅色小鎮等紅色文化主題街區遊客接待量屢創新高;《延安保育院》《再回延安》等紅色演藝項目一票難求。豐富多彩的活動,将紅色文化與春節文化緊密結合,為群衆送上節日文化大餐。

“趁着假期,我特意帶全家人來延安遊玩,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到厚重的紅色文化,也培養了孩子的家國情懷。”來自陝西漢中的遊客王建華說。

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從延安,到西柏坡;從中共一大紀念館,到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中華大地上,一個個“紅色地标”的璀璨光芒,在萬家團圓之時更顯奪目,吸引人們紛至沓來。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10日,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賀新春活動,紀念館前遊人衆多。新華社發

以經濟“活化”文化,春節經濟也在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遼甯遼陽,非遺民俗遊園大廟會上打鐵花引來陣陣叫好;四川成都,武侯祠成都大廟會上傳統花燈講起現代故事;江西南昌,第二十屆繩金塔廟會讓古老曆史文化街區“活”起來……傳承千百年的老手藝、老行當,在這個春節生機勃發。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10日,遊客在河北省遵化市團瓢莊鎮山裡各莊景區觀看打鐵花表演。新華社發(劉滿倉 攝)

來到2024天津市第二屆西岸非遺·老字号年貨節,近百家中華老字号品牌、津門老字号品牌、非遺項目令人目不暇接,市民遊客逛市集、買年貨、賞非遺,熱鬧的市場烘托出濃濃的年味兒。

天津市市級非遺項目王氏手繪盤絲傳統服飾制作技藝第四代傳人郁從霞說:“我們在這裡展示非遺項目和非遺産品,老人們看到了非遺的創新,孩子們領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内涵。通過非遺年貨節,我們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實作了非遺文化的傳播。”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11日晚,人們在濟南市趵突泉公園觀賞花燈。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自信中國年

新春孕育希望

球場内,隊旗招展、蘆笙悅響、鑼鼓喧天;球場外,燈籠高挂、遊人往來,一派熱鬧的過年景象……大年初四,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甲辰龍年的“村超”拉開大幕。

“這是‘村超’賽事在2023年盛夏火爆‘出圈’以來,榕江人在春節期間迎來的首個大型‘文體嘉年華’,吸引了上萬觀衆。”現場解說員、榕江人楊兵自豪地說,以“足球運動”和“民族文化”為鮮明特色的“村超”,不僅增添了節日氛圍,還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鼓舞着人們以更加昂揚的精神面貌努力奮鬥。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3日,2024全國“村晚”示範展示活動暨貴州“村超村晚”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拉開帷幕。這是音樂煙花秀在“村晚”上演(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過去一年,“村超”系列賽事全網浏覽量超580億次,累計吸引遊客733萬人次,有力帶動榕江酒店、餐飲、特色産品消費。

“開門紅”赢得“滿堂彩”。人文之美正不斷豐富高品質發展的内涵,在改革創新中傳承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突破70億!2月16日,2024年春節檔票房再度傳來捷報。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2月12日,在貴州省仁懷市烽禾影城,市民從春節檔電影宣傳海報前經過。新華社發(陳勇 攝)

觀影過年已經是許多人習以為常的文化活動。來自杭州的65歲影迷王愛虹和家人春節期間到上海省親,就特地安排了全家人“影院休閑一日遊”。“大家一起看了《第二十條》《飛馳人生2》,馬上要看《熱辣滾燙》,特别開心。”王愛虹說。

資料顯示,2月10日至11日,48小時内就有超過130萬人次在上海購票觀影,上海成為春節檔起步階段全國觀影人次最多的城市。各大院線開足場次、加排零點場,滿足觀衆的多元需求。

“今年春節檔佳片多、人氣旺,尤其是國産喜劇影片品質不斷提升,觀衆好評如潮。”UME影城上海新天地店店長盧瑛預計,電影票房還将進一步沖高。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資訊采集平台資料也顯示,2月1日至29日,各大票務平台在售演出項目數量2200餘個,場次超8500場。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文化消費在春節期間創造經濟收益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充實人們的精神世界。

“不遠千裡來泉州,除了想體驗簪花,更想深入了解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内涵,也為節後複工好好放松精神。”來自武漢的遊客朱林軒選擇到泉州古城過年,享受“慢”下來的假期。

在年味兒裡感受人文經濟魅力

2024年1月26日,頭戴簪花的遊客在福建省泉州市蟳埔村遊覽。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文化興盛、經濟繁榮,這是泉州的真實寫照——它是擁有世界遺産點2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44處的人文之城,也是GDP破萬億、擁有九大千億産業叢集的繁榮都市。

2023年,泉州市累計接待國内外遊客8652.9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53.9%;累計實作旅遊總收入突破千億,達1002.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8.9%。人們在此享受千年古城煙火氣息,城市也在“雙向奔赴”中更新發展。

“深度挖掘本地文化遺産資源和傳統民俗,泉州将通過舉辦非遺年貨節、元宵燈會等民俗活動,力争再現宋元泉州繁華盛景。同時,還推出發放文旅消費券、折扣減免等惠民措施,讓人們有獲得感、幸福感,更好滿足人們對‘世遺之城’的向往。”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呂秀家說。

龍騰虎躍、魚躍龍門。透過新春中國經濟這扇窗,人們見證人文與經濟交相輝映的開年圖景,品讀着“發展為了人民”的中國實踐。

這個春節,我們感受高品質發展的人文價值,自信滿滿開啟新一年。

來源:新華社用戶端

編輯:鄧汝濛

【聲明:本号為宣傳傳媒領域融合創新的理論與實踐平台,屬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