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冀東“關雲長”,曾帶領出關第一軍鏖戰東北,55年為何沒授銜

作者:伏生的自留地
他是冀東“關雲長”,曾帶領出關第一軍鏖戰東北,55年為何沒授銜

他是一個有着76年黨齡的老共産黨員,李大钊親自把他引上了為之奉獻一生的革命道路。

他曾是一個有着赫赫戰功的軍人,有過壯歲旌旗擁萬夫的氣魄。當年他上司了冀東人民反抗日僞統治的大暴動,并在抗戰勝利後率部首入東北。曾任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副總司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曾擔任過司法部主要上司,為司法行政系統恢複重建、為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付出過許多心血。

他現任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第一副會長、李大钊研究會名譽會長,正在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發揮餘熱。

他是冀東“關雲長”,曾帶領出關第一軍鏖戰東北,55年為何沒授銜

他,就是李運昌。

李運昌這一生注定要從戎。1925年秋,李運昌等青年被中共樂亭縣委選去蘇聯學習。但是,到北京找到李大钊後,因去蘇聯的輪船已開走,李大钊就派他去考廣州黃埔軍校,成為第四期學員。1926年秋畢業。

1927年國民黨叛變革命後,他率這支工農武裝“惠潮梅革命軍”迂回贛南,轉戰汝城,到湖南。(這支隊伍與當地農民軍彙合編為湘南革命軍第二師,準備和毛澤東上司的第一師一起參加舉世聞名的秋收起義。後遭敵人襲擊,二師潰散未能參加。)

南方大革命失敗後,李運昌回到北方白區,先後在河北、天津、沈陽等地上司開展艱苦對敵鬥争。

1927年初冬,李運昌回到了樂亭,此時的樂亭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李大钊已經犧牲,原來的縣委主要上司都已退黨。心情沉重的李運昌并沒有灰心,決定在家鄉重建黨組織。1928年以李運昌為縣委書記的樂亭新縣委成立了。1929年8月17日他在天津發傳單時被捕,由于人長得瘦弱,沒有暴露身份,被當成進步學生判了一年零一個月的刑。在天津第三監獄坐牢,他和獄中的共産黨員組成秘密黨支部,舉行過一次絕食鬥争,支部書記是彭真。

也許是灤河母親的召喚,8年之後,1937年到延安參加白區工作會議和黨代會後,李運昌回來主持順直省委工作。10月,他受命回到冀東抗日武裝,開展遊擊戰争,親自組織和上司了冀東抗日大暴動。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共北方局決定派李運昌再回冀東,組織抗日遊擊戰争。1938年2月9日,黨中央決定組織冀東大暴動。

他是冀東“關雲長”,曾帶領出關第一軍鏖戰東北,55年為何沒授銜

李運昌說:“冀東的暴動和别的暴動不一樣。這個地區,日僞已經統治了5年,他們建立了完備的僞組織,有數目衆多的僞警察。保安隊在此之前的1934年,遷安、遵化的暴動都失敗了。是以對這次暴動,中央非常重視,派晉察冀軍區5000名八路軍東進支援暴動。這5000八路軍既給群衆壯了膽,擴大了暴動規模,也有效地給一些野心家警告。當時的局勢很複雜,一些其他勢力都想奪取暴動隊伍的上司權。我們的黨一開始就注意到這個問題,是以冀東暴動後大多數隊伍控制在黨的上司下。”

1938年6月,李運昌在河北豐潤縣(今唐山市豐潤區)田家灣子村主持召開了軍事會議,對暴動進行部署。1938年7月6日,在共産黨的上司下,冀東大暴動首先從灤縣爆發。緊接着岩(發音niè)口、開灤煤礦、遵化、玉田、蘆龍、馬城(今屬唐山市灤南縣)、興隆、樂亭等地也開始了暴動。整個冀東地區近20萬人揭竿而起,反對日僞的殘暴統治。暴動部隊曾編成47個總隊,1938年底,暴動隊伍在鐵廠和八路軍主力會師。随後,冀察熱遼軍區宣告成立,宋時輪任司令,鄧華和李運昌擔任副司令。

冀東暴動勝利後,華北的局勢有了很大的改變。這支共産黨上司的部隊,長期活動在長城内外渤海沿岸、山海關附近。這支隊伍牽制了東北日僞,也威懾日僞統治的重點都市——北平,為後來我黨建立冀熱遼根據地、經營東北奠定了基礎。

李運昌用8年時間,在僞滿洲國的邊境線内外,上司建立了冀察熱遼抗日根據地,對全國抗日戰争的勝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他是冀東“關雲長”,曾帶領出關第一軍鏖戰東北,55年為何沒授銜

1945年8月,李運昌奉朱德總司令的指令,率三路大軍挺進東北,是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出關的第一軍。李運昌率部出關的戰略偵察,為黨中央在抗日戰争結束後及時做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決策提供了依據。

李運昌率部隊出關,在兄弟軍區部隊未到之前,就配合蘇聯紅軍解放了遼甯、熱河全省,以及黑龍江、吉林的西部地區。部隊由出關時的1萬多人,迅速補充、擴編到10萬多人,組成10個步兵旅、兩個炮兵旅和若幹獨立團。

由于出關部隊出色地完成任務,蘇聯紅軍對他們的态度很好。進入沈陽之初,蘇聯紅軍就把日本關東軍的武器倉庫交給他們看管。庫裡的武器能裝備幾十萬人。

冀熱遼軍區的部隊搶先出關,行動快,進展迅速,受到了劉少奇等上司人的高度贊揚。另一方面,肅清敵匪,抵抗住國民黨部隊進攻為我黨大部隊進東北創造良好條件。

1945年10月27日,兩艘美國軍艦運送國民黨軍隊抵達葫蘆島,想登陸進東北,受到了李運昌、沙克屬下的三十一團的阻擊,被迫退回秦皇島。這是共産黨部隊和國民黨部隊在東北大地上第一次交鋒。

随着我黨的幹部和軍隊不斷出關,我們在東北終于立穩了腳。1945年10月31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成立,林彪任司令,呂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運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忠任第三副司令、肖勁光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至此,國、共兩黨角逐東北的曆史正式拉開帷幕。中國共産黨上司的軍隊最終取得遼沈戰役的勝利,進而奪取全國的勝利。李運昌上司的冀熱遼軍區搶先進關,功不可沒。

後來,蘇聯和國民黨政府訂立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蔣介石要對東北進行“行政接收”,蘇聯受條約的限制,收回了武器倉庫,也不讓李運昌的部隊駐沈陽了。

他是冀東“關雲長”,曾帶領出關第一軍鏖戰東北,55年為何沒授銜

那時林彪是東北聯軍司令員,他本來了解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應該出面說明這一情況,以免兄弟部隊之間産生誤會。但林彪沒有那樣做,相反,散布輿論,制造隔閡。他專門成立調查小組,清查出關部隊的倉庫,沒有發現問題,才把這件事擱下。

1945年11月,國民黨部隊占領錦州,把攻擊方向對準熱河地區,中央軍委指令林彪配合熱河地區作戰,以阻止敵人切斷我華北與東北的聯系。林彪對中央的訓示置若罔聞,12月在阜新舉行的一次軍事會議上,他說:“我的方針已定,不再改變。要配合熱河作戰,你李運昌去配合吧!”這樣,在停戰令生效之前,敵人還是占領了熱河地區的重鎮平泉,給我軍爾後的作戰造成了很大困難。李運昌心裡自然很氣憤。

李運昌傳回熱河時,隻帶回3個步兵旅和1個野炮團,其餘的老部隊和擴編的部隊約5萬多人全部交給了東北民主聯軍。

中央沒有給過李運昌什麼處分,但是林彪的得勢及其造成的影響,長期無形地扼制着李運昌的命運。

李運昌在近20年的戰争歲月裡,任過許多職務,從1938年到1945年他就先後擔任冀東抗日聯軍上司人、冀東軍分區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十三軍分區司令員、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抗日戰争時期冀東流行着歌曲:“李運昌司令員,率領八路三個團,打得鬼子心膽寒……”

李運昌成了人民群衆心目中傳奇式的英雄。是以,盡管建國後他又曾任熱河省政府主席兼省委書記、交通部副部長、司法部副部長兼黨組書記等,現在,在我的故鄉唐山,人們仍然稱呼他為“司令員”,據說在京東、以及承德、赤峰、遼西地區的人們至今也這麼叫他。

他是冀東“關雲長”,曾帶領出關第一軍鏖戰東北,55年為何沒授銜

建國後,家鄉人聽說李運昌“犯了錯誤”,心裡難過;林彪倒台後,又聽說他被林彪“整”,心裡格外氣憤。

赫赫有名的戰将李運昌,很早就離開了軍隊,随着全國的解放,越來越少有人知道他。說起來,這與軍事有關,與林彪有關。聶榮臻元帥說:“此事使李運昌、曾克林等同志受到很大埋怨,其實,這件事不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