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作者 | 陸一鳴

編輯 | 騰宇

題圖 | 《第二十條》

春節檔電影激戰一周,不少觀衆發現,《第二十條》的後勁有點大。

大年初一上映的六部新片,根據票房表現大緻可分為三檔。其中,《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2》跻身頭部,票房雙雙破20億元,排片加起來接近60%;《熊出沒》和《第二十條》則在腰部,票房也突破10億元,聯手包攬剩下的四成排片;底部則是《我們一起搖太陽》和《紅毯先生》,票房至今未過億,已經先後宣布退出春節檔,擇期重映。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随着《我們一起搖太陽》《紅毯先生》撤檔,春節檔電影隻剩下四部。(圖/《第二十條》)

截至2月16日晚,《第二十條》票房超過11.5億,單日票房反超第三名《熊出沒》,且連續三天逆跌(相比前一天票房不降反增),總票房也有超過《熊出沒》的趨勢。

從《狙擊手》《滿江紅》再到《第二十條》,張藝謀已經連續第三年征戰賀歲檔。《第二十條》豆瓣開分8.0,目前降至7.7分,仍然是張藝謀自2014年《歸來》之後評價最高的一部作品——換句話說,這是張藝謀近10年最好的作品。

但《第二十條》看起來并不像正常意義上張藝謀的作品。在不少人看來,它的畫面像電視劇,對白像獨幕喜劇,全然不見以往張藝謀對于色彩和攝影的高追求。

這樣一部“含謀量”最低的電影,怎麼成了近年最佳?

(以下内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今年最好笑的獨幕喜劇,在電影院裡看的

今年的春晚,火的是尼格買提魔術助演翻車和“春山學”,語言類節目則比較黯淡。而春晚缺失的笑點,被《第二十條》補足了。

《第二十條》是典型的多線叙事,故事圍繞着雷佳音飾演的檢察官韓明展開。韓明人到中年,事業線增生速度比不上前列腺,家庭沖突則比腰間盤還突出。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圖/《第二十條》)

這位“和稀泥”專業戶,要同時應對三件棘手的事情:兒子因見義勇為制止校園霸淩,打傷了教導主任的兒子,被認定故意傷害,面臨行政拘留的風險;正在調查的案件裡,村霸的兒子淩辱貧苦村民夫婦後被反殺,村霸一家軟硬兼施要求嚴懲兇手,主辦同僚認為村民存在防衛行為,卻苦于找不到關鍵證據,在限期辦結的壓力下,這個燙手山芋被丢到韓明手上;此前辦結的案件裡,一位公共汽車司機因打傷在車上猥亵女乘客的色狼入獄,出獄後還在不斷上訪……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範偉飾演的村霸帶人在檢察院門口鬧事。(圖/《第二十條》)

影片的營銷點之一是“全員熟臉”的陣容,很多配角來自去年大熱影視作品如《狂飙》《漫長的季節》《宇宙探索編輯部》,出演過張藝謀上一部作品《堅如磐石》的于和偉、李乃文、許亞軍也有客串。

不少觀衆将這種“演員亂炖”戲稱為“在漫長的季節裡狂飙”:檢察官有高葉和王骁,被刺死的小流氓是《狂飙》裡的“李宏偉”,範偉飾演的村霸帶着“麻子”和“瘋驢子”為兒子出頭,而他在《漫長的季節》裡的兩個兒子“王陽”和“王北”也沒閑着,一個是檢察院的年輕檢察官小王,一個成了霸淩同學的男高中生,就連派出所負責接待的民警,也是“保衛科科長邢三”。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圖/《第二十條》)

片名《第二十條》,取自《刑法》第二十條關于“正當防衛”的條款。在2023年1月公示的備案立項資訊裡,原本偵辦村霸一案的檢察官是男性角色“呂正方”,到了7月份開機拍攝時則變成了女性角色“呂玲玲”。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圖/《第二十條》)

這個改動比較重要,一方面,能夠增加韓明與妻子李茂娟(馬麗飾)以及同僚兼初戀呂玲玲(高葉飾)因為誤會産生的笑點(盡管多數時候比較老套);另一方面,呂是一個火箭助推器式的角色,堅持理想、不夠圓融,影片前半截主要靠她頂住各方壓力查找真相,當然最後完成使命還是靠男主的大段演講,但如果沒有她,電影主要女性人物就隻剩下馬麗和趙麗穎:一個是男主妻子,一個是案件受害人,女性視角無疑太過單薄。

除了堪比獨幕喜劇的密集笑點,《第二十條》的另一個優勢是全員演技線上,無論是雷佳音、馬麗的生活化表演,還是趙麗穎飾演的殘障母親,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圖/《第二十條》)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張譯,他演了一個默許兒子霸淩同學的中學教導主任,在雙方家長交涉時把那種裝腔作勢、道貌岸然的勁兒拿捏得非常到位。張譯以往出演的大多數警察、特工等正面形象,但演得最出彩的還是“奸角”,去年的《滿江紅》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關于《第二十條》,有種批評的聲音是說吵架内容過多,以至于喧賓奪主,擠占了原本的嚴肅表達。但這很可能是導演有意為之。

《第二十條》,不是《秋菊打官司》

同是張藝謀拍攝的訴訟題材電影,很多觀衆自然聯想起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但兩者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可比性。

在上映前與董宇輝的訪談裡,張藝謀說自己年輕時“喜歡把演員當工具,讓演員靜态地表達你的意象理念,覺得自己這個畫面多有意義,但人物是零”,現在他則認為,“讓演員充分地發揮,是導演最重要的功課”。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圖/《第二十條》)

如果說張藝謀以往的作品像傳統作坊的高粱酒,醇厚濃郁、風味獨特,那麼,《第二十條》就像一塊酒心巧克力,标準的流水線産品,用獨幕喜劇式的甜,包裹現實社會的辛辣。

雷佳音在路演時透露,自己拿到劇本時感覺這完全是“一部正劇”。結果開拍沒幾天,雷佳音就被“逼到盡頭”,因為導演每天都要求他在戲裡加喜劇包袱。

在一則廣為流傳的拍攝花絮裡,一場“酒桌吵架戲”開拍前,馬麗抱拳向演對手戲的張譯打預防針,“待會兒要是哪句話沖突上了,不是我本意啊”。不難看出,片中吵架拌嘴的戲幾乎都是演員自行發揮。這樣集體創作還有更多,根據《娛理》對劇組的采訪,“用撲克牌比喻家庭關系”的概念最早是雷佳音提出來的,“按摩椅捉奸”的戲份則是馬麗的創意。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圖/《第二十條》)

近年來,張藝謀的作品逐漸從“晚會型”過渡到“獨幕喜劇型”,前者依賴宏大叙事和人海戰術,後者則以人物對白為主,依靠片段與笑點驅動叙事。之前的《堅如磐石》《滿江紅》都能夠看出這種過渡痕迹。

坦率地說,《第二十條》本質上是比較工整的,接近遼甯衛視水準的“晚會獨幕喜劇”式作品。它的幽默段落妥帖,笑點不算低俗,也隻有在獨幕喜劇舞台的“樣闆間”世界裡,才會出現如此怕老婆的丈夫、把兩瓶陳年茅台全留給女兒的重女輕男的老父親,以及“老師+律師”的家庭敢拿捏“警察+檢察官”的家庭……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圖/《第二十條》)

本片有一個令人疑惑的宣傳點是“尺度大”,但全程看下來隻有一段強奸戲稱得上鏡頭大膽(但是否有必要拍得如此細緻還有待商榷)。除此之外,《第二十條》對于社會現象的呈現是正面積極的——片中的檢察官很負責任,不僅替當事人奮力奔走,還主動幫當事人找工作、看孩子;上司裡也沒有壞人,前面限期破案是負責任,後面平反時帶頭鼓掌是有魄力;看守所也特别好,李茂娟進去之前還擔心受欺負,結果一周吃胖了7斤;唯一能夠稱得上冒犯的劇情也就是“烈士親屬裡也有壞人”,最有官僚氣息的反面人物則是一名中學老師,某種程度上有撿軟柿子捏的嫌疑。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圖/《第二十條》)

在片中,推動“正當防衛”的判決,呂玲玲缺乏的是機會,韓明缺乏的是勇氣,而勇氣有時候就來源于很簡單樸素的道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法律是讓壞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

“機會、勇氣、動機合而為一的時刻不多,它們的合一隻能依賴于人的不成熟。”被張藝謀拍了兩次的小說《陸犯焉識》裡的一句話,放在《第二十條》裡也意外地貼切。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圖/《第二十條》)

關于影片本身和它延展的内容還有更多的追問,比如張藝謀的變與不變,比如類似這樣的“獨幕喜劇電影”價值幾何,比如往後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可以在哪些方面持續發力……張藝謀的回答,相信已經在他的電影裡了。

對于一部春節檔電影來說,《第二十條》的真誠與妥協,以及張藝謀在兩者之間找到的表達方式,其實都是這部影片足以進入當代電影史的原因。

校對:楊潮,營運/排版:嘻嘻

繼續閱讀